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出口贸易实务”是从事外贸工作必学的一门核心课程,涉及多个外贸业务环节,实践性强,技能要求较高。就校企合作模式下,开展“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做出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实务;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073-02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与人才市场接轨,以企业需求为教学目标,培养面向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措施,校企之间“互补优势、共享资源、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既有利于学校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又有利于企业找到真正适应自己的人才,是一种学校和企业的双赢机制。在这种模式下,中职学校要根据企业和社会需求对教学进行一系列改革。“进出口贸易实务”是从事外贸工作必学的一门核心课程,涵盖签订外贸合同、运输、保险、支付、商检、索赔和仲裁等多个业务环节,内容多且复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技能要求高。本文就校企合作模式下,开展“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的改革作出初步探讨。
1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目标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以及我国外贸经营权的放开,越来越多中小型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中小企业逐步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力量。它们非常需要外贸知识够,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优的初中级技能型、应用型外贸人才。“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是外贸业务员,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课程目标要以就业为导向,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综合培养学生。企业需要初、中级人才,教学知识目标是“够”用就好,掌握外贸基础理论和概念。企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教学能力目标是“强”,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探究思考能力。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沟通技巧,积极主动的心态、钻研刻苦的决心,以及职业道德、责任意识等综合素质,教学素质目标必须是“优”。
2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内容
2.1以工作流程为轴心重组课程内容
传统的“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内容以学科体系为框架,按知识点划分章节,学生按部就班学习后即使已经熟练识记相应要点,走上工作岗位却发现所学知识不能与工作顺利对接,面对实际问题时常慌乱无措。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课程内容的组织、整合应该结合教学目标,以实践为导向,以岗位工种的项目任务为依据,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因此,“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可打破教材框架,以“寻找客户——磋商谈判——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索赔纠纷”这一外贸业务工作流程为轴心,将“对进出口贸易合同条款的把握与运用——进出口贸易合同履行的操作流程与方法——进出口贸易履行过程中纠纷的防范和处理”三大相应知识与操作模块融会贯通,将全部教学内容化作一个连贯的、实际操作的业务训练,让学生领会外贸工作的实质。同时,课程内容还可按经济形势变化和企业实际需求及时进行调整与更新,例如在教学中增加商品知识、报检实务、跟单验货等内容,满足岗位要求。
2.2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内容中所占百分比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应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内容中所占百分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如实践知识、实践案例、实践操作等技能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职业素养。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直接面对实际案例或深入到社会中去的机会,学生可以检验并运用自己所学知识,也认清自身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的差距。实践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例如通过校企合作,引进相关合作企业完整的外贸经济业务,全面涵盖从交易磋商到合同履行的流程,进行操作练习,完成流程就完成了教学。同时,对合同报价、计算运输保险费用、核算盈亏等较为复杂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实践也可以是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完成,例如直接到企业的外贸员岗位上进行实习操作,积累工作经验,增加社会阅历。
3以行动导向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相互沟通、团队合作素质。“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教学采用以行动导向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模拟法等,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项目教学法是以实际应用为目的,通过师生共同完成预定的教学项目,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货款结算”这一环节教学时,可引入“填写汇票”这一项目,学生以出票人身份填制汇票,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逐步认识汇票的定义、内容、种类和使用方式,发挥中职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强的长处。案例教学法是指以精选的真实、典型事件为基础,撰写能够体现课程内容的案例用于教学,以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辨别、分析、解决的能力,进而强化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通过对案例的探究,例如在进行“争议与索赔”这一环节教学时,引入合作企业真实发生过的贸易争端案例,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发思考如何事前预防争端出现,遇到争端又该如何尽量避免损失地进行处理,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同时总结案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为就业后的工作积累经验。进出口贸易活动需要生产厂商、进出口贸易商、银行、质检、运输、海关、保险、外汇管理局多方参与,相互合作。因此,由学生扮演相关角色进行模拟实务操作的角色扮演法可以让学生体会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协作,站在各自角度对贸易进行分析,从而体会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运作与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体会进出口贸易实务的运作过程。情境模拟法则通过创设仿真情境,让学生分组成立模拟公司,模拟进出口业务流程进行运作,并在教师引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从寻找客户、商谈、到签约及履行一系列模拟实战,然后与教师共同评议、归纳和总结,最终消化所学知识。 4创立实训教学环境
4.1完善先进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的实训基地必须能为学生提供完善的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经贸政策、产品、市场供求、企业真实业务项目等相关信息,安装外贸仿真软件,同时按企业真实的部门与工作岗位设置机位,实现企业仿真环境。多媒体辅助手段提供丰富影像资料,让教学生动、形象、直观,也便于学生自学。外贸软件让学生分别承担外贸业务流程中的不同角色,将企业业务作为学生实训内容,结合目前电子商务兴起的潮流,让学生在电脑上处理商务信息,缮制外贸单证,进行电子通关结算,完成仿真业务,提升了对国际贸易业务的理解。
4.2建设稳定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的优势在于是处于正常运转的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贸易操作环境,教、学、做一体化,学生在一线岗位接受职业指导和职业训练。工作现场就是教学课堂,通过现场实操,完成教学。例如在学习商品知识时,通过到企业现场观测生产过程和产品的检验过程;在学习运输时,到物流仓库、集装箱堆场监运;在学习货运与保险时,则亲理相应单证资料……学生在实训中亲身体会真实、直接、生动的外贸岗位技能训练,而不是仅仅是验证与观摩,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
5以职业考核为标准的教学评价
学习的评价只有参照职业考核为标准,才能检测学生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能力的有效性,与时俱进。在过程性评价上,要评价学生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方法,还要评价学生的成长性、分工任务完成情况、在团队中作用的发挥、沟通及协作能力、自主学习情况等,同时按外贸企业规章对学生仪容着装与考勤等进行相应考核。在结果性评价上,则减少传统书面考试比重,加大实践能力考核的比重,比如在考试中要求学生完成合同条款拟定、信用证审核等工作项目,也可在外贸仿真软件环境下操作完成合同履行的程序,来检测学生掌握相应外贸技能的水准。
6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一方面,企业接受学校的专业教师进行顶岗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历,让教师既掌握来自外贸行业的第一手资料,用于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同时也在外贸实战中积累经验、提升技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学校吸纳企业优秀行业精英兼任专业教师,不断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信息和动态,能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的渗透。校企在合作中增进了解与友谊,促进双方共同成长,推进校企深入融合。
参考文献
[1]邓智新.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
[2]寇晓艳.基于项目教学法的会计学教学实践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3]叶碧琼.依托校企合作,构建中职外贸实践教学体系[J].中等职业教育,2010,(24).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实务;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073-02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与人才市场接轨,以企业需求为教学目标,培养面向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措施,校企之间“互补优势、共享资源、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既有利于学校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又有利于企业找到真正适应自己的人才,是一种学校和企业的双赢机制。在这种模式下,中职学校要根据企业和社会需求对教学进行一系列改革。“进出口贸易实务”是从事外贸工作必学的一门核心课程,涵盖签订外贸合同、运输、保险、支付、商检、索赔和仲裁等多个业务环节,内容多且复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技能要求高。本文就校企合作模式下,开展“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的改革作出初步探讨。
1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目标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以及我国外贸经营权的放开,越来越多中小型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中小企业逐步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力量。它们非常需要外贸知识够,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优的初中级技能型、应用型外贸人才。“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是外贸业务员,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课程目标要以就业为导向,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综合培养学生。企业需要初、中级人才,教学知识目标是“够”用就好,掌握外贸基础理论和概念。企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教学能力目标是“强”,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探究思考能力。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沟通技巧,积极主动的心态、钻研刻苦的决心,以及职业道德、责任意识等综合素质,教学素质目标必须是“优”。
2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内容
2.1以工作流程为轴心重组课程内容
传统的“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内容以学科体系为框架,按知识点划分章节,学生按部就班学习后即使已经熟练识记相应要点,走上工作岗位却发现所学知识不能与工作顺利对接,面对实际问题时常慌乱无措。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课程内容的组织、整合应该结合教学目标,以实践为导向,以岗位工种的项目任务为依据,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因此,“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可打破教材框架,以“寻找客户——磋商谈判——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索赔纠纷”这一外贸业务工作流程为轴心,将“对进出口贸易合同条款的把握与运用——进出口贸易合同履行的操作流程与方法——进出口贸易履行过程中纠纷的防范和处理”三大相应知识与操作模块融会贯通,将全部教学内容化作一个连贯的、实际操作的业务训练,让学生领会外贸工作的实质。同时,课程内容还可按经济形势变化和企业实际需求及时进行调整与更新,例如在教学中增加商品知识、报检实务、跟单验货等内容,满足岗位要求。
2.2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内容中所占百分比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应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内容中所占百分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如实践知识、实践案例、实践操作等技能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职业素养。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直接面对实际案例或深入到社会中去的机会,学生可以检验并运用自己所学知识,也认清自身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的差距。实践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例如通过校企合作,引进相关合作企业完整的外贸经济业务,全面涵盖从交易磋商到合同履行的流程,进行操作练习,完成流程就完成了教学。同时,对合同报价、计算运输保险费用、核算盈亏等较为复杂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实践也可以是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完成,例如直接到企业的外贸员岗位上进行实习操作,积累工作经验,增加社会阅历。
3以行动导向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相互沟通、团队合作素质。“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教学采用以行动导向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模拟法等,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项目教学法是以实际应用为目的,通过师生共同完成预定的教学项目,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货款结算”这一环节教学时,可引入“填写汇票”这一项目,学生以出票人身份填制汇票,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逐步认识汇票的定义、内容、种类和使用方式,发挥中职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强的长处。案例教学法是指以精选的真实、典型事件为基础,撰写能够体现课程内容的案例用于教学,以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辨别、分析、解决的能力,进而强化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通过对案例的探究,例如在进行“争议与索赔”这一环节教学时,引入合作企业真实发生过的贸易争端案例,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发思考如何事前预防争端出现,遇到争端又该如何尽量避免损失地进行处理,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同时总结案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为就业后的工作积累经验。进出口贸易活动需要生产厂商、进出口贸易商、银行、质检、运输、海关、保险、外汇管理局多方参与,相互合作。因此,由学生扮演相关角色进行模拟实务操作的角色扮演法可以让学生体会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协作,站在各自角度对贸易进行分析,从而体会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运作与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体会进出口贸易实务的运作过程。情境模拟法则通过创设仿真情境,让学生分组成立模拟公司,模拟进出口业务流程进行运作,并在教师引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从寻找客户、商谈、到签约及履行一系列模拟实战,然后与教师共同评议、归纳和总结,最终消化所学知识。 4创立实训教学环境
4.1完善先进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的实训基地必须能为学生提供完善的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经贸政策、产品、市场供求、企业真实业务项目等相关信息,安装外贸仿真软件,同时按企业真实的部门与工作岗位设置机位,实现企业仿真环境。多媒体辅助手段提供丰富影像资料,让教学生动、形象、直观,也便于学生自学。外贸软件让学生分别承担外贸业务流程中的不同角色,将企业业务作为学生实训内容,结合目前电子商务兴起的潮流,让学生在电脑上处理商务信息,缮制外贸单证,进行电子通关结算,完成仿真业务,提升了对国际贸易业务的理解。
4.2建设稳定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的优势在于是处于正常运转的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贸易操作环境,教、学、做一体化,学生在一线岗位接受职业指导和职业训练。工作现场就是教学课堂,通过现场实操,完成教学。例如在学习商品知识时,通过到企业现场观测生产过程和产品的检验过程;在学习运输时,到物流仓库、集装箱堆场监运;在学习货运与保险时,则亲理相应单证资料……学生在实训中亲身体会真实、直接、生动的外贸岗位技能训练,而不是仅仅是验证与观摩,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
5以职业考核为标准的教学评价
学习的评价只有参照职业考核为标准,才能检测学生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能力的有效性,与时俱进。在过程性评价上,要评价学生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方法,还要评价学生的成长性、分工任务完成情况、在团队中作用的发挥、沟通及协作能力、自主学习情况等,同时按外贸企业规章对学生仪容着装与考勤等进行相应考核。在结果性评价上,则减少传统书面考试比重,加大实践能力考核的比重,比如在考试中要求学生完成合同条款拟定、信用证审核等工作项目,也可在外贸仿真软件环境下操作完成合同履行的程序,来检测学生掌握相应外贸技能的水准。
6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一方面,企业接受学校的专业教师进行顶岗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历,让教师既掌握来自外贸行业的第一手资料,用于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同时也在外贸实战中积累经验、提升技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学校吸纳企业优秀行业精英兼任专业教师,不断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信息和动态,能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的渗透。校企在合作中增进了解与友谊,促进双方共同成长,推进校企深入融合。
参考文献
[1]邓智新.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
[2]寇晓艳.基于项目教学法的会计学教学实践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3]叶碧琼.依托校企合作,构建中职外贸实践教学体系[J].中等职业教育,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