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与音乐课进行着富有价值的整合,音乐课堂教学从理念、方法、手段、过程正在悄悄地进行着深刻的变化。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始和一个精彩的世界对话,开始带我的音乐课渐渐步入缤纷的天地。
[关键词]审美体验创编活动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710147-01
“乘着歌声的翅膀,亲爱的随我前往……”每当门德尔松这经典的旋律在耳边回响,作为音乐教师,我总有很多的感慨。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音乐课在“主科”当道的学校教育行列中依然处于弱势地位,音乐教师若想带着亲爱的学生畅游在水草丰美的音乐天地,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与音乐课进行着富有价值的整合,音乐课堂教学从理念、方法、手段、过程正在悄悄地进行着深刻的变化。我作为音乐教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始和一个精彩的世界对话,开始带我的音乐课渐渐步入缤纷的天地。
一、我的资源库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响是音乐存在形式,音乐教学就是发展学生的听觉,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力。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就要求音乐教学必须凸显音乐的学科特点,遵循听觉的艺术的感知规律,让学生“多次听”和“听许多”。音乐教学通过网络有效地拓展教学空间,扩展音乐教学容量,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教材选入的内容毕竟有限,而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浩如烟海,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开发课程资源,拓宽视野,丰富情感体验。在欣赏一部音乐作品后,选择主题相同的进行拓展,既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音乐领域和风格上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尽可能的体现大的信息量,才不会白白的浪费时间。在没有网络运用时,这种要求显然是奢求,而今,我轻松的拥有无限广阔的资源,教学效果显然是不同的。在我参加安徽省第三届教坛新星评选的比赛中,课题是人音版五年级的《友谊》,仅仅只有一个晚上的备课时间,我必须在这一夜准备好所有的音乐资料,通过网络我轻松地获得了所需要的所有音频和视频的资料。在比赛中,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打开了一闪开阔的大门,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层层深入的设计化解了难点,学生从自己熟悉的音乐《找朋友》进入,到学习新的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聆听《让世界充满爱》,到拓展部分《友谊地久天长》,学生一直在音乐的氛围里。每一次的聆听都有不同的形式,比如学《我的朋友在哪里》先看齐唱部分的动画版,再聆听童声合唱,然后再看韦唯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视频资料,学生对每一环节的学习都充满期待,兴趣盎然,仿佛我真的带着学生飞翔在音乐的天空。那一节课是成功的,成功得益于开阔的信息资源,让所有的教学设计都能找到相关的音乐资料,教学才能够如此游刃有余。
二、灵动的课堂
音乐是极富创新精神的艺术,音乐课堂本应该充满了“新”、“奇”,生成多于预设。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制约了本该充满活力的课堂,学生在无趣的、陈旧的课堂里慢慢的开始讨厌上音乐课,于是出现了学生喜欢音乐却讨厌上音乐课的怪现象。学生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各种发达的媒体及时的了解新鲜的艺术,而教师还沉醉在单调的、老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中,学生怎么会对你的教学充满期待呢?音乐教师在网络时代该如何与时俱进?教师不应该只是满足做“知识储存器”,而应该是“资源处理器”,把因特网变成备课的助手,掌握全面的信息,筛选出经典的、美好的艺术资源,过滤掉糟粕,让网络这把“双刃剑”只发挥有利的一面。当我们的课堂也唱响《北京欢迎你》,当莎拉布莱曼天籁般的歌声在教室里余音绕梁,学生会喜欢这充满新鲜气息的课堂,教师引领学生的音乐活动就能够顺利开展,教学效果自然不容置疑。在教无伴奏合唱时,正赶上中央电视台的青歌赛,我把蝌蚪合唱团的歌曲《星航》链接到课件,聆听“新鲜出炉”的歌曲,学生始料未及显得特别兴奋,很专注地听,感受到合唱的和谐美感,同时为学生的演唱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学生自己的表演出现了我没有预见到的和声效果,美极了!舒伯特的歌曲《致音乐》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合唱歌曲,表达作曲家对音乐的热爱和赞美,在备课时,我聆听教材配套的音响资料发现演唱效果很差,合唱音色不优美、不和谐均衡,无法体验音乐作品的韵味和美感。如果让学生聆听这首歌,学生不会想学习的。我从网络搜索到童声合唱的版本,这个版本的演唱充分表达了音乐的美,声音优美,和声效果特别美。在教学中我和学生通过网络一起搜索寻找,学生兴趣盎然,一起聆听了童声合唱之后,学生被那么优美的旋律感染了,积极地学习起来。等到学生把这首歌曲唱得和谐优美了,我让学生听了一次教材配套的音乐资料,学生们惊呼:怎么可以唱得这么难听!通过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不仅体验了美妙的音乐,也通过“审丑”对音乐进行对比,更加深了审美体验。试想,如果没有网络的参与,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会打几折?
三、转变的契机
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以及传统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育真正拥有了转变的契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网络时代的教育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师退到幕后,真诚的把舞台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又不尽相同,课堂教学如何尊重学生的取舍?课程呈现的、教师传授的每一个点,在每个学生那里,都会得到不尽相同的处理,所以每个人的体验和表达都会是独特的。我想在音乐教学中我要做的是为每一个学生竭尽全力,尽可能提供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让音乐能够真切地呈现,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放心地把教学效果托付给音乐的力量。在教《金孔雀轻轻地跳》这一课前,公布了学生课外研究学习的范围——“傣族风情”。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学习,有的搜集傣族民歌,有的关注傣族风俗,有的对傣族的服饰感兴趣,有的学跳傣族舞蹈,还有的对傣族的建筑进行钻研。学生可以通过掌握的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学习成了个性化的行为,在宽松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教师的强制要求,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学生在过程中体会的是自尊、自信,萌生的是继续学习的愿望。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多媒体、网络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给我的教学增添了无限的乐趣和生机,让我和我的学生受益匪浅。在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掌握教育技术,与时俱进。我们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音乐课真正地与信息技术有效地综合,让音乐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书本延伸到无限广阔的网络天地,让学习快乐起来。
作者简介:
张黎,女,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安徽省第三届教坛新星,曾两次获得阜阳市音乐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多次承担市、区音乐新课程培训示范课任务,阜阳市送教下乡讲师团成员。
[关键词]审美体验创编活动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710147-01
“乘着歌声的翅膀,亲爱的随我前往……”每当门德尔松这经典的旋律在耳边回响,作为音乐教师,我总有很多的感慨。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音乐课在“主科”当道的学校教育行列中依然处于弱势地位,音乐教师若想带着亲爱的学生畅游在水草丰美的音乐天地,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与音乐课进行着富有价值的整合,音乐课堂教学从理念、方法、手段、过程正在悄悄地进行着深刻的变化。我作为音乐教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始和一个精彩的世界对话,开始带我的音乐课渐渐步入缤纷的天地。
一、我的资源库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响是音乐存在形式,音乐教学就是发展学生的听觉,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力。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就要求音乐教学必须凸显音乐的学科特点,遵循听觉的艺术的感知规律,让学生“多次听”和“听许多”。音乐教学通过网络有效地拓展教学空间,扩展音乐教学容量,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教材选入的内容毕竟有限,而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浩如烟海,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开发课程资源,拓宽视野,丰富情感体验。在欣赏一部音乐作品后,选择主题相同的进行拓展,既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音乐领域和风格上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尽可能的体现大的信息量,才不会白白的浪费时间。在没有网络运用时,这种要求显然是奢求,而今,我轻松的拥有无限广阔的资源,教学效果显然是不同的。在我参加安徽省第三届教坛新星评选的比赛中,课题是人音版五年级的《友谊》,仅仅只有一个晚上的备课时间,我必须在这一夜准备好所有的音乐资料,通过网络我轻松地获得了所需要的所有音频和视频的资料。在比赛中,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打开了一闪开阔的大门,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层层深入的设计化解了难点,学生从自己熟悉的音乐《找朋友》进入,到学习新的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聆听《让世界充满爱》,到拓展部分《友谊地久天长》,学生一直在音乐的氛围里。每一次的聆听都有不同的形式,比如学《我的朋友在哪里》先看齐唱部分的动画版,再聆听童声合唱,然后再看韦唯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视频资料,学生对每一环节的学习都充满期待,兴趣盎然,仿佛我真的带着学生飞翔在音乐的天空。那一节课是成功的,成功得益于开阔的信息资源,让所有的教学设计都能找到相关的音乐资料,教学才能够如此游刃有余。
二、灵动的课堂
音乐是极富创新精神的艺术,音乐课堂本应该充满了“新”、“奇”,生成多于预设。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制约了本该充满活力的课堂,学生在无趣的、陈旧的课堂里慢慢的开始讨厌上音乐课,于是出现了学生喜欢音乐却讨厌上音乐课的怪现象。学生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各种发达的媒体及时的了解新鲜的艺术,而教师还沉醉在单调的、老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中,学生怎么会对你的教学充满期待呢?音乐教师在网络时代该如何与时俱进?教师不应该只是满足做“知识储存器”,而应该是“资源处理器”,把因特网变成备课的助手,掌握全面的信息,筛选出经典的、美好的艺术资源,过滤掉糟粕,让网络这把“双刃剑”只发挥有利的一面。当我们的课堂也唱响《北京欢迎你》,当莎拉布莱曼天籁般的歌声在教室里余音绕梁,学生会喜欢这充满新鲜气息的课堂,教师引领学生的音乐活动就能够顺利开展,教学效果自然不容置疑。在教无伴奏合唱时,正赶上中央电视台的青歌赛,我把蝌蚪合唱团的歌曲《星航》链接到课件,聆听“新鲜出炉”的歌曲,学生始料未及显得特别兴奋,很专注地听,感受到合唱的和谐美感,同时为学生的演唱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学生自己的表演出现了我没有预见到的和声效果,美极了!舒伯特的歌曲《致音乐》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合唱歌曲,表达作曲家对音乐的热爱和赞美,在备课时,我聆听教材配套的音响资料发现演唱效果很差,合唱音色不优美、不和谐均衡,无法体验音乐作品的韵味和美感。如果让学生聆听这首歌,学生不会想学习的。我从网络搜索到童声合唱的版本,这个版本的演唱充分表达了音乐的美,声音优美,和声效果特别美。在教学中我和学生通过网络一起搜索寻找,学生兴趣盎然,一起聆听了童声合唱之后,学生被那么优美的旋律感染了,积极地学习起来。等到学生把这首歌曲唱得和谐优美了,我让学生听了一次教材配套的音乐资料,学生们惊呼:怎么可以唱得这么难听!通过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不仅体验了美妙的音乐,也通过“审丑”对音乐进行对比,更加深了审美体验。试想,如果没有网络的参与,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会打几折?
三、转变的契机
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以及传统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育真正拥有了转变的契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网络时代的教育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师退到幕后,真诚的把舞台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又不尽相同,课堂教学如何尊重学生的取舍?课程呈现的、教师传授的每一个点,在每个学生那里,都会得到不尽相同的处理,所以每个人的体验和表达都会是独特的。我想在音乐教学中我要做的是为每一个学生竭尽全力,尽可能提供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让音乐能够真切地呈现,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放心地把教学效果托付给音乐的力量。在教《金孔雀轻轻地跳》这一课前,公布了学生课外研究学习的范围——“傣族风情”。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学习,有的搜集傣族民歌,有的关注傣族风俗,有的对傣族的服饰感兴趣,有的学跳傣族舞蹈,还有的对傣族的建筑进行钻研。学生可以通过掌握的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学习成了个性化的行为,在宽松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教师的强制要求,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学生在过程中体会的是自尊、自信,萌生的是继续学习的愿望。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多媒体、网络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给我的教学增添了无限的乐趣和生机,让我和我的学生受益匪浅。在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掌握教育技术,与时俱进。我们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音乐课真正地与信息技术有效地综合,让音乐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书本延伸到无限广阔的网络天地,让学习快乐起来。
作者简介:
张黎,女,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安徽省第三届教坛新星,曾两次获得阜阳市音乐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多次承担市、区音乐新课程培训示范课任务,阜阳市送教下乡讲师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