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些福冈人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7114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10月,我被广州市外事办派赴日本友好城市福冈进行为期半年的交流活动。时间虽然短暂,但其间也接触过相当多的日本人,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日本人来说,其生活态度有着非常突出的岁月留痕。当然,福冈一地的情况是不可以此来推测日本全国的,但它的情势至少是日本整体社会样貌的一个组成部分吧。
  
  老年人不认老
  
  初抵福冈,看到皱纹成堆的老人或弓腰挤上人满为患的电车或拄拐杖蹒跚而行在繁华闹市,我吃惊不小。虽早已听说日本是个平均寿命将近80岁的老龄社会,但没想到是这样的一幅光景。
  记得有次在便利店购物,我看到一老态龙钟且腿脚极其不便的老妇人艰难地攀着扶手上楼,连忙上前搀扶。老妇人冲我点头微笑,却摆手婉拒我的好意,示意我不用扶她,然后继续艰难上楼,看得我目瞪口呆,万一不小心,摔成个半残半废咋办,是不是他们仗着有高额的养老保险不怕出事?相比之下,中国老人容易服老,一般六七十岁已经要有人搀扶照顾方可安心,而且看起来精神状态远没有日本老人那样好。
  还有几次在拥挤的电车和地铁里,发现年轻人占着老弱病残的专用座位看书玩手机,而不给站立一旁的老人让位,看着实在让人心酸和气愤,我不知道这种事情是不是一种社会常态。但后来同行者告诉我,年轻人其实也想让座,只不过很多日本老年人并不领这份心意,他们往往依仗自己的“身强力壮”自动放弃这种待遇,所以,一来二往大家都默认了这份未成文协议,即便到了真有老人想坐坐歇歇气的时候,日本人过于谦让的礼节也妨碍了让座行为的实施,所以老年人也不得不遵守“先来后到”的原则才能谋得一个座位了。
  在日本七八十岁的老人满街都是,一个人购物,坐车,化妆打扮,出远门,精神头极好。因此住的时间长了以后,看到那些步履蹒跚的老人已不像刚来时那样担心了。长寿、自立、富足然而孤独这就是日本老人的特点。
  日本在老年人赡养的问题上倒不像中国,年轻人早早脱离家庭依仗自己的能力打工赚钱读书在外租房居住,过着独立的生活。等到他们结婚生子组建自己的家庭后,与父母的联系就更少了。与中国的传统习惯不同,日本的年轻人纵然生育两三个子女,也绝不要求父母施以援手,帮忙照顾小孩。所以时常能看到穿着时髦的年轻爸爸妈妈漫不经心地抱着个小脚丫和小脑袋都露在寒风里的婴孩逛街,绝少看到在中国那种爷爷奶奶围着宝贝孙子问寒问暖团团转的情景。这样老年人就好像被剥夺了含饴弄孙的权利,形如赘物。越是到暮年越是晚景凄凉。惟一值得安慰的是,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给老人提供的福利待遇比较丰厚。即使没有儿女的供养,老人还是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虽然老人的身体令人并不担忧,然而每当我看到日本老人在超市里推着小车挑选面包牛奶水果的孤独身影,心里还是有那么一丝丝的感触:金钱和强健能代替天伦之乐带来的精神愉悦吗?
  
  女人们不同了
  
  在我看来,在日本最不怕冷的第一要数小孩子,第二就是女人。美丽抗严寒看来是全球通则。大冷天里,日本的女人们穿着超短裙鱼网袜和长统靴,婀娜多姿地走在路上,身后香风一片。而高楼上的广告牌明白地告诉我室外温度只有3℃,女人真是奇怪的高度耐寒动物。
  提起被公认为最好老婆的日本女人,中国男人的脑海里就会出现身着和服端庄娴淑的女人,跪在门口帮老公换鞋,勤劳地做家务,对老公永远的温柔顺从,就羡慕得巴不得把家里的“恶妻”休掉换个日本太太。事实上,吸烟、独居、崇尚欧美名牌才是时下日本女人的真实写照。那种温婉优雅的和服美人也只会在挂历上才出现,因为现在已经没有几个日本妇女爱穿要费半天时间才能穿好的和服了。百货商店门口、咖啡厅、候车室、餐厅里随处可见抽烟女人的身影,甚至还有边走路边骑车边抽烟的。来日的人都夸日本的空气好,我却感觉空气里挥之不去的尽是香烟的味道。日本女人极其钟情欧美名牌,路易云顿的手提包,香奈儿的化妆品,阿曼妮的衣服等等高价货品都是她们追捧的品牌。无论是款式还是皮感在我看来都很普通,每个价值好几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两三千的某牌子的手提包。有一次一家时装店新开张,开业的头天晚上,居然有上百女人通宵排队守候商店开门抢购皮包。看到蜂拥进商店的女人们,我不禁疑惑:谁说日本经济低迷。
  女性的不同以往,还特别体现在妇女摆脱家庭羁绊重新走上社会。原来我们所看到的女人一嫁入夫家就停止原来的工作而相夫教子的事例现在是越来越罕见了。近些年来两性平等斗争的结果是许多日本家庭妇女重新走向社会,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选择独居。人口老龄化,出生率达到历史最低点,晚婚不育已经成为日本社会一大严重问题,这不能不说日本妇女的婚育观念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女人们不甘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勇于走向社会向男人宣战,证明自己同样具有工作能力,而非生育机器。
  
  青年人追新潮
  
  再说说日本的年轻人吧。他们没有像老一辈那样经历战火的洗礼,原子弹的浩劫,战后的发愤图强。他们安享着老一辈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在发达的现代社会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也正因为过于无忧,年轻人失去了应有的理想和追求,变得消沉颓废。他们发型怪异,戴着随身听,玩着手机,抱着卡通书,叼着香烟,穿着花哨,追逐时尚,标榜个性。现在高中生甚至还兴起一股画眉之风,好端端的充满阳刚气的浓眉非要像女人般的修得弯弯细细,甚至还有涂脂抹粉的,看了让人不知所谓。电视节目的当红主持人明明是个大男人,却捏着嗓子学着女人的矫揉神态讲话,更有身着女人服饰涂脂抹粉的男艺人广告满天飞红得如日中天的,让我实在搞不懂日本的审美观。或许是日本刻意模糊两性区别,追求平等所致吧。每当在街上看到奇装异服的小青年,我就十分怀念国内年轻人不事修饰的素脸,看着觉得清爽和充满阳光气息。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年轻人的自立。他们从高中就开始到快餐店打工挣钱,上了大学开始离开父母,依靠自己赚的钱在外租房居住,绝少向父母伸手要钱。说起高校生,就不得不提学祭。所谓学祭就是高校每年由学生组织搞的活动,一般持续两三天。到那时,学校就像个大的游乐场,里面都是学生搭起的小棚,主要以卖小吃的和卖二手书以及衣物为主。大学生们尽显身手,把学祭搞得有声有色,让人流连忘返。不少高校旁边的居民都纷纷入校凑热闹,淘便宜货,向学祭组织部申请租摊摆档,加入到学生活动的热潮中去。平时看来吊儿郎当的学生们,一到这些时候都精神抖擞,招呼客人,推销货品,工作非常卖力。每天从早到晚的忙下来,学生们个个累得不行,临走前却还认真收拾垃圾,把场地清理干净才离开。日本的年轻人说来也奇怪,虽然在学校时头发染得五颜六色,乱得像鸟窝,行为懒散,但只要进入社会工作就会把头发染回黑色,穿着得体举止大方,老老实实地认真工作,绝不含糊。对于日本年轻人这种工作前后判若两人的转变能力,我实在表示佩服。
其他文献
孔子曾经说过:“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意思是假若没有管仲这个人,我们就会退到野蛮时代去了。邓小平也说过:“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同样的道理,遭受“文化大革命”巨大破坏的中国,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把党和国家从僵硬的体制束缚下挽救出来,从极“左”的思潮统治下解放出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大好形势。一代英雄是能影响历史进程的,一代伟人所起的巨大
期刊
在出国留学这条路上,相当一部分年轻的中国学子不慎落入了形形色色的不法分子为他们精心设下的陷阱。  近些年来,我国去日本的留学人员不断增多。随着申请留日人数的增加,各种欺诈行为开始浮出水面。2001年,日本酒田的一所短期大学在我国内地招收了230名留学生,要求他们每人必须一次性交纳两年的学费(合计150万日元)。该校及其在中国的代理商谎称:学生到日本后会有打工机会,不用多久就可挣回交付的学费。然而,
期刊
今年4月,《福布斯》评选最有价值的明星企业,“巨无霸”沃尔玛独占鳌头。这家世界最大的公司,营业额比去年增长了12%,以2450亿美元的收入稳坐冠军宝座。  阿肯色州有一家“臭名昭著”的公司。那是一家折扣店。为了使自己变得庞大,它无所不用其极。它残酷地打击比自己弱小的竞争对手;它无情地压榨供货商,让杰菲逊所倡导的独立经营者之梦想支离破碎;此外,它还落下性别歧视和克扣员工等恶名。  与此同时,阿肯色州
期刊
历史总在细处    一个戴面纱的妇女走过一幅革命场景的壁画,画中描述的是两伊战争的动员场面(1980~1988)。两伊战争都过去多少年了,这等革命性东西还能够在首都德黑兰存在,伊朗的国情到底怎样,看看这东西应该就知道。    乡音乡邻不是家    苏丹难民营地。去年2月,达尔富尔地区的黑人部族以苏丹政府未能保护他们免遭阿拉伯民兵袭击为由,发动了反政府的武装斗争。目前,该地区的战乱已造成1万余人死亡
期刊
期刊
谈哥伦布    丈夫:“我看哥伦布肯定没老婆。要不他什么大陆也发现不了。”  妻子:“那是为什么?”  丈夫:“哥伦布如果有老婆的话,在出海前,她一定会问哥伦布,你上哪儿去?为什么去?有什么事吗?和谁一起去?去多长时间,为什么……”   妻子:“哥伦布当然应该把这些事情说清楚!”    太晚了    妻子在临终的丈夫旁哭泣,丈夫安慰道:“别伤心了!也许不久你会再找到一位理想的伴侣!”妻子反而哭得更
期刊
阿富汗有个总理府,当年曾是诸多风云人物的办公之地。如今战火初熄,总理府保存完好,只是在里面办公的不再是国家总理,而是一个名为“阿富汗援助协调委员会”(AACA)的部门。在阿富汗中央政府公布的27个部委中,并没有援助协调委的名字。但这个机构却不简单,因为它负责协调各援助国与阿富汗各部的关系。在阿富汗政府各部门眼中,援助协调委是必须打交道的对象,关系搞好了,本部门的援助项目多一些,就好像“鱼翅”般可以
期刊
零星的故事    今年4月初,我在办公室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让我吃惊。因为,我听出来,那是西蒙。西蒙说,他在北京。  西蒙是个台湾人,西蒙是他的英文名字。在美国工作的时候,因为邻居关系,我认识了西蒙。西蒙是个同性恋。西蒙才29岁,但在美国做中式家具生意,他的签证规定他每过一段时间必须离开美国4个月。西蒙于是回台湾,又到广州和北京看看生意情况。  西蒙只知道我的工作单位。打了一圈电话,居然问
期刊
大约一个半世纪以前,清廷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向外国派驻外交使节。郭嵩焘奉命出使英法,他风尘仆仆赶到伦敦赴任,就去旁听设在西敏寺的英国下院辩论。他对贵族绅士的慷慨陈词非常感兴趣,虽然他只能由同文馆译员的翻译多少知道辩论的内容,但他还是深切感受到那种自由放言的气氛,他把议会民主理解成“绅权”的张扬,同时特别欣赏英国议会里的“发言人”(Speaker)制度。因为发言人在郭大人的眼里就是士绅的领袖,而他服
期刊
曾经,特纳为强调自己在一个待决的电信法案上的观点,倒在一个参议员办公室地板上,掐住自己的喉咙,像个孩子般地在地上打滚,并大叫:“你会杀了我的。”  不过,最后,“杀死”特纳的并不是这些“热心过头”的立法者,而是曾经将他推向人生顶峰的传媒业。泰德·特纳,这位CNN的创始人、一代媒体天才,于5月16日辞去了其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副董事长职务。  就在特纳黯然下台之际,默多克却微笑地向人们走来。近年来,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