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教育部《初中英语新课标标准》在初中生口语的要求,学生应该可以对一些简单主题进行流利的对话。而在一些初中,口语并未得到重视,学生口语较差。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得提高英语口语能力是值得英语教师所思考的。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论规律的新理论,模音是通过一个过程而从一个人的头脑跳入另一个人的头脑之中的。这个过程,广义而言,可以被称为模仿。模因论下的背诵式输入的核心特征是模仿,是一种有效的提高英语口语的方法。本研究从模因论的视角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模仿背诵,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能力。
【关键词】英语口语 语言模音 模仿 背诵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学生应该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能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能用英语表演话剧,并且能在口语活动中做到语音、语调自然,语气恰当此外,而事实上,中学生的口语能力并不乐观。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受传统英语教育体制的影响,部分英语教师不只注重知识点和语法的讲解,重视阅读和写作,忽视口语教学在这种情况下,甚至有部分英语老师自身口语不达标,无法给学生带好英语口语课。另一方面,由于缺乏锻炼口语的机会,一些学生在说英语时容易感到焦虑,在有限的语言输入下,他们常常不知如何表达,甚至担心发音错误被别人嘲笑,因此很多学生在英语口语课上保持沉默,这样学生失去很多机会练习。此外,在老师布置英语背诵任务时,学生总是为了完成任务去机械地背诵,部分学生会觉得学英语枯燥,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理论基础
模因论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学者们在教学中利用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主要探讨模因在英语教学、英语写作、词汇以及背诵等教学中的启示,提出了优化英语教学的框架。模因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就是有必要重新引入诸如背诵、模仿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改进语言教学。语言学习就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对于学会的存在于大脑中的知识,学习者要进行复制与别人交流,达到传播的目的,也就是说,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将有助于改进语言教学。
模因论是研究模因复制、传播和进化的新学科。“模因”一词首次出现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1976)用来解释文化进化现象。道金斯认为,模因是从一个大脑跳入另一个大脑的过程,本质是模仿。它被何自然教授在(2001)作为应用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模因论的背诵输入强调模仿,而不是机械背诵。语言模因揭示了语言的传播规律。进一步说,语言本身就是模因,它可以用词、短语、句子甚至整个段落来表达。语言模因可以与不同的语境结合。Heylighten(1998)提出,语言模因的循环可以分为同化、保留、表达和传递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同化阶段,复制因子能被宿主注意、理解并接受,也就是说一个模因必须和宿主结合。成功的模因必须进入新的个体并使之记忆。同化阶段有两个要求。首先,个人必须与模因接触。其次,模因必须被宿主接受。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找到成功的模因,即教师应该让学生模仿句子。第二阶段是记忆阶段,复制因子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时间越长,越有可能形成模因;不是所有的因子都可以成为模音。经验表明,复习在这一阶段很重要。第三阶段是表达阶段,复制因子必须由记忆模式转化为宿主可感知的有形体,才能被广泛传播,话语是最明显的表达手段; 模音的传播需要个体表达,最典型的表达形式是词。当人们接触了很多模因,即语言目标时,学生就会把它变成自己的语言。第四个阶段是模音的传播,模因的传输需通过图片、光盘、声音、网页等有形的载体或媒介。
基于模因论的背诵不同于传统的背诵法,强调学生在背诵前要进行模仿,再模仿好语音语调的基础上,掌握短语、句型,再进行背诵。
三、基于模因论的背诵的教学模式
1.选择合适的材料。成功的模因应该很容易被同化,模因应该突出,容易被注意到,因此教师选择合适的背诵材料,让学生模仿背诵材料。首先,材料可以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材料不宜太容易或太难。其次,教师应选择母语为英语的材料,以确保高准确度。最后,选取的材料应包含典型的句型。
2.布置预习作业。老师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作业,让学生熟悉材料。首先,教师给学生提出要求,学生们需要查找单词和短语,他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参考书理解材料。其次,学生应该在预习的过程中标记出他们喜欢的单词,短语和句子,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受。最后,学生必须在课前反复听听力材料,模仿听力材料。
3.帮助学生理解短文。教师应该全面介绍这48种音素,重音以及语音语调。教师可以通过情感阅读文章,也可以用手势和表情阅读。同时,教师应强调哪些部分应使用语调和重音。当老师R阅读时,学生会更加专注于发音,然后他们可以更有效地学习。老师也可以组织活动让学生跟着老师读。最后,老师可以记录和播放学生所读的内容,学生可以比较和练习他们的口语。
4.仿读。青少年冲动和叛逆,如果直接强制他们机械背诵,他们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并且,面临的困难将会使他们失去对英语的兴趣。可以先带学生仿读,减小难度。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有趣的仿读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些原始的听力材料,并可以组织一些角色扮演活动。最重要的是,教师可以播放一个简短的听力材料,让学生看短剧,然后去掉聲音,让学生模仿原声。此外,教师可以让斯图凹痕模仿短剧。
5.及时检查,有效反馈。在让学生模仿背诵时,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做到有效监督。同时通过检测,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背诵情况,从而提供有效的反馈。检查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听写、口语比赛等。例如,教师可以举行口语比赛,规定要模仿背诵的材料、背诵时间和背诵要求。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熟悉原材料。在竞争的环境下,学生会迅速记忆短语,典型句型。通过小比赛,学生能进行有效地输入语言知识并更好地进行语言输出。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原文,以保证学生表达准确。对于处于深层次的学生,不仅要背诵课文,而且要使用典型的句子。因此,学生可以更自信并能背诵积极地阅读文章。
此外,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进行反馈。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给予更多的鼓励,为学生讲授记忆方法,帮学生分析背诵材料的思路,使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该进行适度表扬,可以给基础好的学生更高的学习目标。
6.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听材料,强调模仿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背诵技巧。教师应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课本,试着在学生理解文本。学生可以试着理解课文的线索,划出重点和重点句。此外,当老师给了一些改正,学生应该记下笔记,以便他们能清楚地知道学生在哪一部分掌握得不好。第三,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坚持背诵,虽然基模因论的背诵涉及许多有趣的活动,坚持背诵,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有利于语言输出,更有效地提高英语口语。
四、结论
本研究旨在探讨模因论下背诵输入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教学模式。本文有以下主要发现。第一,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可以运用模因的核心特征—模仿。模仿是学生练习口语的有效方法。第二,根据语言模因的四个阶段成功的教师可以设计灵活的计划,让学生对英语感兴趣,进行仿读,模仿背诵。最后,背诵作为一种传统的方式仍然有利于英语口语。
参考文献:
[1]Heylighen,F.1998.What Make a Meme Successful? Selection Criteria for Cultural Evolution[A].Proceedings 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rnetics.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108-114.
作者简介:康兰兰(1992-),女,汉族,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在校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关键词】英语口语 语言模音 模仿 背诵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学生应该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能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能用英语表演话剧,并且能在口语活动中做到语音、语调自然,语气恰当此外,而事实上,中学生的口语能力并不乐观。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受传统英语教育体制的影响,部分英语教师不只注重知识点和语法的讲解,重视阅读和写作,忽视口语教学在这种情况下,甚至有部分英语老师自身口语不达标,无法给学生带好英语口语课。另一方面,由于缺乏锻炼口语的机会,一些学生在说英语时容易感到焦虑,在有限的语言输入下,他们常常不知如何表达,甚至担心发音错误被别人嘲笑,因此很多学生在英语口语课上保持沉默,这样学生失去很多机会练习。此外,在老师布置英语背诵任务时,学生总是为了完成任务去机械地背诵,部分学生会觉得学英语枯燥,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理论基础
模因论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学者们在教学中利用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主要探讨模因在英语教学、英语写作、词汇以及背诵等教学中的启示,提出了优化英语教学的框架。模因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就是有必要重新引入诸如背诵、模仿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改进语言教学。语言学习就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对于学会的存在于大脑中的知识,学习者要进行复制与别人交流,达到传播的目的,也就是说,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将有助于改进语言教学。
模因论是研究模因复制、传播和进化的新学科。“模因”一词首次出现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1976)用来解释文化进化现象。道金斯认为,模因是从一个大脑跳入另一个大脑的过程,本质是模仿。它被何自然教授在(2001)作为应用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模因论的背诵输入强调模仿,而不是机械背诵。语言模因揭示了语言的传播规律。进一步说,语言本身就是模因,它可以用词、短语、句子甚至整个段落来表达。语言模因可以与不同的语境结合。Heylighten(1998)提出,语言模因的循环可以分为同化、保留、表达和传递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同化阶段,复制因子能被宿主注意、理解并接受,也就是说一个模因必须和宿主结合。成功的模因必须进入新的个体并使之记忆。同化阶段有两个要求。首先,个人必须与模因接触。其次,模因必须被宿主接受。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找到成功的模因,即教师应该让学生模仿句子。第二阶段是记忆阶段,复制因子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时间越长,越有可能形成模因;不是所有的因子都可以成为模音。经验表明,复习在这一阶段很重要。第三阶段是表达阶段,复制因子必须由记忆模式转化为宿主可感知的有形体,才能被广泛传播,话语是最明显的表达手段; 模音的传播需要个体表达,最典型的表达形式是词。当人们接触了很多模因,即语言目标时,学生就会把它变成自己的语言。第四个阶段是模音的传播,模因的传输需通过图片、光盘、声音、网页等有形的载体或媒介。
基于模因论的背诵不同于传统的背诵法,强调学生在背诵前要进行模仿,再模仿好语音语调的基础上,掌握短语、句型,再进行背诵。
三、基于模因论的背诵的教学模式
1.选择合适的材料。成功的模因应该很容易被同化,模因应该突出,容易被注意到,因此教师选择合适的背诵材料,让学生模仿背诵材料。首先,材料可以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材料不宜太容易或太难。其次,教师应选择母语为英语的材料,以确保高准确度。最后,选取的材料应包含典型的句型。
2.布置预习作业。老师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作业,让学生熟悉材料。首先,教师给学生提出要求,学生们需要查找单词和短语,他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参考书理解材料。其次,学生应该在预习的过程中标记出他们喜欢的单词,短语和句子,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受。最后,学生必须在课前反复听听力材料,模仿听力材料。
3.帮助学生理解短文。教师应该全面介绍这48种音素,重音以及语音语调。教师可以通过情感阅读文章,也可以用手势和表情阅读。同时,教师应强调哪些部分应使用语调和重音。当老师R阅读时,学生会更加专注于发音,然后他们可以更有效地学习。老师也可以组织活动让学生跟着老师读。最后,老师可以记录和播放学生所读的内容,学生可以比较和练习他们的口语。
4.仿读。青少年冲动和叛逆,如果直接强制他们机械背诵,他们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并且,面临的困难将会使他们失去对英语的兴趣。可以先带学生仿读,减小难度。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有趣的仿读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些原始的听力材料,并可以组织一些角色扮演活动。最重要的是,教师可以播放一个简短的听力材料,让学生看短剧,然后去掉聲音,让学生模仿原声。此外,教师可以让斯图凹痕模仿短剧。
5.及时检查,有效反馈。在让学生模仿背诵时,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做到有效监督。同时通过检测,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背诵情况,从而提供有效的反馈。检查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听写、口语比赛等。例如,教师可以举行口语比赛,规定要模仿背诵的材料、背诵时间和背诵要求。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熟悉原材料。在竞争的环境下,学生会迅速记忆短语,典型句型。通过小比赛,学生能进行有效地输入语言知识并更好地进行语言输出。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原文,以保证学生表达准确。对于处于深层次的学生,不仅要背诵课文,而且要使用典型的句子。因此,学生可以更自信并能背诵积极地阅读文章。
此外,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进行反馈。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给予更多的鼓励,为学生讲授记忆方法,帮学生分析背诵材料的思路,使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该进行适度表扬,可以给基础好的学生更高的学习目标。
6.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听材料,强调模仿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背诵技巧。教师应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课本,试着在学生理解文本。学生可以试着理解课文的线索,划出重点和重点句。此外,当老师给了一些改正,学生应该记下笔记,以便他们能清楚地知道学生在哪一部分掌握得不好。第三,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坚持背诵,虽然基模因论的背诵涉及许多有趣的活动,坚持背诵,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有利于语言输出,更有效地提高英语口语。
四、结论
本研究旨在探讨模因论下背诵输入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教学模式。本文有以下主要发现。第一,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可以运用模因的核心特征—模仿。模仿是学生练习口语的有效方法。第二,根据语言模因的四个阶段成功的教师可以设计灵活的计划,让学生对英语感兴趣,进行仿读,模仿背诵。最后,背诵作为一种传统的方式仍然有利于英语口语。
参考文献:
[1]Heylighen,F.1998.What Make a Meme Successful? Selection Criteria for Cultural Evolution[A].Proceedings 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rnetics.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108-114.
作者简介:康兰兰(1992-),女,汉族,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在校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