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休后去上海女医师协会当会长,这个决定让孙斌想了很久。孙斌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是一位出色的儿科医生,同时她还肩负重要的管理职务:44岁担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党委书记,54岁那年服从组织安排,到上海肿瘤医院当党委书记,一干就是7年。孙斌打算退休后回到挚爱的儿科医院,好好当一名“全职”医生。可是一位前辈的劝说,改变了孙斌的想法。
“我不知道女医师协会是干嘛的,接任这个职位时非常犹豫。”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没多久的上海女医师协会会长孙斌,声音里带着干脆和威仪,“当时老领导劝我,女医生在医疗卫生事业中担当重要角色,我应该用自己的管理经验去把女医师协会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我思考再三,决定接下这个任务。”
从党委书记到协会会长
上海女医师协会成立于1988年,由全市从事医务工作的高层知识女性自愿组成。刚到协会时,孙斌惊讶地发现,几百个会员的档案还没有建立。做事情一贯井井有条的孙斌立刻将当时400多名会员的资料一一整理建档,并确立协会组织构架,在各家医院挑选若干位副会长……
“组织的构架、纪律、制度都有了,我们就可以开展一些工作了。”孙斌说。如今女医师协会已经发展到900多名会员,全部是上海三甲医院的在职中高级职称女医师。多年的管理经验让孙斌深知,个人的力量有限,只有团结女医师的力量才能做更多的工作。孙斌动员三级医院的女领导来做协会理事,邀请各家医院的工会主席或妇委会主任担当协会联络员,让大家一起推动协会的发展。
开展工作和做活动需要经费,会员费对协会的日常运作而言远远不够,孙斌为这件事动了不少脑筋。“说起来以前是朝南坐的,我哪里操心过钱的事情!”孙斌笑着说。她是实干派,跑妇联、跑卫生局,找到各位老领导老朋友,获得他们的支持。孙斌甚至在自己的EMBA同学中喊了一嗓子“请大家多多支持女医师协会工作!”没想到竟然真有几位同学捐资给协会,“同学说我曾经在他们家人生病时帮助过他们,他们很感激,但是我已经不记得了。”孙斌提及此事非常感慨。
女医生们团结起来的力量是巨大的。连续三年,协会组织百名女医生参加大型义诊活动“三八健康宣传月”,第一年来了1700多名群众,第二年来了2000多人,今年有3000多人参加。孙斌还策划了“双百活动”——百名女医师大型义诊、百名女医师讲师团,让她们走进大飞机公司、走进迪斯尼公司、走进崇明农村,为企业员工和农民看诊,为群众带去科学的健康知识。
孙斌来到女医师协会短短3年,协会面貌焕然一新。越来越多的女医生在协会的组织下走进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服务。大多数女医生非常喜欢协会的活动,她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平时要么在诊室里,要么待在高校研究室,走进社会的机会并不多,孙斌组织的丰富活动让这些女医生开阔了眼界,更把自己的专业知识造福于民。
当一名好儿科医生
当一名好医生,这是孙斌学生时代就一直有的梦想。即使后来走上党委书记的位置,孙斌依然坚持每周抽一天时间看门诊。
孙斌的专业是俗称“哑科”的儿科,给不会说话的婴儿或表达不清楚的孩子看病会遇到各种情况。有一次给一个2岁的娃娃看病,叫号的时候,小小的诊室一下子涌进来7个大人。孙斌说:“谁讲得清楚,我听谁的。”奶奶说我讲得最清楚,外婆说她最了解宝宝,孙斌敲敲桌子一锤定音:“你们全部出去商量,让讲得最清楚的人进来。”结果最后保姆进来了,因为她每天和宝宝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她把孩子咳嗽的情况一点点说清楚,孙斌顺利看完了这例门诊。
小孩子不吃饭也是孙斌经常遇到的病例。有一次4位家长带着宝宝来看病,在诊室里婆媳当场吵起来,互相责怪对方没有照顾好孩子。孙斌听得头痛,让4位大人全部出去,然后喊孩子妈妈进来,对她说“饿他三顿就好了。”这位妈妈睁大眼睛,有些不敢相信这个方子。但事后的效果证明,孙医生开的饿肚子方子还真有用,减少对孩子的过分关注,三餐按时,不吃饭的习惯自然就矫正过来了。
对于当下严峻的医患矛盾,孙斌觉得医生护士对待病患不能着急,一定要有耐心。“儿科的医患矛盾,主要是孩子家属和护士发生冲突,护士打针一针没进去,再打第二针的时候家属就急了。”
肿瘤医院的医患矛盾则比较复杂,往往需要医院管理者用智慧来处理突发情况。曾经有一位患者家属冲进院办,指着院领导大声质问:为什么医生看病只有三分钟?孙斌冷静地问他:“医生诊断出具体毛病了吗?”得到家属肯定的回答后,孙斌说:“你是需要半小时都诊断不出毛病的医生呢、还是一个很快就能确诊问题的医生?”这下家属不说话了。
“医生没有办法啊,病人实在太多,哪怕是专家一天也要看几十甚至上百个病人,平均到每位病人身上的时间有多少呢?”孙斌感叹,“很多病人是外地赶来的,耽搁一天对他们损失很大,我们都是尽量多排些号。”
孙斌是儿童心脏病专家,她看病的时候非常耐心,为了说清病情,看诊时她会给家属画小心脏图,告诉他们心脏结构是怎样的,孩子哪里出了问题,她准备用什么办法来医治……“我如果看专家门诊,一般就看20个,甚至10个,绝不多看。”孙斌觉得孩子生病必须向家长说透彻道理,所以她的习惯是给予每个孩子必要的时间。
要做医生,就一定要做个好医生——这是孙斌大学毕业后分到儿科后给自己定下的目标。那时年轻的孙斌值班时曾遇到一个哮喘性支气管炎的2个月大婴儿,全身发抖、口吐白沫,“小婴儿的两只眼睛望着我,我感觉到她正处于死亡边缘,她好像在说请我救她。那时我刚刚毕业,当晚值班只有我在,我迅速采取了必要的应急措施。”30年后,这件事对孙斌而言仍然历历在目,当时年轻的自己面对这例急诊的每一步判断、每一步急救措施、甚至自己的每一丝心理波动,她都记得清清楚楚。“第二天她就好多了,对着我直笑!”
孙斌是一位出色的儿科医生,一位成绩斐然的党委书记,现在更是一位把女医师协会做得有声有色的会长,她唯一抱歉的是给家人的时间太少。孙斌的先生是国企高管,年轻时派驻海外多年,退休后好不容易回到上海,孙斌却在会长的位置上忙得顾不了家。孙斌的儿子从小就知道妈妈经常要值班,一个人要乖乖在家做作业,陌生人来了不要开门……现在儿子大了,孙斌还是没有时间。“可能我太忙了,儿子没有选择医学,而是去国外读了计算机,现在回国从事IT行业。”孙斌对记者慢慢说道,看得出她沉浸在往日的回忆中,回忆骑着自行车带儿子去医院值班,数着马路上一颗颗梧桐树……几十年的光阴过去了,孙斌还在医疗的岗位上忙碌着,女医师协会是她的新舞台,她正在为上海广大的女医生创造一个大舞台!
“我不知道女医师协会是干嘛的,接任这个职位时非常犹豫。”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没多久的上海女医师协会会长孙斌,声音里带着干脆和威仪,“当时老领导劝我,女医生在医疗卫生事业中担当重要角色,我应该用自己的管理经验去把女医师协会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我思考再三,决定接下这个任务。”
从党委书记到协会会长
上海女医师协会成立于1988年,由全市从事医务工作的高层知识女性自愿组成。刚到协会时,孙斌惊讶地发现,几百个会员的档案还没有建立。做事情一贯井井有条的孙斌立刻将当时400多名会员的资料一一整理建档,并确立协会组织构架,在各家医院挑选若干位副会长……
“组织的构架、纪律、制度都有了,我们就可以开展一些工作了。”孙斌说。如今女医师协会已经发展到900多名会员,全部是上海三甲医院的在职中高级职称女医师。多年的管理经验让孙斌深知,个人的力量有限,只有团结女医师的力量才能做更多的工作。孙斌动员三级医院的女领导来做协会理事,邀请各家医院的工会主席或妇委会主任担当协会联络员,让大家一起推动协会的发展。
开展工作和做活动需要经费,会员费对协会的日常运作而言远远不够,孙斌为这件事动了不少脑筋。“说起来以前是朝南坐的,我哪里操心过钱的事情!”孙斌笑着说。她是实干派,跑妇联、跑卫生局,找到各位老领导老朋友,获得他们的支持。孙斌甚至在自己的EMBA同学中喊了一嗓子“请大家多多支持女医师协会工作!”没想到竟然真有几位同学捐资给协会,“同学说我曾经在他们家人生病时帮助过他们,他们很感激,但是我已经不记得了。”孙斌提及此事非常感慨。
女医生们团结起来的力量是巨大的。连续三年,协会组织百名女医生参加大型义诊活动“三八健康宣传月”,第一年来了1700多名群众,第二年来了2000多人,今年有3000多人参加。孙斌还策划了“双百活动”——百名女医师大型义诊、百名女医师讲师团,让她们走进大飞机公司、走进迪斯尼公司、走进崇明农村,为企业员工和农民看诊,为群众带去科学的健康知识。
孙斌来到女医师协会短短3年,协会面貌焕然一新。越来越多的女医生在协会的组织下走进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服务。大多数女医生非常喜欢协会的活动,她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平时要么在诊室里,要么待在高校研究室,走进社会的机会并不多,孙斌组织的丰富活动让这些女医生开阔了眼界,更把自己的专业知识造福于民。
当一名好儿科医生
当一名好医生,这是孙斌学生时代就一直有的梦想。即使后来走上党委书记的位置,孙斌依然坚持每周抽一天时间看门诊。
孙斌的专业是俗称“哑科”的儿科,给不会说话的婴儿或表达不清楚的孩子看病会遇到各种情况。有一次给一个2岁的娃娃看病,叫号的时候,小小的诊室一下子涌进来7个大人。孙斌说:“谁讲得清楚,我听谁的。”奶奶说我讲得最清楚,外婆说她最了解宝宝,孙斌敲敲桌子一锤定音:“你们全部出去商量,让讲得最清楚的人进来。”结果最后保姆进来了,因为她每天和宝宝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她把孩子咳嗽的情况一点点说清楚,孙斌顺利看完了这例门诊。
小孩子不吃饭也是孙斌经常遇到的病例。有一次4位家长带着宝宝来看病,在诊室里婆媳当场吵起来,互相责怪对方没有照顾好孩子。孙斌听得头痛,让4位大人全部出去,然后喊孩子妈妈进来,对她说“饿他三顿就好了。”这位妈妈睁大眼睛,有些不敢相信这个方子。但事后的效果证明,孙医生开的饿肚子方子还真有用,减少对孩子的过分关注,三餐按时,不吃饭的习惯自然就矫正过来了。
对于当下严峻的医患矛盾,孙斌觉得医生护士对待病患不能着急,一定要有耐心。“儿科的医患矛盾,主要是孩子家属和护士发生冲突,护士打针一针没进去,再打第二针的时候家属就急了。”
肿瘤医院的医患矛盾则比较复杂,往往需要医院管理者用智慧来处理突发情况。曾经有一位患者家属冲进院办,指着院领导大声质问:为什么医生看病只有三分钟?孙斌冷静地问他:“医生诊断出具体毛病了吗?”得到家属肯定的回答后,孙斌说:“你是需要半小时都诊断不出毛病的医生呢、还是一个很快就能确诊问题的医生?”这下家属不说话了。
“医生没有办法啊,病人实在太多,哪怕是专家一天也要看几十甚至上百个病人,平均到每位病人身上的时间有多少呢?”孙斌感叹,“很多病人是外地赶来的,耽搁一天对他们损失很大,我们都是尽量多排些号。”
孙斌是儿童心脏病专家,她看病的时候非常耐心,为了说清病情,看诊时她会给家属画小心脏图,告诉他们心脏结构是怎样的,孩子哪里出了问题,她准备用什么办法来医治……“我如果看专家门诊,一般就看20个,甚至10个,绝不多看。”孙斌觉得孩子生病必须向家长说透彻道理,所以她的习惯是给予每个孩子必要的时间。
要做医生,就一定要做个好医生——这是孙斌大学毕业后分到儿科后给自己定下的目标。那时年轻的孙斌值班时曾遇到一个哮喘性支气管炎的2个月大婴儿,全身发抖、口吐白沫,“小婴儿的两只眼睛望着我,我感觉到她正处于死亡边缘,她好像在说请我救她。那时我刚刚毕业,当晚值班只有我在,我迅速采取了必要的应急措施。”30年后,这件事对孙斌而言仍然历历在目,当时年轻的自己面对这例急诊的每一步判断、每一步急救措施、甚至自己的每一丝心理波动,她都记得清清楚楚。“第二天她就好多了,对着我直笑!”
孙斌是一位出色的儿科医生,一位成绩斐然的党委书记,现在更是一位把女医师协会做得有声有色的会长,她唯一抱歉的是给家人的时间太少。孙斌的先生是国企高管,年轻时派驻海外多年,退休后好不容易回到上海,孙斌却在会长的位置上忙得顾不了家。孙斌的儿子从小就知道妈妈经常要值班,一个人要乖乖在家做作业,陌生人来了不要开门……现在儿子大了,孙斌还是没有时间。“可能我太忙了,儿子没有选择医学,而是去国外读了计算机,现在回国从事IT行业。”孙斌对记者慢慢说道,看得出她沉浸在往日的回忆中,回忆骑着自行车带儿子去医院值班,数着马路上一颗颗梧桐树……几十年的光阴过去了,孙斌还在医疗的岗位上忙碌着,女医师协会是她的新舞台,她正在为上海广大的女医生创造一个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