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推行下,深入推进基层央行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监督工作迫在眉睫。但“八小时之外”行为活动的隐蔽性、分散性等特点,加大了纪检部门的监督难度,监督困境愈加突显。本文对人行海东辖区干部职工发放调查问卷,获取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参考各类文献,借鉴省内外兄弟行的经验做法,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明晰了突破瓶颈的对策方法,旨在有效解决监督工作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关键词:基层央行;八小时之外; 监督
一、基层央行“八小时之外”监督现状
(一)人民银行乐都支行干部“八小时之外”监督情况
1.以“人有我优”的思想,推动监督措施优化亮化。 一是打破传统形式,软硬兼施双管齐下。通过制作“廉洁过节提醒卡”,将严密刚性的制度约束同纪检部门“提醒卡”的柔性方式相结合,把清扫“四风”寓于温馨祝福之中,既达到了提醒的目的,又不显得过于严肃。二是发散创新思维,改良方法从优而行。借力网络平台,以电子接力棒、动态倡议书、动画宣传片取代泛泛而下的纸质生文硬条,以生动直观、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关注度,成效明显。三是关注监督困境,加强调研探索对策。基于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行为活动的复杂性、隐蔽性、分散性,加大了纪检部门监督难度,监督困境愈加突出。乐都支行纪检组深入剖析成因,对海东辖区的181位人行干部职工(地市中支干部职工100人,县支行干部职工81人)开展了基层央行“八小时之外”监督工作电子问卷(见下图1),问卷提交率100%。其中74.03%的人认为强化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行为活动监督管理势在必行;76.24%的人认为应重点应加强科级以上干部的监督管理;77.35%的人认为相较于司法、舆论、媒体监督而言组织监督最为有效;67.4%的人认为干部人事调整时期应加大监督力度;71.28%的人认为暗访调查制度的缺失是“八小时之外”监督工作的主要缺口。
2.以“人优我细”的思想,推动监督工作深化细化。一是细化监督职责,发挥“前哨”作用。乐都支行本着“工作不到位,监督不停止”的原则,设立了纪检组长提醒台账、纪检部门监督台账,对中层以上干部在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岗位(廉政)风险等方面的安排部署、检查排查按期提醒;对各类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各项工作推进落实等方面分类逐项开展监督检查。二是细化督导职责,发挥“探头”作用。与重点岗位人员横向联合发挥监督合力,纵向延伸对死角督导排查,对隐患督导排查,对风险点督导排查,有效协助党组推动重大决策安排部署工作“稳落地 落实地”。三是细化排查职责,发挥“钻头”作用。在专项排查、个人重大事项排查等工作中,对全体被排查人新增了《如实填报承诺书》,留存纪检部门备案,一定程度上震慑并遏制了瞒报、漏报、虚报、谎报的思想苗头,提升了排查工作的真实性、可靠性,有效性。
3.以“人细我特”的思维,推动监督教育常态化特色化。一是以联学交流为“先导”,打通监督教育的“百会穴”。与地方市委党校等单位纪检部门联合开展廉学活动,交流取经,碰撞思维,探讨方法,打开了“八小时之外”监督工作的新思路。二是以学思行并重为“驱动”,打通监督教育的“内关穴”。以多维教育方式为契机,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由“眼看+耳听+心触”实现思想触动。三是以观案促改为“牵引”,打通监督教育的“涌泉穴”。以观影座谈类教育方式代替传统“读材料”式教育学习。定期组织观看各类警示教育纪录片并召开观感座谈会,以鲜活案例冲击感官,以高涨的情绪畅谈感慨,有效实现从被动感官触动到主动行为约束的转变,震慑于心而奉行于行。
(二)人民银行其他基层行经验做法
为深入探究基层央行“八小時之外”监督工作的方法,乐都支行积极查阅资料,总结凝练了其他兄弟行在推进“八小时之外”监督工作方面经验做法。一是“嵌入式”监督模式。从各部门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职工担任部门监督员,通过异常情况指标体系筛查重点监督对象的方式,缩小监督范围,以评分制监督方式着手,定期对干部职工异常情况排查打分。二是“纵横交错”监督模式。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横向加强舆情监测报告、教育引导、突发事件处置、依法查处违法违纪工作;由纪检部门做好干部日常监督及异常行为排查,同时聘请社会行风监督员,对外公布举报电话,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将“八小时之外”表现纳入干部选拔、晋升、评优的重要参考因素。三是“三位一体”监督模式。通过教育本位制、多方监督制、责任制约制构建了组织、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监督模式,布网式对中层以上干部实行“一岗双责”责任追究制。
二、基层央行“八小时之外”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八小时之外”监督制度不健全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监督制度滞后。目前对干部职工的行为活动监督更注重工作圈,对生活交际圈的监督没有建立一套可行性较高的监督制度。二是监督方法单一。目前“八小时之外”的行为活动的监督不够灵活,不注重监督制度和方法的创新,没有结合实际的变化,而是依赖于群众反映或举报。三是监督重点倾斜。因尚无有效的制度支撑,有些苗头性线索以口头、电话或匿名形式反映,缺乏依据,使纪检干部对本系统、本单位的干部职工线索追踪掌握常常是望而却步,最终不了了之。
(二)“八小时之外”监督存在监督死角
一是对“八小时之外”行为活动监督范围的界定尚不明晰,管理监督范围缺少科学有力的支撑标准,使得纪检干部对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行为活动的监督无从下手,存在范围界定“死角”。二是监督本需要全面畅通的信息渠道,但在实际监督中,多以上级行制定的各类专项排查所涵盖的内容为主,而忽视了多发于生活圈、交际圈的苗头,存在线索收集“死角”。三是监督思维仍停留在传统的监督模式中,尚未结合经济社会的转型、干部职工生活工作方式的转变以及活动空间和范围的拓展,存在监督思维“死角”。 (三)“八小时之外”监督下沉深度不足
一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下沉深度不足。监督力量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上级对“八小时之外”行为活动监督要求虽然较高,但是鞭长莫及,不易真正落实到位;二是纪检干部对系统内职工的监督下沉深度不足。表现在制度空缺,导致对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行为线下了解和部分线索的跟踪调查存在“手无缚鸡之力”的现象。三是一般干部之间的相互监督下沉深度不足。考虑到影响和气或担心打击报复,存在以非正式形式,向纪检干部或有关人员口头描述的现象,使纪检干部难以按照正式形式收到线索的有关程序开展工作。
(四)“八小时之外”监督存在“双抵触”心理
一方面是被监督者,抓住了“八小时之外”监督范围及监督制度的空白区,对纪检部门监督工作的开展从思想上存在抵触心理。如对干部职工经商办企业、持有非上市公司股份、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方面的监督,多以“自下而上、自查自报”形式为主,基层央行纪检部门尚无调查了解上报内容的公权力,无法对上报内容的真实性开展核查。另一方面是监督者考虑到都是常年共事的同事,存在为难情绪和老好人思想,怕手伸的太长伤了和气,因此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现象。
三、基层央行“八小时之外”监督工作对策建议
结合上述现存问题、前篇所述兄弟行的经验做法及此次调查问卷反馈的意见,对推进基层央行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健全制度,保障“八小时之外”监督执行力
问卷调查显示,70.72%的调查对象认为完善制度和执行机制是加强“八小时之外”监督的有力保障。制度是行为的准则、监督的依据、防范的措施。因此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八小时之外”监督制度,推动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另一方面,应建立外出报备制度。因公、因私外出,除履行请假手续,需向纪检部门报备外出时间、去向、事由,并签署“廉行廉做”承诺书,自愿接受纪检部门线下跟踪监督。其次要建立“八小时之外”线索跟踪调查制度。对正式形式、非正式形式收集到的线索应一致从严从谨对待,强化线索跟踪调查了解,建立群众评议、群众举报奖励制度,把监督与管理、他律与自律、“八小时之内”与“八小时之外”监督有机结合。
(二)创新方法,建立“八小时之外”监督暗访机制
问卷调查显示,68.51%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开展线下暗访机制。因此,应建立暗访常态机制,成立流动暗访小组,加强线索调查,防止线索“沉潭”,将干部职工作风整顿向“八小时之外”延伸。一方面需了解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在公共场所的动态,包括有无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是否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否违反人总行“十条禁令”等有关行为。另一方面通过明察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一些重要线索开展必要的跟踪调查,了解线索的真实性。
(三)发挥合力,推动“八小时之外”监督联动机制
创新监督方式,发挥监督合力,采取开通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特邀廉政监督员、明察暗访等方式,在重大节日、重要时间节点,除开展日常教育、节前提醒工作外,适时开展明察暗访。将自我监督、制度监督、組织监督、家庭监督、社会监督有机结合,形成“五位一体”监督联动机制,加以举报奖励机制,使干部职工在“八小时之外”不离组织、不忘党性、敬畏制度、严以律己。
(四)强化机制,打通“八小时之外”监督的“任督二脉”
一方面构建网络线索反馈监督机制。发挥网络普及面广、速度快的特征,利用网络平台开通监督窗口,以网络发放匿名电子监督问卷及测评表代替传统手工填制问卷、测评表,消除群众的“字迹”心理障碍。另一方面构建网格线索反馈监督机制。以分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一般干部职工为纵向层面,构建上下交错的网格监督制度。以一把手和纪检部门为横向层面,关注纵向层面所反馈的各个线索。调查问卷显示77.9%的人认为应加强对各级一把手的重点监督,网格监督机制,拉平了干部与职工的监督权力,干部与职工同为被监督者和监督者,相互监督,有效实现了监督的公平性。
作者简介:
高生辉(1989—),女,藏族,青海海北人,硕士研究生,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乐都支行。
(中国人民银行乐都支行 青海 乐都 810700)
关键词:基层央行;八小时之外; 监督
一、基层央行“八小时之外”监督现状
(一)人民银行乐都支行干部“八小时之外”监督情况
1.以“人有我优”的思想,推动监督措施优化亮化。 一是打破传统形式,软硬兼施双管齐下。通过制作“廉洁过节提醒卡”,将严密刚性的制度约束同纪检部门“提醒卡”的柔性方式相结合,把清扫“四风”寓于温馨祝福之中,既达到了提醒的目的,又不显得过于严肃。二是发散创新思维,改良方法从优而行。借力网络平台,以电子接力棒、动态倡议书、动画宣传片取代泛泛而下的纸质生文硬条,以生动直观、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关注度,成效明显。三是关注监督困境,加强调研探索对策。基于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行为活动的复杂性、隐蔽性、分散性,加大了纪检部门监督难度,监督困境愈加突出。乐都支行纪检组深入剖析成因,对海东辖区的181位人行干部职工(地市中支干部职工100人,县支行干部职工81人)开展了基层央行“八小时之外”监督工作电子问卷(见下图1),问卷提交率100%。其中74.03%的人认为强化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行为活动监督管理势在必行;76.24%的人认为应重点应加强科级以上干部的监督管理;77.35%的人认为相较于司法、舆论、媒体监督而言组织监督最为有效;67.4%的人认为干部人事调整时期应加大监督力度;71.28%的人认为暗访调查制度的缺失是“八小时之外”监督工作的主要缺口。
2.以“人优我细”的思想,推动监督工作深化细化。一是细化监督职责,发挥“前哨”作用。乐都支行本着“工作不到位,监督不停止”的原则,设立了纪检组长提醒台账、纪检部门监督台账,对中层以上干部在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岗位(廉政)风险等方面的安排部署、检查排查按期提醒;对各类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各项工作推进落实等方面分类逐项开展监督检查。二是细化督导职责,发挥“探头”作用。与重点岗位人员横向联合发挥监督合力,纵向延伸对死角督导排查,对隐患督导排查,对风险点督导排查,有效协助党组推动重大决策安排部署工作“稳落地 落实地”。三是细化排查职责,发挥“钻头”作用。在专项排查、个人重大事项排查等工作中,对全体被排查人新增了《如实填报承诺书》,留存纪检部门备案,一定程度上震慑并遏制了瞒报、漏报、虚报、谎报的思想苗头,提升了排查工作的真实性、可靠性,有效性。
3.以“人细我特”的思维,推动监督教育常态化特色化。一是以联学交流为“先导”,打通监督教育的“百会穴”。与地方市委党校等单位纪检部门联合开展廉学活动,交流取经,碰撞思维,探讨方法,打开了“八小时之外”监督工作的新思路。二是以学思行并重为“驱动”,打通监督教育的“内关穴”。以多维教育方式为契机,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由“眼看+耳听+心触”实现思想触动。三是以观案促改为“牵引”,打通监督教育的“涌泉穴”。以观影座谈类教育方式代替传统“读材料”式教育学习。定期组织观看各类警示教育纪录片并召开观感座谈会,以鲜活案例冲击感官,以高涨的情绪畅谈感慨,有效实现从被动感官触动到主动行为约束的转变,震慑于心而奉行于行。
(二)人民银行其他基层行经验做法
为深入探究基层央行“八小時之外”监督工作的方法,乐都支行积极查阅资料,总结凝练了其他兄弟行在推进“八小时之外”监督工作方面经验做法。一是“嵌入式”监督模式。从各部门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职工担任部门监督员,通过异常情况指标体系筛查重点监督对象的方式,缩小监督范围,以评分制监督方式着手,定期对干部职工异常情况排查打分。二是“纵横交错”监督模式。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横向加强舆情监测报告、教育引导、突发事件处置、依法查处违法违纪工作;由纪检部门做好干部日常监督及异常行为排查,同时聘请社会行风监督员,对外公布举报电话,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将“八小时之外”表现纳入干部选拔、晋升、评优的重要参考因素。三是“三位一体”监督模式。通过教育本位制、多方监督制、责任制约制构建了组织、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监督模式,布网式对中层以上干部实行“一岗双责”责任追究制。
二、基层央行“八小时之外”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八小时之外”监督制度不健全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监督制度滞后。目前对干部职工的行为活动监督更注重工作圈,对生活交际圈的监督没有建立一套可行性较高的监督制度。二是监督方法单一。目前“八小时之外”的行为活动的监督不够灵活,不注重监督制度和方法的创新,没有结合实际的变化,而是依赖于群众反映或举报。三是监督重点倾斜。因尚无有效的制度支撑,有些苗头性线索以口头、电话或匿名形式反映,缺乏依据,使纪检干部对本系统、本单位的干部职工线索追踪掌握常常是望而却步,最终不了了之。
(二)“八小时之外”监督存在监督死角
一是对“八小时之外”行为活动监督范围的界定尚不明晰,管理监督范围缺少科学有力的支撑标准,使得纪检干部对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行为活动的监督无从下手,存在范围界定“死角”。二是监督本需要全面畅通的信息渠道,但在实际监督中,多以上级行制定的各类专项排查所涵盖的内容为主,而忽视了多发于生活圈、交际圈的苗头,存在线索收集“死角”。三是监督思维仍停留在传统的监督模式中,尚未结合经济社会的转型、干部职工生活工作方式的转变以及活动空间和范围的拓展,存在监督思维“死角”。 (三)“八小时之外”监督下沉深度不足
一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下沉深度不足。监督力量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上级对“八小时之外”行为活动监督要求虽然较高,但是鞭长莫及,不易真正落实到位;二是纪检干部对系统内职工的监督下沉深度不足。表现在制度空缺,导致对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行为线下了解和部分线索的跟踪调查存在“手无缚鸡之力”的现象。三是一般干部之间的相互监督下沉深度不足。考虑到影响和气或担心打击报复,存在以非正式形式,向纪检干部或有关人员口头描述的现象,使纪检干部难以按照正式形式收到线索的有关程序开展工作。
(四)“八小时之外”监督存在“双抵触”心理
一方面是被监督者,抓住了“八小时之外”监督范围及监督制度的空白区,对纪检部门监督工作的开展从思想上存在抵触心理。如对干部职工经商办企业、持有非上市公司股份、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方面的监督,多以“自下而上、自查自报”形式为主,基层央行纪检部门尚无调查了解上报内容的公权力,无法对上报内容的真实性开展核查。另一方面是监督者考虑到都是常年共事的同事,存在为难情绪和老好人思想,怕手伸的太长伤了和气,因此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现象。
三、基层央行“八小时之外”监督工作对策建议
结合上述现存问题、前篇所述兄弟行的经验做法及此次调查问卷反馈的意见,对推进基层央行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健全制度,保障“八小时之外”监督执行力
问卷调查显示,70.72%的调查对象认为完善制度和执行机制是加强“八小时之外”监督的有力保障。制度是行为的准则、监督的依据、防范的措施。因此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八小时之外”监督制度,推动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另一方面,应建立外出报备制度。因公、因私外出,除履行请假手续,需向纪检部门报备外出时间、去向、事由,并签署“廉行廉做”承诺书,自愿接受纪检部门线下跟踪监督。其次要建立“八小时之外”线索跟踪调查制度。对正式形式、非正式形式收集到的线索应一致从严从谨对待,强化线索跟踪调查了解,建立群众评议、群众举报奖励制度,把监督与管理、他律与自律、“八小时之内”与“八小时之外”监督有机结合。
(二)创新方法,建立“八小时之外”监督暗访机制
问卷调查显示,68.51%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开展线下暗访机制。因此,应建立暗访常态机制,成立流动暗访小组,加强线索调查,防止线索“沉潭”,将干部职工作风整顿向“八小时之外”延伸。一方面需了解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在公共场所的动态,包括有无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是否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否违反人总行“十条禁令”等有关行为。另一方面通过明察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一些重要线索开展必要的跟踪调查,了解线索的真实性。
(三)发挥合力,推动“八小时之外”监督联动机制
创新监督方式,发挥监督合力,采取开通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特邀廉政监督员、明察暗访等方式,在重大节日、重要时间节点,除开展日常教育、节前提醒工作外,适时开展明察暗访。将自我监督、制度监督、組织监督、家庭监督、社会监督有机结合,形成“五位一体”监督联动机制,加以举报奖励机制,使干部职工在“八小时之外”不离组织、不忘党性、敬畏制度、严以律己。
(四)强化机制,打通“八小时之外”监督的“任督二脉”
一方面构建网络线索反馈监督机制。发挥网络普及面广、速度快的特征,利用网络平台开通监督窗口,以网络发放匿名电子监督问卷及测评表代替传统手工填制问卷、测评表,消除群众的“字迹”心理障碍。另一方面构建网格线索反馈监督机制。以分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一般干部职工为纵向层面,构建上下交错的网格监督制度。以一把手和纪检部门为横向层面,关注纵向层面所反馈的各个线索。调查问卷显示77.9%的人认为应加强对各级一把手的重点监督,网格监督机制,拉平了干部与职工的监督权力,干部与职工同为被监督者和监督者,相互监督,有效实现了监督的公平性。
作者简介:
高生辉(1989—),女,藏族,青海海北人,硕士研究生,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乐都支行。
(中国人民银行乐都支行 青海 乐都 81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