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播种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方面介绍高淀粉马铃薯青薯3号丰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该品种的大田栽培。
关键词 高淀粉马铃薯;青薯3号;栽培技术;规范
中图分类号 S6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1-0021-01
为了使青薯3号在适宜地区发挥较大的增产潜力,为栽培管理提供技术依据,经多年试验和详细观察记载,从选地、备耕、播种及田间管理均按规范技术要求操作,对规范技术进行实地验证,制定马铃薯青薯3号切实可行的丰产栽培技术规范。产量指标为一般肥力地块产量30.0~37.5t/hm2,高肥力地块产量37.5~45.0t/hm2。
1播种前准备
1.1种薯质量
质量符合“GB 4406种薯”要求的青薯3号种薯。
1.2催芽
播种前15~30d将种薯置于10~15℃黑暗处,平铺2~3层。当芽长至0.5~1.0cm时,将种薯逐渐暴露在散射光下壮芽,每隔5d翻动1次。在催芽过程中淘汰病薯、烂薯和纤细芽薯。催芽时要避免阳光直射、雨淋和霜冻等。
1.3种薯处理
切块播种,在播前4~7d切块。切块大小以30~50g为宜。每个切块带1~2个芽眼。切刀使用10min后或在切到病、烂薯时,用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浸泡1~2min或擦洗消毒。切块后立即用含有多菌灵(约为种薯重量的0.3%)或甲霜灵(约为种薯重量的0.1%)的植物草木灰或石膏粉拌种,并进行摊晾。
1.4整地
耕作深度约20~30cm。平整土地,并根据当地的栽培条件、生态环境和气候情况进行做畦、做垄。有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的地块,用高效、低毒化学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处理。
1.5施基肥
按照“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要求,测土配方施肥。氮肥总用量的70%以上和磷、钾肥料作基施。腐熟农家肥和化肥混合施用,腐熟农家肥结合耕翻整地施用,与耕层充分混匀,化肥做种肥,播种时开沟施。一般肥力地块施农家肥60~75t/hm2,氮肥225~270kg/hm2,磷肥112.5~150.0kg/hm2,钾肥150~225 kg/hm2;高肥力地块施农家肥45~60t/hm2,氮肥150~225kg/hm2,磷肥75~150 kg/hm2,钾肥75~150 kg/hm2。
2播种
2.1播种时间
土壤10cm处地温为7℃以上时播种。川水地播期为4月中、下旬,山旱地播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2.2播种深度
高位山旱地,播种深度5cm;川水及中位山旱地,播种深度10cm。
2.3播种方式及密度
川水地密度4.5万株/hm2,旱地密度6.0万株/hm2。川水地行距70~80cm,株距为25~30cm,采用平种,等行或宽窄行种植,等行60~70cm;宽窄行宽行80~90cm,窄行25~30cm;高、中位山旱地起垄等行距种植,行距70~80 cm,株距为25~30cm。整薯播种需525~600kg/hm2、切块播种需2 250~2 625 kg/hm2。人工或机械播种。
3田间管理
3.1中耕除草
齐苗后中耕除草,封垄前进行1次中耕除草,生长中后期拔高草。
3.2追肥
一般肥力地块追施纯氮75.0~112.5kg/hm2,高肥力地块追施纯氮37.5~75.0kg/hm2。追肥方法可沟施、点施或叶面喷施,施后及时灌水或喷水。
3.3培土
生育期内培土2~3次。齐苗后进行第1次浅培土,现蕾期高培土,封垄前最后1次培土,川水培成宽40cm、高30cm的大垄,旱地培成宽30cm、高25cm的垄。
3.4灌溉和排水
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现蕾期、初花期及时进行浇水,盛花期不能缺水。浇水时忌大水漫灌。在雨水较多的地区或季节,及时排水,田间不能有积水。收获前7~10d不宜灌水。
4病虫害防治
晚疫病当田间中心病株出现时,应及时喷洒高效、低毒药物进行防治。注意防除蚜虫,蚜虫发生时用高效、低毒药物进行防治。其他病虫害根据不同地区的发生情况及病虫情预测预报,及时进行防治。
5收获与贮藏
田间植株茎叶枯黄90%以上时收获,防止机械损伤,在阴凉通风处放置1~2d后入窖,参照“DB63/T485-2004马铃薯贮藏技术规范”进行贮藏。
关键词 高淀粉马铃薯;青薯3号;栽培技术;规范
中图分类号 S6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1-0021-01
为了使青薯3号在适宜地区发挥较大的增产潜力,为栽培管理提供技术依据,经多年试验和详细观察记载,从选地、备耕、播种及田间管理均按规范技术要求操作,对规范技术进行实地验证,制定马铃薯青薯3号切实可行的丰产栽培技术规范。产量指标为一般肥力地块产量30.0~37.5t/hm2,高肥力地块产量37.5~45.0t/hm2。
1播种前准备
1.1种薯质量
质量符合“GB 4406种薯”要求的青薯3号种薯。
1.2催芽
播种前15~30d将种薯置于10~15℃黑暗处,平铺2~3层。当芽长至0.5~1.0cm时,将种薯逐渐暴露在散射光下壮芽,每隔5d翻动1次。在催芽过程中淘汰病薯、烂薯和纤细芽薯。催芽时要避免阳光直射、雨淋和霜冻等。
1.3种薯处理
切块播种,在播前4~7d切块。切块大小以30~50g为宜。每个切块带1~2个芽眼。切刀使用10min后或在切到病、烂薯时,用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浸泡1~2min或擦洗消毒。切块后立即用含有多菌灵(约为种薯重量的0.3%)或甲霜灵(约为种薯重量的0.1%)的植物草木灰或石膏粉拌种,并进行摊晾。
1.4整地
耕作深度约20~30cm。平整土地,并根据当地的栽培条件、生态环境和气候情况进行做畦、做垄。有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的地块,用高效、低毒化学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处理。
1.5施基肥
按照“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要求,测土配方施肥。氮肥总用量的70%以上和磷、钾肥料作基施。腐熟农家肥和化肥混合施用,腐熟农家肥结合耕翻整地施用,与耕层充分混匀,化肥做种肥,播种时开沟施。一般肥力地块施农家肥60~75t/hm2,氮肥225~270kg/hm2,磷肥112.5~150.0kg/hm2,钾肥150~225 kg/hm2;高肥力地块施农家肥45~60t/hm2,氮肥150~225kg/hm2,磷肥75~150 kg/hm2,钾肥75~150 kg/hm2。
2播种
2.1播种时间
土壤10cm处地温为7℃以上时播种。川水地播期为4月中、下旬,山旱地播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2.2播种深度
高位山旱地,播种深度5cm;川水及中位山旱地,播种深度10cm。
2.3播种方式及密度
川水地密度4.5万株/hm2,旱地密度6.0万株/hm2。川水地行距70~80cm,株距为25~30cm,采用平种,等行或宽窄行种植,等行60~70cm;宽窄行宽行80~90cm,窄行25~30cm;高、中位山旱地起垄等行距种植,行距70~80 cm,株距为25~30cm。整薯播种需525~600kg/hm2、切块播种需2 250~2 625 kg/hm2。人工或机械播种。
3田间管理
3.1中耕除草
齐苗后中耕除草,封垄前进行1次中耕除草,生长中后期拔高草。
3.2追肥
一般肥力地块追施纯氮75.0~112.5kg/hm2,高肥力地块追施纯氮37.5~75.0kg/hm2。追肥方法可沟施、点施或叶面喷施,施后及时灌水或喷水。
3.3培土
生育期内培土2~3次。齐苗后进行第1次浅培土,现蕾期高培土,封垄前最后1次培土,川水培成宽40cm、高30cm的大垄,旱地培成宽30cm、高25cm的垄。
3.4灌溉和排水
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现蕾期、初花期及时进行浇水,盛花期不能缺水。浇水时忌大水漫灌。在雨水较多的地区或季节,及时排水,田间不能有积水。收获前7~10d不宜灌水。
4病虫害防治
晚疫病当田间中心病株出现时,应及时喷洒高效、低毒药物进行防治。注意防除蚜虫,蚜虫发生时用高效、低毒药物进行防治。其他病虫害根据不同地区的发生情况及病虫情预测预报,及时进行防治。
5收获与贮藏
田间植株茎叶枯黄90%以上时收获,防止机械损伤,在阴凉通风处放置1~2d后入窖,参照“DB63/T485-2004马铃薯贮藏技术规范”进行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