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为了解决学生的阅读问题,部编版教材精心地设置了插图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在图文的结合下,以图片为切入点,思考、想象,实现对文字语言的理解,进而打好阅读基础。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插图辅助学生阅读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学生阅读;运用对策
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资源,纵观部编版教材,教材编写人员立足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及其认知发展特点,在此套教材中插入了大量的形象直观的,且与文本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的插图。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以新教材的编写特点为切入点,采取多样的方式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以此使学生在其辅助下,通过观察和想象,将图片与文字语言结合起来,进而建立对文本内容的感性理解,为其有效阅读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利用插图,激发兴趣
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家就倡导在教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践行“乐学原则”。所谓的乐学是指在教学活动参与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欲望的驱使下,自主地对知识展开探究。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的时候,其会以积极的态度进入学习状态,且长时间地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进而为提升学习水平打好基础。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首要任务。对于小学生而言,面对抽象复杂的语言文字,往往是难以产生兴趣的。但是,其在形象思维的影响下,对图画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我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一年级的汉语拼音教学为例,部编版教材在此内容中增加了大量的插图,以此将学生心中陌生的汉语拼音转变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形象,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其学习兴趣,使其在简单的理解过程中,扎实掌握汉语拼音,打好语文学习基础。比如,在第三课,教材中为我们呈现了这样的插图:一个小男孩穿着红色的T恤,T恤的背后写了一个大大的白色的p。这个小男孩的手中拿着一个收音机,天线伸出来的样子像是一个b。小男孩的前方有一个年轻人。年情人的手中拿着一个拐杖,这个拐杖像是f。小男孩在山脚下和一个小女孩在像是m的山洞中捉迷藏。如此生动的画面,可以使学生在观看中建立对每一个汉语拼音的感性认知,同时在想象中,将看音、听声结合起来,从而轻松掌握所学,产生拼音学习兴趣。
二、利用插图,引导观察
观察是学生获得第一手资料的主要途径。就语文教学而言,无论是写作教学,还是阅读教学,其都需要学生细致的观察。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往往将文本中的文字语言作为教学的重点,一味地引导学生对文字语言展开观察。在这样的观察过程中,学生本就理解能力不强,无法从中探寻到有价值的内容,甚至会在如此机械的观察中,失去阅读兴趣,得不偿失。插图的设置不仅打破了语言文字的限制,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对象。在对插图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地将文本中对象与之建立联系,同时发挥想象力,对插图场景进行描绘,从而在理解场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以《找春天》为例,在这篇课文中,教材中为我们呈现了这样的插图:有一个身穿蓝色上衣的小男孩,高高兴兴地向前方的小女孩挥手,并一手指着远处缓缓流淌的小溪。而穿着红色裙子的小女孩,在听到小男孩的呼喊之后,没有回头,仅仅挥舞右手做出回应,一心埋头观察草地。立足于此,我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观察,并根据小女孩的动作,猜测她在做些什么。借此使学生在观察中走进文本,展开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三、利用插图,帮助理解
如何使学生建立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提高阅读能力,一直是困扰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尽管我们所使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文本,语言文字是较为简单的,但是其所建构的场景,所寄予的情感,却是具有抽象性的,这无形之中为学生增加了理解负担。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教师还一味地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则有些强人所难了。因为教材中所设置的插图与文本内容密切联系,所以,在组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插图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分析图画内容的过程中,建立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清平乐 村居》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鼓励学生分析插图中的主人公,自然景色等,从而想象他们在做什么,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感知到环境的清幽、生活的美好,以此为深刻地理解古诗词内容奠定基础。
总之,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仔细观察、自主想象,从而产生学习兴趣,理解文本内容,扎实掌握所学,提高语文学习质量,建构出有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董文兵.小学语文教材插图资源有效运用的实践与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116.
[2]王建佳.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課文插图”运用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31):5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学生阅读;运用对策
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资源,纵观部编版教材,教材编写人员立足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及其认知发展特点,在此套教材中插入了大量的形象直观的,且与文本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的插图。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以新教材的编写特点为切入点,采取多样的方式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以此使学生在其辅助下,通过观察和想象,将图片与文字语言结合起来,进而建立对文本内容的感性理解,为其有效阅读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利用插图,激发兴趣
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家就倡导在教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践行“乐学原则”。所谓的乐学是指在教学活动参与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欲望的驱使下,自主地对知识展开探究。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的时候,其会以积极的态度进入学习状态,且长时间地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进而为提升学习水平打好基础。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首要任务。对于小学生而言,面对抽象复杂的语言文字,往往是难以产生兴趣的。但是,其在形象思维的影响下,对图画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我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一年级的汉语拼音教学为例,部编版教材在此内容中增加了大量的插图,以此将学生心中陌生的汉语拼音转变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形象,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其学习兴趣,使其在简单的理解过程中,扎实掌握汉语拼音,打好语文学习基础。比如,在第三课,教材中为我们呈现了这样的插图:一个小男孩穿着红色的T恤,T恤的背后写了一个大大的白色的p。这个小男孩的手中拿着一个收音机,天线伸出来的样子像是一个b。小男孩的前方有一个年轻人。年情人的手中拿着一个拐杖,这个拐杖像是f。小男孩在山脚下和一个小女孩在像是m的山洞中捉迷藏。如此生动的画面,可以使学生在观看中建立对每一个汉语拼音的感性认知,同时在想象中,将看音、听声结合起来,从而轻松掌握所学,产生拼音学习兴趣。
二、利用插图,引导观察
观察是学生获得第一手资料的主要途径。就语文教学而言,无论是写作教学,还是阅读教学,其都需要学生细致的观察。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往往将文本中的文字语言作为教学的重点,一味地引导学生对文字语言展开观察。在这样的观察过程中,学生本就理解能力不强,无法从中探寻到有价值的内容,甚至会在如此机械的观察中,失去阅读兴趣,得不偿失。插图的设置不仅打破了语言文字的限制,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对象。在对插图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地将文本中对象与之建立联系,同时发挥想象力,对插图场景进行描绘,从而在理解场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以《找春天》为例,在这篇课文中,教材中为我们呈现了这样的插图:有一个身穿蓝色上衣的小男孩,高高兴兴地向前方的小女孩挥手,并一手指着远处缓缓流淌的小溪。而穿着红色裙子的小女孩,在听到小男孩的呼喊之后,没有回头,仅仅挥舞右手做出回应,一心埋头观察草地。立足于此,我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观察,并根据小女孩的动作,猜测她在做些什么。借此使学生在观察中走进文本,展开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三、利用插图,帮助理解
如何使学生建立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提高阅读能力,一直是困扰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尽管我们所使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文本,语言文字是较为简单的,但是其所建构的场景,所寄予的情感,却是具有抽象性的,这无形之中为学生增加了理解负担。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教师还一味地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则有些强人所难了。因为教材中所设置的插图与文本内容密切联系,所以,在组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插图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分析图画内容的过程中,建立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清平乐 村居》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鼓励学生分析插图中的主人公,自然景色等,从而想象他们在做什么,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感知到环境的清幽、生活的美好,以此为深刻地理解古诗词内容奠定基础。
总之,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仔细观察、自主想象,从而产生学习兴趣,理解文本内容,扎实掌握所学,提高语文学习质量,建构出有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董文兵.小学语文教材插图资源有效运用的实践与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116.
[2]王建佳.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課文插图”运用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