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氏家具的芬兰设计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hine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以下专业人士的演讲及访谈;周浩明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可持续设计研究所所长。方海博士,芬兰阿尔托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原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提到广义的中国设计,明式家具总是备受推崇,在现代的文化环境下,传统家具除了受到西方审美观的冲击之外,也受到生产条件的限制,无论是民间手工艺还是高端明式家具,都需要适应现有的商业销售模式。中国传统家具要满足现代化生产,进而走向全世界,首先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要满足批量化生产的要求:二是要符合现在生态、可持续的设计理念,符合人体工学的需要。第三,必须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能够使用更长的时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可持续设计研究所所长周浩明先生和芬兰设计大师、原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现更名为“阿尔托大学”)校长约里奥·库卡波罗(Yno Kukkapuro)教授,以及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研究员方海博士,江苏省江阴市“印氏家具”传人印洪强先生共同参与的家具设计项目在传统家具现代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本刊就这一项目对周浩明教授进行了专访。
  
  从芬兰到江南
  
  芬兰设计大师约里奥·库卡波罗是这次设计项目不可不提的关键人物,这次探索正是缘起于库卡波罗对中国的访问。库卡波罗是欧洲至今还健在的著名设计大师之一,曾长期担任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的教授和校长,在美国、日本、欧洲各国讲学,他设计的卡路赛利椅(Karuselli),在很多场合被评为“最舒服的椅子”。库卡波罗对家具设计,或者是对整个的室内设计系统最大的贡献是对人体工学的非常深入、细致的研究,他也是20世纪家具设计大师中获奖最多的设计师之一。
  库卡波罗与江南结缘也是偶然。1998年,他第一次来中国访问时,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家具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制作由他设计的家具并体现他的设计精神。但令库卡波罗失望的是,在考察了北京、南京等众多家具生产企业后,他并没看到想象中的传统手工艺厂家。在对周浩明教授的家乡无锡的考察中,周教授向库卡波罗介绍了一家名为“印氏家具”的乡村作坊,一见这里的家具,库卡波罗立刻为之倾倒,这家乡村作坊生产的家具不仅得体大方,而且各种雕刻中融进了中国的传统工艺元素,初定的10分钟考察时间一下子延长了3个多小时。中国江浙一带的传统艺术和老工匠的技艺给库卡波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和震撼。回到芬兰后,库卡波罗立即寄来了一张家具设计图纸。第二年当他再次来到无锡时,看到设计的图纸已经成为样品,他惊呼:“你(印洪强)的产品比我想象的还要好,我要做你的学生。”从那时起,每年的4月、8月,库卡波罗都要前往无锡,与老工匠印洪强先生进行交流,一个是蜚声国际的家具设计大师,一个是名不见经传的江南乡村木匠,凭着对中国家具艺术的执著追求,他们超越国界,联手合作,结下了非同寻常的友谊。库卡波罗希望能够在北欧设计和中国的传统艺术间建立一种联系,双方共同设计一种现代化的传统家具,既吸取中国传统红木家具的精髓,又汲取北欧设计的简洁、绿色的功能主义风格。
  第一个设计作品经过数次修改后形成了现在所见的“龙椅”。其外观取材自明式家具的圈椅造型。这一座椅分为办公和休闲两类,区别在于座板和背板间的坡度和角度。这两类座椅角度区别的依据则是人体工学的数据,事实上除了普适的人体工学原理外,好的设计师都有一套适合于自己设计的人体工学数据。虽然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拥有了成熟的数据,但库卡波罗在设计新的座椅时依旧对舒适度有严谨的要求,这款“龙椅”在初次制作完毕后,仅试坐实验就持续地进行了一年。除了人体工学方面,库卡波罗在座椅的断面宽度、连接角度方面也十分严谨,往往一毫米的变化都要经过反复的推敲之后才能决定,因此整个座椅开发过程经历了两年之久。最终定型的设计在细节上体现出一些北欧功能主义的特点,例如中国传统家具所很少注意的叠落功能,适应了现代的运输和工厂存放的需求:再以靠背为例,通常的座椅往往将背部整体填满,事实上两侧的部分并起不到支撑的作用,“龙椅”从节约材料上考虑,将背部的支撑只留下中间的一部分,这个细节也体现出北欧人在内心深处一种追求极简和绿色的可持续思想。可以说,整个座椅的造型并非纯粹出于美观的考虑,都有其功能上的道理,例如靠背和座板之间的空隙,留下的宽度恰好能够让使用者以此为着力点将座椅提起,在底部连接的细节上也学习了传统家具的过渡形式。
  
  从红木到毛竹
  
  现在看到的设计成品是以竹夹板为材,但事实上,设计最初是以红木为材料进行考虑的,甚至还制作过紫檀的座椅。但在欧洲展出的过程,红木的家具中遇到了问题,虽然座椅设计本身在形式感、舒适度方面都得到了欧洲设计界极大的认同,但他们却对材料的使用提出了异议。因为红木是一种热带雨林植物,每年的数量都在减少,现在只能在越南、缅甸等少数地区才能找到。另外,红木经过长途运输到达欧洲尤其是北欧后,会因为湿度的变化而产生收缩形变。出于以上考虑,设计团队开始寻找一种新的材料作为替代。普通的木材虽然能够满足设计形态的要求,但却少了一点中国传统的韵味,使设计表达的意味大打折扣。所以新的红木替代品必须满足材料易得、绿色环保、易于加工、有中国特色、强度符合要求等特点。在寻找的过程中,竹夹板材料进入了设计团队的视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竹合成品生产国,竹子是一种天然的生态材料,对中国人而言,它又具有一种文化上的特殊含义。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在中国人看来,既可以吃,也可以用,还可以做装饰,做各种各样的用具。在我国南方,现在还能够看到大量的用竹子做的日常用具。竹夹板作为一种新兴材料,虽然生产厂家众多,但由于工艺复杂、成品率低,现在真正能够满足质量要求的厂家并不多。这种材料有强度大、纹理美观、不变形的特点,虽然与普通竹材相同,不能折弯,但却能够在表面进行雕刻而不破坏竹质纤维。而且竹材本身在中国南方十分易得,随着今后消费者接受程度的提高,成本必然会逐步降低。竹材还有成长期短、成材快的特点,栽种后一年就能满足使用要求。用竹材制作家具虽然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但以竹夹板为材进行家具设计这还是首次。对于北欧人来说,由于当地不生长竹子,所以竹夹板对于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新兴材料,极具新鲜感和中国特色。竹夹板的纹理,也给设计团队带来了新的创作空间,由于采用了传统的榫卯结构,不用一钉一栓,竹材的纹理恰好能够让榫卯结构的连接处隐约可见而又不突兀,整体统一感较普通木材更强。
  在“龙椅”的基础上,设计团队进一步吸取了北欧家具的设计理念,考虑到现代家具拆卸的需求。设计了新一代的竹家具,以四片竹材组装而成,拆卸后占用空间小,便于搬运,也节省包装。可以看出,北欧的设计在商业上有其独特的道路,与中国设计提高售价、附加值不同,北欧的设计更关注如何在各个环节尽可能的减少浪费、降低成本,从而在不提高售价、不降低品质的前提下获得尽可能高的利润。中国人天生对竹子有一种亲近感,而在欧洲,大量的建筑师对竹子也非常倾心。话班牙的马德里机场目前是欧洲最大的机场,它十万平方米的地板和十六万平方米的天花板都是使用竹材。竹材从材料本身到所拥有的性能,都为生态设计提供了非常好的可能性。
  随着对竹家具研究的深入,除了竹夹板以外,以竹为材的家具也使用了圆竹进行设计。中国传统的家具就是以圆竹为材,但受批量化生产工艺所限,在现代家具设计中很难推向市场。例如在制作中往往要选择相同竹节长度、相同直径、表面光滑的材料,这在现代家具的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很大代价才能实现。但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材料的现代化尝试,也是对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一种抢救,这种探索势在必行。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和世界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进行简单分析。
本文通过归纳中华传统美德乡村治理功能弱化的表现及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加强中华传统美德乡村治理功能的四点建议。
多福寺位于太原市西北边崛围山上,寺庙规模不大却存有大规模明代佛传连环壁画。多福寺在明代的两次大规模重修都与晋王府资助有关,壁画既有皇家赞助,又为民间画工绘制完成,形
基于谷歌地球数据、夜间灯光数据、行政区划数据以及其他统计数据,以重要节点城市吉布提市为例,对其城市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适当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发展建议。研究表明吉布提市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港口,稳定的政治环境等优势条件,目前,当地经济状况有所改善。
拼贴、混杂、组合.这些所谓的后理代词汇似乎都不足以解释“混搭”的内涵。那么,这种看似离经叛道的潮流为何热度不退7道理很简单.混搭需要的只是遵循一定原则,将若干看似不沾边
“城市关注”(CITYCARE)是一个大众参与的信息分享平台,鼓励人们发现城市中的各种问题,表达对城市的关注,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建设。用户通过手机发布问题、评价问题、就共同关注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