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语文教学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它的容量之大、内容之广,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大大缩短了知识传授与反馈过程,增加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机会,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做到适合适宜,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利用信息技术声像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主动获取知识的动力,信息技术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表现手段加上声、像、三维动画,使课本上的“白纸黑字”变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直接刺激人的多种感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产生学习动机,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例如,在教学《2008,北京!》一课时,教师给学生播放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宣布北京申奥成功的振奋人心的场面。录像中,宣布结果前的紧张期盼和听到喜讯后的激动兴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学生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朗读课文,去体会中国人民的骄傲与自豪。通过如此有意识创设学习情境,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其学习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帮助学生掌握难点
教师准确合理地处理教材、设计教法,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将教材的重点、难点突破,以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的目的,笔者认为可以适当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来达到这一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让学生认识小鱼、老牛、燕子它们尾巴的作用是本课难点。这凭借文字和插图是无法满足学习要求的。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妙趣横生的动画来突破难点:小鱼失去尾巴无法游水沉在河底;老牛失去尾巴被蝇子叮得无法安心吃草,还得了重病;燕子失去尾巴无法掌握方向,一头撞在屋檐上。这种逼真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诙谐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明白了道理。这样根据教学需要将不同的信息形态组合呈现,为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打开通道,达到“乐中学、学中得”的目的。
三、利用信息技术信息量大的特点引导学生广采博收
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应该是融合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的。网络的最大优势就是能为我们及时提供各类有用的信息。指导学生运用网上资源开阔视野,不但培养了其搜索信息的能力,而且对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
例如在学完《棉花姑娘》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阅、搜集更多益鸟、益虫的资料,看看它们还会捕捉哪些害虫,用图片或文字的形式做好记录,然后通过交流互动,达到信息积累的目的。在学生兴致高涨之时,笔者抓住时机让学生仿照范文续编故事。学生将认真选择搜索到的内容,在计算机上编起了故事,需要资料时又在网上即查即用。结果,许多人都编出了精彩而有趣的故事,进而锻炼了他们处理信息的创作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多边互动的特点拓宽师生交流渠道
交互性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拓展了学生讨论与交流的渠道,双边互动、多边互动,使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更容易组织。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变得微乎其微,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更为广泛和便捷。
例如在学完《画风》一课后,可以让学生通过论坛进行交流,说说自己学《画风》后画画的好方法,然后发布在论坛上,大家互相看一看,评一评谁的画最妙、谁的画最好。再例如作文讲评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文投影在屏幕上,师生共同合作,进行实时评改,通过多媒体可展现修改的每一步骤,还可以将原文和修改稿进行对照,让学生看得更透彻,以此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面对的是空前广袤的视野、极其丰富的资源,在教学中只要教师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和特点恰当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优化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那就一定能够起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的作用。让信息技术点燃我们的语文课堂,点亮每个孩子的心灵。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
□责任编辑:曾维平
那么,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做到适合适宜,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利用信息技术声像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主动获取知识的动力,信息技术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表现手段加上声、像、三维动画,使课本上的“白纸黑字”变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直接刺激人的多种感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产生学习动机,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例如,在教学《2008,北京!》一课时,教师给学生播放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宣布北京申奥成功的振奋人心的场面。录像中,宣布结果前的紧张期盼和听到喜讯后的激动兴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学生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朗读课文,去体会中国人民的骄傲与自豪。通过如此有意识创设学习情境,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其学习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帮助学生掌握难点
教师准确合理地处理教材、设计教法,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将教材的重点、难点突破,以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的目的,笔者认为可以适当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来达到这一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让学生认识小鱼、老牛、燕子它们尾巴的作用是本课难点。这凭借文字和插图是无法满足学习要求的。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妙趣横生的动画来突破难点:小鱼失去尾巴无法游水沉在河底;老牛失去尾巴被蝇子叮得无法安心吃草,还得了重病;燕子失去尾巴无法掌握方向,一头撞在屋檐上。这种逼真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诙谐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明白了道理。这样根据教学需要将不同的信息形态组合呈现,为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打开通道,达到“乐中学、学中得”的目的。
三、利用信息技术信息量大的特点引导学生广采博收
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应该是融合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的。网络的最大优势就是能为我们及时提供各类有用的信息。指导学生运用网上资源开阔视野,不但培养了其搜索信息的能力,而且对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
例如在学完《棉花姑娘》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阅、搜集更多益鸟、益虫的资料,看看它们还会捕捉哪些害虫,用图片或文字的形式做好记录,然后通过交流互动,达到信息积累的目的。在学生兴致高涨之时,笔者抓住时机让学生仿照范文续编故事。学生将认真选择搜索到的内容,在计算机上编起了故事,需要资料时又在网上即查即用。结果,许多人都编出了精彩而有趣的故事,进而锻炼了他们处理信息的创作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多边互动的特点拓宽师生交流渠道
交互性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拓展了学生讨论与交流的渠道,双边互动、多边互动,使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更容易组织。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变得微乎其微,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更为广泛和便捷。
例如在学完《画风》一课后,可以让学生通过论坛进行交流,说说自己学《画风》后画画的好方法,然后发布在论坛上,大家互相看一看,评一评谁的画最妙、谁的画最好。再例如作文讲评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文投影在屏幕上,师生共同合作,进行实时评改,通过多媒体可展现修改的每一步骤,还可以将原文和修改稿进行对照,让学生看得更透彻,以此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面对的是空前广袤的视野、极其丰富的资源,在教学中只要教师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和特点恰当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优化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那就一定能够起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的作用。让信息技术点燃我们的语文课堂,点亮每个孩子的心灵。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
□责任编辑:曾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