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多媒体环境下,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变静态为动态,拓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视野,打破地理时空界限,帮助学生巩固练习、训练学生读图能力等五种教学法的应用,以及在多媒体环境下所激发出的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地理教学
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的地理教学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它主要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为标志,结合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当代初中地理教师,如果能熟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操作使用方法,并能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并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结合,就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在初中地理中,有许多抽象的难理解的知识点,如《地图的语言》、《地图上的经纬网》、《形形色色的地图》就是典型的例子。我将多媒体应用于“地图”的教学章节中,采用了现代化教育媒体,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以初中地理预初年级第一册中《地图》一章的教学为例,探讨多媒体教学法的应用。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地理教学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的顺利讲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讲授“地图语言”这课时,涉及到地图的用途和地图语言的要素等知识点,我设计了入视频“介绍地图用途和地图语言的要素”,新授“地图上的经纬网”这课时我导入了“台风天气预报”的视频,并适时地提出启发性问题,引起悬念。另外在“地图语言”的课件上还设计了好多书本上没有的地图,如“新疆旅游图”、“上海青浦区东方绿舟图”等让学生辨别方向和区分比例尺及图例注记,使学生明确了方向的判定、比例尺的大小和图例符号的意思,从而激发学生探讨地图功能的强烈欲望,这样学生很快对新授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营造了浓厚的地理教学氛围。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变静态为动态,提高课堂效率。
进行地图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让地图由静态变为动态,形象生动地栓释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利于学生的形象感知。
在初中学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动感”很强的地理教学内容,如“地图上的经纬网”、“形形色色的地图”、 “火山和地震”等,而教材是以静态的插图来解释其现象和原理,缺乏直观性和生动性,不利于学生的识记。运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就可以将这些静态插图以FLASH的动画形式变成动态画面,如新授“地图上的经纬网”这课时,我设计了“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的FLASH动画、“东西半球划分”和“南北半球划分”的FLASH动画,使学生看了之后豁然开朗,立刻明白了经纬网精确定位方向、东西半球划分的特征、南北半球划分的特征。动画的播放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连续、形象的感性材料,把抽象的地理事物形象化、具体化,而且也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地图插图的含义,更好地掌握地理现象和地理发展规律。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拓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视野。
讲授一些大尺度地理环境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模拟、演示宏观世界,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
初中地理教材有许多学生无法感知的地理环境和宏观世界的地理事物,如“地图上的经纬网”、“地球的自转”、“地壳结构”、“地球的公转”等。传统上“一张嘴加上一幅地图”的教学手段难以使学生真正认识、熟悉和理解这些地理现象和规律。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弥补其中的不足,如“地球的自转”中我设计了地球仪模拟自转,要求是把地球仪放在桌子上,然后面向地球仪,用手自左向右拨动地球仪,使“地球”绕着地轴作自西向东旋转,同时又在课件上设有FLASH动画模拟演示,学生们学了之后,立即知道了昼夜交替的原理和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的原因。这种教学媒体的应用可以较直观地展现、动画模拟这些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开拓学生的地理视野,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环境、地理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打破地理时空界限,提高教学效率。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打破地理时空界限,增加教学的系统性,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地理教学内容复杂多样,纵横几大地理圈层,联系资源、工业、农业、人类和城市、环境。传统上“一支粉笔加一张黑板”的教具很难把这样繁杂而大量的知识讲清楚,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常常为了清楚的板书而误了教学进度。运用电脑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课,就可以把跨越时空的知识连成一线。如《巴西》中的“地球之肺”涉及:(1)、巴西热带雨林的分布特点问题。(2)、为了保护“地球之肺”,1989年,巴西政府制定了“我们的大自然计划”,重点保护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原始森林。如果这里丧失热带原始森林,将会产生哪些不良的后果。针对热带雨林分布特点我设计了“世界资源宝库”地图,学生们读后立即说出了巴西森林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0%,植物种类、鸟类占世界50%,亚马孙河淡水鱼达2000多种。针对丧失热带原始森林的后果我设计了“热带雨林原始迁移农业”景观图、“雨林的破坏”景观图和“热带雨林的危机”文字框架图等进一步说明了丧失热带原始森林后将会影响到“地球之肺”,严重改变地球的气候,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大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使得地球南北两极冰雪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将被淹没。此时媒体的运用显然跨越了地理时空的界线,带领学生来到了亚马孙原始森林又回到了书本,领略了巴西雨林真实面目。
这樣不仅使得学生一目了然、简单易懂,快速地掌握了教学内容,而且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连贯性和授课的系统性,又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还节省了板书所浪费的时间,扩充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巩固练习、训练学生读图能力。
在授课小结和巩固练习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将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如在《形形色色的地图》这一课的最后总结时,我用课件出示了一幅亚洲地形图,提问:(1)、根据图上的分层设色陆高海深高度表,请指出该图最高的海拔度是多少?最低的海拔又是多少?(2)、最高海拔的高度和最低海拔的高度又相距多少?此时一幅地图加两个简短的问题却归纳了全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快捷地找出了答案,又简单明了地熟悉了本课的知识点。
因此,在授课的最后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用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教学内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巩固了练习中把地图和问题一齐展现在屏幕上。这种图文配套练习,打破了传统上图文分开的练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地理教学
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的地理教学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它主要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为标志,结合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当代初中地理教师,如果能熟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操作使用方法,并能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并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结合,就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在初中地理中,有许多抽象的难理解的知识点,如《地图的语言》、《地图上的经纬网》、《形形色色的地图》就是典型的例子。我将多媒体应用于“地图”的教学章节中,采用了现代化教育媒体,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以初中地理预初年级第一册中《地图》一章的教学为例,探讨多媒体教学法的应用。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地理教学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的顺利讲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讲授“地图语言”这课时,涉及到地图的用途和地图语言的要素等知识点,我设计了入视频“介绍地图用途和地图语言的要素”,新授“地图上的经纬网”这课时我导入了“台风天气预报”的视频,并适时地提出启发性问题,引起悬念。另外在“地图语言”的课件上还设计了好多书本上没有的地图,如“新疆旅游图”、“上海青浦区东方绿舟图”等让学生辨别方向和区分比例尺及图例注记,使学生明确了方向的判定、比例尺的大小和图例符号的意思,从而激发学生探讨地图功能的强烈欲望,这样学生很快对新授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营造了浓厚的地理教学氛围。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变静态为动态,提高课堂效率。
进行地图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让地图由静态变为动态,形象生动地栓释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利于学生的形象感知。
在初中学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动感”很强的地理教学内容,如“地图上的经纬网”、“形形色色的地图”、 “火山和地震”等,而教材是以静态的插图来解释其现象和原理,缺乏直观性和生动性,不利于学生的识记。运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就可以将这些静态插图以FLASH的动画形式变成动态画面,如新授“地图上的经纬网”这课时,我设计了“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的FLASH动画、“东西半球划分”和“南北半球划分”的FLASH动画,使学生看了之后豁然开朗,立刻明白了经纬网精确定位方向、东西半球划分的特征、南北半球划分的特征。动画的播放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连续、形象的感性材料,把抽象的地理事物形象化、具体化,而且也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地图插图的含义,更好地掌握地理现象和地理发展规律。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拓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视野。
讲授一些大尺度地理环境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模拟、演示宏观世界,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
初中地理教材有许多学生无法感知的地理环境和宏观世界的地理事物,如“地图上的经纬网”、“地球的自转”、“地壳结构”、“地球的公转”等。传统上“一张嘴加上一幅地图”的教学手段难以使学生真正认识、熟悉和理解这些地理现象和规律。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弥补其中的不足,如“地球的自转”中我设计了地球仪模拟自转,要求是把地球仪放在桌子上,然后面向地球仪,用手自左向右拨动地球仪,使“地球”绕着地轴作自西向东旋转,同时又在课件上设有FLASH动画模拟演示,学生们学了之后,立即知道了昼夜交替的原理和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的原因。这种教学媒体的应用可以较直观地展现、动画模拟这些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开拓学生的地理视野,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环境、地理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打破地理时空界限,提高教学效率。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打破地理时空界限,增加教学的系统性,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地理教学内容复杂多样,纵横几大地理圈层,联系资源、工业、农业、人类和城市、环境。传统上“一支粉笔加一张黑板”的教具很难把这样繁杂而大量的知识讲清楚,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常常为了清楚的板书而误了教学进度。运用电脑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课,就可以把跨越时空的知识连成一线。如《巴西》中的“地球之肺”涉及:(1)、巴西热带雨林的分布特点问题。(2)、为了保护“地球之肺”,1989年,巴西政府制定了“我们的大自然计划”,重点保护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原始森林。如果这里丧失热带原始森林,将会产生哪些不良的后果。针对热带雨林分布特点我设计了“世界资源宝库”地图,学生们读后立即说出了巴西森林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0%,植物种类、鸟类占世界50%,亚马孙河淡水鱼达2000多种。针对丧失热带原始森林的后果我设计了“热带雨林原始迁移农业”景观图、“雨林的破坏”景观图和“热带雨林的危机”文字框架图等进一步说明了丧失热带原始森林后将会影响到“地球之肺”,严重改变地球的气候,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大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使得地球南北两极冰雪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将被淹没。此时媒体的运用显然跨越了地理时空的界线,带领学生来到了亚马孙原始森林又回到了书本,领略了巴西雨林真实面目。
这樣不仅使得学生一目了然、简单易懂,快速地掌握了教学内容,而且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连贯性和授课的系统性,又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还节省了板书所浪费的时间,扩充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巩固练习、训练学生读图能力。
在授课小结和巩固练习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将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如在《形形色色的地图》这一课的最后总结时,我用课件出示了一幅亚洲地形图,提问:(1)、根据图上的分层设色陆高海深高度表,请指出该图最高的海拔度是多少?最低的海拔又是多少?(2)、最高海拔的高度和最低海拔的高度又相距多少?此时一幅地图加两个简短的问题却归纳了全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快捷地找出了答案,又简单明了地熟悉了本课的知识点。
因此,在授课的最后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用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教学内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巩固了练习中把地图和问题一齐展现在屏幕上。这种图文配套练习,打破了传统上图文分开的练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