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财政学》作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一直以来都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笔者在本文中从几方面分析了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财政学》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财政学》是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及政府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财政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
《财政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在很多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对《财政学》的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安排,一直都处在一个相对弱势的状态。我想就自己近些年对财政学的认识和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想法与各位专家和学者共享。
1 财政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财政学是描述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财政分配活动及其基本规律的学科。它所介绍的财政学基础理论在整个财政理论中发挥着支柱作用。通过学习财政学,人们可以对周围的财政现象有个基本的认识,可以运用财政学相关理论和知识去观察财政现象、研究财政问题。《财政学》的教学内容共分五部分,即财政概述、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国家预算、财政政策。其中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是学习和掌握的核心内容。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贯穿“以能力发展为主,知识传授为辅”的教学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学完课程后,学生应当能够熟悉国家有关财政税收方面的政策、法规,很好的掌握和理解财政基本规律,即国家生财、聚财、用财三财之道的规律和宏观财政政策的原理,理解与政府有关的诸多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并具有处理财政税收业务的能力,为更好地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分析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2 财政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编写混乱,尚未形成规范的教材。当前,高校教师评职称需要有一本甚至多本教材,这就使得全国数以万计的高校教师不得不动用各种关系,采用各种手段出书,这种局面的后果显然会使教材的质量下降,绝大多数教材都在复制。不能说这里就没有值得使用的好书,但是多如牛毛的教材让我们很难从这里找到真正的好教材,再加上各家出版社五花八门的促销手段,就更难找到一本令人满意的教材。
(2)教材理论性太强,实践内容太少,不符合实际需要。从所使用的各个版本的教材来看,几乎所有的《财政学》教材都更看重理论分析,直接将相关知识介绍给学生,而很少有将财政实际业务处理流程和操作方法介绍给学生的。这就导致学生学习时感觉枯燥乏味、积极性不高,并且难以将所学书本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中去。例如,财政政策部分是财政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连接点,但几乎所有教材都对此讲解的很少而且都很抽象,学生没有办法理解真正含义和具体的操作过程。税收知识是财政学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如前所述,当前各个版本的财政学教材普遍对税收理论知识讲述较多,而对税收实务的内容介绍得极少。实际上,除了财政、税收、会计等专业以外,其它经济管理类专业并没有税收后续课程,如果任课老师不能在课堂上补充税收实务知识,就会导致学生学完财政学后,仍然不了解最基本的税收处理业务,甚至不会计算简单的税额。这样,在走进工作岗位后,不少学生还要重新补税收这一课。
(3)配套教学软件、课件不完善。随着信息化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和课件等媒介已经成为传授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虽然不少教材赠送了相应的教学课件,但据笔者观察,这些课件制作的都不太尽如人意,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些课件甚至会使教学效果更差。
2.2 案例教学的缺失
长期以来,我国财政学的教学模式是应试教育,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教师进行满堂灌,学生全盘接受,然后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唯一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案例使用的非常少甚至没有,即使有,也只是将其作为补充和点缀。
近年来,我国一些知名高校的经济学院(系)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财政学的案例教学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总体来讲,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在全国来看仍然是比较欠缺的。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日益深入,传统教育模式已经受到较大的冲击,在各高校应该大力推广财政学案例教学法。
2.3 财政学的课程设置薄弱
很多高校在设置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课程的时候,财政学通常都是考查课,周学时一般都是三节。当然,从教学经验来看,这也不无道理。首先,从学习的难度上看,财政学的很多基本知识很简单;其次,学生在取得各种证书的时候很多不涉及财政学。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这门课就非常容易学习。
2.4 院系及师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财政学课程在整个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当中一直备受冷落。作为学生,因为是考查课,并且考各种证件时不太涉及财政学的内容,所以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中不会付出太多努力,上课出勤率低,即使出勤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作为教师,因为受学时的影响,只能将书本的内容匆匆讲解,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深入到财政部门真正了解业务的流程和预算资金的运动,再加上学生的不重视,上课热情也就不高了。
3 加强财政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基于上述原因,财政学课程的教授和学习一直没有很大的成效。财政学并非不重要,也并非很简单,如何才能使得师生正确认识该课程并较好地掌握有关教学方法,笔者在此提出如下一些建议:
3.1 规范《财政学》的教材体系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最主要依据,是学生课后最主要的参考书,因此教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财政学的教学效果。一本满足目前高校需要的好教材,应本着继承和发展的原则,把西方财政税收理论中适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内容积极地吸收进来。把过去财政税收理论中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归纳和创新,积极地吸收到教材中来,以期更好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税收理论。对目前的《财政学》教材进行修改和增补,删除教材中一些过时的内容,增加一些最新科研成果。
3.2 案例教学方法被提上日程
财政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学科,理论与实践在教学中是同等重要的,但学校教学往往还是将理论学习放在一个较重要的位置,忽视案例教学。
但为了加强案例教学的效果,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案例库,案例教学也只能望洋兴叹,因此应该加快建设高校财政学案例库。此外,还应当加强培训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由于从事财政学教学的教师,对财政工作的实际操作过程不够清楚,因此案例教学对于许多从事财政学教学的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富有挑战的课题,那种传统的大包大揽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需要,必须加强培训,使他们尽快更新教学观念,掌握从事案例教学所必需的各种技能。另外,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建立模拟实验室,模拟政府财政部门和国库的预算资金收支部门,让学生可以了解财政活动各环节的大致流程。
总之,财政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寻找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点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必将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3.3 提高教师实践教学的素质和要求
现在很多高校的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头脑里装的都是书本知识,实践能力是很弱的。高校教师不同于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更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不再是应试能力而是实践能力,这就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学校还是自己都应想尽一切办法创造实践的机会,从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知识,从而把对知识更深刻的认识带回课堂,这是必须的。我们总在强调学生的实践,而真正缺乏实践的往往恰恰是教师本身。
总之,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门课程,其实没有主次之分,没有重轻之别,任何一门课程中都有我们学不进,啃不完的知识,同时,任何一门课程的教授和学习也都需要社会、学校和师生的共同努力。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财政学》是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及政府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财政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
《财政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在很多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对《财政学》的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安排,一直都处在一个相对弱势的状态。我想就自己近些年对财政学的认识和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想法与各位专家和学者共享。
1 财政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财政学是描述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财政分配活动及其基本规律的学科。它所介绍的财政学基础理论在整个财政理论中发挥着支柱作用。通过学习财政学,人们可以对周围的财政现象有个基本的认识,可以运用财政学相关理论和知识去观察财政现象、研究财政问题。《财政学》的教学内容共分五部分,即财政概述、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国家预算、财政政策。其中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是学习和掌握的核心内容。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贯穿“以能力发展为主,知识传授为辅”的教学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学完课程后,学生应当能够熟悉国家有关财政税收方面的政策、法规,很好的掌握和理解财政基本规律,即国家生财、聚财、用财三财之道的规律和宏观财政政策的原理,理解与政府有关的诸多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并具有处理财政税收业务的能力,为更好地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分析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2 财政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编写混乱,尚未形成规范的教材。当前,高校教师评职称需要有一本甚至多本教材,这就使得全国数以万计的高校教师不得不动用各种关系,采用各种手段出书,这种局面的后果显然会使教材的质量下降,绝大多数教材都在复制。不能说这里就没有值得使用的好书,但是多如牛毛的教材让我们很难从这里找到真正的好教材,再加上各家出版社五花八门的促销手段,就更难找到一本令人满意的教材。
(2)教材理论性太强,实践内容太少,不符合实际需要。从所使用的各个版本的教材来看,几乎所有的《财政学》教材都更看重理论分析,直接将相关知识介绍给学生,而很少有将财政实际业务处理流程和操作方法介绍给学生的。这就导致学生学习时感觉枯燥乏味、积极性不高,并且难以将所学书本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中去。例如,财政政策部分是财政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连接点,但几乎所有教材都对此讲解的很少而且都很抽象,学生没有办法理解真正含义和具体的操作过程。税收知识是财政学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如前所述,当前各个版本的财政学教材普遍对税收理论知识讲述较多,而对税收实务的内容介绍得极少。实际上,除了财政、税收、会计等专业以外,其它经济管理类专业并没有税收后续课程,如果任课老师不能在课堂上补充税收实务知识,就会导致学生学完财政学后,仍然不了解最基本的税收处理业务,甚至不会计算简单的税额。这样,在走进工作岗位后,不少学生还要重新补税收这一课。
(3)配套教学软件、课件不完善。随着信息化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和课件等媒介已经成为传授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虽然不少教材赠送了相应的教学课件,但据笔者观察,这些课件制作的都不太尽如人意,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些课件甚至会使教学效果更差。
2.2 案例教学的缺失
长期以来,我国财政学的教学模式是应试教育,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教师进行满堂灌,学生全盘接受,然后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唯一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案例使用的非常少甚至没有,即使有,也只是将其作为补充和点缀。
近年来,我国一些知名高校的经济学院(系)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财政学的案例教学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总体来讲,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在全国来看仍然是比较欠缺的。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日益深入,传统教育模式已经受到较大的冲击,在各高校应该大力推广财政学案例教学法。
2.3 财政学的课程设置薄弱
很多高校在设置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课程的时候,财政学通常都是考查课,周学时一般都是三节。当然,从教学经验来看,这也不无道理。首先,从学习的难度上看,财政学的很多基本知识很简单;其次,学生在取得各种证书的时候很多不涉及财政学。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这门课就非常容易学习。
2.4 院系及师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财政学课程在整个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当中一直备受冷落。作为学生,因为是考查课,并且考各种证件时不太涉及财政学的内容,所以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中不会付出太多努力,上课出勤率低,即使出勤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作为教师,因为受学时的影响,只能将书本的内容匆匆讲解,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深入到财政部门真正了解业务的流程和预算资金的运动,再加上学生的不重视,上课热情也就不高了。
3 加强财政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基于上述原因,财政学课程的教授和学习一直没有很大的成效。财政学并非不重要,也并非很简单,如何才能使得师生正确认识该课程并较好地掌握有关教学方法,笔者在此提出如下一些建议:
3.1 规范《财政学》的教材体系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最主要依据,是学生课后最主要的参考书,因此教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财政学的教学效果。一本满足目前高校需要的好教材,应本着继承和发展的原则,把西方财政税收理论中适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内容积极地吸收进来。把过去财政税收理论中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归纳和创新,积极地吸收到教材中来,以期更好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税收理论。对目前的《财政学》教材进行修改和增补,删除教材中一些过时的内容,增加一些最新科研成果。
3.2 案例教学方法被提上日程
财政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学科,理论与实践在教学中是同等重要的,但学校教学往往还是将理论学习放在一个较重要的位置,忽视案例教学。
但为了加强案例教学的效果,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案例库,案例教学也只能望洋兴叹,因此应该加快建设高校财政学案例库。此外,还应当加强培训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由于从事财政学教学的教师,对财政工作的实际操作过程不够清楚,因此案例教学对于许多从事财政学教学的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富有挑战的课题,那种传统的大包大揽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需要,必须加强培训,使他们尽快更新教学观念,掌握从事案例教学所必需的各种技能。另外,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建立模拟实验室,模拟政府财政部门和国库的预算资金收支部门,让学生可以了解财政活动各环节的大致流程。
总之,财政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寻找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点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必将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3.3 提高教师实践教学的素质和要求
现在很多高校的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头脑里装的都是书本知识,实践能力是很弱的。高校教师不同于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更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不再是应试能力而是实践能力,这就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学校还是自己都应想尽一切办法创造实践的机会,从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知识,从而把对知识更深刻的认识带回课堂,这是必须的。我们总在强调学生的实践,而真正缺乏实践的往往恰恰是教师本身。
总之,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门课程,其实没有主次之分,没有重轻之别,任何一门课程中都有我们学不进,啃不完的知识,同时,任何一门课程的教授和学习也都需要社会、学校和师生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