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一位84岁老人对生命的体悟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xiangt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场抗疫中,媒体镜像中的钟南山院士是多元的,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一个说真话有权威的良心人格,一个在关键时刻以扭转局势者出现的关键先生,一个逆行武汉的84岁的高龄老人。人们在各方面依赖他,他作为医生的专业身份倒常被其他身份遮掩。清明节三天假期,钟南山院士一直在位于广州医科大学越秀校区的办公室工作。4月4日,在接受记者专访问到“如何看待医生这个职业”时,钟南山说:“医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一句直击人心的话,让公众看到了他作为一个出色医生的仁者仁心。正如他在自己传记《钟南山传》一开头的那句话:“其实,我不过就是一个看病的大夫。”
  “我从来主张医生应该这样:医德好,最重要的是能解决问题。”钟南山认为,医生的态度能够决定病人的病情,“不是说医生见到病人要笑嘻嘻的,不需要这样。医生对治愈病人有理念和信心,他的言行自然就會体现出来,就会传神地到达病人心里。”
  所以,钟南山说:“医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我们要经常想到的是,在医学里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你怎么去解决?像我40年前在英国,就开始跟导师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当时诊断很清楚,但是治疗很落后,后来技术改进了很多,但对病人治疗仍然没有带来实质改变。我一直在思考,这其中的要害在哪儿?”“在我从医以来,我觉得最大的压力在于病人最后是救活了还是去世了。把病人救活了、康复了,什么都好说;如果病人没有救过来,那我的压力是最大的。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也是如此,避免更多的感染,减少死亡,对于医生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呢?”
  是啊,医学是一门科学,治病救人有待于医疗技术的提升。但与此同时,医学更是一门人学,面对活生生的病人,需要医生具备悲天悯人的情怀,能够站在患者角度换位思考,感同身受。近现代医学史上,同样不乏暖医典范。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的林巧稚,一生未婚却接生5万多婴儿。每次接产时都会为产妇擦汗喂水,拉着产妇的手为其打气。有很多父母给孩子起名为“念林”、“敬林”、“怀林”等,以表达对她的敬爱。
  相比之下,现在的医学技术日新月异,许多过去治不了的疑难杂症先后被攻克,但医生的人文关怀却有所减退。“医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这应该成为广大医生的座右铭。只有这样,医生们才能把患者当作同一战壕里的战友,面对疾病这个共同的敌人;只有这样,患者才能感受到医生的善良与温暖,从而更加信任医生,配合治疗。
  采访结束时正是上午10时。窗外警报响起,钟南山站起身,腰板挺直,静立默哀。“中国的医务人员始终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他说,这次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也是对被新冠病毒感染牺牲医务人员的认可和尊重,是从人们的内心肯定这些白衣战士的贡献。
  (资料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青年报》《成都商报》、东方网等)
其他文献
他一有空就望向窗外。这是多年来保持的习惯,每当长大一岁或成长的印记更复杂一点时,有些东西便会随着过去的岁月远离,而这个习惯,却一直追随。  谁能说清这个习惯的意义呢?或许是忙碌生活中的调味剂,在快节奏中得到片刻的喘息,或许可以看到窗外行色匆匆的人们,看到马路边的摊贩,背景是即将消失的暮色。又或许,当他抬眼望去时,便得到了一个难能可贵的时刻,那是一个审视的好时机。  在一个无风的下午,他被一阵争吵声
读杜甫的《蜀相》,体会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的形象,会在内心激起阵阵涟漪。  真正的英雄,是不会因环境的改变、命运的迁移而动摇信念的,林则徐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楷模。虎门销烟,他创造了英雄的壮举;流放伊犁,他升华了人生的高度。在民族最危难的时刻,他挺身而出,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力挽狂澜;在命运最艰难的时刻,他依然堅守节操,用超凡的品质修筑起长长的“人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江苏淮安考生白湘菱今年高考语数外三门成绩总分430分,成为省文科状元,却因为选修课历史成绩为B,无缘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这一消息经媒体曝光之后,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很多人为白湘菱感到惋惜,对清华北大等名校不能“网开一面”破格录取难以理解。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内容,以高中学生身份,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写作指导  在材料中,呈
达·芬奇的故居真是朴素得令人感动。我决心要在此写一次生。  他的屋后有一块不大的橄榄林,延展成变化丰富的纵深局面,野草丛生,远远露出暖紫色的后墙和屋顶。  我架起画架,一切顺利,屋顶画出来了,挺拔疏落的橄榄树画出来了,草地也画出来了。太阳西落,工作了9个小时后,开车回家。  我在客厅重新把写生画装在大画架上,改改这里,修修那里,直画到深夜2点,兴致高昂,心里对达·芬奇崇敬不已,觉得若把这块乱草丛生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似水流年的光阴,转瞬即逝。人的一生也在不断削减,从出生时的呱呱坠地,到年迈时的步履蹒跚……而在非洲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却通过对人生的另一种算法,感受其意义与价值。手持长矛,仍过着原始生活的他们,生来就具有六十岁的高龄,随着时间一年又一年流逝,他们的年龄也在一岁又一岁地减少。人们往往因此而感受到生命的短暂,更加珍惜光阴,把握青春。  青春亦如小鸟,一只一只地飞去了,可以追忆,却
考场金句  1.如果你停止,就是谷底。如果你还在继续,就是上坡。这是我听过关于人生低谷最好的阐述。——刘同  适用主题:危机与机遇;坚持……  深化認识  这句话出自刘同《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是对“谷底”最好的阐释。多数成功者,都具有一种钝感力。他们不会被糟糕的环境所影响,他们内心永远有一件值得沉迷与付出的事,这种钝感力足以打败比他们更聪明的那些人。我们总会看见那些成功的人分享他们过去的种种不堪
“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青年毛泽东在论及“体育之效”时谈到,变化时时在发生,强者可以变弱,弱者可以变强。变强或变弱,皆在人为。  身为强者,若不居安思危,沾沾自喜而滥用强权,则至强可以变为至弱。  纵观历史,我们发现:秦统治者贪图享乐,二世而亡;唐玄宗挥霍唐朝基业而有“安史之乱”;清朝以天国自居,沾沾自喜,终至外敌入侵。这些“强国”的统治者们以“至强者”的身份自居,滥用
【例文】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是遇地崩山摧而不慌,遇狂风巨浪而不乱。无论时代的洪流如何涤荡,仍固守一方心灵静土,执着一份宁静淡然。面对人生百态,当遇天堑难以逾越时,我们应以静处世,平心静气,如此便可于阴霾之中窥见天光。  静气是一剂抵御挫折的良药。画家木心在文革期间被捕入狱,后又遭遇软禁长达两年。在这期间,先生始终以魏晋风度行走于世,无伤无恙。研读古书,拓宽生命的容量;又徜徉在范
雾渐散, 村头的老樟树下立着一个孤独瘦弱的少年,驮着沉重的背包。前方是一条小道,渐渐引向远方。几秒钟后,他缓缓转过身,前方是一排高低错落的农家小屋,安静而破败。小屋门前站着一对老人,身影如村庄一样老旧粗糙,他们的目光在渐渐隐去的薄雾中交汇,如老香樟一样苍黄。一只老黄狗跛着脚来到他的身边,在他脚边低低地呜呜了几声。  少年将手伸向自己的口袋,緊紧地攥住,那里有一份前几天刚刚收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他用
木心先生在《芹香子》写道:“你是从诗三百篇中褰裳涉水而来?髧彼两髦,一身古远的芹香?越陌度阡到我身边躺下,到我身边躺下已是楚辞苍茫了。”看得见的是诗,看不见的却是情。  相对于30亿年的地球生命和几百万年的人类史而言,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显得尤其短暂。但比起兵戈相向引起的王朝更替,文明的存在和发展,显然更具有无限的生机活力和绵延不绝的实际意义。  文明,是时光的活化石层。文字的发明,使得人类文明得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