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三十而立”,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几乎每个人到了这个年纪,都会扪心自问:我“立”起来吗?那么怎样才算立起来了?是否只要有车,有房,或者有了一个什么样的职位就算立起来了呢?30岁的比尔•盖茨,成功推出了Windows1.0;松下幸之助注册了“NATIONA L”商标;李嘉诚建了第一座工业大厦;杨志远的Yahoo开始成为网络神话的标志。然而并不是所有人的30岁都如此幸运。对“三十而立”,尽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成家立业肯定是大众普遍认同的一点。若以此衡量,现在很多“80后”可以被定义为“三十难立”的一代。
进入三十岁,可以说是进入了人生的黄金时段,遥望“四十而不惑”,如何让自己在而立之年“立”起来并取得一个满意的答案,是每个“80后”都要深思的。告别青春洋溢,告别年少轻狂,带着属于30岁这个年龄所需要的成熟,带着昔日的梦想,而立之年的“80后”不断向前行。
重责任:做有担当的80后
1.对社会要有责任感
对于“80后”,人们赋予了太多的争议,他们曾被称为“垮掉的一代”、“没有责任心的一代”。许多人认为,“80后”多为独生子女,被溺爱娇惯,没经历过风雨,不再像先辈一样有着那么坚定的信仰和宏伟的理想。“80后”还被冠以这样一个特别的称呼——“草莓族”,即外表看起来色彩鲜艳,里面却苍白绵软,稍一施压就变成一团稀泥,表层还疙疙瘩瘩的挺有个性。有人甚至说“80后”是没有理想,没有责任,不关心国家,只懂吃喝,只贪图享受的一代人。这种说法虽然有些极端和片面,但也反映了部分“80后”所表现出的真实现象。
其实,“80后”是有责任感的,只不过是被“歪曲化”了。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特点,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没有理由因为他们有缺点,就否认了优点,更不能把自己的判断和担忧强加给“80后”。“80后”是一个社会群体,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说他们是“垮掉的一代”,但大“80后”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80后”是大有作为的一代 ,而不是垮掉的一代。
作为教书育人的80后青年教师,他们逐渐参与社会并即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现代社会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完善的人格,要关心环境、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具有对环境、对社会的责任感。“80后”生活在和平发展的时代,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已不是抛头颅、洒热血,也很少体现在“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也不再扮演“五四青年”高走疾呼、救国图存的角色。“80”后的责任应该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有担当的“80后”。
2.对工作要有责任心
铁人王进喜说:“一个人每天都要工作,如果责任心不强,就没有压力,就轻飘飘地过去了。”工作意味着责任,每一个职位中都蕴含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些领导将那些安于现状、不求上进、缺乏责任心的员工形容为“企业的蛀虫”,认为他们非但不能作出贡献,还极有可能给企业与社会带来危害。面对一些频繁跳槽、工作不认真的“80后”,“没有责任心”便成了他们的专用名词。
一些老板和管理者老这样抱怨:现在的“80后”一点责任心都没有,今天交代的事,今天做了,明天就不知道做了,整天一个来混日子拿工资的……忠于印守、勤勉尽责应当是最起码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工作中每个人的岗位不同、职责有别,但要把工作做得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却都离不开强烈的责任心。有了责任心才叫敬业,才能不抱怨,不找借口,把心思完全放在工作上。
作为80后青年教师,在工作时需要拿出积极主动的精神,因为成功不会无缘无故地降临。在更高的职位和更多的薪水背后,意味着你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一些80后教师老抱怨工资低,工作不顺心,校长不重视等等,其实,当你停止抱怨、努力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情况根本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困难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只要你积极地去面对困难,就一定可以战胜它们。甚至,你还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你讨厌并叫苦不迭的问题,其实都是“甜蜜的负担”。是你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调心态:把握自己的命运
1.要有乐观心态
“真郁闷”是“80后”的口头语,不管是工作、感情、家庭、人际圈……一切似乎总是和自己所期望的结果相反。很多“80后”在毕业以后发现,凭关系找工作的大有人在,而有能力没关系的自己找工作却总是“碰壁”。于是怨天尤人,四处抱怨,整天愁眉苦脸。马云这样评价自己:“我没有任何理由走到今天,唯一的理由我比我同龄一代的人更加乐观,更加会找乐子,更加懂得左手温暖右手”。没有磨难的生活不是生活,没有经历坎坷的人生就不算是完整的人生。总是用消极的情绪和语言使自己陷入悲观情绪,长此以往,就很容易从抱怨过渡为抑郁情绪,甚至会摧毁人的意志。
作为朝气蓬勃的80后教师,肩上所承担的是国家教育的发展和未来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还要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如果老是存在抱怨或者不平的心里,这样无疑是毁掉自己和别人的未来。作为教师,你的职责是比别人多勤奋一点、多努力一点、多有一点理想,世界才会好起来。
2.要有付出心态
人们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很多“80后”被认为是温棚里长大的一代,经不起风吹雨打,也吃不了苦,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上一辈人那种吃苦耐劳的影子。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是不付出就永远也得不到回报。作为教师付出就是舍,舍是一种心态,要勇于承担,承担是成长的开始,也是成功的开始。
曾几何时,“80后”在不少长辈眼中是“垮掉的一代”,他们在父辈的荫护下养尊处优,不曾经历社会变革所带来的挣扎和痛苦,缺乏社会责任感与个人责任心,不关心社会和他人,不懂得付出,习惯在富足的生活中自寻烦恼,浮躁、急功近利和热衷于自我表现。但是,这个饱受质疑的年轻群体,正在逐步走上社会的舞台,以实际行动改变着人们的看法。他们用无私的奉献精神,正在扛起时代的使命。
3.永远的平常心
《士兵突击》中的吴哲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平常心,这也是他能走到最后关键原因。作为“80后”,拥有一颗平常心至关重要。目前,无论是物品的价值或是对于人的评价,人们多以金钱来衡量,愈贵的东西就被认为愈有价值,愈有钱的人就愈伟大,可以说拜金主义逐渐在泛滥。如此一来,多年形成的道德和价值观随之发生了变化,大多数人,尤其是“80后”,他们处在迷茫、徘徊的状态中,导致自我心态把握上的失准,继而陷入名利诱惑的苦海中不能自拔。
对于浮躁的“80后”来说,作为教师,平常心恰恰是最需要的一种心态。真正领悟平常心的意义,并以此为人生准则,从中获取无限的欢乐与满足,做一个永远幸福的人,既需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又要有睿智的理性思考。诚如书中所言:“保持自我的真性,不陷于贪欲和争斗,对于一个悟得平常心的人来说,即是正确而明智的抉择。”平常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贵在守恒。
勤努力:学习是成功的捷径
1.会学习
“80后”个性很强、不安现状、性情比较浮躁,这也许是缺点。但也有其优秀的一面,个性强说明其有自信心,不安现状说明了他们有改变现实的态度和信心。“80后”不缺少胆识和魄力,他们需要知识的更新和吸取,他们往往眼高手低,认为自己什么都会,不需要学习,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启示我们,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学习本身,而且要重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即学习“怎样学习”。80后教师要善于学习,要会学习,不但要不断的吸取新知识,也要更好的掌握以前的旧知识,在不断的翻新之中,学习到属于自己的知识。
学习“怎样学习”,首先需要知道“学什么”。学习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如果学习不分主次、漫无边际,眉毛胡子一把抓,势必收效甚微。很多80后青年教师刚进入工作岗位时,什么都想学,但是什么都学不下去。
当今时代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新事物、新情况、新创造、新发明层出不穷,知识和信息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面对这种新形势,我们在抓紧学习、不断学习、广泛学习的同时,应当懂得为什么而学习,知道自己最该学的是什么。同时,还应根据工作需要和自身知识结构的实际状况,坚持干什么就重点学什么,缺什么就抓紧补什么,工作中需要什么就学好什么,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多读书
读书对于走出校门没多久的“80后”来说,似乎变得很遥远了。忙着上班,忙着赚钱,书已经逐渐淡出了“80后”的视线。读书的好处老生常谈,但是“80后”很少有人静下心来读几本书,浮躁的心被外面精彩的世界所吸引。
作为80后青年教师,读书对于自身来说,不仅是累积,更是专业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岁月流逝,大学时代读过的教材,积累的知识正在老去,有多少教师学过的专业教材不是被束之高阁?有多少教师脑中残留的不是自己读大学时的一些或过时或模糊的知识?又有多少教师甚至精神品位、文化视野,一天天下降,狭隘而不自知?当初的“一桶水”也正在日渐蒸发,“活水”的源头又难以保证,课堂上你们还有多少灵性,多少精彩?
“人之患在不好读书”,不少教师在读大学时,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都不够扎实,面对教学更会感到生疏。成功的教育,总离不开执教者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深厚的人文底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杰出的教师正是凭着丰富的专业素养去征服学生,得心应手地驾驭新教材,把课上得出神入化、荡气回肠。
明目标:给自己一个奋斗的理由
有数以千计的人,他们共同的悲哀是:“我无法决定”,这是人生最大的遗憾之一。因为,“无法决定”的背后是对“成功目标”缺乏信心,它将扼杀人的希望、自信、进取精神和未来成就。现在很多“80后”也是这样,无法确定自己该做什么,以后的路在哪里?整天忙碌在无目标中,一切努力在无意识中白白浪费。
如果你没有明确的目标,一旦你陷入犹豫不决、彷徨无助的境地时,便无法胸有成竹地向一个明确的目标迈进。倘若你没有长远的目标,你很可能“知足”--津津乐道于眼前的得益,从而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认为所谓的“成功目标”只是一蹴而就的事,用不着花大力气。于是,你经常为自己设定伸手可及的“目标”,凭着小聪明和惯性就“手到擒来”,不免沾沾自喜,久而久之,你就放松了素质的锻炼和能力的培养,退化了聪明才智,一但需要向更高更强的目标进发时,你就无能为力、跌足长叹了。
作为80后的青年教师,要想有高的成就、高的水准,首先必须有高的理想。国外有实验专门研究过人的抱负层次和成就的关系,结论是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越大。作为教师,走上教育岗位以后,必须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有设置这样一个目标,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锁定在这个目标上,才能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否则会走弯路,会荒废时间及精力。
有长远目标的人,既不会为眼前的小小“成功”所陶醉,也不会为暂时的挫折怕吓倒。他们明白,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肯定有艰难险阻,假如轻而易举就能排除,这只能说自己的目标定得太低。如果所有的困难一开始就排除得一干二净,便没有人愿意去尝试有有意义的事情了。要一个一个地、脚踏实地地处理前进道路上的任何障碍,有一天,你便会到达目的地。
“80后”身上背负着一个时代的烙印,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而精神充实的70年代人那么宁静,也没有“90后”那么张扬和自我。随着社会的关注焦点不断变化,在“90后”的世界里,“80后”开始慢慢的老去,如果用一字来形容,就是“老”了。马上步入而立之年,有些人从容淡定,有些人恐慌忧虑,作为肩负时代使命的一代,即使眼里含着泪水,即使因受挫而伤痕累累,“80后”都要义无反顾的微笑着去面对。“不抛弃,不放弃”,不管是对生活,还是对梦想,这种精神“80后”永远铭记。
(责任编校:白水)
进入三十岁,可以说是进入了人生的黄金时段,遥望“四十而不惑”,如何让自己在而立之年“立”起来并取得一个满意的答案,是每个“80后”都要深思的。告别青春洋溢,告别年少轻狂,带着属于30岁这个年龄所需要的成熟,带着昔日的梦想,而立之年的“80后”不断向前行。
重责任:做有担当的80后
1.对社会要有责任感
对于“80后”,人们赋予了太多的争议,他们曾被称为“垮掉的一代”、“没有责任心的一代”。许多人认为,“80后”多为独生子女,被溺爱娇惯,没经历过风雨,不再像先辈一样有着那么坚定的信仰和宏伟的理想。“80后”还被冠以这样一个特别的称呼——“草莓族”,即外表看起来色彩鲜艳,里面却苍白绵软,稍一施压就变成一团稀泥,表层还疙疙瘩瘩的挺有个性。有人甚至说“80后”是没有理想,没有责任,不关心国家,只懂吃喝,只贪图享受的一代人。这种说法虽然有些极端和片面,但也反映了部分“80后”所表现出的真实现象。
其实,“80后”是有责任感的,只不过是被“歪曲化”了。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特点,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没有理由因为他们有缺点,就否认了优点,更不能把自己的判断和担忧强加给“80后”。“80后”是一个社会群体,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说他们是“垮掉的一代”,但大“80后”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80后”是大有作为的一代 ,而不是垮掉的一代。
作为教书育人的80后青年教师,他们逐渐参与社会并即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现代社会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完善的人格,要关心环境、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具有对环境、对社会的责任感。“80后”生活在和平发展的时代,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已不是抛头颅、洒热血,也很少体现在“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也不再扮演“五四青年”高走疾呼、救国图存的角色。“80”后的责任应该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有担当的“80后”。
2.对工作要有责任心
铁人王进喜说:“一个人每天都要工作,如果责任心不强,就没有压力,就轻飘飘地过去了。”工作意味着责任,每一个职位中都蕴含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些领导将那些安于现状、不求上进、缺乏责任心的员工形容为“企业的蛀虫”,认为他们非但不能作出贡献,还极有可能给企业与社会带来危害。面对一些频繁跳槽、工作不认真的“80后”,“没有责任心”便成了他们的专用名词。
一些老板和管理者老这样抱怨:现在的“80后”一点责任心都没有,今天交代的事,今天做了,明天就不知道做了,整天一个来混日子拿工资的……忠于印守、勤勉尽责应当是最起码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工作中每个人的岗位不同、职责有别,但要把工作做得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却都离不开强烈的责任心。有了责任心才叫敬业,才能不抱怨,不找借口,把心思完全放在工作上。
作为80后青年教师,在工作时需要拿出积极主动的精神,因为成功不会无缘无故地降临。在更高的职位和更多的薪水背后,意味着你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一些80后教师老抱怨工资低,工作不顺心,校长不重视等等,其实,当你停止抱怨、努力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情况根本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困难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只要你积极地去面对困难,就一定可以战胜它们。甚至,你还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你讨厌并叫苦不迭的问题,其实都是“甜蜜的负担”。是你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调心态:把握自己的命运
1.要有乐观心态
“真郁闷”是“80后”的口头语,不管是工作、感情、家庭、人际圈……一切似乎总是和自己所期望的结果相反。很多“80后”在毕业以后发现,凭关系找工作的大有人在,而有能力没关系的自己找工作却总是“碰壁”。于是怨天尤人,四处抱怨,整天愁眉苦脸。马云这样评价自己:“我没有任何理由走到今天,唯一的理由我比我同龄一代的人更加乐观,更加会找乐子,更加懂得左手温暖右手”。没有磨难的生活不是生活,没有经历坎坷的人生就不算是完整的人生。总是用消极的情绪和语言使自己陷入悲观情绪,长此以往,就很容易从抱怨过渡为抑郁情绪,甚至会摧毁人的意志。
作为朝气蓬勃的80后教师,肩上所承担的是国家教育的发展和未来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还要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如果老是存在抱怨或者不平的心里,这样无疑是毁掉自己和别人的未来。作为教师,你的职责是比别人多勤奋一点、多努力一点、多有一点理想,世界才会好起来。
2.要有付出心态
人们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很多“80后”被认为是温棚里长大的一代,经不起风吹雨打,也吃不了苦,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上一辈人那种吃苦耐劳的影子。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是不付出就永远也得不到回报。作为教师付出就是舍,舍是一种心态,要勇于承担,承担是成长的开始,也是成功的开始。
曾几何时,“80后”在不少长辈眼中是“垮掉的一代”,他们在父辈的荫护下养尊处优,不曾经历社会变革所带来的挣扎和痛苦,缺乏社会责任感与个人责任心,不关心社会和他人,不懂得付出,习惯在富足的生活中自寻烦恼,浮躁、急功近利和热衷于自我表现。但是,这个饱受质疑的年轻群体,正在逐步走上社会的舞台,以实际行动改变着人们的看法。他们用无私的奉献精神,正在扛起时代的使命。
3.永远的平常心
《士兵突击》中的吴哲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平常心,这也是他能走到最后关键原因。作为“80后”,拥有一颗平常心至关重要。目前,无论是物品的价值或是对于人的评价,人们多以金钱来衡量,愈贵的东西就被认为愈有价值,愈有钱的人就愈伟大,可以说拜金主义逐渐在泛滥。如此一来,多年形成的道德和价值观随之发生了变化,大多数人,尤其是“80后”,他们处在迷茫、徘徊的状态中,导致自我心态把握上的失准,继而陷入名利诱惑的苦海中不能自拔。
对于浮躁的“80后”来说,作为教师,平常心恰恰是最需要的一种心态。真正领悟平常心的意义,并以此为人生准则,从中获取无限的欢乐与满足,做一个永远幸福的人,既需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又要有睿智的理性思考。诚如书中所言:“保持自我的真性,不陷于贪欲和争斗,对于一个悟得平常心的人来说,即是正确而明智的抉择。”平常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贵在守恒。
勤努力:学习是成功的捷径
1.会学习
“80后”个性很强、不安现状、性情比较浮躁,这也许是缺点。但也有其优秀的一面,个性强说明其有自信心,不安现状说明了他们有改变现实的态度和信心。“80后”不缺少胆识和魄力,他们需要知识的更新和吸取,他们往往眼高手低,认为自己什么都会,不需要学习,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启示我们,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学习本身,而且要重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即学习“怎样学习”。80后教师要善于学习,要会学习,不但要不断的吸取新知识,也要更好的掌握以前的旧知识,在不断的翻新之中,学习到属于自己的知识。
学习“怎样学习”,首先需要知道“学什么”。学习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如果学习不分主次、漫无边际,眉毛胡子一把抓,势必收效甚微。很多80后青年教师刚进入工作岗位时,什么都想学,但是什么都学不下去。
当今时代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新事物、新情况、新创造、新发明层出不穷,知识和信息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面对这种新形势,我们在抓紧学习、不断学习、广泛学习的同时,应当懂得为什么而学习,知道自己最该学的是什么。同时,还应根据工作需要和自身知识结构的实际状况,坚持干什么就重点学什么,缺什么就抓紧补什么,工作中需要什么就学好什么,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多读书
读书对于走出校门没多久的“80后”来说,似乎变得很遥远了。忙着上班,忙着赚钱,书已经逐渐淡出了“80后”的视线。读书的好处老生常谈,但是“80后”很少有人静下心来读几本书,浮躁的心被外面精彩的世界所吸引。
作为80后青年教师,读书对于自身来说,不仅是累积,更是专业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岁月流逝,大学时代读过的教材,积累的知识正在老去,有多少教师学过的专业教材不是被束之高阁?有多少教师脑中残留的不是自己读大学时的一些或过时或模糊的知识?又有多少教师甚至精神品位、文化视野,一天天下降,狭隘而不自知?当初的“一桶水”也正在日渐蒸发,“活水”的源头又难以保证,课堂上你们还有多少灵性,多少精彩?
“人之患在不好读书”,不少教师在读大学时,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都不够扎实,面对教学更会感到生疏。成功的教育,总离不开执教者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深厚的人文底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杰出的教师正是凭着丰富的专业素养去征服学生,得心应手地驾驭新教材,把课上得出神入化、荡气回肠。
明目标:给自己一个奋斗的理由
有数以千计的人,他们共同的悲哀是:“我无法决定”,这是人生最大的遗憾之一。因为,“无法决定”的背后是对“成功目标”缺乏信心,它将扼杀人的希望、自信、进取精神和未来成就。现在很多“80后”也是这样,无法确定自己该做什么,以后的路在哪里?整天忙碌在无目标中,一切努力在无意识中白白浪费。
如果你没有明确的目标,一旦你陷入犹豫不决、彷徨无助的境地时,便无法胸有成竹地向一个明确的目标迈进。倘若你没有长远的目标,你很可能“知足”--津津乐道于眼前的得益,从而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认为所谓的“成功目标”只是一蹴而就的事,用不着花大力气。于是,你经常为自己设定伸手可及的“目标”,凭着小聪明和惯性就“手到擒来”,不免沾沾自喜,久而久之,你就放松了素质的锻炼和能力的培养,退化了聪明才智,一但需要向更高更强的目标进发时,你就无能为力、跌足长叹了。
作为80后的青年教师,要想有高的成就、高的水准,首先必须有高的理想。国外有实验专门研究过人的抱负层次和成就的关系,结论是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越大。作为教师,走上教育岗位以后,必须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有设置这样一个目标,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锁定在这个目标上,才能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否则会走弯路,会荒废时间及精力。
有长远目标的人,既不会为眼前的小小“成功”所陶醉,也不会为暂时的挫折怕吓倒。他们明白,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肯定有艰难险阻,假如轻而易举就能排除,这只能说自己的目标定得太低。如果所有的困难一开始就排除得一干二净,便没有人愿意去尝试有有意义的事情了。要一个一个地、脚踏实地地处理前进道路上的任何障碍,有一天,你便会到达目的地。
“80后”身上背负着一个时代的烙印,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而精神充实的70年代人那么宁静,也没有“90后”那么张扬和自我。随着社会的关注焦点不断变化,在“90后”的世界里,“80后”开始慢慢的老去,如果用一字来形容,就是“老”了。马上步入而立之年,有些人从容淡定,有些人恐慌忧虑,作为肩负时代使命的一代,即使眼里含着泪水,即使因受挫而伤痕累累,“80后”都要义无反顾的微笑着去面对。“不抛弃,不放弃”,不管是对生活,还是对梦想,这种精神“80后”永远铭记。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