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创新作文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本文对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途径,应该注重联系实际,从观察、思维、想象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 存在问题 创新途径
一、传统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创新素质水平不高
教师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起主导作用,一个教师自身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创造力。然而在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的做法是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背道而驰的。比如,在布置好作文题后,有的教师接着大讲特讲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布局,甚至讲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等,讲得滴水不漏。有的教师觉得这样讲还不够,于是又找出优秀范文来念。作文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少而精的点拨,有时是必要的,但像这样的细心指导就给学生造成了思维定势,学生就会按照老师的指导去写,全班学生的作文基本上是一个模具铸造出来的,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从何而来呢?
(二)重形式创新而轻内容创新
在作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重视结构和文体技巧,比如,结构上形式题记式、后记式、小标题式、日记式、书信式等;文体形式有戏剧、访谈、启事、处方、广告、小品、庭审笔录等,这都是舍本求末的做法。写作形式的新颖是相对而言的,像结构上的各种形式早就不新鲜了,至于文体上的形式因为写的人少而显得较为新颖,如果叫大家一窝蜂都去写,也就显得平淡无奇了。
(三)重华美语言而轻创造性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思维。语言是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如果没有思维活动,没有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也就不可能有语言。因而,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作文,离不开学生的思维。作文要创新,离不开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但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们似乎只强调语言美,教学生如何做到“语言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而对看不见的思维却无意去培养,致使有的学生刻意追求辞藻华丽,而整篇文章结构混乱,选材失当,立意模糊。
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途径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
写作过程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那么,作文就应该是学生生命历程中最精彩的瞬间的记录,是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和见解。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不同,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记的事情很多。观察的过程就是留心各种各样的事情,从而获得具体、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观察的主要对象是生活中的人和事以及与人和事有关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将所见所闻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就是一种很好的积累形式,这样长期积累,就不但可以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还可以提高写作的领悟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最终回归生活、再现生活,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写出生活的丰富多彩,展现个性,展现个人化的生活和情感,是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精髓,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先进理念,在作文教学中,应尽可能朝这个方向努力。
(二)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
学生作文的过程是对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思维定势是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它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方式,限制学生大脑思维的活跃性。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突破习惯性思维和束缚,在解决问题时产生富有创说,互补优缺,互相借鉴,但不要雷同。收集资料,自由讨论,相互指点,互相借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讲演能力、听讲能力、互助能力、阅读能力、创新能力必将有大的提高,作文自然“有的写”,一定能使文章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立意新颖,富有创新精神。这样多次练习,也为以后的写作指明了方向:加大阅读量、勤做笔记、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分析,勇于创新,一定能写出优秀的富有创新性的佳作。这样做,完全符合语文知识长期积累、能力长期培养锻炼的规律。
(三)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创新思路
在提倡写实的氛围中,联想似乎已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词语了,然而“想象”是创新的思维灵魂,只有让“想象”插上翅膀,我们才能飞上蓝天,飞向一个广阔而崭新的天地。现在的学生,那种三点一线式的单调而紧张的学习生活,确实不能提供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因此每次课堂或考试中的作文里无不充溢着那种机械模仿式的作文,而有创新意味的则是屈指可数,真是提不起改作文的兴致。这不能怪学生,因为他们的生活天空只有那么宽,而我们的教学却又始终强调一个“真”,为了分没办法,总不能不写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该反省呢?想象是根据写作的需要,融合自己的生活积累,本着艺术真实的原则,虚设所需的各种材料,构思成文。当然,联想不是虚假,它是艺术的真实,我们老师大可不必担心学生是在弄虚作假。其实,只要学生能展开想象的翅膀,不管他飞得多高,它永远都离不开生活的土地的。
关键词:作文教学 存在问题 创新途径
一、传统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创新素质水平不高
教师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起主导作用,一个教师自身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创造力。然而在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的做法是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背道而驰的。比如,在布置好作文题后,有的教师接着大讲特讲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布局,甚至讲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等,讲得滴水不漏。有的教师觉得这样讲还不够,于是又找出优秀范文来念。作文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少而精的点拨,有时是必要的,但像这样的细心指导就给学生造成了思维定势,学生就会按照老师的指导去写,全班学生的作文基本上是一个模具铸造出来的,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从何而来呢?
(二)重形式创新而轻内容创新
在作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重视结构和文体技巧,比如,结构上形式题记式、后记式、小标题式、日记式、书信式等;文体形式有戏剧、访谈、启事、处方、广告、小品、庭审笔录等,这都是舍本求末的做法。写作形式的新颖是相对而言的,像结构上的各种形式早就不新鲜了,至于文体上的形式因为写的人少而显得较为新颖,如果叫大家一窝蜂都去写,也就显得平淡无奇了。
(三)重华美语言而轻创造性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思维。语言是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如果没有思维活动,没有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也就不可能有语言。因而,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作文,离不开学生的思维。作文要创新,离不开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但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们似乎只强调语言美,教学生如何做到“语言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而对看不见的思维却无意去培养,致使有的学生刻意追求辞藻华丽,而整篇文章结构混乱,选材失当,立意模糊。
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途径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
写作过程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那么,作文就应该是学生生命历程中最精彩的瞬间的记录,是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和见解。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不同,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记的事情很多。观察的过程就是留心各种各样的事情,从而获得具体、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观察的主要对象是生活中的人和事以及与人和事有关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将所见所闻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就是一种很好的积累形式,这样长期积累,就不但可以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还可以提高写作的领悟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最终回归生活、再现生活,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写出生活的丰富多彩,展现个性,展现个人化的生活和情感,是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精髓,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先进理念,在作文教学中,应尽可能朝这个方向努力。
(二)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
学生作文的过程是对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思维定势是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它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方式,限制学生大脑思维的活跃性。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突破习惯性思维和束缚,在解决问题时产生富有创说,互补优缺,互相借鉴,但不要雷同。收集资料,自由讨论,相互指点,互相借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讲演能力、听讲能力、互助能力、阅读能力、创新能力必将有大的提高,作文自然“有的写”,一定能使文章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立意新颖,富有创新精神。这样多次练习,也为以后的写作指明了方向:加大阅读量、勤做笔记、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分析,勇于创新,一定能写出优秀的富有创新性的佳作。这样做,完全符合语文知识长期积累、能力长期培养锻炼的规律。
(三)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创新思路
在提倡写实的氛围中,联想似乎已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词语了,然而“想象”是创新的思维灵魂,只有让“想象”插上翅膀,我们才能飞上蓝天,飞向一个广阔而崭新的天地。现在的学生,那种三点一线式的单调而紧张的学习生活,确实不能提供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因此每次课堂或考试中的作文里无不充溢着那种机械模仿式的作文,而有创新意味的则是屈指可数,真是提不起改作文的兴致。这不能怪学生,因为他们的生活天空只有那么宽,而我们的教学却又始终强调一个“真”,为了分没办法,总不能不写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该反省呢?想象是根据写作的需要,融合自己的生活积累,本着艺术真实的原则,虚设所需的各种材料,构思成文。当然,联想不是虚假,它是艺术的真实,我们老师大可不必担心学生是在弄虚作假。其实,只要学生能展开想象的翅膀,不管他飞得多高,它永远都离不开生活的土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