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合作,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合作能力对人才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也越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素养,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美术素养和鉴赏能力,进而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因此,本篇文章对合作学习这一模式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以此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美术教学
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里的合作既包括学生与教师的合作,也包括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够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融洽课堂的整体氛围。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增强了对课堂的参与感,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度理解,提升了整体认知。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是美术核心素颜的发展要求,也是美术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一、把握学生特点,合理划分小组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合作的主体,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体验感和参与性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一般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展开,这样的形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兼顾到每一位学生,也便于教师进行合理引导。因此,学习小组的划分成为了合作学习实施的基础。为了保证学习小组之间能够起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作用,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需求,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以此为依据合理划分合作小组。
对于高中阶段的美术学习而言,学生普遍有着较高的学习兴趣,能够对美术作品做出自己的鉴赏。但有些学生往往思维十分活跃,极擅长于表达个人的见地,却缺乏思考性地总结意识;而有的学生往往在内心形成丰富的见解,却羞于表达出来;还有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十分突出,但艺术想象能力稍显欠缺。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美术学科上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此,美术教师就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对班级学生进行协调,将思维活跃的学生与动手实践能力突出的学生进行合作,能够相互吸取对方的优势,并通过合作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在合作课堂上,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和交流,能够创造出更加融洽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相互支持,取长补短,提升整体的教学水平。
二、紧扣教学内容,巧妙设置情境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光是教学内容的传授者,也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同时,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为了达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教师往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梳理和设计,为了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緊扣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从而引发学生互助探究的意识,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参与度和教学效率提升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各异的风土人情》这节课时,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这一独特形式,体会其丰富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为了让学生体会民间美术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民间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的讨论会,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和书籍等资源,找到辅证这一观点的内容。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凭一人之力,很难将观点、资料收集得全面和准确,自然而然就会选择与小组进行合作。以剪纸为例,学习小组提出了剪纸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过年的窗户、结婚时的囍字等等,这时有学生负责阐述理论,而有的学生则将直接进行剪纸体验,给其他同学展示剪纸的制作方法,以此来加深教学过程的体验感。
三、合理评价结果,促进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如今的教学越来越重视教学评价对学生能力的促进作用。有效的教学评价在美术课堂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功能。教学评价既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方式,也是合作学习达成的重要途径。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多样化、多角度的评价观是现阶段所提倡的。通过对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合理性评价,能够深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全面发展。
例如,在讲授《进入历史》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理解作品本身所带有的独特风格和形式美感,教师选择了《开国大典》以及《拿破仑加冕》两幅油画进行比较欣赏,小组通过讨论的方式确定比较欣赏的各个角度,如题材内容、表现形式、作品情感等等方面,并充分集合全部人的观点。之后小组按照顺序表述自己的观点,在表达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随时提问和质疑,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给学生提供多角度的思路,还能激发小组内部的团结协作意识,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已经成为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培养合作意识,不仅能够带动学科教学效率的提升,还能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水平。在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推动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实施,以此来融洽整体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艺术表达的欲望,从而能够得到审美能力的提升和艺术创造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刘纪. 合作学习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16(16):187-188.
[2]刘海云.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18(34):215-216.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美术教学
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里的合作既包括学生与教师的合作,也包括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够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融洽课堂的整体氛围。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增强了对课堂的参与感,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度理解,提升了整体认知。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是美术核心素颜的发展要求,也是美术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一、把握学生特点,合理划分小组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合作的主体,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体验感和参与性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一般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展开,这样的形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兼顾到每一位学生,也便于教师进行合理引导。因此,学习小组的划分成为了合作学习实施的基础。为了保证学习小组之间能够起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作用,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需求,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以此为依据合理划分合作小组。
对于高中阶段的美术学习而言,学生普遍有着较高的学习兴趣,能够对美术作品做出自己的鉴赏。但有些学生往往思维十分活跃,极擅长于表达个人的见地,却缺乏思考性地总结意识;而有的学生往往在内心形成丰富的见解,却羞于表达出来;还有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十分突出,但艺术想象能力稍显欠缺。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美术学科上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此,美术教师就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对班级学生进行协调,将思维活跃的学生与动手实践能力突出的学生进行合作,能够相互吸取对方的优势,并通过合作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在合作课堂上,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和交流,能够创造出更加融洽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相互支持,取长补短,提升整体的教学水平。
二、紧扣教学内容,巧妙设置情境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光是教学内容的传授者,也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同时,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为了达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教师往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梳理和设计,为了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緊扣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从而引发学生互助探究的意识,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参与度和教学效率提升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各异的风土人情》这节课时,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这一独特形式,体会其丰富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为了让学生体会民间美术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民间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的讨论会,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和书籍等资源,找到辅证这一观点的内容。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凭一人之力,很难将观点、资料收集得全面和准确,自然而然就会选择与小组进行合作。以剪纸为例,学习小组提出了剪纸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过年的窗户、结婚时的囍字等等,这时有学生负责阐述理论,而有的学生则将直接进行剪纸体验,给其他同学展示剪纸的制作方法,以此来加深教学过程的体验感。
三、合理评价结果,促进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如今的教学越来越重视教学评价对学生能力的促进作用。有效的教学评价在美术课堂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功能。教学评价既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方式,也是合作学习达成的重要途径。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多样化、多角度的评价观是现阶段所提倡的。通过对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合理性评价,能够深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全面发展。
例如,在讲授《进入历史》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理解作品本身所带有的独特风格和形式美感,教师选择了《开国大典》以及《拿破仑加冕》两幅油画进行比较欣赏,小组通过讨论的方式确定比较欣赏的各个角度,如题材内容、表现形式、作品情感等等方面,并充分集合全部人的观点。之后小组按照顺序表述自己的观点,在表达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随时提问和质疑,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给学生提供多角度的思路,还能激发小组内部的团结协作意识,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已经成为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培养合作意识,不仅能够带动学科教学效率的提升,还能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水平。在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推动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实施,以此来融洽整体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艺术表达的欲望,从而能够得到审美能力的提升和艺术创造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刘纪. 合作学习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16(16):187-188.
[2]刘海云.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18(34):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