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现代高新科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它有着操作性强,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在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根据所教授的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 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242-01
1 设计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中,高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例如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搜索引擎的使用》这堂课的时候,设计有意思的任务,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性的完成任务:
A:利用搜索引擎搜素当地的土特产,并将内容提炼做成文本形式;
B:利用搜索引擎找到某位明星的成名曲,并将可以收听下载的mp3格式地址一并找到;
C:利用搜索引擎找到本校的一些图片,并说出这是学校什么位置的图……
在进行这些任务的布置中,笔者从文字信息,音乐信息以及图片信息三个角度出发,每个任务所涵盖的内容量都非常丰富,学生不仅能够在进行任务的过程中加強对搜索引擎的使用能力,同时也获得了自己动手寻找答案的乐趣所在。
2 兴趣入手,坚持激发学习兴趣的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坚持激发学习兴趣的原则。学生对课堂有了兴趣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高效的学习态度来进行学习。以计算机技术为教学目的的信息技术课堂本身就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从现在学生的家庭条件以及社会配套设施来看,计算机已逐步成为每个家庭必备的器材,因此老师们更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将学生对计算机的热爱转换为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热情。
现在的高中生一部分早已经与计算机形影不离了,但他们中大部分都是对计算机的游戏功能比较熟练,而对于计算机其他方面的应用的认识还不够全面。面对计算机水平参次不齐的高中学生,教师要做好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时常与学生互换信息,交流一些学生喜爱的网络流行事件,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 强化动手能力,坚持实践活动的原则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遵循以坚持实践活动为原则。信息技术与笔者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参与,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例如笔者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一起来读电子书—文件管理》课程时,笔者让学生自行上网浏览信息,并且将一些想要保留的信息复制下来粘贴在新建的文档里进行保存,同时将文件放在合适的位置,方便下次需要的时候能够快速找到。这不仅以实践活动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加深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在进行本节课的讲解中,笔者将学生按照座位顺序分为若干个小组,任务下达后,小组成员开始进行任务。小组同学中按照任务要求寻找合适的答案,并将寻找到的答案交给专人处理,最后以清晰的脉络放在文档中进行保存,同时将几个文档放在文件夹里压缩后通过QQ等工具进行传送。任务结束后,请小组代表对自己组的操作流程进行讲解,其他同学再提出评价。最后笔者进行总结,归纳出最适用的操作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 强化交流合作,营造相互配合的原则、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强化交流合作,营造相互配合为教学原则。在一般情况下,教学评价和知识梳理总结会在课时的最后阶段进行,而且评价人一般都是老师。但笔者认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相对缜密细致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当大力倡导学生评价体系。将课堂的总结和评价的权利交由小组代表来进行,对教师教授的技术进行总结,说出为什么好,怎么好,或者为什么不好,并且提出优化改进的方案。
例如笔者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文件管理》的课程进行总结评价时,首先对学生实际操作情况进行总评,小组代表针对本组的问题进行提问,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回复,所有的问题学生内部讨论、解决,而当他们所拥有的知识不能够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才站出来及时进行引导。笔者应用各种各样的评价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1)笔者根据教授的内容向学生提问,询问如何解决;
(2)小组进行讨论后,小组代表进行发言;
(3)小组代表根据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其他小组讨论回答;
(4)笔者抽选同学进行操作演示,并做总结陈述。
经过这一系列的评价体系,能够有效的把控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互助的综合能力。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兴趣始终都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任务的设计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让学生多动手,按照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开发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实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赵璠.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年2月.
[2] 胡正红,王丽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07年8月.
【关键词】 高中 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242-01
1 设计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中,高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例如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搜索引擎的使用》这堂课的时候,设计有意思的任务,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性的完成任务:
A:利用搜索引擎搜素当地的土特产,并将内容提炼做成文本形式;
B:利用搜索引擎找到某位明星的成名曲,并将可以收听下载的mp3格式地址一并找到;
C:利用搜索引擎找到本校的一些图片,并说出这是学校什么位置的图……
在进行这些任务的布置中,笔者从文字信息,音乐信息以及图片信息三个角度出发,每个任务所涵盖的内容量都非常丰富,学生不仅能够在进行任务的过程中加強对搜索引擎的使用能力,同时也获得了自己动手寻找答案的乐趣所在。
2 兴趣入手,坚持激发学习兴趣的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坚持激发学习兴趣的原则。学生对课堂有了兴趣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高效的学习态度来进行学习。以计算机技术为教学目的的信息技术课堂本身就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从现在学生的家庭条件以及社会配套设施来看,计算机已逐步成为每个家庭必备的器材,因此老师们更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将学生对计算机的热爱转换为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热情。
现在的高中生一部分早已经与计算机形影不离了,但他们中大部分都是对计算机的游戏功能比较熟练,而对于计算机其他方面的应用的认识还不够全面。面对计算机水平参次不齐的高中学生,教师要做好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时常与学生互换信息,交流一些学生喜爱的网络流行事件,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 强化动手能力,坚持实践活动的原则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遵循以坚持实践活动为原则。信息技术与笔者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参与,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例如笔者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一起来读电子书—文件管理》课程时,笔者让学生自行上网浏览信息,并且将一些想要保留的信息复制下来粘贴在新建的文档里进行保存,同时将文件放在合适的位置,方便下次需要的时候能够快速找到。这不仅以实践活动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加深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在进行本节课的讲解中,笔者将学生按照座位顺序分为若干个小组,任务下达后,小组成员开始进行任务。小组同学中按照任务要求寻找合适的答案,并将寻找到的答案交给专人处理,最后以清晰的脉络放在文档中进行保存,同时将几个文档放在文件夹里压缩后通过QQ等工具进行传送。任务结束后,请小组代表对自己组的操作流程进行讲解,其他同学再提出评价。最后笔者进行总结,归纳出最适用的操作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 强化交流合作,营造相互配合的原则、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强化交流合作,营造相互配合为教学原则。在一般情况下,教学评价和知识梳理总结会在课时的最后阶段进行,而且评价人一般都是老师。但笔者认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相对缜密细致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当大力倡导学生评价体系。将课堂的总结和评价的权利交由小组代表来进行,对教师教授的技术进行总结,说出为什么好,怎么好,或者为什么不好,并且提出优化改进的方案。
例如笔者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文件管理》的课程进行总结评价时,首先对学生实际操作情况进行总评,小组代表针对本组的问题进行提问,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回复,所有的问题学生内部讨论、解决,而当他们所拥有的知识不能够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才站出来及时进行引导。笔者应用各种各样的评价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1)笔者根据教授的内容向学生提问,询问如何解决;
(2)小组进行讨论后,小组代表进行发言;
(3)小组代表根据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其他小组讨论回答;
(4)笔者抽选同学进行操作演示,并做总结陈述。
经过这一系列的评价体系,能够有效的把控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互助的综合能力。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兴趣始终都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任务的设计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让学生多动手,按照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开发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实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赵璠.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年2月.
[2] 胡正红,王丽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0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