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何以兴衰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j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潮起潮落,历史轮回的宿命一直是史家的天问。作为现代资本主义的先驱,大英帝国的兴起和衰落一直让人困惑——一个岛国,控制了多个比自己面积大很多的附属地。悄无声息的兴起,又悄无声息的衰落,史家著述亦颇丰。
  英国最著名的金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的《帝国》给出了另一番解释。作者试图从贸易、资本市场、人口迁徙、战争、文化、政体全球化等多个角度,重新梳理大英帝国近500年的历史。
  客观来说,这本书立意宏大,对于大英帝国为何兴起、如何扩展、为何衰落,都有自己深刻的见地。更有助于对比思考美国的未来是否会如大英帝国一样衰落,同样的道理,对未来的中国崛起也有借鉴作用。
  对比西方第一大帝国——罗马帝国,大英帝国有许多不及之处。罗马人并未将“罗马人”限制于七丘出身或意大利半岛出身的人,他们更多采用的是同化政策。如凯撒征服野蛮的高卢人后不久,高卢人就可以堂而皇之地竞选罗马议员,在罗马元老院里对罗马的将军指手画脚了。这样的包容心态使得罗马和平维持几百年,让被征服者从心底认同自己是真正的罗马人。
  相对来说,美国较英国人做得好些,对受托管的菲律宾,在二战后主动结束托管,而不像英国对于帝国疆土耿耿于怀。
  1883年,英帝国如日中天之时,那一年的2月28日,印度加尔各答市政厅门前有一场示威,几千人包围了殖民政府,激愤地抗议:“那些人怎么可能成为公正的法官?!他们可能对异族作出公正的判决吗?绝不可能!这些人心中充满了仇恨,只渴望权力⋯⋯”
  这不是印度人在抗议英国殖民者,而是英国人在抗议本国总督。此前,新上任的英国总督Ripon决定进行一项改革,允许印度人在审判英国人的法庭中担任法官。对于习惯了种族特权的英国人来说,让印度人审判英国人,简直是奇耻大辱,于是有了这场“白人的叛乱”。
  这是尼尔•弗格森的《帝国》一书中的一个片段。弗格森写的英帝国史是一部“修正主义”历史。这本书没有讳言英国1870年代对印度饥荒的漠然、1865年在牙买加Morant Bay对民众的镇压、1898年在苏丹Omdurman的残酷杀戮、1899年波尔战争中臭名昭著的集中营,但是他试图引领读者去思考那个我们也许从来没有思考过的“另一方面”。
  “另一方面”,英帝国不同于其它帝国的特点在于,每当英国人对他国实施暴行时,英国内部总有激烈的批评声响起。这是尼尔•弗格森对英帝国特点的总结。就是说,在英帝国的拓展中,英国商人获得了强加贸易给落后国家的“自由”,英国军队获得了暴力镇压土著的“自由”,但是英国政府从来没有因此剥夺民众批评这种“自由”的自由。在英帝国这个猛虎向世界扑去的时候,它从来没有试图杀死在自己耳旁嗡嗡作响的“苍蝇”,直到猛虎蜕变成家猫,而苍蝇在嗡嗡声中变成了老鹰。
  1780年代,英国刚接管孟加拉地区,一场饥荒夺去了500万人的生命。1788年英国总督Hasting受到审判就与此有关。写下著名的《法国大革命感言》的英国政治家伯克在审判中大声疾呼:“我以印度人民的名义弹劾他,因为他践踏了他们的权利,将他们的国家变成了废墟。”
  1899-1902年的波尔战争则永远改变了英国政治。为报复顽抗英国的南非波尔人,英军不但对其烧杀劫掠,而且使用了残酷的集中营制度,近2.8万个波尔人在集中营中死去。得知此事后,Hobhouse成立了“南非妇女儿童救济基金”,并迫使政府成立调查委员会。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刹住了集中营的惨状,而且在英国内部掀起了“反帝”的左翼政治浪潮,1906年自由党就是通过反帝纲领取得了对保守党的压倒性胜利。
  英帝国的衰落也许有一百个原因,与其说英帝国是被打垮的,不如说是自我解构的。与罗马、蒙古、德意志、日本等帝国的“斩钉截铁”相比,英帝国从来就具有一种犹疑和散漫的气质——即使在英帝国顶峰期间,其国防开支也只是其国民生产总值的2.5%,低于大多数普通共和国,更别说帝国。历史学家John Seeley曾这样描述英帝国的兴起:“我们似乎一不留神就征服了半个世界”。对英帝国是不是“一不留神”就兴起了当然可以争论,但它肯定不是“一不留神”衰落的,当一个政权的话语构成对其行为的嘲讽,其权力的衰竭就隐藏在逻辑的断裂里。
  虽然这本书还是提供了一些生动的细节,但这本书的缺点不少。概括说来,这本书只是报流水账一般的回顾了一下大英帝国的兴起和衰落,但令人震惊的是,作者好像完全没有想要深入了描写重要的细节,或是尝试解释其中的原因。
  作者谈论大英帝国崛起的原因时,并未强调工业革命和科技发展对于英国战胜法国、荷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是重点强调英国着力发展海军,以及引入荷兰的现代金融对战争债务成本的缩减。作者还指出成功的金融体系是其中的因素之一,但是却没有对英国的银行制度、国债制度做任何的详细介绍。而且作者也没有说明那些促成英国成功的因素在其衰落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总结大英帝国的成就时,作者认为在殖民地建立普通法的制度是一项重大成就,但是这个结论同样没有任何的铺垫,印度原本法律体系是怎么样的,原有制度和普通法制度是如何转换了,具体的制度是什么,法官和律师从何而来,这些信息统统没有。
  作者将英语的全球化归功于大英帝国,个人以为并不全面。英语全球化的确开端于大英帝国,但真正让英语变成全球语言(而非在原殖民地使用)的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和文化全球霸权的建立。如果不是美国经济强大,印度人和新加坡人早就放弃了英语教育而转用本民族语言。
  对于大英帝国的衰落原因,作者认为并非民族独立运动和经济的衰落,而是怪罪于日德两大帝国的兴起、两次大战对英国经济的打击,使得英国债务成本高企,财政入不敷出不得不依赖美国。事实上,20世纪初美国GDP就已超过英国,德国在二战前也超过英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从战争本身寻找大英帝国衰落的原因有失肤浅。
  对作者所言英国推动了殖民地的政治体制议会制,也应区分看待。对于以白种人为主的殖民地(加拿大、澳洲、美国等),英国的确大力推行了“责任政府”,实现了地方自治。但对于“非我族类”的印度、非洲,大英帝国并未实现地方自治,而是实行强权独裁统治,享受自由的仅仅是上层的英国人而已。
  
  作者为旅日学者
  
  短短400年间,大英帝国是如何崛起,并如何塑造现代世界的?今天的英国,它的主导地位已经结束了吗?
  英国最重要的金融历史学家之一尼尔•弗格森在新书中深入探讨了大英帝国的崛起及对政治,经济和世界贸易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个远眺欧洲大陆西北沿岸的多雨的群岛国家何以能在全球称霸?这不仅仅是英国历史所关注的,也是世界历史所需解释的基本问题。
  《帝国》
  作者:[英]尼尔•弗格森 著,雨珂 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月1日
  
  《出麦田记》
  作者:潘沈斌 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4月1日
  
  写出了城乡社会转型与变革的痛感,挣扎出麦田而又陷入时代的麦茬地,和盘托出了一个沉甸甸、湿漉漉的社会主题,从而显示出了小说的价值和意义。
  
  《日出之前》
  作者:米哈伊尔•左琴科(乌克兰)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3月1日
  
  本书是著名作家左琴科后期的代表作。译者戴骢是著名的俄罗斯文学翻译家。这是一部教人怎样获得幸福的书译者戴骢非常喜爱左琴科,他以满含深情的笔墨重现了左琴科笔下的一个贵族青年三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他的困惑与挣扎,反省与抗争。
  
  《大清算》
  作者:(美)伍兹 著,马慧 译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2月1日
  
  托马斯•伍兹分析了最近以及20世纪的经济盛衰交替现象,最终发现罪魁祸首是“最受人尊敬”的政府机构——美联储。正是它允许官僚和雄心勃勃的政客败坏了金融部门从而操纵了货币。
  
  《诺贝尔奖中的科学》
  作者:(日)矢科学事务所 编著,宁亚东,李筱平,孟庆荣,单丽 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月1日
  
  聚焦诺奖最近30年历史中的十几位科学明星:他们的经历、他们的命运、他们的性格,还有他们最最真实的一面!
  
  《银行的秘密——揭开美联储的神秘面纱》
  作者:(美)莫瑞罗斯巴德(Murray Rothbard) 著,李文浩,钟帅 等译,杨农 审校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9月1日
  
  《银行的秘密》运用货币理论揭示了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整个银行体系的体制机制,系统清晰地阐明了支配现行财政和货币体系运行的基本原理,并由此指出横行全球的经济危机之核心在于货币垄断。
其他文献
商标权的归属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法律问题。但是此次发生在唯冠与苹果之间的iPad商标纠纷,从一开始,很多舆论观点就不是从法律角度开始的。业界普遍把商业议题和道德议题作为话题的切入点。以至于到最后,唯冠是不是真的合理合法地拥有商标,苹果是不是处于侵权的界限,反而成了不被关心的次要问题。    道德难以取代法律  苹果的舆论优势来自于国内对其创新力的一致认可。  这一思考,自乔布斯去世后达到高点——苹果式
期刊
对房地产领域,中央态度坚决——“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决定。说明中央政府有信心应对房地产调控可能带来的经济下滑风险,誓欲拆除“房价泡沫定时炸弹”。  多年来,房地产对整个国民经济深度渗透,既联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又事关土地财政;即“绑架”银行,又影响股市。房地产不调整,中国经济不平顺;调整狠了,也会有波折。因此,能不能艺术地调控好房地产,使社会经济平稳地
期刊
尘封17年之后,国债期货迈出了回归第一步。2月13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正式推出国债期货仿真交易测试,将采取渐进过渡的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分批次参加,逐步完善相关业务流程。  按照中金所公告,测试将持续3~6个月。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从“仿真交易”到“正式推出”有待管理层的批准,时间表还未可知,但不排除在2012年下半年或2013年推出。  东北证券金融工程研究小组分析师赵旭表示:“国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具有高能耗高投入的明显特点,导致对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长。日益严峻的能源稀缺和环境问题,使得深化资源税改革迫在眉睫。  2012年2月,中国全面上调铁矿、锡矿、钼矿、菱镁矿、滑石和硼矿等重要稀有金属战略性资源的税率。其中,铁矿石从规定税率的60%提高到80%,锡矿石税率则较此前提高了20倍。此前2011年11月,中国将原油和天然气的资源税改为从价计征,并将
期刊
当北京的公关公司为一汽红旗轿车规模性量产和重新上市的宣传策划,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长春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以及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一汽轿车”)的相关负责人,却全都选择了回避红旗轿车复产与政府采购的话题。  “红旗复产之后,何时上市?以什么途径进入政府采购系统,特别是重新占领(省部级)高端公务车市场,现在而言是最高机密。”一位一汽的内部人士说。  一汽集团下属某子公司高管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
期刊
近两年来,中国互联网行业里面出现了几起影响范围较广的企业争端,甚至出现了将数亿网民卷入其中的“3Q大战”。而对于通过市场主导地位左右消费者选择的互联网企业行为,法律方面还有些苍白无力,关键原因在于难以界定垄断。相比之下,国家发改委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涉嫌宽带垄断的调查,彰显行政手段仍然是目前解决企业垄断的最有效方法。  2012年2月15日,一次小型研讨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组织召开,这次会
期刊
从2011年9月始,随着欧债危机再次加剧,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大宗金属价格一路下跌。螺纹钢、热轧卷价格均出现15%以上跌幅,电解铝价格从每吨18000元一路跌至16000元以下,铜价跌幅也达万元。  电解铝现价,已直接击穿行业平均成本,铝冶炼加工行业再陷寒冬。  中国铝业公司(以下简称中铝)企业管理部总经理马达卡告诉《财经国家周刊》,目前因煤炭、电力以及生产原料价格的上涨,全球市场萎缩,电解铝企业因
期刊
1935年,中国金融界风云突变:3月,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孔祥熙突然宣布接管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5月底至6月初,政府相继兼并有发钞权的中国实业银行、四明银行和中国通商银行;11月,政府发布金融改革令,放弃银本位制,实施纸币政策……  这一年,受白银风潮冲击,银行、钱庄纷纷倒闭,银行家和企业界的日子极不好过。然而,有一个人却步步胜算:新任中行、交行董事,中国通商银行董事长,上海银行公
期刊
活熊取胆,犀牛磨角,鱼翅象牙,虐猫吃狗……每每在这类动物保护话题讨论的后面,会看到有人对此进行批判。为此类事件辩护的人也往往打着在全球化中维护传统文化的大旗。把此类事件中的冲突变成中西文化之争或中西利益之争,这真是天大的误会。    被误读的中国文化传统  只要仔细分辨,无论从意识形态还是生产方式,从历史还是现实看,在当代中国或世界并没有任何动物的生存困境应该归咎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医。  从意
期刊
2012年,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可能将有重大突破。“突破口”可能是备受中外舆论关注的第四次《土地管理法》修订。  2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表示,2012年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制定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条例。  随后,一直分管《土地管理法》修订相关工作的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被调任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目前《土地管理法》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