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实践活动是以知识内容为基础,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再现知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萌发。下面就如何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興趣和多方面的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开展演练
数学知识要加以演练才得以巩固,数学技能要反复练习才能习得。数学教学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练,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提高能力。
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善于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活动课的切入点,学生便能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身临其境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
例如,为了使学生初步学会找简单图形的排列、变化规律,并运用规律来推理,可设计如下《看图推理》实践活动课:采用创设情景,激趣引入的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美丽的大森林动画,在那里,阳光明媚,古树参天,鸟语花香,学生会产生一种新颖好奇的感觉。当学生神往之时,教师立刻说要带领小朋友们到大森林里去玩一玩。在小朋友们欢喜雀跃之际,教师说:“我们还特意请来了两位向导,你们看,它们来了!”伴着优美的音乐,屏幕上出现了两个卡通动物——“豆豆”和“皮皮”。豆豆说:“欢迎小朋友光临我们的大森林!大森林里不光有许多动物,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只有聪明的孩子才能去玩!”接着,豆豆和皮皮又说:“现在我们出了几道题请老师考考大家,看看谁是聪明的孩子!”于是,拉开了活动课的序幕。
二.教师要挖崛教材潜力,拓宽实践活动范围
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着眼于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地发展,在直接体验中追求新境界,探索新发展。如我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时,两节课功夫,学生都熟练地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课中,我拿出一个形体不规则的石头,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计算出它的体积。这时,学生发愁了,因为它既不是长方体,也不是正方体。随后,我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玻璃缸和尺子,并在玻璃缸中放入半缸水,这下大部份学生明白了我的用意,纷纷举手,要求解答这个问题。我让学生把石头放入玻璃缸中,观察玻璃缸水位发生的变化,并测出水位的变化值等,全班同学共同算出了这个石头的体积。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课,学生们找到了玻璃缸中的水与石头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学会了巧妙利用现有条件,解决难题的方法,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精心设计活动课,让活动深入问题本质
有深度的实践活动课,能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数学具有抽象性的特点,选择操作材料时要看操作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们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的小棒和接头,直接进行框架的搭接。我们提供了一些有长有短的小棒,长度有5种之多,每组小棒的总数也远超12根,要求学生从这些小棒中挑选一些做出一个长方体。如果某种小棒不够,可以从老师这里再拿。在操作过程中,有些学生发现,必须把4根相等的小棒作为一组对边,3组这样的小棒就可以搭成一个长方体。有些学生发现,用8根同样长的小棒和另外4根同样长的小棒也能搭成一个长方体。但也有学生发现,老师给他们提供的材料,没有办法搭成长方体,于是,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又到老师那里拿来小棒,成功地搭成了长方体。
这个活动中,我们向学生提供的操作材料是灵活的,学生不是简单地把材料“组装”起来,而是需要根据长方体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材料。选择的过程不仅增加了操作的思维含量,而且加深了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
四.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强化过程意识,淡化结果意识,收获在于学生多个方面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这是实践活动课的一个重要特征。
如在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后,为了让学生具体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加深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可设计《包装袋的收集与处理》活动课。活动前,先把学生分成小组收集不同类型的包装袋,并请小组长作好记录。活动时,根据各组收集的数据描述一个班一天内收集到的包装袋的情况,学会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并用不同方法描述收集到的包装袋的情况。在活动中,还能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废弃的包装袋扔在地上,还会污染环境。可以让学生把废弃的包装袋进行再一次地合理利用,如做成书签、扇子、轮船、门帘等,体会变废为宝的乐趣,学会节约资源。此外,在碰到包装袋里还有没吃完的食物时,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浪费粮食的行为,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节约粮食。
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精心设计活动过程,使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在活动课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勇于质疑、敢于争辩,并为学生创设成功或失败的情感体验氛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这样的活动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云南省永胜县永北镇凉水小学)
一.创设情境,开展演练
数学知识要加以演练才得以巩固,数学技能要反复练习才能习得。数学教学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练,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提高能力。
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善于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活动课的切入点,学生便能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身临其境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
例如,为了使学生初步学会找简单图形的排列、变化规律,并运用规律来推理,可设计如下《看图推理》实践活动课:采用创设情景,激趣引入的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美丽的大森林动画,在那里,阳光明媚,古树参天,鸟语花香,学生会产生一种新颖好奇的感觉。当学生神往之时,教师立刻说要带领小朋友们到大森林里去玩一玩。在小朋友们欢喜雀跃之际,教师说:“我们还特意请来了两位向导,你们看,它们来了!”伴着优美的音乐,屏幕上出现了两个卡通动物——“豆豆”和“皮皮”。豆豆说:“欢迎小朋友光临我们的大森林!大森林里不光有许多动物,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只有聪明的孩子才能去玩!”接着,豆豆和皮皮又说:“现在我们出了几道题请老师考考大家,看看谁是聪明的孩子!”于是,拉开了活动课的序幕。
二.教师要挖崛教材潜力,拓宽实践活动范围
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着眼于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地发展,在直接体验中追求新境界,探索新发展。如我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时,两节课功夫,学生都熟练地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课中,我拿出一个形体不规则的石头,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计算出它的体积。这时,学生发愁了,因为它既不是长方体,也不是正方体。随后,我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玻璃缸和尺子,并在玻璃缸中放入半缸水,这下大部份学生明白了我的用意,纷纷举手,要求解答这个问题。我让学生把石头放入玻璃缸中,观察玻璃缸水位发生的变化,并测出水位的变化值等,全班同学共同算出了这个石头的体积。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课,学生们找到了玻璃缸中的水与石头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学会了巧妙利用现有条件,解决难题的方法,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精心设计活动课,让活动深入问题本质
有深度的实践活动课,能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数学具有抽象性的特点,选择操作材料时要看操作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们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的小棒和接头,直接进行框架的搭接。我们提供了一些有长有短的小棒,长度有5种之多,每组小棒的总数也远超12根,要求学生从这些小棒中挑选一些做出一个长方体。如果某种小棒不够,可以从老师这里再拿。在操作过程中,有些学生发现,必须把4根相等的小棒作为一组对边,3组这样的小棒就可以搭成一个长方体。有些学生发现,用8根同样长的小棒和另外4根同样长的小棒也能搭成一个长方体。但也有学生发现,老师给他们提供的材料,没有办法搭成长方体,于是,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又到老师那里拿来小棒,成功地搭成了长方体。
这个活动中,我们向学生提供的操作材料是灵活的,学生不是简单地把材料“组装”起来,而是需要根据长方体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材料。选择的过程不仅增加了操作的思维含量,而且加深了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
四.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强化过程意识,淡化结果意识,收获在于学生多个方面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这是实践活动课的一个重要特征。
如在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后,为了让学生具体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加深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可设计《包装袋的收集与处理》活动课。活动前,先把学生分成小组收集不同类型的包装袋,并请小组长作好记录。活动时,根据各组收集的数据描述一个班一天内收集到的包装袋的情况,学会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并用不同方法描述收集到的包装袋的情况。在活动中,还能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废弃的包装袋扔在地上,还会污染环境。可以让学生把废弃的包装袋进行再一次地合理利用,如做成书签、扇子、轮船、门帘等,体会变废为宝的乐趣,学会节约资源。此外,在碰到包装袋里还有没吃完的食物时,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浪费粮食的行为,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节约粮食。
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精心设计活动过程,使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在活动课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勇于质疑、敢于争辩,并为学生创设成功或失败的情感体验氛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这样的活动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云南省永胜县永北镇凉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