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发展,涉及到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方方面面。我国现代文化发展,至少需要构建六大体系,即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文化创新体系和现代文化传播体系。
我国需要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经过30多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文化发展正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甚至有学者认为,下一个三十年是中华文化复兴的三十年。
文化发展指数衡量城市发展
中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为进一步明晰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着力点,确定中国文化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举措,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理清脉络、突破重点、树立样板。
为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支点》杂志社合作,对全国地区级(及以上,含副省级、省级)城市、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企业进行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共同开展中国文化发展指数研究,以期成为衡量城市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
文化发展指数,包含了文化事业指数和文化产业指数,顺着文化产业指数的研究方向,又研究出了文化企业发展指数和文化产业园发展指数。从宏观发展到中观产业发展和文化公共服务,再到微观企业个体及其集聚空间文化产业园区,形成了一个相对系统研究,目的是在衡量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和潜力的同时,选出标杆性的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企业,为政府、企业、居民、金融部门提供相应决策依据,以更好地促进城市加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文化产业对文化发展起首要作用
从文化发展指数结果来看,与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路径类似,文化发展指数空间分布,在某种程度上也表现出了东、中、西地域特征,以及核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中心-外围”特征。
受行政区经济影响,文化发展在空间上也呈现出了“俱乐部集聚”的空间特征,如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京津、辽中南城市群等,这种空间特征给区域文化协同带来一定障碍的同时,也给亚文化区域文化繁荣发展创造了相对适宜的环境。
其中,对文化发展指数影响最大的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其次是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再次是公共文化服务。这说明,当前文化产业在文化发展中起首要作用,文化发展具有较强的资源依赖性,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也相对滞后,文化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标准化任重而道远。
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受文化资源丰裕程度的影响,远小于受文化公共服务水平影响。这说明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文化资源丰富并不能成为城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大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城市,同时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一些城市文化资源排名比较靠前,但文化公共服务能力偏弱,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以致文化发展指数排名与其文化资源排名相比相对落后。
从区域层面看,当前长三角区域文化协同效应趋势最为明显,珠三角区域文化一体化趋势凸显,京津冀地区北京一家独大文化协同任重而道远,山东沿海城市带动文化均衡发展,中部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并没有带来文化大发展,东北地区资源型和国有型经济阻碍了文化发展,成渝经济区引领西南地区文化发展,西北地区的西安和乌鲁木齐将携手带动丝路文化走廊的发展。
因此,未来邻近行政区的跨区域文化协同发展,将成为我国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议题。这些区域主要包括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东北经济区、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中部六省、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等,区域内城市邻近地区的文化繁荣与否至关重要。
缺乏资源也能创造文化成就
与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类似,文化企业发展指数和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指数也表现出了“东强西弱”、经济发展决定文化发展的现象。同其他产业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一样,人才和可以利用的资源及本地市场效应,是决定企业在空间上搬迁、离散、聚合的重要因素。
对文化产业来说,丰富的人才要素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文化资源。我国东部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虽然没有什么文化资源但依然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文化经济成就,就是因为他们拥有众多优秀人才。
从产业层面看,文化经济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的主流形态,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和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实现文化经济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新闻出版、影视动漫、文化旅游等内容产业和体验产业,是我国文化经济的主力,文化科技、文化制造、文化信息传输则是文化经济的重要支撑,围绕企业、园区或城市发展目标,打造以内容为核心、以渠道为抓手的文化经济商业生态,已成为诸多企业家的共识。
“十三五”时期,促进文化健康发展,要认识到区域文化共生共荣的重要性,有效促进区域文化协同发展与繁荣,主要着力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促进城市与区域文化协同发展。协同发展并不是资源浪费和时间浪费,而是实现城市、园区及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基业长青的基本要求。
二是文化资源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性资源,需要有效利用。邻近区域文化资源同类项合并,打造同类文化空间链。比如,从管理、资金、运营、政策等方面统一行动。
三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基于现实需要进行标准化、均等化安排,并考虑好文化惠民、文化服务的公平与正义。强调文化公共服务公平,并不是说盲目基于城市空间、服务类型推进公平,而是要基于城市人群文化消费的潜力和需要进行安排。
四是兼顾社会效益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国地方民俗民艺丰富的优势,通过文化产业驱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充分汇聚现代高级人才。以文化全民参与为支撑,着力激活民间文化资本、文化符号、文化高手。以文化发展共同体为方向,通过区域文化协同打造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价值空间联动的超级文化都市区。(支点杂志2015年11月刊)
我国需要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经过30多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文化发展正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甚至有学者认为,下一个三十年是中华文化复兴的三十年。
文化发展指数衡量城市发展
中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为进一步明晰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着力点,确定中国文化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举措,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理清脉络、突破重点、树立样板。
为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支点》杂志社合作,对全国地区级(及以上,含副省级、省级)城市、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企业进行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共同开展中国文化发展指数研究,以期成为衡量城市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
文化发展指数,包含了文化事业指数和文化产业指数,顺着文化产业指数的研究方向,又研究出了文化企业发展指数和文化产业园发展指数。从宏观发展到中观产业发展和文化公共服务,再到微观企业个体及其集聚空间文化产业园区,形成了一个相对系统研究,目的是在衡量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和潜力的同时,选出标杆性的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企业,为政府、企业、居民、金融部门提供相应决策依据,以更好地促进城市加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文化产业对文化发展起首要作用
从文化发展指数结果来看,与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路径类似,文化发展指数空间分布,在某种程度上也表现出了东、中、西地域特征,以及核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中心-外围”特征。
受行政区经济影响,文化发展在空间上也呈现出了“俱乐部集聚”的空间特征,如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京津、辽中南城市群等,这种空间特征给区域文化协同带来一定障碍的同时,也给亚文化区域文化繁荣发展创造了相对适宜的环境。
其中,对文化发展指数影响最大的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其次是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再次是公共文化服务。这说明,当前文化产业在文化发展中起首要作用,文化发展具有较强的资源依赖性,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也相对滞后,文化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标准化任重而道远。
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受文化资源丰裕程度的影响,远小于受文化公共服务水平影响。这说明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文化资源丰富并不能成为城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大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城市,同时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一些城市文化资源排名比较靠前,但文化公共服务能力偏弱,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以致文化发展指数排名与其文化资源排名相比相对落后。
从区域层面看,当前长三角区域文化协同效应趋势最为明显,珠三角区域文化一体化趋势凸显,京津冀地区北京一家独大文化协同任重而道远,山东沿海城市带动文化均衡发展,中部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并没有带来文化大发展,东北地区资源型和国有型经济阻碍了文化发展,成渝经济区引领西南地区文化发展,西北地区的西安和乌鲁木齐将携手带动丝路文化走廊的发展。
因此,未来邻近行政区的跨区域文化协同发展,将成为我国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议题。这些区域主要包括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东北经济区、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中部六省、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等,区域内城市邻近地区的文化繁荣与否至关重要。
缺乏资源也能创造文化成就
与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类似,文化企业发展指数和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指数也表现出了“东强西弱”、经济发展决定文化发展的现象。同其他产业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一样,人才和可以利用的资源及本地市场效应,是决定企业在空间上搬迁、离散、聚合的重要因素。
对文化产业来说,丰富的人才要素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文化资源。我国东部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虽然没有什么文化资源但依然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文化经济成就,就是因为他们拥有众多优秀人才。
从产业层面看,文化经济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的主流形态,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和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实现文化经济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新闻出版、影视动漫、文化旅游等内容产业和体验产业,是我国文化经济的主力,文化科技、文化制造、文化信息传输则是文化经济的重要支撑,围绕企业、园区或城市发展目标,打造以内容为核心、以渠道为抓手的文化经济商业生态,已成为诸多企业家的共识。
“十三五”时期,促进文化健康发展,要认识到区域文化共生共荣的重要性,有效促进区域文化协同发展与繁荣,主要着力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促进城市与区域文化协同发展。协同发展并不是资源浪费和时间浪费,而是实现城市、园区及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基业长青的基本要求。
二是文化资源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性资源,需要有效利用。邻近区域文化资源同类项合并,打造同类文化空间链。比如,从管理、资金、运营、政策等方面统一行动。
三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基于现实需要进行标准化、均等化安排,并考虑好文化惠民、文化服务的公平与正义。强调文化公共服务公平,并不是说盲目基于城市空间、服务类型推进公平,而是要基于城市人群文化消费的潜力和需要进行安排。
四是兼顾社会效益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国地方民俗民艺丰富的优势,通过文化产业驱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充分汇聚现代高级人才。以文化全民参与为支撑,着力激活民间文化资本、文化符号、文化高手。以文化发展共同体为方向,通过区域文化协同打造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价值空间联动的超级文化都市区。(支点杂志2015年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