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渗透

来源 :高考·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ai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立德树人是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加强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目前教育活动的首要目标,同时对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也提出的相应的要求,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实现对高中地理教材的精准研究、利用,将立德树人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良好世界观,保证新课程改革有效开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立德树人
  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除了进行基本的教学活动外,还应具备立德树人的功能。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地理学科并没有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并没有得到发展。在新课改推行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更好的利用好这些资源并对高中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是所有地理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主要问题。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通过立德树人的渗透解决当前地理教学面临的问题呢?文章对此做出了研究,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以下就是与此有关的简要阐述。
  一、立德树人教育面临的处境和发展困局
  地理学科在人文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很多知识内容,也包含着很多好的价值观念,对于高中阶段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渗透立德树人教育,在夯实学生地理知识能力、强化地理知识素养的基础上,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对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具有积极地影响。但是,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立德树人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其主要原因有下:其一是,学校方面受升学率和教育整体大环境中“唯分数论”的影响,在地理教学中,更多的是讲授地理科学知识、强化学生的应试技巧,以达到高效的解题获取较高分数的目的;其二是,地理学科本身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化学科,涉及文、理两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让人头疼的学科,而且在紧张的学科学习中,在兼顾地理学科的同时,还要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很难达到系统化学习的效果;其三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各异、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在有限的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很难兼顾到所有的学生,因此学生在学习地理的态度上和成绩上也就会有所差异。
  二、多方面落实立德树人教学对策
  (一)与时俱进,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力量,教师的思想道德情操是增强学生德育教育的直接源泉,而该阶段的学生,由于世界观和人生观还在形成期,教师自身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熏陶,逐渐形成完善的人格,所以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渊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品质,潜移默化的将立德树人教育渗透到知识的传授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改变以往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在夯实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能力的基础之上,兼顾情感道德领域的教育,因此需要自身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并通过不断的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达到知行合一,时刻保持良好的心境进行传道受业。教师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的提升需要长期坚持和实践,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考验。
  (二)研讨教学素材,实施立德树人教育
  地理学科因其特殊性,和立德树人教育知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地理知识是显性的内容,而立德树人更多的是情感上的教育,是隐性的内容。对于显性的内容,学生可以很快的通过教师的传授得以熟练的掌握,这也是传统教育中重视成绩的原因之一。但是关于隐性的内容,学生并不能很好的进行领悟。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将立德树人教育渗透到知识的传授中去。例如:教师在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这环节时,可以通过生动的例子进行概括与总结:我们的班级就是一个小的地理环境,同样具备整体性和差异性。在这个班级组建前,我们彼此都是不认识,但是在长时间的相处后,我们彼此了解,相处,并进行互帮互助,使班级的管理在内部和外部表现上都良好,这是我们共同维持了班级这个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时呢,在这个地理环境中,我们每一个人又都保持了差异性,你和自己的同学在做事方式、学习方法、日常喜好上等方面又存在差异性,也正是这些差异性的存在,才让你们彼此间的形象生动。通过将深挖教学资源并结合现实素材,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快速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学生班级整体性概念,这样的立德树人,在显性和隐性上对学生进行了引导,备受学生的青睐。
  (三)加强课堂上交流与合作,领悟思想情感
  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在夯实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加强学生自身素养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创新传统教学方式,借助有效的课堂引导,树立学生良好的价值观。通过在课堂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合作,让学生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逐步培养其形成正确的认知。比如:问题研究中的“绿色食品知多少”这一环节中,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开发课堂中学生积极交流合作的适宜空间,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得以在交流碰撞中被点燃。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视频方式向学生食品安全事件,设计问题:在购买食品时关注视频哪些方面的问题?在学生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绿色食品,了解绿色食品和普通食品的区别。在整个课堂活动中,教师需要发挥其引导作用,借助学生的对话和问答,深入理解知识点,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树立学生交流与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四)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构建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深受广大师生的喜欢和认可。借助情境教学,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热情开展主动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进入到学生的状态。例如:在“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这一环节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更直观的看清地球的演变,从而给与學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并对地球的演化和地表的变化进行介绍,强化学生对家园的了解和认知。在具体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长江游览和考察的活动,通过视频介绍长江的基本概况。同时,介绍某人长江考察的日记,让学生了解沿途所见的地表形态,如冰斗和角峰,让学生说一说形成的外力因素。教师根据长江不同区域的考察,引导学生分析其中不同的地表形态,开展主动探究活动。如“长江三峡”的介绍中,结合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根据三峡水电站建设,说一说人类行为和地表形态变化的关系,让学生深刻了解人类行为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后根据地球的发展趋势和人类现阶段的行为进行关联性的表述,树立学生良好的家园意识,提升学生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五)及时捕捉最新信息,实施引导教育
  “横看成岭侧成峰,高低远近各不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在进行地理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面辩证的去分析事物,多角度的进行客观辩证的看待,树立学生学习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例如:“问题研究中的南水北调”这一环节,可以从总体上讲南水北调是国家的战略性工程,分为东、中、西三线工程,在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利用工程的优势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挖掘国情优势,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该工程主要是缓解水资源相对比较缺乏的北方,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城市化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限制,促进当地城市化发展和国内生产总值。但是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中,通过环境方面可以发现“南水北调”工程是对原有生态环境的一种破环,“三线”同时引水将导致整个长江流域的沿江生态发生难以估计的变化,比如:2010年初的西南出现的百年大旱。通过实例,将同学拉近问题的现场,并在不同方面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辩证性的看待事物,详细的分析、看待利与弊。同时还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日常生活中自己遇到的难题和事情,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六)师生协作,营造立德树人教育环境
  立德树人是一个系统,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也不是教师自己的标签。立德树人是让每个学生成为可用和有用的人才,仅仅依靠教师远远不够,还需要营造合适的立德树人环境,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校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的环境,学校需要从立德树人出发,做好每个方面的工作,从学校领导到学校职工,应当注重其基本品行的培养,营造一个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环境。作为地方政府部门应当参与其中,做好相应的教育配合工作,加强良好文化氛围的塑造。立德树人诚然是每个教师的使命,但绝非是一个人的独角戏,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在具体的立德树人教育环境创设中,应当合理利用学校走廊、宣传栏,结合地理知识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保护地球”的宣传册活动,在走廊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同时,利用学校草坪宣传牌,粘贴相应的宣传语。在班级教师内容,设置地理角,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结束语
  立德树人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长远。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在明确立德树人的重要性的同时,要不断优化教學方式、加强自身修养,并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个人魅力对学生进行熏陶;同时也需要教育系统内部从育人理念、人才评价到招考制度的革新,以及家庭、社会当各方面的相互支撑,最终使学生在发展自我个性的同时,综合素质也得到更大的提升,为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保庭春.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新课程学习(中),2012(7):74-74.
  [2]安景武.新课改下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4,000(011):100-100.
  [3]王丽娜.浅谈德育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A].
  [4]洪燕.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J].新课程(中),2016(3):21-21.
其他文献
摘 要:新时期随着新课改持续的深入发展,国家在大力的推行素质教育,由此衍生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和理念,并且迅速的占据了教育体系的主要层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不仅需要进一步对高中生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还需要在高中生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其自身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突出高中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加强高中生对数学知识的互动辩证,
期刊
摘 要:高中政治教学难,学习更难是高中师生对政治学科的普遍认知,寻求高中政治教学发展方向、探索高中政治教学模式成为每个高中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生活化教学理念的产生与应用为高中政治教学打开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突破了以往高中政治教学的局限性,以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素材展开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拉近了学生与政治知识之间的距离,提高了高中政治教学的效率。同时,新教材的编排对高中政治知
期刊
摘 要:中学《道德与法治》课任课教师若要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还需注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确保学生应有的情感被激发,对所学知识更加认同。针对该目标的实现,诸多一线教师相继展开了大量探索研究,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教材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践活动中课程资源的自主开发挖掘三个方面进行简要总结。  关键词:课程资源;实践活动;开发利用  《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是以学生情感、道德
期刊
摘 要:本文立足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以高中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例,首先对以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梳理和阐述;其次,从突出的价值入手,对智慧教室环境下构建智慧课堂、培育高中学生政治认同感这一主题展开了詳细的探讨,旨在依托信息技术手段轻松构建智慧课堂,使学生更有效率地学、更高质量地学,并在此过程中切实构建起自身的政治认同感,将高中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目标切实落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进程的加快,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对于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高中政治教师应积极寻找对策,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然而,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一些高中政治课教师并没有按照课标改革的要求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部分教师甚至回避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弊端无法得到改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课标改革背景下的
期刊
摘 要:德育是育人之本,也是教育的最基础内容,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的关键阶段。网络化的普及使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内容更丰富,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学生的德育方面出现问题。特别对于寄宿制高中来说,学生平时与家人接触的时间少,家庭德育教育方向相对比较欠缺,学校德育教育更需要加强。从当前寄宿制高中德育情况来看,虽然学校积极开展德育教育,进行德育宣传,学生也能够说出德育教育的基本理念等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融合,是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本文以“探究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为例,诠释信息技术如何与高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力图实现融合信息技术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  关键词:物理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融合;Phyphox软件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形势下,调整和改进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是基础教育课程的方向。目前我国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需要
期刊
摘 要:在高中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对班主任教师提出的崭新教育要求,使班主任教师在高中教育实践中不再一味地关注高中学生的学习发展,而是更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有效地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于班级管理工作之中,高中班主任教师应该在学生心理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反思与必要性整合工作,以此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真正创造出符合学生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的思想、认知、视野都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对于高中生来说,由于学习的压力、对未来的迷茫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高中生情绪出现波动、态度出现反复的问题。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学科教师有必要利用课内知识的普及和拓展,来渗透职业能力培养相关内容,促使高中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作用,提升个人核心素养,提高未来职业能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能力培养;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就是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也逐渐开始进行改革和创新,开始重视对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应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注重对实验过程数据的精确度,明确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本文通过分析核心素养内涵,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从培养学生核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