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10月,我被广州市外事办派赴日本友好城市福冈进行为期半年的交流活动。时间虽然短暂,但其间也接触过相当多的日本人,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日本人来说,其生活态度有着非常突出的岁月留痕。当然,福冈一地的情况是不可以此来推测日本全国的,但它的情势至少是日本整体社会样貌的一个组成部分吧。
老年人不认老
初抵福冈,看到皱纹成堆的老人或弓腰挤上人满为患的电车或拄拐杖蹒跚而行在繁华闹市,我吃惊不小。虽早已听说日本是个平均寿命将近80岁的老龄社会,但没想到是这样的一幅光景。
记得有次在便利店购物,我看到一老态龙钟且腿脚极其不便的老妇人艰难地攀着扶手上楼,连忙上前搀扶。老妇人冲我点头微笑,却摆手婉拒我的好意,示意我不用扶她,然后继续艰难上楼,看得我目瞪口呆,万一不小心,摔成个半残半废咋办,是不是他们仗着有高额的养老保险不怕出事?相比之下,中国老人容易服老,一般六七十岁已经要有人搀扶照顾方可安心,而且看起来精神状态远没有日本老人那样好。
还有几次在拥挤的电车和地铁里,发现年轻人占着老弱病残的专用座位看书玩手机,而不给站立一旁的老人让位,看着实在让人心酸和气愤,我不知道这种事情是不是一种社会常态。但后来同行者告诉我,年轻人其实也想让座,只不过很多日本老年人并不领这份心意,他们往往依仗自己的“身强力壮”自动放弃这种待遇,所以,一来二往大家都默认了这份未成文协议,即便到了真有老人想坐坐歇歇气的时候,日本人过于谦让的礼节也妨碍了让座行为的实施,所以老年人也不得不遵守“先来后到”的原则才能谋得一个座位了。
在日本七八十岁的老人满街都是,一个人购物,坐车,化妆打扮,出远门,精神头极好。因此住的时间长了以后,看到那些步履蹒跚的老人已不像刚来时那样担心了。长寿、自立、富足然而孤独这就是日本老人的特点。
日本在老年人赡养的问题上倒不像中国,年轻人早早脱离家庭依仗自己的能力打工赚钱读书在外租房居住,过着独立的生活。等到他们结婚生子组建自己的家庭后,与父母的联系就更少了。与中国的传统习惯不同,日本的年轻人纵然生育两三个子女,也绝不要求父母施以援手,帮忙照顾小孩。所以时常能看到穿着时髦的年轻爸爸妈妈漫不经心地抱着个小脚丫和小脑袋都露在寒风里的婴孩逛街,绝少看到在中国那种爷爷奶奶围着宝贝孙子问寒问暖团团转的情景。这样老年人就好像被剥夺了含饴弄孙的权利,形如赘物。越是到暮年越是晚景凄凉。惟一值得安慰的是,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给老人提供的福利待遇比较丰厚。即使没有儿女的供养,老人还是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虽然老人的身体令人并不担忧,然而每当我看到日本老人在超市里推着小车挑选面包牛奶水果的孤独身影,心里还是有那么一丝丝的感触:金钱和强健能代替天伦之乐带来的精神愉悦吗?
女人们不同了
在我看来,在日本最不怕冷的第一要数小孩子,第二就是女人。美丽抗严寒看来是全球通则。大冷天里,日本的女人们穿着超短裙鱼网袜和长统靴,婀娜多姿地走在路上,身后香风一片。而高楼上的广告牌明白地告诉我室外温度只有3℃,女人真是奇怪的高度耐寒动物。
提起被公认为最好老婆的日本女人,中国男人的脑海里就会出现身着和服端庄娴淑的女人,跪在门口帮老公换鞋,勤劳地做家务,对老公永远的温柔顺从,就羡慕得巴不得把家里的“恶妻”休掉换个日本太太。事实上,吸烟、独居、崇尚欧美名牌才是时下日本女人的真实写照。那种温婉优雅的和服美人也只会在挂历上才出现,因为现在已经没有几个日本妇女爱穿要费半天时间才能穿好的和服了。百货商店门口、咖啡厅、候车室、餐厅里随处可见抽烟女人的身影,甚至还有边走路边骑车边抽烟的。来日的人都夸日本的空气好,我却感觉空气里挥之不去的尽是香烟的味道。日本女人极其钟情欧美名牌,路易云顿的手提包,香奈儿的化妆品,阿曼妮的衣服等等高价货品都是她们追捧的品牌。无论是款式还是皮感在我看来都很普通,每个价值好几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两三千的某牌子的手提包。有一次一家时装店新开张,开业的头天晚上,居然有上百女人通宵排队守候商店开门抢购皮包。看到蜂拥进商店的女人们,我不禁疑惑:谁说日本经济低迷。
女性的不同以往,还特别体现在妇女摆脱家庭羁绊重新走上社会。原来我们所看到的女人一嫁入夫家就停止原来的工作而相夫教子的事例现在是越来越罕见了。近些年来两性平等斗争的结果是许多日本家庭妇女重新走向社会,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选择独居。人口老龄化,出生率达到历史最低点,晚婚不育已经成为日本社会一大严重问题,这不能不说日本妇女的婚育观念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女人们不甘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勇于走向社会向男人宣战,证明自己同样具有工作能力,而非生育机器。
青年人追新潮
再说说日本的年轻人吧。他们没有像老一辈那样经历战火的洗礼,原子弹的浩劫,战后的发愤图强。他们安享着老一辈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在发达的现代社会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也正因为过于无忧,年轻人失去了应有的理想和追求,变得消沉颓废。他们发型怪异,戴着随身听,玩着手机,抱着卡通书,叼着香烟,穿着花哨,追逐时尚,标榜个性。现在高中生甚至还兴起一股画眉之风,好端端的充满阳刚气的浓眉非要像女人般的修得弯弯细细,甚至还有涂脂抹粉的,看了让人不知所谓。电视节目的当红主持人明明是个大男人,却捏着嗓子学着女人的矫揉神态讲话,更有身着女人服饰涂脂抹粉的男艺人广告满天飞红得如日中天的,让我实在搞不懂日本的审美观。或许是日本刻意模糊两性区别,追求平等所致吧。每当在街上看到奇装异服的小青年,我就十分怀念国内年轻人不事修饰的素脸,看着觉得清爽和充满阳光气息。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年轻人的自立。他们从高中就开始到快餐店打工挣钱,上了大学开始离开父母,依靠自己赚的钱在外租房居住,绝少向父母伸手要钱。说起高校生,就不得不提学祭。所谓学祭就是高校每年由学生组织搞的活动,一般持续两三天。到那时,学校就像个大的游乐场,里面都是学生搭起的小棚,主要以卖小吃的和卖二手书以及衣物为主。大学生们尽显身手,把学祭搞得有声有色,让人流连忘返。不少高校旁边的居民都纷纷入校凑热闹,淘便宜货,向学祭组织部申请租摊摆档,加入到学生活动的热潮中去。平时看来吊儿郎当的学生们,一到这些时候都精神抖擞,招呼客人,推销货品,工作非常卖力。每天从早到晚的忙下来,学生们个个累得不行,临走前却还认真收拾垃圾,把场地清理干净才离开。日本的年轻人说来也奇怪,虽然在学校时头发染得五颜六色,乱得像鸟窝,行为懒散,但只要进入社会工作就会把头发染回黑色,穿着得体举止大方,老老实实地认真工作,绝不含糊。对于日本年轻人这种工作前后判若两人的转变能力,我实在表示佩服。
老年人不认老
初抵福冈,看到皱纹成堆的老人或弓腰挤上人满为患的电车或拄拐杖蹒跚而行在繁华闹市,我吃惊不小。虽早已听说日本是个平均寿命将近80岁的老龄社会,但没想到是这样的一幅光景。
记得有次在便利店购物,我看到一老态龙钟且腿脚极其不便的老妇人艰难地攀着扶手上楼,连忙上前搀扶。老妇人冲我点头微笑,却摆手婉拒我的好意,示意我不用扶她,然后继续艰难上楼,看得我目瞪口呆,万一不小心,摔成个半残半废咋办,是不是他们仗着有高额的养老保险不怕出事?相比之下,中国老人容易服老,一般六七十岁已经要有人搀扶照顾方可安心,而且看起来精神状态远没有日本老人那样好。
还有几次在拥挤的电车和地铁里,发现年轻人占着老弱病残的专用座位看书玩手机,而不给站立一旁的老人让位,看着实在让人心酸和气愤,我不知道这种事情是不是一种社会常态。但后来同行者告诉我,年轻人其实也想让座,只不过很多日本老年人并不领这份心意,他们往往依仗自己的“身强力壮”自动放弃这种待遇,所以,一来二往大家都默认了这份未成文协议,即便到了真有老人想坐坐歇歇气的时候,日本人过于谦让的礼节也妨碍了让座行为的实施,所以老年人也不得不遵守“先来后到”的原则才能谋得一个座位了。
在日本七八十岁的老人满街都是,一个人购物,坐车,化妆打扮,出远门,精神头极好。因此住的时间长了以后,看到那些步履蹒跚的老人已不像刚来时那样担心了。长寿、自立、富足然而孤独这就是日本老人的特点。
日本在老年人赡养的问题上倒不像中国,年轻人早早脱离家庭依仗自己的能力打工赚钱读书在外租房居住,过着独立的生活。等到他们结婚生子组建自己的家庭后,与父母的联系就更少了。与中国的传统习惯不同,日本的年轻人纵然生育两三个子女,也绝不要求父母施以援手,帮忙照顾小孩。所以时常能看到穿着时髦的年轻爸爸妈妈漫不经心地抱着个小脚丫和小脑袋都露在寒风里的婴孩逛街,绝少看到在中国那种爷爷奶奶围着宝贝孙子问寒问暖团团转的情景。这样老年人就好像被剥夺了含饴弄孙的权利,形如赘物。越是到暮年越是晚景凄凉。惟一值得安慰的是,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给老人提供的福利待遇比较丰厚。即使没有儿女的供养,老人还是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虽然老人的身体令人并不担忧,然而每当我看到日本老人在超市里推着小车挑选面包牛奶水果的孤独身影,心里还是有那么一丝丝的感触:金钱和强健能代替天伦之乐带来的精神愉悦吗?
女人们不同了
在我看来,在日本最不怕冷的第一要数小孩子,第二就是女人。美丽抗严寒看来是全球通则。大冷天里,日本的女人们穿着超短裙鱼网袜和长统靴,婀娜多姿地走在路上,身后香风一片。而高楼上的广告牌明白地告诉我室外温度只有3℃,女人真是奇怪的高度耐寒动物。
提起被公认为最好老婆的日本女人,中国男人的脑海里就会出现身着和服端庄娴淑的女人,跪在门口帮老公换鞋,勤劳地做家务,对老公永远的温柔顺从,就羡慕得巴不得把家里的“恶妻”休掉换个日本太太。事实上,吸烟、独居、崇尚欧美名牌才是时下日本女人的真实写照。那种温婉优雅的和服美人也只会在挂历上才出现,因为现在已经没有几个日本妇女爱穿要费半天时间才能穿好的和服了。百货商店门口、咖啡厅、候车室、餐厅里随处可见抽烟女人的身影,甚至还有边走路边骑车边抽烟的。来日的人都夸日本的空气好,我却感觉空气里挥之不去的尽是香烟的味道。日本女人极其钟情欧美名牌,路易云顿的手提包,香奈儿的化妆品,阿曼妮的衣服等等高价货品都是她们追捧的品牌。无论是款式还是皮感在我看来都很普通,每个价值好几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两三千的某牌子的手提包。有一次一家时装店新开张,开业的头天晚上,居然有上百女人通宵排队守候商店开门抢购皮包。看到蜂拥进商店的女人们,我不禁疑惑:谁说日本经济低迷。
女性的不同以往,还特别体现在妇女摆脱家庭羁绊重新走上社会。原来我们所看到的女人一嫁入夫家就停止原来的工作而相夫教子的事例现在是越来越罕见了。近些年来两性平等斗争的结果是许多日本家庭妇女重新走向社会,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选择独居。人口老龄化,出生率达到历史最低点,晚婚不育已经成为日本社会一大严重问题,这不能不说日本妇女的婚育观念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女人们不甘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勇于走向社会向男人宣战,证明自己同样具有工作能力,而非生育机器。
青年人追新潮
再说说日本的年轻人吧。他们没有像老一辈那样经历战火的洗礼,原子弹的浩劫,战后的发愤图强。他们安享着老一辈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在发达的现代社会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也正因为过于无忧,年轻人失去了应有的理想和追求,变得消沉颓废。他们发型怪异,戴着随身听,玩着手机,抱着卡通书,叼着香烟,穿着花哨,追逐时尚,标榜个性。现在高中生甚至还兴起一股画眉之风,好端端的充满阳刚气的浓眉非要像女人般的修得弯弯细细,甚至还有涂脂抹粉的,看了让人不知所谓。电视节目的当红主持人明明是个大男人,却捏着嗓子学着女人的矫揉神态讲话,更有身着女人服饰涂脂抹粉的男艺人广告满天飞红得如日中天的,让我实在搞不懂日本的审美观。或许是日本刻意模糊两性区别,追求平等所致吧。每当在街上看到奇装异服的小青年,我就十分怀念国内年轻人不事修饰的素脸,看着觉得清爽和充满阳光气息。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年轻人的自立。他们从高中就开始到快餐店打工挣钱,上了大学开始离开父母,依靠自己赚的钱在外租房居住,绝少向父母伸手要钱。说起高校生,就不得不提学祭。所谓学祭就是高校每年由学生组织搞的活动,一般持续两三天。到那时,学校就像个大的游乐场,里面都是学生搭起的小棚,主要以卖小吃的和卖二手书以及衣物为主。大学生们尽显身手,把学祭搞得有声有色,让人流连忘返。不少高校旁边的居民都纷纷入校凑热闹,淘便宜货,向学祭组织部申请租摊摆档,加入到学生活动的热潮中去。平时看来吊儿郎当的学生们,一到这些时候都精神抖擞,招呼客人,推销货品,工作非常卖力。每天从早到晚的忙下来,学生们个个累得不行,临走前却还认真收拾垃圾,把场地清理干净才离开。日本的年轻人说来也奇怪,虽然在学校时头发染得五颜六色,乱得像鸟窝,行为懒散,但只要进入社会工作就会把头发染回黑色,穿着得体举止大方,老老实实地认真工作,绝不含糊。对于日本年轻人这种工作前后判若两人的转变能力,我实在表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