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流入长河村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h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河村位于安远县北部,距县城60公里,是江西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几年前,说起长河村,给人的印象就是个典型的“烂仔村”。该村有人口5000余人,人均耕地不足0.4亩,农业、教育、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极其落后,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群众生活水平日趋直下。江西理工大学扶贫工作组的到来,为该村注入了勃勃生机,社会事业迅速发展,长河村从此旧貌换新颜。
  
  扶教育 教后人
  
  2004年9月1日,是长河村民难以忘怀的日子。刚竣工的长河小学教学楼下人声鼎沸,全体村民欢聚在一起,共庆长河小学竣工落成典礼。当师生们从江西理工大学教师的手中接过电脑、图书、文具、体育用品等教学设备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有的村民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是江西理工大学定点帮扶长河村的又一件实事。
  长河村人口多,村民整体素质偏低。以前,教育问题一直是让全体村民最头痛的老大难问题,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全村800多学生拥挤在破败不堪的教室中,教学质量根本无法保证,更令人担忧的是,有许多贫困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被迫辍学在家。当江西理工大学扶贫工作组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论证,与村委会、教育局、扶贫办等多方协调后,决定扶持30万元扩建长河小学和添置教学设备。校党委书记李满苗、校长熊正明不但多次深入工地一线指导建设工作,还分别与廖文根等20户贫困户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一年后,一栋崭新的可容纳300多名师生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教室、办公室、实验室、语音室一应俱全。新校舍落成后该校还捐赠课桌凳1000套,为学校铺设了便道,新建了操场和校门,终于让长河小学旧貌换新颜。
  2005年1月份,该校副校长欧阳芳庆不畏刺骨寒风,一行6人再次来到长河村进行了春节慰问,又向长河小学赠送了29寸彩电一台,走访慰问贫困户30户,发放慰问金9000元,并与部分贫困户子女建立了长期的助学关系。
  
  修水利 润心田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长河村有农田2000多亩,但面临常年缺水的就有700多亩,每逢干旱时节,刚种下的禾苗枯死成片,农作物单靠“装天水”救命,一些地方的人畜饮用水也难于解决,群众常为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吵架斗殴,粮食连年减产。2004年,当该校欧阳庆芳副校长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深入基层,主动联系乡村干部及群众代表制定了引水方案,拿出1万多元资金购来水泥、沙石、涵管等材料,并组织施工队派遣驻点干部蹲点施工,带领全体村民展开抢修水利大会战。半年后,800多米引水管道的铺设,4公里老渠道的清淤补漏和1.5公里的新渠道开挖工程顺利完工。当年该村700多亩农田大获丰收,全村水稻种植面积较上年增长了1800多亩,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200多户人家从此告别了日夜挑水的日子,全村的民情民风大有好转。村支书廖伟生激动地说:“江西理工大学是真正为民着想,解决了全村的用水难题,如今群众的工作也好做多了”。
  
  送科技 助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民掌握了科技就拥有了致富的金钥匙。江西理工大学领导和扶贫工作组成员十分重视长河村民的科技扶贫工作,经常深入群众,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开展调查研究。通过长时期的调研,一致认为大多数群众长期实干而不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忽视了运用科技谋发展、向科技要效益,出现劳动成本高、做无用工、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的现象。为此该校决定把送科技下乡,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帮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绝对贫困的农户,该校采取送路费、包技术的办法,免费帮助40余户贫困户从外地购回2000只产蛋母鸡、20头母猪仔,还组织他们到一些种养基地参观学习,向先进典型户取经。而对于一些略懂文化知识、有干劲的贫困村民则实行助一把、拉一手、点一招的办法,帮他们搞好产业建设,增强靠产业发家致富的意识和信心。去年8月,该校组织近30名师生到长河村开展“三下乡”活动,为村民带来农业科技书籍及资料2000余册,进行了面对面的实地交流和咨询。两年内,联系10余名农业专家到长河村开展脐橙管理知识讲座,为产业户联系担保贷款18万元,新开果业公路4.5公里,新开脐橙面积500余亩。2005年初,为解决群众的培训学习场所问题,该校还出资3.5万元新建村委科技楼一栋,赠送了29寸彩电、电脑、复印机、打字机等培训设备,添置了会议桌凳、办公桌等全套办公用具。通过两年来的科技扶贫,长河村民的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村民们不但搞起了大棚种植,引进了良种良法,还干起了脐橙无公害管理,农产品的价格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农民的生活水平稳步得到提高。
  江西理工大学扶贫工作组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为基层党组织作出了表率,他们真心帮扶,一心为民的精神改变了长河村的一代人,让他们从此走出了困境。正如鄉党委书记何照德所说:“理工大学的领导比我们乡干部还深入,都成了脱产的村干部使用了,他们所做的贡献让长河村民至今还念念不忘,他们是带着真情实意来帮扶的”。
  
  [作者简介]尧文金,男,江西省安远县扶贫办。
  [责任编辑:王建平]
其他文献
[提 要] 江西省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是红色旅游资源的富集区。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多、分布广、类型全、品位高,被称为“红色摇篮”。发展红色旅游可很大程度的改善老区面貌。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江西红色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江西省发展红色旅游的对策。  [关键词] 江西;红色旅游;SWOT分析;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红色旅游应运而生。红色旅游是指以中
期刊
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到吉安视察指导抗冻救灾工作  2月11日,农历正月初五,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主任张磊一行在江西省扶贫办主任张志豪副主任胡跃明吉安市政府副市长郭庆亮市扶贫办主任毛向东等领导的陪同下,到吉安视察指导抗冰救灾工作  抗冰救灾汇报会上,张磊主任认真听取了吉安市贫困地区抗冻救灾情况的汇报,观看了吉安市抗冰救灾专题片,还听取了遂川县抗冻救灾工作情况汇报,详细了解了该县的受灾情况
期刊
“十五”期间,宜春市袁州区有慈化水江飞剑潭丰顶山4个乡(镇)的伯塘慈化余坊苍溪水江石笏南坑模汤璜源等9个村被省定为扶贫开发重点村“十一五”期间又有慈化水江飞剑潭洪塘楠木竹亭6个乡(镇)的新塘柘塘花木塘下小洞周源柘源下坪庄溪下坑楠木南池等12个村被省定为扶贫开发重点村五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的正确指导下,我区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按照“一体两翼”整村
期刊
[提 要] 从赣州的经济发展特点出发,分析了赣州职业教育的现状,阐述了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适合赣州区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改革新观点。  [关键词] 赣州;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建设    赣州是革命老区,位于江西省的南部,也称“赣南”;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也是中国东南部最大的设区市。由于自然、政治、历史等原因,一直以来工业化进程滞后,地方财力薄弱,人均GDP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影响赣州区
期刊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及扶贫开发的帮助下,老区乡镇的社会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了宣传交流老区乡镇的经验与做法,本刊特开辟“老区乡镇”栏目,不定期地对老区乡镇进行报道本期刊发江西省遂川县大坑乡的经验做法同时,欢迎全国老区乡镇踊跃赐稿    大洲村位于遂川县大坑乡西北部,与井冈山下七乡五斗江乡堆子前镇毗邻,距乡政府所在地16公里全村有9个自然村,131户570人,有林地面积11310亩,其
期刊
1998年,仁和集团的前身“江西康美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还是一家靠租赁的厂房生产,员工三十几人的小企业如今,仁和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一家上市公司,35家子公司,总资产10.3亿元,员工5000余人的大型现代化民营企业2006年,仁和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5.8亿元,贡献国家税收1.2亿元,在全国中药工业企业中销售收入排名第24位,利润排名第8位  提到仁和集团所取得的快速发展和显著业绩,人们自然会想到
期刊
一深化完善挂钩帮扶机制多年来,江苏省坚持实行了“五方挂钩”帮扶措施,即省委省政府组织各级机关部门苏南发达县(市区)省属大企业高等教育院校(科研院所)与苏北经济薄弱县实行“五方挂钩”帮扶,并将帮扶重心下移到1011个经济薄弱村目前,全省参与挂钩帮扶的部门和单位有1898个2006年,选派了1095名年轻干部,组成24支“扶贫工作队”,到苏北24个县开展驻村帮扶其中,有1011名队员直接到1011个经
期刊
上饶市第六小学创办于1947年,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这所古老的学校在市级劳模、优秀共产党员、校长周继英的带领下,以教育教研为先导,以德育工作为灵魂,以现代化教学设备为保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以全面提高全体师生素质为目标,努力追求和谐中的竞争,竞争中的和谐,学校各项工作一年一个台阶,学生和家长由衷地说:“周校长和老师们在用‘心’办学。”  近年来,学校在软、硬件设施不断提高,师资力量不断增强,
期刊
江西省铜鼓县地处赣西北罗霄山脉北端东部山地,总面积约1548平方公里。境内以山地为主,占总面积的87%,山势陡峭,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20座,森林覆盖率高达86.42%,居全省第一位,活立木总蓄积量947万立方米,活立竹总株数5438万株,空气中负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7万个,被誉为“天然氧吧”。与喧嚣的城市相比,这里多了一份宁静,多了一份自然,多了一份绿意。  铜鼓是革命的圣地。毛泽东在这里
期刊
一奥地利有机农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20世纪中叶,人类开始了环境意识的觉醒,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也随之提高,消费者对纯天然无污染的健康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全球無公害农产品生产体系应运而生,有机农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奥地利是世界上主要的有机农业生产国家,同时也是有机食品消费的大国,借鉴奥地利发展有机农业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十分有益  奥地利在有机农业发展上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有机农业发展运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