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被誉为“美文”,比之小说,它同样写人记事,但人物不求典型,故事不必完整;比之戏剧,同样讲究语言的锤炼,但不受时空限制,行笔自如,不靠矛盾冲突吸引观众,而靠语言和情感打动读者;比之诗歌,同样可以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但不拘泥于节奏韵律,写法灵活,不是诗,而有诗一般的意境。散文具有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等特点。抓好高中阶段的散文教学,可谓意义重大。从近景看,散文阅读是高考大阅读考查的侧重点;从远景看,散文赏读有助于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审美情操,形成高尚人格。
那么,面对一篇情郁意远的散文该如何欣赏呢?首先要根据散文内容和教学目标找准教学切入点,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围绕文章的切入点来阅读分析、鉴赏文章,最后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现我以《项脊轩志》为例,谈一谈教学中总结出的一些散文阅读的具体方法。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作者通过写项脊轩的兴废和与之有关的人事变迁,表达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作者善于选取生活琐事、抓住生活细节来表现人物形象并寄托内心的感情。其教学重难点是学习作者如何选取生活琐事、抓住生活细节表现人物形象以抒发感情的写作手法,并理解作者的深挚情感。而现实又存在着“文章的细节描写学生往往视而不见”和“缺乏细节描写是学生写作的通病”这两种情况,那么,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内完成《项脊轩志》这个重难点的教学呢?我的做法是以文中的人物细节描写为切入点,指导学生重点阅读分析、鉴赏文中描写人物的有关细节(即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等),学会通过细节描写体会、展示人物的感情,并通过观察人物的细节,感悟父母、兄弟、朋友等的深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导入“细节”——明确学习重点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不太重视导入语的设计,他们习惯于直接进入正题。这样做的确省时省力,可在很大程度上忽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我在讲读《项脊轩志》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一段话作为导入语:“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的运用,可以使故事曲折动人,人物形象丰满,情感真挚委婉,主题深刻鲜明。细节描写主要作用是塑造人物形象,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者归有光就善于通过描写生活细节、平凡场景来生动传神地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出自己的真挚情感。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选取生活琐事、抓住生活细节表现人物形象以抒发感情的,并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这段导入语重在以文章的切入点——细节描写来引入,既提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又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很快地集中到细节描写上来。
二、品读“细节”——体会人物情感
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是读。正如古人所说:“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我一向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边画、批、注,该读出画面时读出画面,该读出情感时读出情感,该读出见解时读出见解,该读出方法时读出方法……
像《项脊轩志》这样情深的课文,更要反复诵读。课堂上,我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2、3、4、5段,分别找出描写老妪(老奶妈)、母亲、祖母、妻子的细节,从而在齐读、默读、扮演角色朗读等朗读形式中,品味细节,分析人物形象,并体悟作者的情感。例如:让学生扮演角色,朗读祖母说的三句话,要求读出祖母说话时的语气。学生通过品读鉴赏这几个细节描写,从而理解祖母对孙子表面为责怪,实则爱怜、赞誉,希望他能刻苦读书,考取功名,重振归家的深切情感。这种扮演角色朗读,既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披文入情”。
王尚文教授说:“书面语的阅读只有还文字以声音,才能在倾听中找回生命的气息,找到心灵的感觉。”钱理群教授曾说:“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极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读让学生感动,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读《项脊轩志》,真的让学生感动了,学生不仅体会到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还体会到其中隐含着的作者对家道衰落之悲凉、亲人已逝之悲痛、功名未就之悲怆等复杂的情感,甚至课堂上有两位女生因感动而哽咽了。
三、探究“细节”——理解知识难点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力主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选择什么样的问题作为探究点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大都习惯于以课后练习作为探究对象,这固然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却往往容易遗漏一些“含金量”更高的探究点,其结果必然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本节课,我以学生难以理解的细节为探究点。如,分析有关写妻子的细节描写时,我提问:“作者为何要写‘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而让学生明确:这也是一处细节描写,这棵树,是作者的妻子亲手种植的,看到树,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当年妻子的音容笑貌,也似乎听到了妻子的欢声笑语;可是如今呢,物是人非,眼前的琵琶树“亭亭如盖”,有如自己对妻子的浓浓深情与树一起与日俱增,缠绵不尽;作者写树,实际上是在写情,托物抒情,同时用反衬手法,寄托自己对于亡妻的怀念之情。
四、比较“细节”——体会表达效果
有比较才有鉴别。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和效果,在此过程中学习了语言,同时指导他们通过观察人物的细节,感悟亲情。例如,分析有关写祖母的细节时,我提问:“回忆祖母,作者的心情是‘长号不自禁’,那么,在上文回忆母亲时感情怎么是用‘泣’呢?”我利用“长号不自禁”和“泣”这两个细节,让学生对两段文字进行比较阅读,然后前后桌讨论,比较作者对两位亲人的感情的异同,学生兴致很浓。学生最终不但体会到“长号不自禁”和“泣”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而且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感情:一是回忆起两位亲人,她们对晚辈无微不至的关爱,让他感动;二是两人说话的内容不同,母亲是对子女日常生活的关怀,祖母也有,而更重要的是祖母的话里饱含了对孙子的期望,再说,此时归有光已经18岁,但功业未成,复兴家业的责任在身,有愧祖母的期望,所以心情更为复杂、悲痛;三是对祖母的感情比对母亲的感情更深。
再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凸显细节描写的作用及效果,我特意根据文章内容改写了几个句子,让学生比较讨论:“如将原文改为:‘先妣甚爱吾姊,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大母时至轩中,劝余读书,以复兴归家’;‘庭院深深,吾妻之笑语仍在耳侧,余自伤,泣不能已’。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通过比较讨论,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作者在细节选择、描写上的独到之处:细节的选材——琐细、真实、丰富,细节的描写——自然、简洁、清淡,细节的抒情——细腻、深挚、委婉。这种方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并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显然比单纯从文中抠出一些句子让学生来揣摩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
五、板书“细节”——突出教学重点
好的板书不仅条理清晰,便于学生一目了然地把握文章内容,而且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重难点。为此,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板书:
项脊轩志
人物事迹(细节描写)老妪:为了引出对母亲的回忆忆母亲1.某所,而……2.以指叩门扉…?陴关心孩子、慈爱?陴悲?摇忆妻子1.过余曰……2.自语曰……?陴慈祥、望孙成龙?陴悲3.持一象笏至……?摇忆妻子1.从余问古事……?陴夫妻恩爱,志趣相投?陴悲2.述诸小妹语……3.庭有枇杷树……(反衬、托物抒情)?摇
该板书学生不仅一览无遗地概括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理清了文本的结构,而且以非常直观的形式概括了人物的形象、体现了作者的情感,便于学生轻松自如地把握文章的重难点。
六、运用“细节”——注重阅读写作
语文训练要扎实。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而现实中学生的写的能力的培养则显然滞后。究其原因,一与课堂上练得不够有关,二与作业设计的质量不高有关。有些老师设计作业缺乏选择性、针对性,往往课一讲完就随意挑选几道课后练习题让学生来写,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很盲目的。我认为高质量的作业设计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又要结合课堂教学重点。
我结合《项脊轩志》的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如何选取生活琐事、抓住生活细节表现人物形象以抒发感情的写作手法,又针对“文章的细节描写学生往往视而不见”和“缺乏细节描写是学生写作的通病”这两种情况,在作业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去品味、鉴赏、运用细节描写,并让学生将这种写作手法应用到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以增强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于是,我设计了两道作业题,一道是拓展阅读练习题:“阅读归有光的《先妣事略(节选)》,分析作者是如何以生活中的琐事、细节来刻画先妣(母亲)形象的?”其目的是在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品味、鉴赏细节描写。另一道是写作训练题:“请大家借鉴课文,选取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细节,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如父子、母女、师生、朋友等。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让学生将学到的写作手法应用到实际写作中,并通过感悟父母、兄弟、朋友等的深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从学生作业反馈的情况来看,全体同学都能分析出《先妣事略(节选)》是如何以生活中的琐事、细节来刻画先妣的形象的,95%的同学能掌握“细节描写”的写法,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能够将人物的音容笑貌描写得形象、生动,并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深情。
从培养学生情商的方面来看,这样的文章和作文能培养学生感悟情感的能力,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让他们更具有爱心,这对他们的成长有一定的作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面临着很多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也给语文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研究的领域。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围绕文章的切入点来品读、分析、鉴赏文章,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就是我在进行高中散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探索。让我们在已有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散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那么,面对一篇情郁意远的散文该如何欣赏呢?首先要根据散文内容和教学目标找准教学切入点,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围绕文章的切入点来阅读分析、鉴赏文章,最后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现我以《项脊轩志》为例,谈一谈教学中总结出的一些散文阅读的具体方法。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作者通过写项脊轩的兴废和与之有关的人事变迁,表达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作者善于选取生活琐事、抓住生活细节来表现人物形象并寄托内心的感情。其教学重难点是学习作者如何选取生活琐事、抓住生活细节表现人物形象以抒发感情的写作手法,并理解作者的深挚情感。而现实又存在着“文章的细节描写学生往往视而不见”和“缺乏细节描写是学生写作的通病”这两种情况,那么,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内完成《项脊轩志》这个重难点的教学呢?我的做法是以文中的人物细节描写为切入点,指导学生重点阅读分析、鉴赏文中描写人物的有关细节(即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等),学会通过细节描写体会、展示人物的感情,并通过观察人物的细节,感悟父母、兄弟、朋友等的深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导入“细节”——明确学习重点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不太重视导入语的设计,他们习惯于直接进入正题。这样做的确省时省力,可在很大程度上忽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我在讲读《项脊轩志》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一段话作为导入语:“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的运用,可以使故事曲折动人,人物形象丰满,情感真挚委婉,主题深刻鲜明。细节描写主要作用是塑造人物形象,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者归有光就善于通过描写生活细节、平凡场景来生动传神地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出自己的真挚情感。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选取生活琐事、抓住生活细节表现人物形象以抒发感情的,并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这段导入语重在以文章的切入点——细节描写来引入,既提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又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很快地集中到细节描写上来。
二、品读“细节”——体会人物情感
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是读。正如古人所说:“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我一向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边画、批、注,该读出画面时读出画面,该读出情感时读出情感,该读出见解时读出见解,该读出方法时读出方法……
像《项脊轩志》这样情深的课文,更要反复诵读。课堂上,我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2、3、4、5段,分别找出描写老妪(老奶妈)、母亲、祖母、妻子的细节,从而在齐读、默读、扮演角色朗读等朗读形式中,品味细节,分析人物形象,并体悟作者的情感。例如:让学生扮演角色,朗读祖母说的三句话,要求读出祖母说话时的语气。学生通过品读鉴赏这几个细节描写,从而理解祖母对孙子表面为责怪,实则爱怜、赞誉,希望他能刻苦读书,考取功名,重振归家的深切情感。这种扮演角色朗读,既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披文入情”。
王尚文教授说:“书面语的阅读只有还文字以声音,才能在倾听中找回生命的气息,找到心灵的感觉。”钱理群教授曾说:“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极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读让学生感动,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读《项脊轩志》,真的让学生感动了,学生不仅体会到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还体会到其中隐含着的作者对家道衰落之悲凉、亲人已逝之悲痛、功名未就之悲怆等复杂的情感,甚至课堂上有两位女生因感动而哽咽了。
三、探究“细节”——理解知识难点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力主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选择什么样的问题作为探究点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大都习惯于以课后练习作为探究对象,这固然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却往往容易遗漏一些“含金量”更高的探究点,其结果必然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本节课,我以学生难以理解的细节为探究点。如,分析有关写妻子的细节描写时,我提问:“作者为何要写‘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而让学生明确:这也是一处细节描写,这棵树,是作者的妻子亲手种植的,看到树,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当年妻子的音容笑貌,也似乎听到了妻子的欢声笑语;可是如今呢,物是人非,眼前的琵琶树“亭亭如盖”,有如自己对妻子的浓浓深情与树一起与日俱增,缠绵不尽;作者写树,实际上是在写情,托物抒情,同时用反衬手法,寄托自己对于亡妻的怀念之情。
四、比较“细节”——体会表达效果
有比较才有鉴别。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和效果,在此过程中学习了语言,同时指导他们通过观察人物的细节,感悟亲情。例如,分析有关写祖母的细节时,我提问:“回忆祖母,作者的心情是‘长号不自禁’,那么,在上文回忆母亲时感情怎么是用‘泣’呢?”我利用“长号不自禁”和“泣”这两个细节,让学生对两段文字进行比较阅读,然后前后桌讨论,比较作者对两位亲人的感情的异同,学生兴致很浓。学生最终不但体会到“长号不自禁”和“泣”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而且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感情:一是回忆起两位亲人,她们对晚辈无微不至的关爱,让他感动;二是两人说话的内容不同,母亲是对子女日常生活的关怀,祖母也有,而更重要的是祖母的话里饱含了对孙子的期望,再说,此时归有光已经18岁,但功业未成,复兴家业的责任在身,有愧祖母的期望,所以心情更为复杂、悲痛;三是对祖母的感情比对母亲的感情更深。
再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凸显细节描写的作用及效果,我特意根据文章内容改写了几个句子,让学生比较讨论:“如将原文改为:‘先妣甚爱吾姊,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大母时至轩中,劝余读书,以复兴归家’;‘庭院深深,吾妻之笑语仍在耳侧,余自伤,泣不能已’。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通过比较讨论,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作者在细节选择、描写上的独到之处:细节的选材——琐细、真实、丰富,细节的描写——自然、简洁、清淡,细节的抒情——细腻、深挚、委婉。这种方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并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显然比单纯从文中抠出一些句子让学生来揣摩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
五、板书“细节”——突出教学重点
好的板书不仅条理清晰,便于学生一目了然地把握文章内容,而且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重难点。为此,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板书:
项脊轩志
人物事迹(细节描写)老妪:为了引出对母亲的回忆忆母亲1.某所,而……2.以指叩门扉…?陴关心孩子、慈爱?陴悲?摇忆妻子1.过余曰……2.自语曰……?陴慈祥、望孙成龙?陴悲3.持一象笏至……?摇忆妻子1.从余问古事……?陴夫妻恩爱,志趣相投?陴悲2.述诸小妹语……3.庭有枇杷树……(反衬、托物抒情)?摇
该板书学生不仅一览无遗地概括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理清了文本的结构,而且以非常直观的形式概括了人物的形象、体现了作者的情感,便于学生轻松自如地把握文章的重难点。
六、运用“细节”——注重阅读写作
语文训练要扎实。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而现实中学生的写的能力的培养则显然滞后。究其原因,一与课堂上练得不够有关,二与作业设计的质量不高有关。有些老师设计作业缺乏选择性、针对性,往往课一讲完就随意挑选几道课后练习题让学生来写,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很盲目的。我认为高质量的作业设计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又要结合课堂教学重点。
我结合《项脊轩志》的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如何选取生活琐事、抓住生活细节表现人物形象以抒发感情的写作手法,又针对“文章的细节描写学生往往视而不见”和“缺乏细节描写是学生写作的通病”这两种情况,在作业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去品味、鉴赏、运用细节描写,并让学生将这种写作手法应用到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以增强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于是,我设计了两道作业题,一道是拓展阅读练习题:“阅读归有光的《先妣事略(节选)》,分析作者是如何以生活中的琐事、细节来刻画先妣(母亲)形象的?”其目的是在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品味、鉴赏细节描写。另一道是写作训练题:“请大家借鉴课文,选取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细节,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如父子、母女、师生、朋友等。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让学生将学到的写作手法应用到实际写作中,并通过感悟父母、兄弟、朋友等的深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从学生作业反馈的情况来看,全体同学都能分析出《先妣事略(节选)》是如何以生活中的琐事、细节来刻画先妣的形象的,95%的同学能掌握“细节描写”的写法,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能够将人物的音容笑貌描写得形象、生动,并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深情。
从培养学生情商的方面来看,这样的文章和作文能培养学生感悟情感的能力,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让他们更具有爱心,这对他们的成长有一定的作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面临着很多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也给语文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研究的领域。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围绕文章的切入点来品读、分析、鉴赏文章,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就是我在进行高中散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探索。让我们在已有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散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