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发展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道路。韩国BK21 工程的巨大成功使韩国在发展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大步迈进,这个已经被证明卓有成效的世界一流大学发展计划,对中国创世界一流大学而言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World First Class University: From Marginal to Center
——Take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South Korea As An Example
MA Mufang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321004)
AbstractIn nowadays many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are tries hard actively to explore a path for developing a successful world first class university, the great success of BK21 project of South Korea make it move faster on that path, and the project which was proved fruitful and a world-class university development plan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China.
Key wordsworld class universities; center-edge
1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相关理论概述
1.1 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与标准
目前,国际上对世界一流大学尚没有一个被普遍公认的严格定义,究其内涵主要有:第一,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只能在比较的研究中才能产生。第二,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学校实力、贡献及社会声誉的综合概念。第三,是一个群体概念。在这个群体中,既包括了顶尖级的世界一流大学,也包括了一些后起之秀的世界一流大学。第四,是强大实力和卓越贡献有统一,有其共同特征,如有一批一流的学科、培养高层次人才、出高水平原创性成果、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以及办学经费充足等。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国际前沿的若干一流学科;科研成果卓著,学术声誉很高;拥有一批世界级学术大师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科研经费充裕,研究力量雄厚;拥有一流的学生,培养创新人才;经费投入巨大,办学设施优良。
1.2 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气质
University,它的词根是universus,“普遍”、“整个”、“世界”、“宇宙”的意思。从大学诞生之日起,其精神气质就是一种“普遍主义”。世界一流大学的普遍主义精神体现在普天之下都是其领地、世界之才为其所用的气质之中。所以世界一流大学的普遍主义精神气质至少体现在从下三个方面:一是较远必须来自五湖四海;二是学生整体必须广泛而多样化;三是教学课程、研究项目也必须是普遍主义、世界主义的。
2 “中心—边缘”理论
“中心—边缘”的概念应用于教育领域是指现行的国际教育综合体中存在着某些大学和知识“中心”,他们指出方向、提供样板、开展研究、一言以蔽之,就是将自己置于学术系统的金字塔的顶端起着领头的作用,而这一金字塔的底部则是那些处在“边缘”的大学,他们照搬外国的发展模式,很少具有原创性的成果,一般不能涉足知识的前沿。
大学的兴衰和国家的兴亡是密切相关。作为边缘的发展中国家或者中等发达国家要想走到世界的中心,那么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的努力也是必然的。创建和发展世界一流大学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而促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必须以评价为基础。目前,国内外对世界一流大学进行研究影响力比较大的国外有《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英国《泰晤士报》,国内有上海交大高教研究所、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在2007年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了一组年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竞争力排行榜,从排行榜中显示:从进入世界科研竞争力排行榜前500名的大学来看,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囊括了前100名中的近80%,前200名中的70%,前400名中的近64%,前500名中的近60%,世界上优秀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大多集中在这几个发达国家,它们拥有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科研实力。那么,作为韩国这样的中等发展国家怎么样突破重围,走到中心呢?
3 在边缘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首尔国立大学的案例
对于像韩国这样的边缘国家来说,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在很多方面面临着挑战。正如菲利普·阿特巴赫所指出的,西方传统中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模式、理念和价值观反映了非常高的学术标准。中等收入国家要在高层次的竞争中具有竞争力变得越发困难,因为在世界科学和知识的舞台上表演所需要的资金正急剧的上涨。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起,韩国的经济发展迅猛,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曾一跃成为世界市场上的主要竞争者之一。然而,90年代末的经济危机暴露了以原料为主导的制造业经济的局限性,所以韩国政府把知识经济转变作为主要的政策目标之一。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为知识经济做准备。在这种背景下,对韩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提上了国家的日程。
3.1 韩国的“BK21计划”
韩国的“BK21计划”(brain Korea 21:智慧韩国21工程)是一项针对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政策,是非常重要的高等教育改革项目,目的是要为知识型社会培养富有创造力力的高质量人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韩国政府决定从1999年到2005年的7年里,对大学进行约12亿美元的投资。毋庸置疑,该项计划对韩国大学整体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研究专业和研究生的强调,以及项目的规模,都为韩国旗舰大学,尤其是首尔国立大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使他能够在边缘国家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3.2 院校的自我提升与实现卓越的因素
经过努力,韩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特别是首尔国立大学,它已经一跃成为世界一流之列。
2004年首尔国立大学与三所顶级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论文发表数及研究经费比较
数据来源:科研办公室(2006,10)
注:1 SCI索引论文 2 TBW=100亿韩元,约10000万美元(一美元=1100韩元) 3 东京大学的数据为2003年提供的数据
科研方面的卓越成就表明首尔国立大学似乎已经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这说明边缘国家的旗舰大学也有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那么到底是什么让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呢?
(1)来自韩国中等教育的实力。进入首尔大学的都做了高质量的准备,根据经合组织公布的国际调查来看,韩国中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数学技能上位于前三名。因此招收拔尖学生的首尔国立大学理所当然有潜力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2)首尔国立大学接受到的本科教育质量。《高等教育纪事报》曾报道说,在1999—2003年间,首尔国立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获得美国大学博士学位的人数仅次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前往美国深造的本科生数量令人瞩目。
(3)支撑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因素是韩国知识分子的传统,即导师和学生之间强大而坚定的关系,这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有力的学术力量。
4 对中国的启示
科研方面的卓越成就表明首尔国立大学似乎已经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这说明边缘国家的旗舰大学也有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阿赫巴特对中等发达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可能性持悲观态度的一个原因是院校自治的问题,这对学术创造和自由都尤为关键。然而,由于许多中等收入国家的中央政府都在尝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以此促进经济的发展,因而学术院校要保持一定水平是具有挑战性的。实际上,作为公共机构的首尔国立大学要想保持自治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因为它是公共财政资源的主要接受者。为了获得资金,首尔国立大学必须在自治上作出让步,因而要维持一贯的政策就变的很困难。再者,如韩国首尔国立大学还有一个独特的因素影响着其大学的自治,即入学政策。家长的教育热情成为韩国高等教育迅速国际化的驱动力。而竞争激烈的入学考试向来是家长、教师、政府和大学之间冲突的主要原因。对于首尔国立大学而言,通常所有的政策尤其是入学政策,都受到来自政客和公众的严格审查,致使学校丧失了独立性。所以,如何在院校自治和中央政府的角色之间做出微妙的平衡,是中等收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所在。无论怎样,韩国的首尔国立大学的成功给很多处于边缘位置的中等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以无限的鼓励。中国在文化经济等方面与韩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在韩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之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一些启示:
(1)在既定的现实条件下,争取尽可能多的资金投入。办好大学资金投入是非常重要的,但“钱”不是目前中国大学办不好的根本原因。以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有充裕的国家银行贷款,政府的优惠我们就办好了吗?中国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两个人,李政道、杨振宁就出于西南联合大学时期,那个时期恰恰是中国最穷的。 当然,随着资金的大量投入,我们的大学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步,但是,相对于它们获得的大量资金,这种进步远远不够。
(2)拥有一套相对透明、公正合理、严格聘请教员和对教员学术水平进行评鉴的规则。我们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他们的做法一般有如下两个原则:第一,为了保证招聘过程的公正、透明和富有竞争性,招聘广告必须由“招聘委员会”开始讨论,逐字逐条定出对应聘教员的学术要求。第二,招聘广告必须用英文、中文同时刊登,要规定刊登广告的报刊必须有地方性的和全球性的。也许,对于内地的任何大学不一定都要坚持这么做。但这两条原则给了我们最起码的启示: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广阔的国家这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在我们招聘人才的时候是否能更多的避免“黑箱操作”、“鱼目混珠”呢?
(3)扎实中等教育的质量,抓好本科的教育水平的评估。
(4)立足传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术研究模式。
在韩国,有传统的“导师—门徒”制度,在中国也不难找到这样的影子。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并不是全盘的接受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进模式,应该有选择地拿来。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比较高等教育:知识、大学与发展[M].人民教育出版社.
[2][美]菲利普· 阿特巴赫.世界一流大学:亚洲和拉美的实践[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3]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4]邱均平.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M].科学出版社.
[5]Ministry of Education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Brain Korea 21. http : ∥www. moe. go. kr/ en/ index. html . 2005212223 :4.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World First Class University: From Marginal to Center
——Take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South Korea As An Example
MA Mufang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321004)
AbstractIn nowadays many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are tries hard actively to explore a path for developing a successful world first class university, the great success of BK21 project of South Korea make it move faster on that path, and the project which was proved fruitful and a world-class university development plan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China.
Key wordsworld class universities; center-edge
1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相关理论概述
1.1 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与标准
目前,国际上对世界一流大学尚没有一个被普遍公认的严格定义,究其内涵主要有:第一,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只能在比较的研究中才能产生。第二,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学校实力、贡献及社会声誉的综合概念。第三,是一个群体概念。在这个群体中,既包括了顶尖级的世界一流大学,也包括了一些后起之秀的世界一流大学。第四,是强大实力和卓越贡献有统一,有其共同特征,如有一批一流的学科、培养高层次人才、出高水平原创性成果、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以及办学经费充足等。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国际前沿的若干一流学科;科研成果卓著,学术声誉很高;拥有一批世界级学术大师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科研经费充裕,研究力量雄厚;拥有一流的学生,培养创新人才;经费投入巨大,办学设施优良。
1.2 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气质
University,它的词根是universus,“普遍”、“整个”、“世界”、“宇宙”的意思。从大学诞生之日起,其精神气质就是一种“普遍主义”。世界一流大学的普遍主义精神体现在普天之下都是其领地、世界之才为其所用的气质之中。所以世界一流大学的普遍主义精神气质至少体现在从下三个方面:一是较远必须来自五湖四海;二是学生整体必须广泛而多样化;三是教学课程、研究项目也必须是普遍主义、世界主义的。
2 “中心—边缘”理论
“中心—边缘”的概念应用于教育领域是指现行的国际教育综合体中存在着某些大学和知识“中心”,他们指出方向、提供样板、开展研究、一言以蔽之,就是将自己置于学术系统的金字塔的顶端起着领头的作用,而这一金字塔的底部则是那些处在“边缘”的大学,他们照搬外国的发展模式,很少具有原创性的成果,一般不能涉足知识的前沿。
大学的兴衰和国家的兴亡是密切相关。作为边缘的发展中国家或者中等发达国家要想走到世界的中心,那么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的努力也是必然的。创建和发展世界一流大学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而促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必须以评价为基础。目前,国内外对世界一流大学进行研究影响力比较大的国外有《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英国《泰晤士报》,国内有上海交大高教研究所、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在2007年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了一组年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竞争力排行榜,从排行榜中显示:从进入世界科研竞争力排行榜前500名的大学来看,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囊括了前100名中的近80%,前200名中的70%,前400名中的近64%,前500名中的近60%,世界上优秀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大多集中在这几个发达国家,它们拥有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科研实力。那么,作为韩国这样的中等发展国家怎么样突破重围,走到中心呢?
3 在边缘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首尔国立大学的案例
对于像韩国这样的边缘国家来说,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在很多方面面临着挑战。正如菲利普·阿特巴赫所指出的,西方传统中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模式、理念和价值观反映了非常高的学术标准。中等收入国家要在高层次的竞争中具有竞争力变得越发困难,因为在世界科学和知识的舞台上表演所需要的资金正急剧的上涨。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起,韩国的经济发展迅猛,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曾一跃成为世界市场上的主要竞争者之一。然而,90年代末的经济危机暴露了以原料为主导的制造业经济的局限性,所以韩国政府把知识经济转变作为主要的政策目标之一。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为知识经济做准备。在这种背景下,对韩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提上了国家的日程。
3.1 韩国的“BK21计划”
韩国的“BK21计划”(brain Korea 21:智慧韩国21工程)是一项针对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政策,是非常重要的高等教育改革项目,目的是要为知识型社会培养富有创造力力的高质量人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韩国政府决定从1999年到2005年的7年里,对大学进行约12亿美元的投资。毋庸置疑,该项计划对韩国大学整体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研究专业和研究生的强调,以及项目的规模,都为韩国旗舰大学,尤其是首尔国立大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使他能够在边缘国家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3.2 院校的自我提升与实现卓越的因素
经过努力,韩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特别是首尔国立大学,它已经一跃成为世界一流之列。
2004年首尔国立大学与三所顶级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论文发表数及研究经费比较
数据来源:科研办公室(2006,10)
注:1 SCI索引论文 2 TBW=100亿韩元,约10000万美元(一美元=1100韩元) 3 东京大学的数据为2003年提供的数据
科研方面的卓越成就表明首尔国立大学似乎已经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这说明边缘国家的旗舰大学也有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那么到底是什么让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呢?
(1)来自韩国中等教育的实力。进入首尔大学的都做了高质量的准备,根据经合组织公布的国际调查来看,韩国中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数学技能上位于前三名。因此招收拔尖学生的首尔国立大学理所当然有潜力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2)首尔国立大学接受到的本科教育质量。《高等教育纪事报》曾报道说,在1999—2003年间,首尔国立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获得美国大学博士学位的人数仅次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前往美国深造的本科生数量令人瞩目。
(3)支撑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因素是韩国知识分子的传统,即导师和学生之间强大而坚定的关系,这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有力的学术力量。
4 对中国的启示
科研方面的卓越成就表明首尔国立大学似乎已经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这说明边缘国家的旗舰大学也有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阿赫巴特对中等发达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可能性持悲观态度的一个原因是院校自治的问题,这对学术创造和自由都尤为关键。然而,由于许多中等收入国家的中央政府都在尝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以此促进经济的发展,因而学术院校要保持一定水平是具有挑战性的。实际上,作为公共机构的首尔国立大学要想保持自治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因为它是公共财政资源的主要接受者。为了获得资金,首尔国立大学必须在自治上作出让步,因而要维持一贯的政策就变的很困难。再者,如韩国首尔国立大学还有一个独特的因素影响着其大学的自治,即入学政策。家长的教育热情成为韩国高等教育迅速国际化的驱动力。而竞争激烈的入学考试向来是家长、教师、政府和大学之间冲突的主要原因。对于首尔国立大学而言,通常所有的政策尤其是入学政策,都受到来自政客和公众的严格审查,致使学校丧失了独立性。所以,如何在院校自治和中央政府的角色之间做出微妙的平衡,是中等收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所在。无论怎样,韩国的首尔国立大学的成功给很多处于边缘位置的中等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以无限的鼓励。中国在文化经济等方面与韩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在韩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之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一些启示:
(1)在既定的现实条件下,争取尽可能多的资金投入。办好大学资金投入是非常重要的,但“钱”不是目前中国大学办不好的根本原因。以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有充裕的国家银行贷款,政府的优惠我们就办好了吗?中国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两个人,李政道、杨振宁就出于西南联合大学时期,那个时期恰恰是中国最穷的。 当然,随着资金的大量投入,我们的大学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步,但是,相对于它们获得的大量资金,这种进步远远不够。
(2)拥有一套相对透明、公正合理、严格聘请教员和对教员学术水平进行评鉴的规则。我们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他们的做法一般有如下两个原则:第一,为了保证招聘过程的公正、透明和富有竞争性,招聘广告必须由“招聘委员会”开始讨论,逐字逐条定出对应聘教员的学术要求。第二,招聘广告必须用英文、中文同时刊登,要规定刊登广告的报刊必须有地方性的和全球性的。也许,对于内地的任何大学不一定都要坚持这么做。但这两条原则给了我们最起码的启示: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广阔的国家这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在我们招聘人才的时候是否能更多的避免“黑箱操作”、“鱼目混珠”呢?
(3)扎实中等教育的质量,抓好本科的教育水平的评估。
(4)立足传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术研究模式。
在韩国,有传统的“导师—门徒”制度,在中国也不难找到这样的影子。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并不是全盘的接受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进模式,应该有选择地拿来。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比较高等教育:知识、大学与发展[M].人民教育出版社.
[2][美]菲利普· 阿特巴赫.世界一流大学:亚洲和拉美的实践[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3]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4]邱均平.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M].科学出版社.
[5]Ministry of Education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Brain Korea 21. http : ∥www. moe. go. kr/ en/ index. html . 200521222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