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8年女作家赛珍珠在诺贝尔颁奖仪式上说:“……也许你们不太理解,此刻站在这里的恰恰又是一位妇女,这在许多国家意味着什么!”即使在今天,它也仍意味着某种东西——因为,荣获诺贝尔奖的不只是男人。
必须自信
诺贝尔奖是一年颁发一次的国际奖项,其中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及和平等5个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经济学奖则于1969年起颁发。首位诺贝尔奖女性得主是玛丽·居里,她也是唯一一位多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得主(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截至2013年10月10日,已有825位男性及45位女性诺贝尔奖得主。历年的女性得主中,共有和平奖15名和文学奖13名,人数最多,其次是生理学或医学奖10名,化学奖4名,物理学奖2名,还有经济学奖1名。
这些获奖的女科学家、女作家和女和平斗士们,不得不经受更多特殊的考验和磨难。在居里夫人生活的年代,妇女们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未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受教育权,很多女子只能在私立学校读到高中毕业。当诺贝尔1895年即他去世的前一年,立下遗嘱并设立诺贝尔奖时,在德国,妇女还未允许上大学。直到20世纪20年代,大学的大门才逐渐向女学生们敞开。
“必须自信,否则没有人相信你。”她们所得到的一切,都是上几代人艰苦努力争取来的。罗莎琳·耶洛夫办公室里的座右铭是:“一个女人如果想做得有男人的一半那么好,就必须付出比男人多一倍的努力。由此成功就不是很难了。”她们所做的一切,不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还是为了争取一种公平——与男人平等的权利。对她们的回顾,并非是想安慰被社会所限制着的妇女,而是一种鞭策、鼓励和探索。
不难想象,居里夫人和她的姐妹们的成功,付出了怎样超乎常人的艰辛!怀着强烈的自信和坚持到底的毅力向社会和世俗作顽强的拼搏,把对事业的热爱和为事业献身的精神当作幸福的基础,才使得4%的诺贝尔奖的桂冠献予了她们,并让她们的名字在人类历史中永放光芒。
文学风景
艾丽斯·门罗
“我不会玩桥牌,也不会打网球。那些别人会的休闲方式,我只是欣赏。我没有时间做那些事。我把时间都用来观察窗外的风景了。”
2013年10月10日晚7时,201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加拿大作家艾丽斯·门罗获此殊荣。艾丽斯·门罗被誉为“当代短篇文学小说大师”,她的代表作《逃离》影响巨大,2004年一经出版迅速夺得当年加拿大吉勒文学奖,并入选《纽约时报》年度图书。艾丽斯·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出后,《逃离》作为唯一一本被翻译为中文并在中国出版的小说,引发了读者的阅读热情,出版商当即决定加印10万册。
据CNN报道,艾丽斯·门罗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首位加拿大国籍作家,1968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并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后来共创作了14部作品并多次获奖,同时作品被翻译成13种文字传遍全球,受到读者与媒体的高度评价。2013年10月10日,艾丽斯·门罗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给出的颁奖词是:“当代短篇文学小说大师”。由此艾丽斯·门罗也成为了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的第13位女性。
坚强的女性
塞尔玛·拉格洛芙
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妇女是与安徒生齐名的瑞典童話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1909年,拉格洛芙凭着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骑鹅旅行记》,打动了全世界无数的少年儿童,而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委员们的“铁石心肠”也为之感动。这位善良乐观、充满了幻想的女子,从小就不得不忍受因残疾而造成的不便以及精神上的巨大痛苦。
拉格洛芙出生后不久左脚不幸成了残废,3岁半时,两脚完全麻痹不能行动,从此以后她总是坐在椅子上听祖母、姑妈和其他许多人讲传说和故事。7岁以后开始大量阅读,书籍给她病残的身体带来莫大的精神安慰。一天,她读到一本关于美国印第安人的冒险传说,激发起将来要从事写作的欲望。她麻痹的双腿经过多次治疗后能像健康人一样行走,但是走起路来脚仍然有一点儿跛。
拉格洛芙认为,接受诺贝尔奖,是“一件难以应付的事情”,因为此前她一直在老家韦姆兰特过着独居隐遁的生活,对熙攘纷繁的公众生活已备感生疏,现由于获奖又要在大庭广众面前抛头露面,应对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因而有些不大自在,但当她转而想到她的兄弟姐妹和年迈的母亲那一张张笑逐颜开的面庞时,她又“溢满了喜悦之情”。接下来她想到已不在人世的父亲,想到不能将这喜讯告诉酷爱文学的父亲,她又黯然神伤,深以为憾。父亲酷爱文学,有讲不完的民间故事和传奇故事,对她走上创作道路有较大影响。
拉格洛芙因“成功地呼唤人类心声”于190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14年被选为瑞典学院中第一名女院士。她是瑞典19世纪90年代浪漫派文学的代表,善于把幻想与真实融为一体,作品生动、优美、富有诗意。
执著向前
玛丽·居里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玛丽·居里,原名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性化学家。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首都华沙,1891年随姐姐至巴黎读书。1895年玛丽·居里与年轻的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结为伉俪,组成一个志同道合、和睦相亲的幸福家庭。繁忙的家务及1897年出生的女儿并没有阻碍这对热爱科学的夫妇,特别是作为母亲和主妇的玛丽,一直坚持着学习和科研。
居里夫妇共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之后又发现了元素镭。因此居里夫人和丈夫及亨利·贝克勒共同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玛丽·居里1934年7月4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玛丽·居里倡导用放射学救护伤员,推动了放射学在医学领域里的运用。之后,她曾在1921年赴美国旅游并为放射学的研究筹款。居里夫人由于过度接触放射性物质于1934年7月4日在法国上萨瓦省逝世。
在此之后,她的大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她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她母亲去世之后写了《居里夫人传》。在20世纪90年代的通货膨胀中,居里夫人的头像曾出现在波兰和法国的货币和邮票上。化学元素锔(Cm, 96)就是为了纪念居里夫妇所命名的。
完美囚徒
昂山素季
昂山素季生于缅甸仰光,1963年在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并在1967年获得学士学位,是缅甸非暴力提倡民主的政治家。1990年带领全国民主联盟赢得大选的胜利,但选举结果被军政府作废。其后21年间她被军政府断断续续软禁于其寓所中长达15年。1990年获得萨哈罗夫奖,翌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对比她坎坷的政治经历,更让人感到扼腕叹息的是她和那位英国丈夫之间凄美的爱情。早于1970年代,两人在牛津订下婚姻盟誓前,研究西藏文化的英国学者迈克·阿里斯已经知道,有一天命运会叫他们在家与国之间作出抉择。
婚后十多年,她随他在牛津静静地过日子,照顾家庭,让他专心学术研究,那是他们婚姻中最美好祥和的时光。直至1988年3月,昂山素季获悉母亲中风病危,便匆匆告别丈夫与两个儿子,赶返缅甸侍母,想不到此一去,却是夫妻天涯断肠之始。此后,阿里斯多次要求到缅甸探妻,均遭到军政府拒绝。几经争取,几年间两人只短暂会面五次。
夫妻最后的相聚是在1995年底,可是此后他便不再获准进入缅甸。1999年3月,阿里斯因癌症在牛津逝世,在军政府多番阻挠下,昂山素季最终也无法赴英奔丧。“我永远不会站在你和你的祖国之间。”当年阿里斯这句爱的承诺,最后通过死亡来体现。
昂山素季得知丈夫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军政权催促她去英国,与两个儿子团聚。但是,昂山素季知道,自己一旦离开祖国,就再也不能回来了。她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家庭的分离,是我争取一个自由的缅甸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之一。”
2005年6月19日:全球14个国家爆发反缅甸示威,要求释放昂山素季,因为这一天是她60岁的生日。据说被软禁期间,昂山素季没有消沉。她的生活十分规律,阅读诗歌、散文,学习法语和日语。她爱听摇滚乐,美国摇滚乐队“感激的死者”是她最喜欢的一支摇滚乐队。2010年11月13日昂山素季终于获释。2013年6月,昂山素季在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明确宣布竞选缅甸总统。
女性主义
多丽丝·莱辛
“女性经验的史诗作者,以其怀疑的态度、激情和远见,清楚地剖析了一个分裂的文化。”在2007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多丽丝·莱辛这位英国女作家——她是迄今为止获奖时最年长的女性诺贝尔获奖者——颁奖词还提到莱辛的小说《金色笔记》,“在二十世纪那些描述男性女性关系的作品中,是开创性的。”虽然这部一九六二年发表的小说被评论认为是女权主义者的经典作品,多丽丝·莱辛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
其风格独特多变,思想深邃,观点犀利,见解新颖,极具挑战性。关于莱辛作品的哲学思想及其小说形式联系的评论,试图探讨她的生命哲学理念及其小说形式的关系,对莱辛提出的漩涡与喷泉、“双姓同体的人”和“大家人物”、流动的时间、比喻的世界和苏菲主义进行了精辟的分析。
诺贝尔文学奖把莱辛作为一个女性主义的先锋战士来奖赏;可这对于莱辛来说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由于《金色笔记》,莱辛无可争议地成为英国最年长的女性主义“代言人”;但自从此书出版以来,莱辛无时无刻不想摆脱那个恼人的头衔。
莱辛不希望被视为“女权主义者”。在一次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她说:“女权主义者希望从我身上找到一种我其实并不具备的东西,那种东西其实来自于宗教。她们希望我能说这样的话:‘嗨,姐妹們,我与你们同在。我们共同战斗,为了迎来一个再也没有臭男人的金色黎明。’她们发表的关于男人与女人的宣言无聊至极,但那正是她们想要的。我对她们无比失望。”莱辛的许多作品都可以定义为“女性文学”,但并没有局限于感性的情感题材。她不诗意、不哀怨;相反,她咄咄逼人、一针见血。
必须自信
诺贝尔奖是一年颁发一次的国际奖项,其中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及和平等5个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经济学奖则于1969年起颁发。首位诺贝尔奖女性得主是玛丽·居里,她也是唯一一位多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得主(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截至2013年10月10日,已有825位男性及45位女性诺贝尔奖得主。历年的女性得主中,共有和平奖15名和文学奖13名,人数最多,其次是生理学或医学奖10名,化学奖4名,物理学奖2名,还有经济学奖1名。
这些获奖的女科学家、女作家和女和平斗士们,不得不经受更多特殊的考验和磨难。在居里夫人生活的年代,妇女们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未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受教育权,很多女子只能在私立学校读到高中毕业。当诺贝尔1895年即他去世的前一年,立下遗嘱并设立诺贝尔奖时,在德国,妇女还未允许上大学。直到20世纪20年代,大学的大门才逐渐向女学生们敞开。
“必须自信,否则没有人相信你。”她们所得到的一切,都是上几代人艰苦努力争取来的。罗莎琳·耶洛夫办公室里的座右铭是:“一个女人如果想做得有男人的一半那么好,就必须付出比男人多一倍的努力。由此成功就不是很难了。”她们所做的一切,不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还是为了争取一种公平——与男人平等的权利。对她们的回顾,并非是想安慰被社会所限制着的妇女,而是一种鞭策、鼓励和探索。
不难想象,居里夫人和她的姐妹们的成功,付出了怎样超乎常人的艰辛!怀着强烈的自信和坚持到底的毅力向社会和世俗作顽强的拼搏,把对事业的热爱和为事业献身的精神当作幸福的基础,才使得4%的诺贝尔奖的桂冠献予了她们,并让她们的名字在人类历史中永放光芒。
文学风景
艾丽斯·门罗
“我不会玩桥牌,也不会打网球。那些别人会的休闲方式,我只是欣赏。我没有时间做那些事。我把时间都用来观察窗外的风景了。”
2013年10月10日晚7时,201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加拿大作家艾丽斯·门罗获此殊荣。艾丽斯·门罗被誉为“当代短篇文学小说大师”,她的代表作《逃离》影响巨大,2004年一经出版迅速夺得当年加拿大吉勒文学奖,并入选《纽约时报》年度图书。艾丽斯·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出后,《逃离》作为唯一一本被翻译为中文并在中国出版的小说,引发了读者的阅读热情,出版商当即决定加印10万册。
据CNN报道,艾丽斯·门罗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首位加拿大国籍作家,1968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并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后来共创作了14部作品并多次获奖,同时作品被翻译成13种文字传遍全球,受到读者与媒体的高度评价。2013年10月10日,艾丽斯·门罗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给出的颁奖词是:“当代短篇文学小说大师”。由此艾丽斯·门罗也成为了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的第13位女性。
坚强的女性
塞尔玛·拉格洛芙
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妇女是与安徒生齐名的瑞典童話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1909年,拉格洛芙凭着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骑鹅旅行记》,打动了全世界无数的少年儿童,而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委员们的“铁石心肠”也为之感动。这位善良乐观、充满了幻想的女子,从小就不得不忍受因残疾而造成的不便以及精神上的巨大痛苦。
拉格洛芙出生后不久左脚不幸成了残废,3岁半时,两脚完全麻痹不能行动,从此以后她总是坐在椅子上听祖母、姑妈和其他许多人讲传说和故事。7岁以后开始大量阅读,书籍给她病残的身体带来莫大的精神安慰。一天,她读到一本关于美国印第安人的冒险传说,激发起将来要从事写作的欲望。她麻痹的双腿经过多次治疗后能像健康人一样行走,但是走起路来脚仍然有一点儿跛。
拉格洛芙认为,接受诺贝尔奖,是“一件难以应付的事情”,因为此前她一直在老家韦姆兰特过着独居隐遁的生活,对熙攘纷繁的公众生活已备感生疏,现由于获奖又要在大庭广众面前抛头露面,应对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因而有些不大自在,但当她转而想到她的兄弟姐妹和年迈的母亲那一张张笑逐颜开的面庞时,她又“溢满了喜悦之情”。接下来她想到已不在人世的父亲,想到不能将这喜讯告诉酷爱文学的父亲,她又黯然神伤,深以为憾。父亲酷爱文学,有讲不完的民间故事和传奇故事,对她走上创作道路有较大影响。
拉格洛芙因“成功地呼唤人类心声”于190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14年被选为瑞典学院中第一名女院士。她是瑞典19世纪90年代浪漫派文学的代表,善于把幻想与真实融为一体,作品生动、优美、富有诗意。
执著向前
玛丽·居里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玛丽·居里,原名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性化学家。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首都华沙,1891年随姐姐至巴黎读书。1895年玛丽·居里与年轻的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结为伉俪,组成一个志同道合、和睦相亲的幸福家庭。繁忙的家务及1897年出生的女儿并没有阻碍这对热爱科学的夫妇,特别是作为母亲和主妇的玛丽,一直坚持着学习和科研。
居里夫妇共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之后又发现了元素镭。因此居里夫人和丈夫及亨利·贝克勒共同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玛丽·居里1934年7月4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玛丽·居里倡导用放射学救护伤员,推动了放射学在医学领域里的运用。之后,她曾在1921年赴美国旅游并为放射学的研究筹款。居里夫人由于过度接触放射性物质于1934年7月4日在法国上萨瓦省逝世。
在此之后,她的大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她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她母亲去世之后写了《居里夫人传》。在20世纪90年代的通货膨胀中,居里夫人的头像曾出现在波兰和法国的货币和邮票上。化学元素锔(Cm, 96)就是为了纪念居里夫妇所命名的。
完美囚徒
昂山素季
昂山素季生于缅甸仰光,1963年在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并在1967年获得学士学位,是缅甸非暴力提倡民主的政治家。1990年带领全国民主联盟赢得大选的胜利,但选举结果被军政府作废。其后21年间她被军政府断断续续软禁于其寓所中长达15年。1990年获得萨哈罗夫奖,翌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对比她坎坷的政治经历,更让人感到扼腕叹息的是她和那位英国丈夫之间凄美的爱情。早于1970年代,两人在牛津订下婚姻盟誓前,研究西藏文化的英国学者迈克·阿里斯已经知道,有一天命运会叫他们在家与国之间作出抉择。
婚后十多年,她随他在牛津静静地过日子,照顾家庭,让他专心学术研究,那是他们婚姻中最美好祥和的时光。直至1988年3月,昂山素季获悉母亲中风病危,便匆匆告别丈夫与两个儿子,赶返缅甸侍母,想不到此一去,却是夫妻天涯断肠之始。此后,阿里斯多次要求到缅甸探妻,均遭到军政府拒绝。几经争取,几年间两人只短暂会面五次。
夫妻最后的相聚是在1995年底,可是此后他便不再获准进入缅甸。1999年3月,阿里斯因癌症在牛津逝世,在军政府多番阻挠下,昂山素季最终也无法赴英奔丧。“我永远不会站在你和你的祖国之间。”当年阿里斯这句爱的承诺,最后通过死亡来体现。
昂山素季得知丈夫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军政权催促她去英国,与两个儿子团聚。但是,昂山素季知道,自己一旦离开祖国,就再也不能回来了。她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家庭的分离,是我争取一个自由的缅甸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之一。”
2005年6月19日:全球14个国家爆发反缅甸示威,要求释放昂山素季,因为这一天是她60岁的生日。据说被软禁期间,昂山素季没有消沉。她的生活十分规律,阅读诗歌、散文,学习法语和日语。她爱听摇滚乐,美国摇滚乐队“感激的死者”是她最喜欢的一支摇滚乐队。2010年11月13日昂山素季终于获释。2013年6月,昂山素季在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明确宣布竞选缅甸总统。
女性主义
多丽丝·莱辛
“女性经验的史诗作者,以其怀疑的态度、激情和远见,清楚地剖析了一个分裂的文化。”在2007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多丽丝·莱辛这位英国女作家——她是迄今为止获奖时最年长的女性诺贝尔获奖者——颁奖词还提到莱辛的小说《金色笔记》,“在二十世纪那些描述男性女性关系的作品中,是开创性的。”虽然这部一九六二年发表的小说被评论认为是女权主义者的经典作品,多丽丝·莱辛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
其风格独特多变,思想深邃,观点犀利,见解新颖,极具挑战性。关于莱辛作品的哲学思想及其小说形式联系的评论,试图探讨她的生命哲学理念及其小说形式的关系,对莱辛提出的漩涡与喷泉、“双姓同体的人”和“大家人物”、流动的时间、比喻的世界和苏菲主义进行了精辟的分析。
诺贝尔文学奖把莱辛作为一个女性主义的先锋战士来奖赏;可这对于莱辛来说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由于《金色笔记》,莱辛无可争议地成为英国最年长的女性主义“代言人”;但自从此书出版以来,莱辛无时无刻不想摆脱那个恼人的头衔。
莱辛不希望被视为“女权主义者”。在一次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她说:“女权主义者希望从我身上找到一种我其实并不具备的东西,那种东西其实来自于宗教。她们希望我能说这样的话:‘嗨,姐妹們,我与你们同在。我们共同战斗,为了迎来一个再也没有臭男人的金色黎明。’她们发表的关于男人与女人的宣言无聊至极,但那正是她们想要的。我对她们无比失望。”莱辛的许多作品都可以定义为“女性文学”,但并没有局限于感性的情感题材。她不诗意、不哀怨;相反,她咄咄逼人、一针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