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新课程理念的运用,从备课要求、影响的学生因素和备课基本内容三个方面阐述了在给留学生传授中国国情课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事项,达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中国国情课程从内容上来说,包括中国地理、中国国情、中国历史、中国政治、中国文化等。不管是自发来到中国进行长期学习,希望得到深造的留学生,还是由国家、政府机构派驻中国进行短期培训的留学生,都是来自与中国友好的国家,怀揣对中国的好奇和希望与中国人民建立友谊的心情。因此,中国国情课程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必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中国国情课程是一把钥匙,用以打开了解中国的大门。
1 新课程理念的概念以及意义
新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体现时代精神的课程观,力图根治现行课程体系的弊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概念的重建,把课程视为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与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每位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教材中学到的多。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师,必须转变以往教师只有教材意识、只知道教材、教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旧的课程理念,树立起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的新理念。
2 新课程理念对于中国国情课程的备课要求
2.1 准确制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所谓目标准确,意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
以中国历史为例,留学生应该了解中国有哪些重要的朝代,哪些朝代对中国的发展乃至今天仍然有深远的影响。对于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给他们介绍中国第一个皇帝,和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在介绍的同时也应该尽量简洁、生动,以简单的文字和轻松的口气道来,否则留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当然,轻松的课堂氛围和教学目标,不意味着放松对他们的教学,更不意味着完全用野史来吸引留学生。
中国国情的最基本要求就是:所有的内容都是确实的、清晰的、明确的。
2.2 分析教学内容,全面了解学生,突出重点难点
一般说来,一节课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学生理解存在困难的地方、教学难于实施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力能力水平,是确定学生的学习方法、选择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
留学生的教育程度和文化背景往往不尽相同。有些来自发达国家,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对于中国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些来自欠发达甚至贫困国家,本国的教育水平低下,对中国知之甚少;再加上一些政治和历史遗留原因,每个人的兴趣点又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开课之初,通过当堂询问、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班级的学生总体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做到知己知彼,因材施教。
教师在备课时尽量考虑到留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他们的兴趣点在哪里,设身处地,从他们的角度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只有这样,在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从容应对学生在课堂上随时提出的“教学难点”。
2.3 充分准备教具和课件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有很多具有浓郁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物品和文化,这对于中国国情的教学非常有利。
例如,在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时,可以将与节日有关的物品,如粽子、花灯等带至课堂。在介绍中国书画文化时,可以带一些毛笔纸墨,让留学生们自己动手,体验使用毛笔写自己名字的独特感觉。其他如剪窗花、折纸等,工具简单,但能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迅速增强留学生对中国的感情,激发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同时也不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
3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考虑的学生因素
3.1 学生的知识基础、经验思想和生活关注点
不同年龄段、具有不同经历的学生,他们的兴趣点和生活关注点大相径庭。在作者的教学经验中,年纪小的亚洲留学生,对东亚文化和宗教方面的认同度很高,他们对文化差异所表现出来的表层方面十分好奇。而有一些短期培训和深造的在职留学人员,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军事等更感兴趣,与年纪相对较小的留学生比较,他们关注的问题更深入,并且更善于总结。这些因素决定了教师不能像对待本科或研究生留学生那样来教授这些学生,根本不可能沿用给小学生普及中国国情那样来进行教学。
3.2 学生的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一大不同,必须好好注意。首先,留学生都是来自友好国家,怀揣对中国的好奇善意。其次,国际政治格局风云变幻,在过去的一百年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处于不断调整中,包括中越战争、八年抗战、中尼关于珠穆朗玛峰的争议、中印关系和中菲在黄岩岛问题上的争执等。这些话题在面对留学生进行讨论时必须要进行控制,考虑到留学生的民族感情,否则容易在课堂上引发矛盾。第三,人有亲疏远近,国家也不例外,比如中国与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关系非常亲厚。但是教师在课堂上要避免表现这一点,不能明显的表现出对这些国家学生的亲近,否则容易引起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不必要的冲突。
4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基本内容
4.1 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
制订教学目的是每一门课开始之前必须完成的任务,同时每一节课也应该有相应的教学目的。
对于中国国情课程,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不可能让留学生像中国的中小学生学历史、地理、政治那样,背熟一切政治辞令,答几个政治问答题,能把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的清清楚楚,这都是不现实的事情。因此,关于中国国情的教学目的,作者的建议是不必十全大补,关键是让留学生理解中国,有些重要方面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以中国政治为例,这本身是个非常庞杂的课程体系,但是中国秉承的外交原则,我们可以进行强调说明,這也是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机会。再以中国地理为例,固然不可能让留学生记住中国的经度纬度,海岸线多少公里,但是留学生至少应该了解到中国是世界面积第三大国家;留学生固然不能记住所有行政区划的名字,但是至少应该知道行政中心、经济中心的所在,以及港澳台的特殊地位。
4.2 研究教材,制定教案
认真钻研教科书,理清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各维目标在教科书中的具体体现,准确理解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的关键,制定切实可行的三维目标。
教科书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照本宣科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大忌。但是留学生,而且往往是亚非欠发达地区的留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高,往往对教科书有一种别样的尊重和信赖。这种特殊情况使得研究教材在对他们的教学备课过程中尤为重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必须完全按照课本,较好的方法是遵循课本的大体脉络,在讲解课本内容的同时,对其他重要内容进行拓展和补充。
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制定教案,教师在授课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使整堂课一气呵成,不至于出现时间不够或多余,或整节课支零破碎、首尾不顾的情况。
4.3 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师在每节课后需要进行总结,尤其是针对课堂教学或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由于留学生的个体特殊性,很多时候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问题,教师不管提前做多么充分的准备,都难免在课堂上“卡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除了抱歉表示自己不能回答学生问题之外,还必须承诺在查询相关资料后在下一堂课进行解答。而课后教师对相关知识的及时补充,就属于一种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越多,教师的知识储备能力就越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卡壳的情况才会越少。教学反思占用的时间一般不少于总课时的三分之一。
5 小结
新课程发展着眼于每位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并不是知识的容器。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也就是对教师提高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新课程的不同学科、不同内容都蕴含着某种先进的理念,更兼留学生教育的特殊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挖掘,去发现,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所以我们新时期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并自觉地、熟练地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更好的进行留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中国国情课程从内容上来说,包括中国地理、中国国情、中国历史、中国政治、中国文化等。不管是自发来到中国进行长期学习,希望得到深造的留学生,还是由国家、政府机构派驻中国进行短期培训的留学生,都是来自与中国友好的国家,怀揣对中国的好奇和希望与中国人民建立友谊的心情。因此,中国国情课程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必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中国国情课程是一把钥匙,用以打开了解中国的大门。
1 新课程理念的概念以及意义
新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体现时代精神的课程观,力图根治现行课程体系的弊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概念的重建,把课程视为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与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每位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教材中学到的多。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师,必须转变以往教师只有教材意识、只知道教材、教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旧的课程理念,树立起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的新理念。
2 新课程理念对于中国国情课程的备课要求
2.1 准确制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所谓目标准确,意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
以中国历史为例,留学生应该了解中国有哪些重要的朝代,哪些朝代对中国的发展乃至今天仍然有深远的影响。对于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给他们介绍中国第一个皇帝,和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在介绍的同时也应该尽量简洁、生动,以简单的文字和轻松的口气道来,否则留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当然,轻松的课堂氛围和教学目标,不意味着放松对他们的教学,更不意味着完全用野史来吸引留学生。
中国国情的最基本要求就是:所有的内容都是确实的、清晰的、明确的。
2.2 分析教学内容,全面了解学生,突出重点难点
一般说来,一节课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学生理解存在困难的地方、教学难于实施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力能力水平,是确定学生的学习方法、选择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
留学生的教育程度和文化背景往往不尽相同。有些来自发达国家,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对于中国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些来自欠发达甚至贫困国家,本国的教育水平低下,对中国知之甚少;再加上一些政治和历史遗留原因,每个人的兴趣点又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开课之初,通过当堂询问、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班级的学生总体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做到知己知彼,因材施教。
教师在备课时尽量考虑到留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他们的兴趣点在哪里,设身处地,从他们的角度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只有这样,在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从容应对学生在课堂上随时提出的“教学难点”。
2.3 充分准备教具和课件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有很多具有浓郁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物品和文化,这对于中国国情的教学非常有利。
例如,在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时,可以将与节日有关的物品,如粽子、花灯等带至课堂。在介绍中国书画文化时,可以带一些毛笔纸墨,让留学生们自己动手,体验使用毛笔写自己名字的独特感觉。其他如剪窗花、折纸等,工具简单,但能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迅速增强留学生对中国的感情,激发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同时也不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
3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考虑的学生因素
3.1 学生的知识基础、经验思想和生活关注点
不同年龄段、具有不同经历的学生,他们的兴趣点和生活关注点大相径庭。在作者的教学经验中,年纪小的亚洲留学生,对东亚文化和宗教方面的认同度很高,他们对文化差异所表现出来的表层方面十分好奇。而有一些短期培训和深造的在职留学人员,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军事等更感兴趣,与年纪相对较小的留学生比较,他们关注的问题更深入,并且更善于总结。这些因素决定了教师不能像对待本科或研究生留学生那样来教授这些学生,根本不可能沿用给小学生普及中国国情那样来进行教学。
3.2 学生的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一大不同,必须好好注意。首先,留学生都是来自友好国家,怀揣对中国的好奇善意。其次,国际政治格局风云变幻,在过去的一百年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处于不断调整中,包括中越战争、八年抗战、中尼关于珠穆朗玛峰的争议、中印关系和中菲在黄岩岛问题上的争执等。这些话题在面对留学生进行讨论时必须要进行控制,考虑到留学生的民族感情,否则容易在课堂上引发矛盾。第三,人有亲疏远近,国家也不例外,比如中国与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关系非常亲厚。但是教师在课堂上要避免表现这一点,不能明显的表现出对这些国家学生的亲近,否则容易引起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不必要的冲突。
4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基本内容
4.1 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
制订教学目的是每一门课开始之前必须完成的任务,同时每一节课也应该有相应的教学目的。
对于中国国情课程,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不可能让留学生像中国的中小学生学历史、地理、政治那样,背熟一切政治辞令,答几个政治问答题,能把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的清清楚楚,这都是不现实的事情。因此,关于中国国情的教学目的,作者的建议是不必十全大补,关键是让留学生理解中国,有些重要方面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以中国政治为例,这本身是个非常庞杂的课程体系,但是中国秉承的外交原则,我们可以进行强调说明,這也是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机会。再以中国地理为例,固然不可能让留学生记住中国的经度纬度,海岸线多少公里,但是留学生至少应该了解到中国是世界面积第三大国家;留学生固然不能记住所有行政区划的名字,但是至少应该知道行政中心、经济中心的所在,以及港澳台的特殊地位。
4.2 研究教材,制定教案
认真钻研教科书,理清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各维目标在教科书中的具体体现,准确理解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的关键,制定切实可行的三维目标。
教科书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照本宣科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大忌。但是留学生,而且往往是亚非欠发达地区的留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高,往往对教科书有一种别样的尊重和信赖。这种特殊情况使得研究教材在对他们的教学备课过程中尤为重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必须完全按照课本,较好的方法是遵循课本的大体脉络,在讲解课本内容的同时,对其他重要内容进行拓展和补充。
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制定教案,教师在授课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使整堂课一气呵成,不至于出现时间不够或多余,或整节课支零破碎、首尾不顾的情况。
4.3 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师在每节课后需要进行总结,尤其是针对课堂教学或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由于留学生的个体特殊性,很多时候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问题,教师不管提前做多么充分的准备,都难免在课堂上“卡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除了抱歉表示自己不能回答学生问题之外,还必须承诺在查询相关资料后在下一堂课进行解答。而课后教师对相关知识的及时补充,就属于一种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越多,教师的知识储备能力就越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卡壳的情况才会越少。教学反思占用的时间一般不少于总课时的三分之一。
5 小结
新课程发展着眼于每位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并不是知识的容器。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也就是对教师提高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新课程的不同学科、不同内容都蕴含着某种先进的理念,更兼留学生教育的特殊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挖掘,去发现,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所以我们新时期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并自觉地、熟练地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更好的进行留学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