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中融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zh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创新,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不论是主学科的教育还是“副科”的艺术教育,都强调情感融入。文章阐述了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美术作为艺术类学科,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各种能力为基础,对美术课堂进行情感深化,使学生将美术课堂中学习到的美术表现力、美术情感在生活中应用转化,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更好地融入社会正确导向。
  关键词:美术课程;情感教育;重要性
  一、浅谈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的教育体制不断完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相互碰撞,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全方位、多元化发展的人才。在当今如此繁荣的教育景象之中,“应试教育”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或多或少有些影响,这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在传统教育中,只看重分数不看重情感培养,大多数学校将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放在重点培养的位置,对于艺术类学科,学校给予的关注度不够,课程量较少,有的学校高年级甚至不设置此类课程,这样的方式导致学生忽视了对其他学科的探索与研究,使自身的学识和修养不均衡。然而美术等艺术学科与社会文化、历史传承等紧密相连,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陶冶人的情操,甚至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习美术,还要利用好在美术学习中所学到的美术表现、美术文化理论以及美术情感,与其他学科进行连接,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助力。美术课程实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人类精神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情绪以及感情,这也是人类经验中最亲近的体验”。所以在美术课程中进行准确适当的情感渗透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美术课程的深度化表现。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通过大量临床实验研究发现:“教学要从学生的情感维度出发,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行为由被动转化为主动。”马克思曾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所以理性教育和感性教育不可分离,离开感性的教育是不完整的。艺术本身是感性的,要带着情感去学习,做一个感性的人。许多美术大家技艺非凡,他们的作品更多蕴含的是艺术家本身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一件成功的作品往往是艺术家生命与情感的互相渗透,背后大多都富含深刻的情感意义,好的作品给人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震撼。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往这个方向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情感教育具有感染力,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教师在课堂中通过情感的传达,运用真实的实践事例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发现美、研究美、感悟美,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找寻学科之外的生活美,在过程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获得成就感,激发创造性。所以任何教育都不只是知识的教育。
  二、探究情感教育在美术课程中的渗透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连,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提升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模式都倡导形象表现和情感体验相融合。能否成功地完成一节美术课是考量教师能不能将书本上的内容深化的重要标准,这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教师更是应该对自身素质进行不断完善。在21世纪,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同时还扮演多重角色。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理解学生的情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具备高尚的素养,在日常教学生活中也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尊重学生的想法。例如在一堂美术鉴赏课上,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件作品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和感受,这时候作为教师认识到个体差异,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倾听学生的独到见解,鼓励他们的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审美渗透。教师可借助一些经典的作品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利用艺术家的个人魅力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从而在生活中想象、創造、表现自己的情感。同时,教师应该完善教学评价方式方法。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种种艺术现象不能以分数来评判好坏,学生的情感水平、个性差异不是分数能概括的。所以我们应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学生自评、互评以及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教师从鼓励的角度出发,以积极评价为主,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自评让学生充分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完善。对自己的学习有了充分的认知之后,学生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总之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放大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对美术学习进行更好的运用转化,让艺术生活化,让教育艺术化。笔者通过两个案例来分析上述观点。
  案例一:一位初中教师在“手机摄影——毕业季”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拍摄实践环节和作品展示环节。
  教师向学生展示了几张经典的照片,引导学生了解照片的拍摄手法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再以教师自身的初中毕业照为铺垫,给学生们讲述了“十年之约”的故事,再对比十年之后的同学会照片,让同学们感悟到,十年光阴侵蚀的不仅是容貌,有的人再也不会来了。感人的毕业照故事让即将毕业的同学们感同身受,想到即将与相处三年的同学、老师分别,不舍的情愫油然而生。同学们以“那年我们正青春”为主题,进行实践,很好地运用了“那年”这个词语,再一次把学生的情绪推向了高潮。作品展示环节,请同学们讲述了自己拍摄的照片的含义,并表明这些照片都是宝贵的回忆。
  这位教师最后把课程内容回归到手机拍摄技法上,让同学们巩固手机摄影技巧的知识点。在这堂课上,教师以情感的烘托,让原本平淡的一课融入自己的感情;学生学习到了摄影小技巧,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拍摄了很多这辈子不可割舍的记忆,对自己的师长、同学、校园产生不一样的情感,这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案例二:在高中美术课《新的实验—杜尚的决定》教学中,教师的导入,中间的衔接以及最后回归课堂的环节令人印象深刻。
  导入:视频导入,引发学生的深思(为什么杜尚的一幅看似只有几滴红颜料的作品会很值钱,却又舍不得卖掉)。
  讲授新课:从杜尚的生平出发,讲述杜尚为何走向艺术道路以及怎样寻找自我。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泉》(小便池)被称为艺术品,那么生活中的物品是否都是艺术品?”对比历史上三个叫《泉》的作品,杜尚提出打破生活和艺术的界限,取消美,取消艺术的边界。
  学生实践:“人人都是艺术家”教学实践。学生对明信片上蒙娜丽莎的图片进行有趣的艺术改造,运用杜尚的艺术风格为未来的自己写一张明信片,引发学生对情感价值观的感慨,对生活艺术的感慨。
  用杜尚的原话总结并回归导入视频:“我的艺术就是我的生存,每一个瞬间、每一次呼吸都是一个作品,一个不露痕迹的作品,那既不诉诸视觉,也不诉诸大脑,那是一种持续的快乐。”
  教师的教学环环相扣,设计缜密,充分践行了美术的核心素养。最后拉近生活与艺术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艺术,令人感动。
  在教育过程中渗透情感是当下最热的实践点。而美育本来就是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美术教育教会我们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分享美,也教会我们如何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因此,美育是无限的,情感教育也是无限的。
  参考文献:
  [1]刘兰兰.唤醒:教育的真谛[D].河南大学,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钮震.从杜尚和巴尔蒂斯看中西方绘画的共通性[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4(3).
  [4]刘晓伟.情感教育:塑造更完整的人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一档军旅题材的动物综艺真人秀节目,《奇兵神犬》为现在国内大篇幅相似的综艺娱乐节目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且另辟蹊径的《奇兵神犬》在没有强大明星阵容和当红“小鲜肉”的情况下,收视率一路领先,在同类节目占领军地位,成为真人秀中的黑马。文章以《奇兵神犬》为研究案例,从题材选择、情感营造、节目内容等方面分析这档真人秀节目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真人秀;动物;军旅;原创  现在综艺节目市场混乱,跟风复
期刊
摘 要:《流浪者之歌》这部舞剧是林怀民先生根据赫尔曼·黑塞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在这部舞剧中,林怀民先生将现代舞的形式与禅宗精神完美融合在一起,使整部舞剧达到了一种身心合一、物我两忘的境地。“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作为观众之一,尝试从佛教理论中的贪、嗔、痴以及豁达四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所感所思,且对此部舞剧中暗示的现世隐喻抒发己见。  关键词:《流浪者之歌》;贪念;嗔恚;痴愚;豁达  
期刊
摘 要:作为元代四大爱情剧之一,《墙头马上》位列中国十大古典喜剧。喜则喜矣,这个故事源于香山居士的一首《井底引银瓶》,“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它带有自来的悲剧色彩。虽然一改原始“止淫奔”的劝勉主旨,但是从剧中中心人物李氏千金所展示出的命运来看,她落了个大团圆的完美结局,却早已不复当年与君奔走时的满心憧憬和希冀。由此,该作品可被鲜明地划分为喜、悲两大部分,
期刊
摘 要: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文化的传播有了越来越多的渠道,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较传统媒体更加丰富。婚庆文化作为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势必要与时俱进,视觉先行,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传统的婚庆文化涉及的周边元素很多,如婚庆服装、婚纱照、伴手礼等。文章阐述的是如何在融媒体背景下,使婚庆文化产品辐射的面更广,延伸出更多新颖元素,从而更好传承中华礼仪文化。  关键词:融媒体;婚庆;喜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然成为各大院校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之一。市面上各类信息化教学平台不断涌现,其中不乏功能强大、对教学产生有益支撑的好工具。文章以蓝墨云班课为平台,不断探索信息化课程的实施方案,结合项目化教学及翻转课堂理念,在专业摄影课程中目前已经迭代四次,基本已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类学科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化;项目化;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活动设计  一、
期刊
摘 要:福雷作为法国浪漫主义时期民族音乐协会的最早参会人员之一,他的作品风格既浪漫又古典,带有与浪漫主义时期不一样的色彩,严谨的写作手法又像是古典主义,这就造就了福雷音乐作品风格的独特性。在法国民族浪漫主义时期,“主题变奏”这一体裁的音乐创作比重远被一些新兴的体裁所超越,福雷在这个时期所作出的这首《升c小调主题与变奏》Op.73被认为是钢琴变奏曲中的极品。从这部略微被忽略的钢琴作品中可以看到法国浪
期刊
摘 要:《丽人行》是依据杜甫同名诗改编的舞蹈作品,该作品编创方式的创新性、呈现结果的独特性,使其一经推出便饱受争议。编导以汉唐古典舞为创作元素,运用现代化的创编手法将古今风格融会贯通,再结合一丝不苟的服饰妆容烘托舞蹈整体情境,给观者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虽然该作品存在争议,却是现今舞蹈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精典之作,也是舞蹈编导对于传统故事当代呈现的一次大胆创新,它的出现给予编导全新视角架构中国舞蹈,推
期刊
摘 要:美术作为人类智慧的表现形式之一,能为人们的心灵带来美的感受与思考,熏陶人们的思想。近些年来,我国传统美术行业的没落使人们认识到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性,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成为教师思考与实践的主要方向。笔者通过了解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着重分析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利用国画扇面开展教学的具体措施
期刊
摘 要:《绘画迹象论》是钟孺乾对艺术理论的一种革新,对于现存的一些艺术上的新现象和新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解释和阐述。“迹”和“象”的概念使得人们在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上能够更加深入和完整,西方现代照相艺术的发展和油画的结合使得作品充满了更多的个人表达,文章利用迹象论对里希特的作品进行理解和分析。  关键词:迹象论;古典油画;里希特;摄影模糊时代  一、《绘画迹象论》中迹元素的含义  随着人们对绘画的深入
期刊
摘 要:从20世纪60年代西方新前卫艺术开始,以西方为主导的视觉艺术已经逐步关注艺术的符号化过程。艺术符号化本身是为艺术“自律”提供更多文本诠释的空间,但是艺术符号化的体制是否也构成了艺术“自律”的悖论?艺术符号化的量化过程与艺术“自律”的本质问题的对比显然不能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同等对比研究,但是艺术符号化将意味着艺术制度化,本质上跟艺术“自律”的原则相悖。在以“悖论”为主的西方前卫艺术的文化语境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