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学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而视觉思维理论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理论,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水平。那么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的有关内容,就如何将视觉思维理论应用进数学教学之中展开如下的讨论。
关键词:高中数学;视觉思维理论;应用;方式
前言:高中数学知识理论性强,教师想让学生有效理解数学知识,就必须转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借助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其中,视觉思维理论应用进高中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容易理解和吸收的知识。那么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视觉思维理论的应用方式。
一、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使得课程知识具象化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课程知识理论性都比较强,学生一时之间无法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进而产生低迷的学习情绪;同时,有些教师仍然比较看重教学的效率,将知识直接讲授给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这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开展[1]。因此,当前教师需要改变传统守旧的教学思维,及时更新教学的方式,才能推进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发展。其中,视觉思维理论就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思维,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等手段,应用视觉思维理论,将这些知识点进行具象化,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还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教学为例,这一课时内容主要让学生利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进而初步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图形语言运用能力。可是,对于高中生而言,这部分知识理论性比较强,而且也较为抽象,理解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學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视觉思维理论,有意识地将这些知识具象化,对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将抽象、理论性强的知识转变为可理解的知识[2]。例如,在讲解“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的空间几何体,如球、房屋、栏杆等图片,将课本中的知识以实物模型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促使“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知识具象化,让学生懂得分析实物模型,并训练学生的视觉思维,使得学生可以从形象的图片中总结出数学理论。
二、在课程实践中融入视觉思维理论,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课程实践是学生分析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促使学生可以近距离的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然而,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安排的实践探究活动比较单一,而且探究问题也缺乏新意,多数为一些高考问题,不仅不生动、而且也比较枯燥,无法产生视觉的冲击,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视觉思维理论,引导学生由简到难,对数学概念展开直观的分析,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视觉思维。
以“直线、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为例,直线与圆存在三种位置关系,包括相离、相切以及相交的关系,学生需要不断观察直线与圆的各位置关系,才能真正挖掘其中的特点和规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多组织课程实践探究活动,如鼓励学生们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直线与圆的相对运动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事物,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视觉意象库,并从视觉思维角度去深入挖掘课程研究问题[3]。此外,教师还应该督促学生们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直线与圆的生活现象,如日出、日落等自然现象中也蕴含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学生可以将这些直观的现象记录下来,将其归入到自己的视觉意像库当中,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视觉思维;并借助这些视觉感受来体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助于学生深入分析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三、将视觉思维引入到课后教学中,以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原理,还需要鼓励学生对知识产生创新的想法,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可是,高中阶段教师的教学时间比较紧张,教师很难开展更多的课程教学活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学教学的效用,教师可以将视觉思维引入到课后教学之中,设计一些直观形象的课程问题,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进而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以“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等教学内容为例,这是空间几何体的一项基础教学内容;但是,空间几何体知识本身就比较抽象,相关的几何体公式也比较难记忆,十分考验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4]。如果学生不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将无法对空间几何体知识展开研究。所以,在设计课后练习时,教师仍然可以利用视觉思维理论,围绕空间几何的概念、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等,设计具有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题。其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微视频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对几何体进行分割,以帮助学生了解几何体的结构,进而将复杂的几何体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立体图形,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复杂的几何体表面积和体积知识[5]。同时,学生可以利用自己课后的时间,对微视频展开分析,不仅可以俩学生的视觉思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学习,最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只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还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数学学习素养。其中,教师可以将视觉思维理论应用进数学教学之中,这可以将抽象化的知识转为具体化,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知理论知识,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视觉思维能力,这对于学生后期课程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林斌.视觉思维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9(17):171-172.
[2]林春吉.高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初探[J].时代教育,2018,7(6):5-5.
[3]王惠.视觉思维理论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J].新课程(下),2017,10(8):164-164.
[4]葛旻.分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32(15):38-38.
[5]王芬芬.视觉思维理论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J].好家长,2017,27(47):114-114.
关键词:高中数学;视觉思维理论;应用;方式
前言:高中数学知识理论性强,教师想让学生有效理解数学知识,就必须转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借助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其中,视觉思维理论应用进高中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容易理解和吸收的知识。那么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视觉思维理论的应用方式。
一、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使得课程知识具象化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课程知识理论性都比较强,学生一时之间无法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进而产生低迷的学习情绪;同时,有些教师仍然比较看重教学的效率,将知识直接讲授给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这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开展[1]。因此,当前教师需要改变传统守旧的教学思维,及时更新教学的方式,才能推进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发展。其中,视觉思维理论就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思维,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等手段,应用视觉思维理论,将这些知识点进行具象化,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还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教学为例,这一课时内容主要让学生利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进而初步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图形语言运用能力。可是,对于高中生而言,这部分知识理论性比较强,而且也较为抽象,理解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學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视觉思维理论,有意识地将这些知识具象化,对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将抽象、理论性强的知识转变为可理解的知识[2]。例如,在讲解“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的空间几何体,如球、房屋、栏杆等图片,将课本中的知识以实物模型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促使“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知识具象化,让学生懂得分析实物模型,并训练学生的视觉思维,使得学生可以从形象的图片中总结出数学理论。
二、在课程实践中融入视觉思维理论,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课程实践是学生分析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促使学生可以近距离的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然而,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安排的实践探究活动比较单一,而且探究问题也缺乏新意,多数为一些高考问题,不仅不生动、而且也比较枯燥,无法产生视觉的冲击,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视觉思维理论,引导学生由简到难,对数学概念展开直观的分析,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视觉思维。
以“直线、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为例,直线与圆存在三种位置关系,包括相离、相切以及相交的关系,学生需要不断观察直线与圆的各位置关系,才能真正挖掘其中的特点和规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多组织课程实践探究活动,如鼓励学生们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直线与圆的相对运动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事物,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视觉意象库,并从视觉思维角度去深入挖掘课程研究问题[3]。此外,教师还应该督促学生们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直线与圆的生活现象,如日出、日落等自然现象中也蕴含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学生可以将这些直观的现象记录下来,将其归入到自己的视觉意像库当中,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视觉思维;并借助这些视觉感受来体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助于学生深入分析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三、将视觉思维引入到课后教学中,以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原理,还需要鼓励学生对知识产生创新的想法,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可是,高中阶段教师的教学时间比较紧张,教师很难开展更多的课程教学活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学教学的效用,教师可以将视觉思维引入到课后教学之中,设计一些直观形象的课程问题,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进而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以“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等教学内容为例,这是空间几何体的一项基础教学内容;但是,空间几何体知识本身就比较抽象,相关的几何体公式也比较难记忆,十分考验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4]。如果学生不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将无法对空间几何体知识展开研究。所以,在设计课后练习时,教师仍然可以利用视觉思维理论,围绕空间几何的概念、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等,设计具有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题。其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微视频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对几何体进行分割,以帮助学生了解几何体的结构,进而将复杂的几何体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立体图形,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复杂的几何体表面积和体积知识[5]。同时,学生可以利用自己课后的时间,对微视频展开分析,不仅可以俩学生的视觉思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学习,最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只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还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数学学习素养。其中,教师可以将视觉思维理论应用进数学教学之中,这可以将抽象化的知识转为具体化,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知理论知识,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视觉思维能力,这对于学生后期课程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林斌.视觉思维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9(17):171-172.
[2]林春吉.高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初探[J].时代教育,2018,7(6):5-5.
[3]王惠.视觉思维理论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J].新课程(下),2017,10(8):164-164.
[4]葛旻.分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32(15):38-38.
[5]王芬芬.视觉思维理论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J].好家长,2017,27(47):1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