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1月10日,铁道部发布消息称,2007年铁路春运各类旅客列车票价一律不上浮,以后春运也将不再实行票价上浮制度。这标志着已实行五年的全国铁路春运涨价制度结束。
春运涨价始于1993年。当年春运期间,对乘火车进出广东省和广东省内的乘客实行浮动加价,被称为铁路客票价格改革的“局部尝试”;2000年春运期间,部分铁路列车客票票价上浮;2001年,铁道部在春运前正式确定了在部分运输能力紧张方向的部分列车、部分时段,实行票价上浮的方案。
这一涨价方案遭到了普通旅客和媒体的强烈抨击。2001年1月18日,河北律师乔占祥向铁道部申请行政复议,质疑铁道部关于春运涨价决定的行政行为,后败诉。
不过,支持春运涨价者也大有人在。青年学者薛兆丰曾发表文章《火车票价还不够高》,指出是客流暴涨导致火车票涨价。火车票提价的幅度是多少,取决于客流增加的幅度,而跟乘客接受民意调查时声称的心理承受能力无关。薛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在供求关系不改变的前提下,火车票提价的幅度还不够高。
2002年1月12日,当时的国家计委主持召开了铁路价格听证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开召开的全国性价格听证会,因而倍受瞩目。铁道部提出,建立灵活的铁路价格机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铁路春运通过运用价格杠杆,调节客运高峰时期的旅客需求,起到“削峰平谷”的作用,能够更好地为旅客出行提供服务。
33名代表对铁道部提出的方案进行审议,大多数代表原则同意对部分旅客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董京生当时“代表消费者旗帜鲜明地反对涨价,因为涨价不可能达到‘削峰平谷’,民工不可能因为涨价而放弃回家过年”。
听证会后,春运涨价“名正言顺”,但公众和媒体对此的批评和质疑一浪高过一浪。主要意见是春运期间超员严重,服务质量普遍大打折扣,车票应该下降。并怀疑“削峰平谷”不过是铁道部维护垄断利益的借口。
铁道部随后公布了2002年的统计数据,证明涨价后,当年春运的客流高峰的确向前和向后分别延长了三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拥挤不堪的状况。
2003年至2006年春运,铁路客票票价又有上浮,其中硬座票涨价15%,卧铺票涨价20%。但未再召开听证会。
2005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翔提交《关于取消铁路春运车票违法涨价的建议》指出,铁路春运车票涨价双重违法:缺少听证违背《价格法》,车票涨价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007年1月7日,曾和铁道部打过多起官司的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研究生郝劲松,又致信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称春运涨价“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呼吁铁道部停止春运期间的票价上浮。郝查阅了公开的数据,四年间春运人数持续上升,认为涨价根本没有起到“分流”作用。
让人们始料未及的是,三天后,铁道部正式宣布停止春运涨价,但否认这个决定与郝劲松上书有关。铁道部称,2006年春运期间,铁道部就对以农民工、高校学生为主要客流的所有临时旅客列车实行票价不上浮的政策,“这是为了尝试一下,看看不涨价,铁路部门是否能承受得了春运的客流压力,以便为春运取消票价上浮摸索路子”。
铁道部同时指出,铁路历年都是把春运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需提前几个月在运输能力、客车整备、运输组织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增开大量的临时客车,是以严重挤占或牺牲货运能力为代价的。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称:“2007年铁路春运客票价格不上浮,铁路因此需要多承担近3亿元的成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公共政策专家杨团认为,春运期间火车票不再涨价,是铁路部门公共意识的回归。铁道部作出纠正,是一种值得赞许的行为。也说明公众的参与、民众的呼声在政府政策矫正和新政策的制定上,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也有媒体发表评论,认为铁道部的表态来得太晚了,“没必要把不涨价的赞歌唱给铁道部”。某门户网站近日对3万余名网民就“春运涨价这一政策是否合理”做民意调查,94.99%的网民认为,这一政策不合理,涨价并未解决春运难题。
1月10日,铁道部发布消息称,2007年铁路春运各类旅客列车票价一律不上浮,以后春运也将不再实行票价上浮制度。这标志着已实行五年的全国铁路春运涨价制度结束。
春运涨价始于1993年。当年春运期间,对乘火车进出广东省和广东省内的乘客实行浮动加价,被称为铁路客票价格改革的“局部尝试”;2000年春运期间,部分铁路列车客票票价上浮;2001年,铁道部在春运前正式确定了在部分运输能力紧张方向的部分列车、部分时段,实行票价上浮的方案。
这一涨价方案遭到了普通旅客和媒体的强烈抨击。2001年1月18日,河北律师乔占祥向铁道部申请行政复议,质疑铁道部关于春运涨价决定的行政行为,后败诉。
不过,支持春运涨价者也大有人在。青年学者薛兆丰曾发表文章《火车票价还不够高》,指出是客流暴涨导致火车票涨价。火车票提价的幅度是多少,取决于客流增加的幅度,而跟乘客接受民意调查时声称的心理承受能力无关。薛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在供求关系不改变的前提下,火车票提价的幅度还不够高。
2002年1月12日,当时的国家计委主持召开了铁路价格听证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开召开的全国性价格听证会,因而倍受瞩目。铁道部提出,建立灵活的铁路价格机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铁路春运通过运用价格杠杆,调节客运高峰时期的旅客需求,起到“削峰平谷”的作用,能够更好地为旅客出行提供服务。
33名代表对铁道部提出的方案进行审议,大多数代表原则同意对部分旅客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董京生当时“代表消费者旗帜鲜明地反对涨价,因为涨价不可能达到‘削峰平谷’,民工不可能因为涨价而放弃回家过年”。
听证会后,春运涨价“名正言顺”,但公众和媒体对此的批评和质疑一浪高过一浪。主要意见是春运期间超员严重,服务质量普遍大打折扣,车票应该下降。并怀疑“削峰平谷”不过是铁道部维护垄断利益的借口。
铁道部随后公布了2002年的统计数据,证明涨价后,当年春运的客流高峰的确向前和向后分别延长了三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拥挤不堪的状况。
2003年至2006年春运,铁路客票票价又有上浮,其中硬座票涨价15%,卧铺票涨价20%。但未再召开听证会。
2005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翔提交《关于取消铁路春运车票违法涨价的建议》指出,铁路春运车票涨价双重违法:缺少听证违背《价格法》,车票涨价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007年1月7日,曾和铁道部打过多起官司的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研究生郝劲松,又致信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称春运涨价“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呼吁铁道部停止春运期间的票价上浮。郝查阅了公开的数据,四年间春运人数持续上升,认为涨价根本没有起到“分流”作用。
让人们始料未及的是,三天后,铁道部正式宣布停止春运涨价,但否认这个决定与郝劲松上书有关。铁道部称,2006年春运期间,铁道部就对以农民工、高校学生为主要客流的所有临时旅客列车实行票价不上浮的政策,“这是为了尝试一下,看看不涨价,铁路部门是否能承受得了春运的客流压力,以便为春运取消票价上浮摸索路子”。
铁道部同时指出,铁路历年都是把春运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需提前几个月在运输能力、客车整备、运输组织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增开大量的临时客车,是以严重挤占或牺牲货运能力为代价的。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称:“2007年铁路春运客票价格不上浮,铁路因此需要多承担近3亿元的成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公共政策专家杨团认为,春运期间火车票不再涨价,是铁路部门公共意识的回归。铁道部作出纠正,是一种值得赞许的行为。也说明公众的参与、民众的呼声在政府政策矫正和新政策的制定上,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也有媒体发表评论,认为铁道部的表态来得太晚了,“没必要把不涨价的赞歌唱给铁道部”。某门户网站近日对3万余名网民就“春运涨价这一政策是否合理”做民意调查,94.99%的网民认为,这一政策不合理,涨价并未解决春运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