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以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为突破口,开展教师职教能力测评实践与探索,迅速提升教师的职教能力,对高职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试图对高职教师职教能力标准、考核和培训方法、保证措施进行了探讨,为高职院校顺利开展职教能力测评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职教能力;教学设计;培训;测评
作者简介:李耀麟(1968-),男,广东台山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教授。(广东 江门 52909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5-0049-03
一、引言
高职院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改革从何处入手?是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是教材建设?还是教学手段与方法?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经验来看,以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为突破口,在全体任课教师中开展“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及测评”,从根本上改变了全院课程教学的面貌,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教学和教学改革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行为需要观念的指导,转变教师的观念是教改的前提。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改的根本。因此,抓教师的职业教育观念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能力,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要素。[1]而教师职教能力是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能否提升、办学特色是否鲜明的重要因素。
二、高职教师职教能力与测评方法
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即教师职教能力。究竟什么是高等教师职教能力?在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中,一般将教学能力理解为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组织与实施教学能力。而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教学组织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最重要的和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因此,教师职教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要求和学生行为主体的精神,以职业活动或工作过程为导向,并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及实施有效教学活动的能力。与基础教育教师教学能力相比,高职院校教师职教能力的内涵更深刻些,外延更宽广些。它不仅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与管理能力,还应包括职业实践能力、科研与创新能力等。
高职教师职教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内容。
1.职业实践能力
职业实践能力,即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是指教师具有从事职业活动的能力,是教学设计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高等职业院校为了真正承担起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正在实施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途径,按照职业活动过程、工作过程组织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必须具有从事本专业岗位的能力,才能开发基于职业活动过程、工作过程的课程,才能强化与企业、社会的紧密联系,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职业实践能力主要内容:高职院校教师应了解企业的文化、产品的技术含量、生产流程、工艺路线、岗位人员的职责和需求,具有专业的某一领域中的很强的职业活动能力。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会活动、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职业实践能力标准要点:
(1)熟悉行业职业要求、职业责任和职业态度,并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2)掌握本专业某一领域的理论知识,了解专业发展新动向、新趋势。
(3)熟悉本专业某一领域的职业活动过程,具备从事此领域的职业活动能力。具有技术开发和运用能力,即产品开发能力或项目工程实施能力。
(4)具有专业动手操作与示范能力。能将专业技术进行分解,后再现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符合规范的技术操作及对学生操作情况进行正确评价。
(5)参与社会实践,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有良好的社会沟通和适应能力。
职业实践能力的培训方式:指定实训教师对专业教师进行一对一的项目实践指导,选派教师至企业实训或下企业挂职锻炼,职业岗任务,并实行“双证书”制度。
职业实践能力的测评方法:要制定教师职业实践能力标准,根据标准制定测评的项目和项目测评的评分标准。测评方法以项目进行,地点在企业或实训室(基地)。可以分为基本技术模块(公共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进行测评。公共模块项目为专业教师必选项目,专业方向模块为任选一项目,专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担任的课程选择相应项目。
2.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具备高职课程的教学设计能力,即能以职业活动导向、工作过程导向,按照学生行为主体的精神,并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过程的诸要素所进行的一种系统分析和策划的过程。”[2]教学设计能规范教师的备课行为,增强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设计方案。包括学习需求的分析和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学习内容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设计内容。高职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以项目为载体的,与基础教育的教学设计的主要区别如表1。
表1 项目化课程与学科系统化课程的比较[3]
学科体系—学科系统化课程 行动体系—项目化课程
目的是掌握事实性的知识 目的是获得综合职业能力
在具体的学科中传授“学科知识” 在具体的职业工作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
以(工程)学科结构为基础 以典型工作任务结构为基础
每个老师对自己的“学科”负责 一个教师团队共同对某一部分的学习内容负责
其特点是在学科体系中学习,与工作缺乏直接联系 其特点是在贴近工作实践的学习情境中学习,与工作有直接联系
按照课时节次进行,学习进程由教师安排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学习情境进行,学生有安排学习进程的空间
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包括课程的整体设计方案和单元设计方案两方面。
在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中,要确定课程的整体目标,特别是课程的能力目标,然后依据整体目标对课程内容改造。对课程综合项目、单项项目进行设计,对课程教学过程进行一体化设计时尽可能是大型项目的子项目,用于训练学生的单项能力。在课程考核设计方面,为了达到“能力考核”的要求,不仅是用概念问题考核,而主要用任务考核和综合项目考核。要精心设计好第一堂课。老师所有的观念都体现在课程进度表中,要以课程进度表中实际体现出来的理念作为标准对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进行考核。要完成规定的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文件,包括课程标准、课程计划、课程教学整体设计、课程教学单元设计(教案)。
如何进行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课程的单元教学是所有课程教学的基础。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是将课程按照教学实施的时间而不是按照专业内容划分为单元,然后确定每个单元的课程目标。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准确叙述课程的能力目标,确定相应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素质目标等。二是选定每个单元课程训练单项能力任务。确定演示、实训、实习、实验的内容,做好实践教学的各项准备。所有要求学生做的项目任务,教师必须自己事先做过,必须事先了解设计能力实践过程中的问题、难点和要点,并做好有关的知识准备。三是对教学过程的引入、驱动、示范、归纳、展开、讨论、解决、提高、实训等进行设计,并做好板书、演示、展示、示范操作设计和实物准备。[4]
(1)教学设计能力标准要点:
1)能够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围绕职业能力,突出能力目标”为原则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
2)能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正确合理重构学习内容;能依据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正确排列课程序列和学习内容序列。
3)能够根据职业特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手段进行教学,创造学习及实训环境,以及获取各种教学资料。
4)具有专业实践场地设计和运用能力;能向学生示范并传授与技术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伦理道德观念。
5)具有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2)教学设计能力的测评方法:要制定教师职业教学设计能力标准,并根据此标准制定测评的评分标准。测评方法以讲授和答疑的形式进行,地点设在多媒体教室。教学设计能力模块为必选模块,教师先对一门课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然后向评委提交教学设计方案文本档案和讲授的PPT演示文稿。每门专业课课程原则上限报一位教师参加测评,多位教师选择同一门校级公共必修课程参加测评的,须用不同方案。测评程序为:测评程序为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讲解(5分钟)—课程单元教学(15分钟)—专家提问(10分钟)。整个测评过程全程录像,以备有争议时随时调看。
(3)教学设计能力的培训方法:教师个人申请—学校审批同意—院(系)级评委对其进行一对一培训—测评。可以采用以转变观念为目标的战略培训方法、一对一为主的校本培训方法、专家指导的特色讲座方法。培训的内容为高职课程教学设计、高职课程开发技术等。通过培训,教师要牢固树立“6+2”的高职教育观念,即: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项目任务载体;能力实训;学生主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原则中的“2”指的是:某些课程教学内容(如德育内容、外语内容等等)必须更注意采取“渗透”到全院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依赖集中上课的方式;对于职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如自学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必须更注意采取“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依赖集中培训等上课的方式。[5]
3.教学实施与管理能力
教学实施与管理能力是指教师按照教学设计方案实施教学和管理教学的能力。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如何正确把握课堂教学诸要素就显得至关重要。
(1)教学实施与管理能力主要内容:1)教学表达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过程控制能力,以及根据教学对象和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变更教学程序,改变教学方法的应变能力。教师要掌握职业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并在实施教学中,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做好示范和指导,把这种能力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进而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2)指导实训教学的能力。教师要具备指导学生把所学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方式和方法,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生产工艺流程、现代化设备、生产技术、科学管理、社会实践和社会调研等内容的能力。3)具有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能力。
(2)教学实施与管理能力标准要点:
1)能够认识到教学过程“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的重要性。
2)能够在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实施(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
3)具有专业技能动手操作与示范能力。
4)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5)能够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教学实施与管理能力的考核方法:制定教师职业教学实施与管理能力能力标准,根据标准制定考核的评分标准。此模块为检查内容,平时上课过程中,通过组织行业专家或督导听课进行考核。
教学实施与管理能力的培训方法:组织教师学习高职的教学方法,通过观看示范课、组织专业或教研室研究讨论等等方法进行培训。
4.教学科研与创新能力
教学科研与创新跟教师的职业角色有着天然的不解之缘。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教育教学的过程,不仅是育人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师每天都面临着新的教育教学情况,遇到新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因为有常新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而且教学对象也是常新的,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鲜活的生命个体。教师的教学实践实质上是认识问题、理解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教育科学实践行为的研究和创新的过程。教师参与科研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更能不断地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使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参与科研活动,将理论、实践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求教师创新。教师自身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创新教学思路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自身的创新精神将会给学生带来直接的影响,从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不断提高创新能力。[6]
教学科研与创新能力标准要点:
(1)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意识与态度。
(2)能利用技术与学生、家长、同事、企业人员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
(3)能结合学科教学与专业发展进行专业应用技术与教学应用的研究。
(4)能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
教学科研与创新能力的考核方法:制定教师职业教学科研与创新能力标准,根据标准制定考核的评分标准。此模块为检查内容,组织行业专家对教师科研成果进行考核。
教学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培训方法:组成教师学习高职的教学科研及创新理论,鼓励教师参加科研项目,在科研项目中,实行一带多,一帮一的培养方式。教师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教师专业素养不断发展和生成的过程;是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树立科学精神和意识的过程;是探寻教学艺术、体验和享受教学艺术美、获得新的审美观的过程;是追寻学术大师的治学轨迹与学术风范、探寻治学门径、擘画专业发展生涯、跻身学术殿堂的过程;是教师进行反躬自省、自我修炼、自我超越的过程。
5.职教能力测评评委
在实施职教能力测评项目中,评委是质量的保证,是实施过程的关键因素,评委不但是评价者,最关键的还是培训者。因此,选拔评委是十分重要的。职教能力测评评委构成要合理,聘请行业专家、校外专家以及校内的专家参与,并建设专家库,可分为理工类、文科类,下设各专业组。评委可分为两级:
(1)校级评委的产生办法。先行课程改革并有较强教学及指导能力的人员、中层干部;校级评委候选人经校外专家一对一培训后接受测评,成绩优秀者将被聘任为校级评委(5~6名)。
(2)系级评委的产生办法。先行课程改革并有较强教学及指导能力的人员、中层干部、系骨干教师,候选人名额分配系约2~3名;系级评委候选人经校级评委一对一培训后接受测评,成绩优秀者将被聘任为院(系)级评委。
6.保障措施
要使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项目顺利开展,学院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及政策等保障措施。主要体现在:对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通过测评的教师奖励不同的金额;补测通过的教师不再享受学校奖励;补测仍不合格的教师,将取消授课资格或调离教学岗位。教师职教能力测评成绩将影响教师的津贴发放、评先评优、职称申报等。经教务处审批同意后依据项目化课程设计方案第一次实施教学的,学校将在绩效综合量化考核中给予一定的教学工作量质量系数奖励。新调入的教师,必须接受由学校人事处组织的为期一个月的职教能力培训。对新教师上岗后半年、一年、一年半时间内通过学校职教能力测评的作出不同的奖励,两年时间内仍不能通过的,将调离教学岗位或取消授课资格。学院将改革、完善学校现有的各项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为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学院各部门必须全力配合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试工作,为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提供便利条件。
三、结束语
总之,教师职教能力的测评工作重在培训,而不是测评。在制定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培训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培训与测评项目要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分步实施。各个专业的职教能力的标准是不同的,要体现专业的职业特点。各系部制定适合本专业的职教能力测试方案是关键。
学院通过实施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和测评,强化了内涵建设,提升了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和测评的研究,目前仍末受到重视,是薄弱的环节。高等职业教育远比基础教育更为复杂,建议我国教育工作者和著名专家给予充分重视,加入到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和测评的研究工作中,探索出适合高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和测评方案,各高职院校要依据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标准来开设培训与测评内容,为推动高职教育作出应用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苏志刚.切实开展高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EB/OL].http://www.tech.net.cn/page/N100/13946.html.
[2]陈胜君.职教教师执教能力探析[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3):39-41.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9-60.
[4]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5]李春华.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
2004,(9):21-22.
(责任编辑:刘辉)
关键词:职教能力;教学设计;培训;测评
作者简介:李耀麟(1968-),男,广东台山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教授。(广东 江门 52909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5-0049-03
一、引言
高职院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改革从何处入手?是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是教材建设?还是教学手段与方法?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经验来看,以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为突破口,在全体任课教师中开展“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及测评”,从根本上改变了全院课程教学的面貌,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教学和教学改革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行为需要观念的指导,转变教师的观念是教改的前提。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改的根本。因此,抓教师的职业教育观念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能力,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要素。[1]而教师职教能力是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能否提升、办学特色是否鲜明的重要因素。
二、高职教师职教能力与测评方法
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即教师职教能力。究竟什么是高等教师职教能力?在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中,一般将教学能力理解为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组织与实施教学能力。而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教学组织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最重要的和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因此,教师职教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要求和学生行为主体的精神,以职业活动或工作过程为导向,并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及实施有效教学活动的能力。与基础教育教师教学能力相比,高职院校教师职教能力的内涵更深刻些,外延更宽广些。它不仅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与管理能力,还应包括职业实践能力、科研与创新能力等。
高职教师职教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内容。
1.职业实践能力
职业实践能力,即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是指教师具有从事职业活动的能力,是教学设计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高等职业院校为了真正承担起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正在实施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途径,按照职业活动过程、工作过程组织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必须具有从事本专业岗位的能力,才能开发基于职业活动过程、工作过程的课程,才能强化与企业、社会的紧密联系,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职业实践能力主要内容:高职院校教师应了解企业的文化、产品的技术含量、生产流程、工艺路线、岗位人员的职责和需求,具有专业的某一领域中的很强的职业活动能力。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会活动、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职业实践能力标准要点:
(1)熟悉行业职业要求、职业责任和职业态度,并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2)掌握本专业某一领域的理论知识,了解专业发展新动向、新趋势。
(3)熟悉本专业某一领域的职业活动过程,具备从事此领域的职业活动能力。具有技术开发和运用能力,即产品开发能力或项目工程实施能力。
(4)具有专业动手操作与示范能力。能将专业技术进行分解,后再现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符合规范的技术操作及对学生操作情况进行正确评价。
(5)参与社会实践,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有良好的社会沟通和适应能力。
职业实践能力的培训方式:指定实训教师对专业教师进行一对一的项目实践指导,选派教师至企业实训或下企业挂职锻炼,职业岗任务,并实行“双证书”制度。
职业实践能力的测评方法:要制定教师职业实践能力标准,根据标准制定测评的项目和项目测评的评分标准。测评方法以项目进行,地点在企业或实训室(基地)。可以分为基本技术模块(公共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进行测评。公共模块项目为专业教师必选项目,专业方向模块为任选一项目,专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担任的课程选择相应项目。
2.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具备高职课程的教学设计能力,即能以职业活动导向、工作过程导向,按照学生行为主体的精神,并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过程的诸要素所进行的一种系统分析和策划的过程。”[2]教学设计能规范教师的备课行为,增强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设计方案。包括学习需求的分析和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学习内容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设计内容。高职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以项目为载体的,与基础教育的教学设计的主要区别如表1。
表1 项目化课程与学科系统化课程的比较[3]
学科体系—学科系统化课程 行动体系—项目化课程
目的是掌握事实性的知识 目的是获得综合职业能力
在具体的学科中传授“学科知识” 在具体的职业工作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
以(工程)学科结构为基础 以典型工作任务结构为基础
每个老师对自己的“学科”负责 一个教师团队共同对某一部分的学习内容负责
其特点是在学科体系中学习,与工作缺乏直接联系 其特点是在贴近工作实践的学习情境中学习,与工作有直接联系
按照课时节次进行,学习进程由教师安排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学习情境进行,学生有安排学习进程的空间
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包括课程的整体设计方案和单元设计方案两方面。
在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中,要确定课程的整体目标,特别是课程的能力目标,然后依据整体目标对课程内容改造。对课程综合项目、单项项目进行设计,对课程教学过程进行一体化设计时尽可能是大型项目的子项目,用于训练学生的单项能力。在课程考核设计方面,为了达到“能力考核”的要求,不仅是用概念问题考核,而主要用任务考核和综合项目考核。要精心设计好第一堂课。老师所有的观念都体现在课程进度表中,要以课程进度表中实际体现出来的理念作为标准对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进行考核。要完成规定的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文件,包括课程标准、课程计划、课程教学整体设计、课程教学单元设计(教案)。
如何进行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课程的单元教学是所有课程教学的基础。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是将课程按照教学实施的时间而不是按照专业内容划分为单元,然后确定每个单元的课程目标。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准确叙述课程的能力目标,确定相应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素质目标等。二是选定每个单元课程训练单项能力任务。确定演示、实训、实习、实验的内容,做好实践教学的各项准备。所有要求学生做的项目任务,教师必须自己事先做过,必须事先了解设计能力实践过程中的问题、难点和要点,并做好有关的知识准备。三是对教学过程的引入、驱动、示范、归纳、展开、讨论、解决、提高、实训等进行设计,并做好板书、演示、展示、示范操作设计和实物准备。[4]
(1)教学设计能力标准要点:
1)能够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围绕职业能力,突出能力目标”为原则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
2)能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正确合理重构学习内容;能依据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正确排列课程序列和学习内容序列。
3)能够根据职业特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手段进行教学,创造学习及实训环境,以及获取各种教学资料。
4)具有专业实践场地设计和运用能力;能向学生示范并传授与技术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伦理道德观念。
5)具有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2)教学设计能力的测评方法:要制定教师职业教学设计能力标准,并根据此标准制定测评的评分标准。测评方法以讲授和答疑的形式进行,地点设在多媒体教室。教学设计能力模块为必选模块,教师先对一门课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然后向评委提交教学设计方案文本档案和讲授的PPT演示文稿。每门专业课课程原则上限报一位教师参加测评,多位教师选择同一门校级公共必修课程参加测评的,须用不同方案。测评程序为:测评程序为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讲解(5分钟)—课程单元教学(15分钟)—专家提问(10分钟)。整个测评过程全程录像,以备有争议时随时调看。
(3)教学设计能力的培训方法:教师个人申请—学校审批同意—院(系)级评委对其进行一对一培训—测评。可以采用以转变观念为目标的战略培训方法、一对一为主的校本培训方法、专家指导的特色讲座方法。培训的内容为高职课程教学设计、高职课程开发技术等。通过培训,教师要牢固树立“6+2”的高职教育观念,即: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项目任务载体;能力实训;学生主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原则中的“2”指的是:某些课程教学内容(如德育内容、外语内容等等)必须更注意采取“渗透”到全院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依赖集中上课的方式;对于职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如自学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必须更注意采取“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依赖集中培训等上课的方式。[5]
3.教学实施与管理能力
教学实施与管理能力是指教师按照教学设计方案实施教学和管理教学的能力。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如何正确把握课堂教学诸要素就显得至关重要。
(1)教学实施与管理能力主要内容:1)教学表达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过程控制能力,以及根据教学对象和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变更教学程序,改变教学方法的应变能力。教师要掌握职业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并在实施教学中,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做好示范和指导,把这种能力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进而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2)指导实训教学的能力。教师要具备指导学生把所学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方式和方法,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生产工艺流程、现代化设备、生产技术、科学管理、社会实践和社会调研等内容的能力。3)具有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能力。
(2)教学实施与管理能力标准要点:
1)能够认识到教学过程“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的重要性。
2)能够在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实施(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
3)具有专业技能动手操作与示范能力。
4)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5)能够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教学实施与管理能力的考核方法:制定教师职业教学实施与管理能力能力标准,根据标准制定考核的评分标准。此模块为检查内容,平时上课过程中,通过组织行业专家或督导听课进行考核。
教学实施与管理能力的培训方法:组织教师学习高职的教学方法,通过观看示范课、组织专业或教研室研究讨论等等方法进行培训。
4.教学科研与创新能力
教学科研与创新跟教师的职业角色有着天然的不解之缘。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教育教学的过程,不仅是育人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师每天都面临着新的教育教学情况,遇到新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因为有常新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而且教学对象也是常新的,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鲜活的生命个体。教师的教学实践实质上是认识问题、理解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教育科学实践行为的研究和创新的过程。教师参与科研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更能不断地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使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参与科研活动,将理论、实践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求教师创新。教师自身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创新教学思路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自身的创新精神将会给学生带来直接的影响,从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不断提高创新能力。[6]
教学科研与创新能力标准要点:
(1)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意识与态度。
(2)能利用技术与学生、家长、同事、企业人员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
(3)能结合学科教学与专业发展进行专业应用技术与教学应用的研究。
(4)能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
教学科研与创新能力的考核方法:制定教师职业教学科研与创新能力标准,根据标准制定考核的评分标准。此模块为检查内容,组织行业专家对教师科研成果进行考核。
教学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培训方法:组成教师学习高职的教学科研及创新理论,鼓励教师参加科研项目,在科研项目中,实行一带多,一帮一的培养方式。教师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教师专业素养不断发展和生成的过程;是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树立科学精神和意识的过程;是探寻教学艺术、体验和享受教学艺术美、获得新的审美观的过程;是追寻学术大师的治学轨迹与学术风范、探寻治学门径、擘画专业发展生涯、跻身学术殿堂的过程;是教师进行反躬自省、自我修炼、自我超越的过程。
5.职教能力测评评委
在实施职教能力测评项目中,评委是质量的保证,是实施过程的关键因素,评委不但是评价者,最关键的还是培训者。因此,选拔评委是十分重要的。职教能力测评评委构成要合理,聘请行业专家、校外专家以及校内的专家参与,并建设专家库,可分为理工类、文科类,下设各专业组。评委可分为两级:
(1)校级评委的产生办法。先行课程改革并有较强教学及指导能力的人员、中层干部;校级评委候选人经校外专家一对一培训后接受测评,成绩优秀者将被聘任为校级评委(5~6名)。
(2)系级评委的产生办法。先行课程改革并有较强教学及指导能力的人员、中层干部、系骨干教师,候选人名额分配系约2~3名;系级评委候选人经校级评委一对一培训后接受测评,成绩优秀者将被聘任为院(系)级评委。
6.保障措施
要使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项目顺利开展,学院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及政策等保障措施。主要体现在:对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通过测评的教师奖励不同的金额;补测通过的教师不再享受学校奖励;补测仍不合格的教师,将取消授课资格或调离教学岗位。教师职教能力测评成绩将影响教师的津贴发放、评先评优、职称申报等。经教务处审批同意后依据项目化课程设计方案第一次实施教学的,学校将在绩效综合量化考核中给予一定的教学工作量质量系数奖励。新调入的教师,必须接受由学校人事处组织的为期一个月的职教能力培训。对新教师上岗后半年、一年、一年半时间内通过学校职教能力测评的作出不同的奖励,两年时间内仍不能通过的,将调离教学岗位或取消授课资格。学院将改革、完善学校现有的各项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为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学院各部门必须全力配合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试工作,为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提供便利条件。
三、结束语
总之,教师职教能力的测评工作重在培训,而不是测评。在制定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培训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培训与测评项目要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分步实施。各个专业的职教能力的标准是不同的,要体现专业的职业特点。各系部制定适合本专业的职教能力测试方案是关键。
学院通过实施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和测评,强化了内涵建设,提升了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和测评的研究,目前仍末受到重视,是薄弱的环节。高等职业教育远比基础教育更为复杂,建议我国教育工作者和著名专家给予充分重视,加入到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和测评的研究工作中,探索出适合高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和测评方案,各高职院校要依据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标准来开设培训与测评内容,为推动高职教育作出应用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苏志刚.切实开展高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EB/OL].http://www.tech.net.cn/page/N100/13946.html.
[2]陈胜君.职教教师执教能力探析[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3):39-41.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9-60.
[4]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5]李春华.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
2004,(9):21-22.
(责任编辑: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