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教育带来深远影响,我国即将率先进入“后疫情时代”。今天教育遭遇了三大“认知门槛”。后疫情时代对教育教学带来诸多挑战,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教育变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再一次凸显。未来,学校教育应从教学生读书为主向读“网”为主转变,从传授硬知识为主向师生共同建构软知识为主转变;教育评价应从学习输入评价为主向学习输出评价为主转变;教学管理应从刚性管理、层级化管理向弹性管理、扁平化管理转变。应着手探索建立面向未来的新型教育教学体系,这个新型的教育教学体系可考虑以在线教育企业、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三方联盟的形式构建。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互联网+;软知识;新建构主义;
在线教育如果一切按预期那样发展下去,这篇文章正式发表的时候,应该已经进入了本文提出的“后疫情时代”。所谓“后疫情时代”,并不是我们原来想象中的疫情完全消失、一切恢复如前的状况,而是疫情时起时伏,随时都可能小规模暴发,从外国外地回流以及季节性发作,而且迁延较长时间,对各方面都产生深远影响的时代。就像一个人大病初愈,不可能还像没病之前一模一样,而是发生了很多生理、心理乃至行为方面的改变。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不可能再回到从前,教育尤其如此。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想想目前国内还不时有零星确诊的新病例,再想想世界多国开始的爆发性流行,而且还未采取强有力的防疫措施,从国外回流到国内的病例时有报道,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对学校教育而言,后疫情时代可从各级各类学校正式恢复学生大规模返校、开展面授时算起。从那天开始,学校教育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就是因应时代发生的新变化,围绕后疫情时代教育转型问题所做的前瞻性思考,以期引起各方的重视和讨论。
人类遇到“认知门槛”美国学者丽贝卡.D.科斯塔在《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 “我们发现当人们积极地追求知识和信仰时,文明会繁盛一时。正如玛雅、罗马和高棉文明所经历的,盛世出现于文明发展早期,那时候人口增长、经济繁荣,而且人们有能力控制自然环境(我们之前对这一点并不了解)。然后,社会制度、政府、礼仪以及一个文明需要解决的问题日益复杂,社会发展到了顶点。进化了几百万年的左右脑的问题解决方法不管用了。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程度远远超过了人脑的生物能力(以前,我们从未认识到这种可能性)。人脑进化的缓慢速度和复杂性的快速发展之间的差异被称为 ‘认知门槛’。有史以来的每个文明都遭遇过认知门槛,而且一旦撞上认知门槛,文明就开始走向衰落(这一点,之前也是闻所未闻)。”书中提到历史上导致人类文明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规模传染病。这和我们当下碰到的情况何其相似!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笔者认为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就会导致文明的衰落,但人類面对这种突发的大规模传染病时,的确在很大程度上遇到了“认知门槛”。这只要回顾一下该病爆发以来,我国和世界多国初期对疫情的判断和发展趋势的评估一再发生失误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教育也遭遇三大“认知门槛”这次疫情,教育可以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相关各方围绕疫情对教育的影响的判断,常常跟不上情况变化的速度。开学时间一再延后,学校、教师、家长一起焦虑。教育部虽然发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但对到底如何开展在线教育缺少经验和预案,发出的通知一再修改。有些学校响应号召开启了在线教学,有些学校则毫无准备,束手无策,只能按兵不动。开展了在线教学的学校遇到诸多问题、状况迭出,一窝蜂网络直播导致网络崩溃、平台瘫痪、故障频发、各方吐槽;按兵不动的学校表面镇定,内心着急。万一疫情反复怎么办,万一还有下一次怎么办,等到一切都尘埃落定,一个学期的时间可能已经接近过半,剩下的时间如何保障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人类对信息时代特征、互联网教育规律认识不足,教育转型不到位,教育变革速度跟不上时代发展速度,教育也遇到了“认知门槛”所致。这些“认知门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一是教学管理层面。一些学校要求进行在线教学前要像以往日常教学一样,先由教务部门做好周密的计划和安排,所有的课程、所有的教师要么一起上,要么都不上。结果这样的计划和安排迟迟难以做出,因为不同的课程性质不一、前期开展线上教学的基础不一、教师在线教学经验差别很大,很难做出大而全、一刀切的计划和安排,最后不了了之,错过了开展在线教学的最佳时机。这就好比已经短兵相接了,指挥员还在要求大家先排兵布阵、站好队形,不失败才怪。这实际上反映了学校管理层对在线教育特点和规律认知不足,试图用工业时代的教育思维去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挑战。工业时代的教育体系有三大特点:统一化、集中化、标准化。统一化表现在统一招生、统一安排、统一进度;集中化表现在集中授课、集中管理、由上至下;标准化表现在标准化流程、标准化教材、标准化考试上。这与工业时代大规模培养标准化专业人才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然而基于网络的教育有很不一样的特点,如去中心化、去同步化和开放共享原则等。去中心化是因为网络本来就是一个没有中心的平行结构,而不是一个由上而下的层级结构。谁都可以成为中心,谁都不是中心。即使你是网络管理者,也不意味着你就是中心。网络上的信息和知识也是分布在各个结点之中的,也没有中心和层级。发生在其上的教与学也应该是去中心化的。去同步化意味着网络上的学习行为是自主的、自发的行为,而不是统一的、步调一致的行为。要求大家在网上同时上课、同时下课,不是不可以,但不适合成为常态,因为这不符合网络本身的特点。网络最大的优势就是打破了时空限制,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学习。开放共享更是互联网的特点。那种把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私密化、专有化,限定在某个特定班级、特定人群的做法,是不符合互联网效益最大化原则的。开放还意味着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的开放和多元。不受教材、大纲甚至课程、学科的局限,主张跨学科、跨专业进行学习。互联网上的信息和知识是流动的,被称为“知识流”,互联网学习也应该是变化的、流动的,学习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过程性的。应支持和鼓励探索,采取迭代更新方式,而不求一步到位。那种仅仅把网络视为书本知识载体、传统教育工具的观念,不符合互联网思维。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互联网+;软知识;新建构主义;
在线教育如果一切按预期那样发展下去,这篇文章正式发表的时候,应该已经进入了本文提出的“后疫情时代”。所谓“后疫情时代”,并不是我们原来想象中的疫情完全消失、一切恢复如前的状况,而是疫情时起时伏,随时都可能小规模暴发,从外国外地回流以及季节性发作,而且迁延较长时间,对各方面都产生深远影响的时代。就像一个人大病初愈,不可能还像没病之前一模一样,而是发生了很多生理、心理乃至行为方面的改变。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不可能再回到从前,教育尤其如此。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想想目前国内还不时有零星确诊的新病例,再想想世界多国开始的爆发性流行,而且还未采取强有力的防疫措施,从国外回流到国内的病例时有报道,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对学校教育而言,后疫情时代可从各级各类学校正式恢复学生大规模返校、开展面授时算起。从那天开始,学校教育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就是因应时代发生的新变化,围绕后疫情时代教育转型问题所做的前瞻性思考,以期引起各方的重视和讨论。
人类遇到“认知门槛”美国学者丽贝卡.D.科斯塔在《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 “我们发现当人们积极地追求知识和信仰时,文明会繁盛一时。正如玛雅、罗马和高棉文明所经历的,盛世出现于文明发展早期,那时候人口增长、经济繁荣,而且人们有能力控制自然环境(我们之前对这一点并不了解)。然后,社会制度、政府、礼仪以及一个文明需要解决的问题日益复杂,社会发展到了顶点。进化了几百万年的左右脑的问题解决方法不管用了。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程度远远超过了人脑的生物能力(以前,我们从未认识到这种可能性)。人脑进化的缓慢速度和复杂性的快速发展之间的差异被称为 ‘认知门槛’。有史以来的每个文明都遭遇过认知门槛,而且一旦撞上认知门槛,文明就开始走向衰落(这一点,之前也是闻所未闻)。”书中提到历史上导致人类文明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规模传染病。这和我们当下碰到的情况何其相似!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笔者认为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就会导致文明的衰落,但人類面对这种突发的大规模传染病时,的确在很大程度上遇到了“认知门槛”。这只要回顾一下该病爆发以来,我国和世界多国初期对疫情的判断和发展趋势的评估一再发生失误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教育也遭遇三大“认知门槛”这次疫情,教育可以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相关各方围绕疫情对教育的影响的判断,常常跟不上情况变化的速度。开学时间一再延后,学校、教师、家长一起焦虑。教育部虽然发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但对到底如何开展在线教育缺少经验和预案,发出的通知一再修改。有些学校响应号召开启了在线教学,有些学校则毫无准备,束手无策,只能按兵不动。开展了在线教学的学校遇到诸多问题、状况迭出,一窝蜂网络直播导致网络崩溃、平台瘫痪、故障频发、各方吐槽;按兵不动的学校表面镇定,内心着急。万一疫情反复怎么办,万一还有下一次怎么办,等到一切都尘埃落定,一个学期的时间可能已经接近过半,剩下的时间如何保障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人类对信息时代特征、互联网教育规律认识不足,教育转型不到位,教育变革速度跟不上时代发展速度,教育也遇到了“认知门槛”所致。这些“认知门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一是教学管理层面。一些学校要求进行在线教学前要像以往日常教学一样,先由教务部门做好周密的计划和安排,所有的课程、所有的教师要么一起上,要么都不上。结果这样的计划和安排迟迟难以做出,因为不同的课程性质不一、前期开展线上教学的基础不一、教师在线教学经验差别很大,很难做出大而全、一刀切的计划和安排,最后不了了之,错过了开展在线教学的最佳时机。这就好比已经短兵相接了,指挥员还在要求大家先排兵布阵、站好队形,不失败才怪。这实际上反映了学校管理层对在线教育特点和规律认知不足,试图用工业时代的教育思维去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挑战。工业时代的教育体系有三大特点:统一化、集中化、标准化。统一化表现在统一招生、统一安排、统一进度;集中化表现在集中授课、集中管理、由上至下;标准化表现在标准化流程、标准化教材、标准化考试上。这与工业时代大规模培养标准化专业人才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然而基于网络的教育有很不一样的特点,如去中心化、去同步化和开放共享原则等。去中心化是因为网络本来就是一个没有中心的平行结构,而不是一个由上而下的层级结构。谁都可以成为中心,谁都不是中心。即使你是网络管理者,也不意味着你就是中心。网络上的信息和知识也是分布在各个结点之中的,也没有中心和层级。发生在其上的教与学也应该是去中心化的。去同步化意味着网络上的学习行为是自主的、自发的行为,而不是统一的、步调一致的行为。要求大家在网上同时上课、同时下课,不是不可以,但不适合成为常态,因为这不符合网络本身的特点。网络最大的优势就是打破了时空限制,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学习。开放共享更是互联网的特点。那种把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私密化、专有化,限定在某个特定班级、特定人群的做法,是不符合互联网效益最大化原则的。开放还意味着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的开放和多元。不受教材、大纲甚至课程、学科的局限,主张跨学科、跨专业进行学习。互联网上的信息和知识是流动的,被称为“知识流”,互联网学习也应该是变化的、流动的,学习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过程性的。应支持和鼓励探索,采取迭代更新方式,而不求一步到位。那种仅仅把网络视为书本知识载体、传统教育工具的观念,不符合互联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