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法自然的新实验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30595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仿生设计的历史
  仿生设计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自古以来,自然界就是人类各种科学技术原理及重大发明的源泉。生物界有着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及物质存在,它们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逐渐具备了适应自然界变化的本领。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与周围的生物作"邻居",这些生物各种各样的奇异本领,吸引着人们去想象和模仿。人类运用其观察、思维和设计能力,开始了对生物的模仿,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制造出简单的工具,增强了自己与自然界斗争的本领和能力。
  设计师根据鹤的体态设计出了掘土机的悬臂,在一战期间,人们从毒气战幸存的野猪身上中获得启示,模仿野猪的鼻子设计出了防毒面具。在海洋中浮沉灵活的潜水艇又是运用了哪些原理?虽然我们无据考察潜艇设计师在设计潜艇时是否请教了生物界,但是不难设想,设计师一定懂得鱼鳔是鱼类用来改变身体同水的比重,使之能在水中沉浮的重要器官。
  二、仿生形态是自行车设计创新的源泉
  德国著名设计大师路易吉•科拉尼曾说:"设计的基础应来自诞生于大自然的生命所呈现的真理之中。"这话道出了自然界蕴含着无尽设计宝藏的天机。仿生形态创造与设计的条件是,具有正确的认识事物、把握本质规律的方式、方法,锤炼自我创新思维能力。二是具有扎实的生活基础,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原生状况中寻找设计的灵感,包括仿生设计思维的训练。人们的传统思维往往局限于现有的方法、体系,思维的触角伸展不开,触及不到事物的本源上去。"万有引力定律"的灵感不是诞生于实验室和定论的经典理论,而是牛顿在苹果树下受到苹果下落这一事实的启发并同太阳系、地球运动联系起来,才诞生了这一发明。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不具备的许多感官特征而在生物界的众多动物身上存在。如水母能感受到冰声波而准确地预知风暴;蝙蝠能感受到超声波;鹰眼能从三千米高空敏锐地发现地面运动着的小动物;蛙眼能迅速判断目标的位置、运动方向和速度,并能选择最好的攻击姿势和时间。大自然的奥秘不胜枚举。每当我们发现一种生物奥秘,就有可能成为我们一种新的设计可能性,也可能带给我们新的生存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仿生形态的挖掘是我们创新设计取之不尽的智慧源泉。
  三、抽象形态的仿生是自行车设计的关键
  现代工业设计中的主要表现为形态的仿生和功能的仿生等.而形态的仿生从其再现事物的逼真程度和特征来看,可分为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
  抽象形态是用简单的形体反映事物独特的本质特征。此形态作用于人时,会产生"心理"形态,这种"心理"形态必需生活经验的积累,经过联想和相象把形浮现在脑海中,那是一种虚幻的,不实的形,但是这个形经过个人主观的喜怒哀乐联想所产生的形是变化多端的、色彩丰富的。抽象形态具有形态高度的简化性和概括性。这种形式的简化性和特征的概括性,正好吻合现代工业产品对外观形态的简洁性,几何性以及产品的语意性的要求。并且抽象形态的仿真同时也能给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抽象仿生形态作用于人时,产生的心理形态必需生活经验的积累,经过联想和想象才浮现在脑海中。对于抽象仿生产品充分地释放了消费者的自由想象力,人们不但可以感受到产品形态的有机、可爱、情趣、亲和、运动等特点,同时因联想和想象不同,有的想起自己可爱的小宠物,有的想起一段美好的爱情,有的想起一个老朋友,有的想起一次愉快的旅行等,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消费者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仿生形态赋予产品的艺术美感和想象空间,这就更容易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从而激起他们共同的购买欲望。与此同时我感受到抽象仿生形态赋予仿生产品以生命的象征,让产品回归自然,建立了人、机器、环境和谐的平台,增进了人类和自然的统一。我的仿生自行车是模仿动物羚羊奔跑的形体制作的,加上它优雅的流线型的外形,其形象十分逼真,以寄托对野生动物那种奔放的极高速度的形态追求。
  四、未来自行车设计中仿生设计的前景
  作为实现机械功能的自行车来讲,他有很多与自然界的锲合点,使人类社会与自然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正逐渐成为设计发展过程中新的亮点。学习和利用生物系统的优异结构和奇妙的功能,已经成为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一个新方向。仿生学是发展新技术的金钥匙。例如在最新的国外自行车设计中就体现了这种仿生设计的思想,它利用人的各种姿态抽象成了车架,栩栩如生。比如弯腰骑车的姿态,倒立的姿态,撑开双臂的姿态,那种速度和力量的感觉被表现的淋漓尽致。仿佛感觉到好像是赋予了机械以生命了。神奇的宽广的大自然向人类展示着美妙绝伦的生命形态和绚丽多彩的悦人色彩,同时,大自然还无声地阐释了自然界的生存哲学――和谐与共生。这种和谐的设计哲学呼吁人类社会与大自然之间的高度和谐统一;这种师法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哲学则呼吁着人与机器、生态自然与人造自然之间建立合理的建构,搭建人与自然、机器共生的对话平台。
  
  参考文献:
  [1]程能林.工业设计概论.湖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
  [2]陈士俊,阎祥安,谢庆森.产品造型设计原理与方法.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1).
  [3]李乐山.工业设计思想基础.四川: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
其他文献
一、舞蹈的主题思想  通常称它为作品之灵魂。这是由于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无论素材的取舍、情节、情绪的安排和舞蹈语言的选定,都要受主题思想的制约,并为主题思想服务。  舞蹈的主题思想它是来源于生活,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编导对现实生活进行加工整理的基础上,经过提炼而开掘出来的,如果说生活是矿石,则思想是熔炉,而艺术技巧则是冶炼的技术。  以舞蹈《再见吧,妈妈》为例,编导深入和熟悉反击自卫战的生活,千千
期刊
一、分级教学法的含义与实施缘由  (一)分级教学法的含义  分级教学法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承认学生群体在学习上存在个别差异的事实,并有意识地将其区分成三个类别或三个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组织与活动;另一种含义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将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难易程度不同的层次,使属于同一水平上的知识为一个层次,相邻层次设定足够的跨度,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用
期刊
冰心是一位有着自己独立个性和风格的翻译家,为近代中国的翻译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她翻译的泰戈尔和纪伯伦的作品都被视为经典。冰心翻译的诗歌具有简洁朴素、温婉柔顺的风格特色,而这种风格的形成也有它特定的条件和过程。冰心在翻译诗歌时既不是单纯的直译,也不是单纯的意译,也不是完全遵循"信、达、雅"这一标准。她的风格来自于她对文本的选择,她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作为一位作家,冰心的创作风格对她的翻译风格也起
期刊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做出比较明确和全面的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历程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并给予理论上的准确历史定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和纲领的
期刊
校本管理是以校为本的管理,其核心就是强调权力下放,管理重心下移,强调行政部门给学校以更大的权力和自由,使学校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主体。它力主学校要认真分析、甄别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立足于学校实际从事各种管理活动,既不能照搬他校的模式,也不能简单地把学校作为一般政策规则等的试验田或应用场地。其基本主张是学校管理工作应植根于本校的土壤,学校对本校的问题应有一定的决策自主权。校本管理是20世纪80年
期刊
民勤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之间,是阻挡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合拢的一片绿洲,处于全国荒漠化监控和防治的前沿地带,是我国西北风沙线上的一座桥头堡。民勤面临的荒漠化危机已经受到中央政府和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温家宝总理先后11次提出"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一、民勤荒漠化现状及其危害  历史上的民勤是水草丰美的滨湖绿洲,土沃泽饶,可渔可耕。随
期刊
自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呈现出"集权-分权-集权-分权"的循环往复。正如薄一波在《若干重大问题与历史事件的回顾》一书中所总结的那样:这个时期,权力一放就乱,一收就死,再放再乱,再乱再收,在收放之间摇摆不定,循环往复。本文拟对主要原因作简要分析。  一、政治分权和经济分权脱节,致使权力划分缺乏稳固之基  (一)权力划分没有呈现出高度的"经济化"和"市场化"  这一时期,我
期刊
重视和搞好报社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完成好自身所承担的新闻报道任务有着重要意义。在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继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努力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造良好舆论环境的新形势下,报社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密结合新闻
期刊
一、象形拳中的意象思"惟"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也是传统武术训练中直觉把握、自我体悟原则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意象"一词历来是物象、卦象、兴象以及"道"(大象)的总称。其功能在于由眼耳相接的事物,"引人入于玄远之境,与万化冥合"。意象又称"心象",是一个充满了个人情感与联想的内心世界。在这里"意"指客体化了的主体情思,"象"指主体化了的客体物象。意象这一概念,在我国武术史上有
期刊
吕宁思曾经在《凤凰卫视新闻总监手记》中说:"哪怕俄罗斯什么都没有了,至少还有美女。"的确,俄罗斯女性的美是世界闻名的。在俄罗斯作家笔下,尤其是在19世纪普希金之后的一系列俄罗斯优秀的文学大师以及当代的杰出的作家们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饱满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通过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一系列我们耳熟能详的男性作家的作品中抽离出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发现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和命运,以及其中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