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政治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对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他们身上出现了新的特质和禀赋。全面及时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成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90”后 大学生 思想特征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1-051-02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到现在已经整整30年了。在此期间,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政治民主化进程的脚步愈来愈快。特别是近年来,加入WTO以后,中国进行一场意义深刻的社会转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轴点,波及到思想和文化等各个领域,极大的冲击了中国社会原有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从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在《论语?卫灵公篇》提倡的“君子谋道不谋食,…… 君子忧道不忧贫”,到邓小平同志的“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从传统文化的“天人和一”思想、家庭至上观念到西方实用主义至上、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今天,中国已经跨入经济全球化的跑道,物质的高度繁荣、文化的娱乐性倾向、思想观念的多元碰撞,无不对当今的大学生,特别是“90”后一代,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不同以往的诸多特性。
目前,高校学生群体仍以“80”后为主体,但“90”后已经开始加入他们的行列,并终将取代他们,成为中国高校大学生的生力军。全面把握和及时研究“90”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本文试在剖析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基础上,针对性的谈一谈其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一、生理成熟期前置,心理成熟期后移,身心发展的异步性进一步拉大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加上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青少年学生的饮食营养初步呈现过剩趋势。根据专家推算,现在中国人的生理成熟与明朝时期总体相比约提前2—3年,欧美一些国家比中国提前得更多。“90”后大学生刚刚步入第二生长高峰的后期,他们已经过了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各项机能逐步成熟,交友和恋爱要求强烈。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生理的需要,超过50%的“90”后大学生承认在高中的时候有过恋爱的经历。从生理上看,他们已经发育成熟,是大人,可是在内心的深处,仍然存在很强的依赖感。在行为处事方面,他们更多的是少年的天真和幼稚,缺乏适合年龄阶段的行为特征。由于生活的一帆风顺,一旦遭遇困难和挫折,心理往往承担过重的压力,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信心,变得一蹶不振。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根据1989年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的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里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可见,生理和心理异步的加大,将会使“90”后大学生的心理矛盾呈增多趋势。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审时度势,一方面通过开展丰富有趣的学习文化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的精力和兴趣转移到知识学习和社会活动中来。另一方面,对待学生合理的交友和恋爱需要,要理解,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冷嘲热讽。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正确对待失恋,掌握科学的性知识。对于大学生恋爱,既不要“谈虎色变”,也不要“置之不理”,要在沟通的基础上作安抚,要在疏导的基础上提要求,积极促进学生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二、个体认知能力提高,社会适用能力减弱
经过无数次的考试和选拔,保证了大学生处在高等教育的金字塔顶,他们往往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即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能够进入大学的仍然是他们中的佼佼者。大学生拥有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为丰富的知识面,眼界开阔,理想远大。高等学府系统的课程,优秀的师资,丰富的图书资料,充足的网络资源,以及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他们展现自我,实现人生抱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特别是“90”后大学生,他们是信息时代教育的产物,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知识探索和科学研究。但是,他们的思维还处在由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社会阅历的不足和人生经验的苍白,往往使他们在观察和思维活动中易产生片面性。比如,在新生入学军训中,很多学生被“雷倒”了,刚走出校园,被骗被盗的现象比比出现。在“90”后新生入学时进行的“挫折”专项调查中显示:72.3%的学生表示遭遇挫折后,心理会留下阴影;5.1%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新生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这说明大多数“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偏弱,抗压能力明显不足。
如何才能解决个体认知能力提高和社会适用能力弱化的矛盾呢?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举办各种讲座让学生了解社会现状,了解社会的要求,了解自身的不足,在认知的基础上陶冶情感,强化认识。另一方面,要鼓励广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行动来锻炼意志,培养习惯。对于“90”后的大学生来说,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诱惑实在太多,如果他们不掌握一定的辨析能力,不能用慧眼看世界,那将在茫茫的人生旅途中迷失方向,步入歧途。当前,受知识更新速度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他们所面临的学习压力也愈来愈重,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遭受的挫折也将随之增加。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以理服人”,还要在平时增加对学生们的抗诱性和受挫性训练。当然,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要做好对学生的心理监控,随时加以指导和调整,避免出现新的心理问题。
三、自我意识增强,集体意识淡薄,功利思想突出,实用主义至上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随着人本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社会本位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加上独生子女倍受家庭和社会的瞩目,他们在生活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思想的解放和感情的独立,个性更为张扬。在个人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往往崇尚个人至上。有关调查显示,35%的大学生认为“既要为人民服务,又要为自己谋利益”,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不是无条件的,他们在寻求公与私、集体与个人的结合。“90”后的大学生一入学就关心如何竞选学生干部,如何入党,如何获得奖助学金,虽然这不失为一种社会成熟,但他们的功力性因素非常突出,一旦愿望落空,就很可能对个人、集体和社会失去信心。在学科设置和专业学习上,学校希望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学生往往考虑的是所学内容对毕业后找工作有没有价值,注重学习效益的直接性和现实性。大学生当中出现考研热、考证热、公务员热等现象,在求职上讲求大城市、好岗位、高薪酬的“实惠主义”行为,都是实用主义的具体体现。
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自信张扬,充满激情,喜欢有特色和有个性的东西。他们意识到肩负的社会责任,他们蔑视形式,注重实用。这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在社会本位价值观和个人本位价值观的取向上,要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既要包容个性,保护发展,又要利用奖惩机制和“结果归因”等手段刺激学生自我实现的价值欲望,使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要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活动为载体,党团活动为平台,以公寓文化建设为抓手,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网络和社会活动丰富,难挡内心空虚和价值的迷茫
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大众传媒按市场规律和商品机制运行的大规模的生产和传播,给现在的大学生带来了丰富的精神产品和感官刺激。特别是网络的发展造就了“90”后大学生新一代的“e人类”,他们用鼠标、键盘和网线建构了一个新奇的虚拟世界,Email、BBS、聊天室、 QQ已经成为他们在这个世界中纵横驰骋的“交通工具”,通过它们进行着最真实的表达、沟通和宣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他们可以是世界的领袖,可以是救人于危困的英雄,可以穿越时空,上天入地;在隐去真实身份和面貌的情况下,可以和对方天南海北,互诉衷肠。在现实世界中,人际关系的虚伪、冷漠,自我能力的平凡和相貌的普通,在实现人生抱负征途中的急流岸滩,都使他们不愿直视和面对。 网上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靠电话、短信和QQ等方式。“发短信和打电话”、“聊QQ”分别以74.1%和63.7%的比例高居榜首;而传统聚会和信件等沟通方式则不被“90后”青睐,仅有17.4%和13.8%。同时,有77.4%的学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会因自己无人倾诉而觉得“莫名空虚”和“无助”。
不可否认,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三观”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的断层,使得“90”后大学生在人生定位和价值观认同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面对学生表面忙碌而内心空虚的景况,高校首先迫切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让学生的注意力从网络转移到课堂、图书馆和实验室中去。这一方面要求学校举办的活动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增强上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再次,学生的“三观”教育要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密切结合,要用人文精神促发学生的实践智慧,在他们走向社会、迈向成功之前,具备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灵魂。
关键词:“90”后 大学生 思想特征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1-051-02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到现在已经整整30年了。在此期间,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政治民主化进程的脚步愈来愈快。特别是近年来,加入WTO以后,中国进行一场意义深刻的社会转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轴点,波及到思想和文化等各个领域,极大的冲击了中国社会原有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从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在《论语?卫灵公篇》提倡的“君子谋道不谋食,…… 君子忧道不忧贫”,到邓小平同志的“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从传统文化的“天人和一”思想、家庭至上观念到西方实用主义至上、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今天,中国已经跨入经济全球化的跑道,物质的高度繁荣、文化的娱乐性倾向、思想观念的多元碰撞,无不对当今的大学生,特别是“90”后一代,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不同以往的诸多特性。
目前,高校学生群体仍以“80”后为主体,但“90”后已经开始加入他们的行列,并终将取代他们,成为中国高校大学生的生力军。全面把握和及时研究“90”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本文试在剖析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基础上,针对性的谈一谈其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一、生理成熟期前置,心理成熟期后移,身心发展的异步性进一步拉大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加上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青少年学生的饮食营养初步呈现过剩趋势。根据专家推算,现在中国人的生理成熟与明朝时期总体相比约提前2—3年,欧美一些国家比中国提前得更多。“90”后大学生刚刚步入第二生长高峰的后期,他们已经过了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各项机能逐步成熟,交友和恋爱要求强烈。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生理的需要,超过50%的“90”后大学生承认在高中的时候有过恋爱的经历。从生理上看,他们已经发育成熟,是大人,可是在内心的深处,仍然存在很强的依赖感。在行为处事方面,他们更多的是少年的天真和幼稚,缺乏适合年龄阶段的行为特征。由于生活的一帆风顺,一旦遭遇困难和挫折,心理往往承担过重的压力,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信心,变得一蹶不振。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根据1989年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的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里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可见,生理和心理异步的加大,将会使“90”后大学生的心理矛盾呈增多趋势。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审时度势,一方面通过开展丰富有趣的学习文化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的精力和兴趣转移到知识学习和社会活动中来。另一方面,对待学生合理的交友和恋爱需要,要理解,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冷嘲热讽。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正确对待失恋,掌握科学的性知识。对于大学生恋爱,既不要“谈虎色变”,也不要“置之不理”,要在沟通的基础上作安抚,要在疏导的基础上提要求,积极促进学生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二、个体认知能力提高,社会适用能力减弱
经过无数次的考试和选拔,保证了大学生处在高等教育的金字塔顶,他们往往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即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能够进入大学的仍然是他们中的佼佼者。大学生拥有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为丰富的知识面,眼界开阔,理想远大。高等学府系统的课程,优秀的师资,丰富的图书资料,充足的网络资源,以及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他们展现自我,实现人生抱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特别是“90”后大学生,他们是信息时代教育的产物,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知识探索和科学研究。但是,他们的思维还处在由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社会阅历的不足和人生经验的苍白,往往使他们在观察和思维活动中易产生片面性。比如,在新生入学军训中,很多学生被“雷倒”了,刚走出校园,被骗被盗的现象比比出现。在“90”后新生入学时进行的“挫折”专项调查中显示:72.3%的学生表示遭遇挫折后,心理会留下阴影;5.1%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新生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这说明大多数“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偏弱,抗压能力明显不足。
如何才能解决个体认知能力提高和社会适用能力弱化的矛盾呢?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举办各种讲座让学生了解社会现状,了解社会的要求,了解自身的不足,在认知的基础上陶冶情感,强化认识。另一方面,要鼓励广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行动来锻炼意志,培养习惯。对于“90”后的大学生来说,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诱惑实在太多,如果他们不掌握一定的辨析能力,不能用慧眼看世界,那将在茫茫的人生旅途中迷失方向,步入歧途。当前,受知识更新速度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他们所面临的学习压力也愈来愈重,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遭受的挫折也将随之增加。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以理服人”,还要在平时增加对学生们的抗诱性和受挫性训练。当然,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要做好对学生的心理监控,随时加以指导和调整,避免出现新的心理问题。
三、自我意识增强,集体意识淡薄,功利思想突出,实用主义至上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随着人本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社会本位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加上独生子女倍受家庭和社会的瞩目,他们在生活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思想的解放和感情的独立,个性更为张扬。在个人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往往崇尚个人至上。有关调查显示,35%的大学生认为“既要为人民服务,又要为自己谋利益”,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不是无条件的,他们在寻求公与私、集体与个人的结合。“90”后的大学生一入学就关心如何竞选学生干部,如何入党,如何获得奖助学金,虽然这不失为一种社会成熟,但他们的功力性因素非常突出,一旦愿望落空,就很可能对个人、集体和社会失去信心。在学科设置和专业学习上,学校希望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学生往往考虑的是所学内容对毕业后找工作有没有价值,注重学习效益的直接性和现实性。大学生当中出现考研热、考证热、公务员热等现象,在求职上讲求大城市、好岗位、高薪酬的“实惠主义”行为,都是实用主义的具体体现。
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自信张扬,充满激情,喜欢有特色和有个性的东西。他们意识到肩负的社会责任,他们蔑视形式,注重实用。这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在社会本位价值观和个人本位价值观的取向上,要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既要包容个性,保护发展,又要利用奖惩机制和“结果归因”等手段刺激学生自我实现的价值欲望,使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要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活动为载体,党团活动为平台,以公寓文化建设为抓手,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网络和社会活动丰富,难挡内心空虚和价值的迷茫
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大众传媒按市场规律和商品机制运行的大规模的生产和传播,给现在的大学生带来了丰富的精神产品和感官刺激。特别是网络的发展造就了“90”后大学生新一代的“e人类”,他们用鼠标、键盘和网线建构了一个新奇的虚拟世界,Email、BBS、聊天室、 QQ已经成为他们在这个世界中纵横驰骋的“交通工具”,通过它们进行着最真实的表达、沟通和宣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他们可以是世界的领袖,可以是救人于危困的英雄,可以穿越时空,上天入地;在隐去真实身份和面貌的情况下,可以和对方天南海北,互诉衷肠。在现实世界中,人际关系的虚伪、冷漠,自我能力的平凡和相貌的普通,在实现人生抱负征途中的急流岸滩,都使他们不愿直视和面对。 网上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靠电话、短信和QQ等方式。“发短信和打电话”、“聊QQ”分别以74.1%和63.7%的比例高居榜首;而传统聚会和信件等沟通方式则不被“90后”青睐,仅有17.4%和13.8%。同时,有77.4%的学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会因自己无人倾诉而觉得“莫名空虚”和“无助”。
不可否认,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三观”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的断层,使得“90”后大学生在人生定位和价值观认同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面对学生表面忙碌而内心空虚的景况,高校首先迫切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让学生的注意力从网络转移到课堂、图书馆和实验室中去。这一方面要求学校举办的活动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增强上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再次,学生的“三观”教育要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密切结合,要用人文精神促发学生的实践智慧,在他们走向社会、迈向成功之前,具备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