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6日,在自治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表彰大会上,农民工贾文君获得“十佳农民工”的荣誉称号,曾经的“盲流蛋子”到现在的“十佳农民工”,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对他们的认可。
“盲流蛋子”的艰辛生活
1989年,贾文君告别了四川省西充县中岭乡八村这个养育他十九年的小山村,只身一人来到了千里以外的新疆。几天赶汽车、挤火车奔波的辛苦,并没有让贾文君觉得苦,因为他心中怀抱着来新疆“淘金”的喜悦,他憧憬着一年后返乡的情景。
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贾文君觉得自己的全身都硬了,腿好象也不听使唤了,但他只是感觉有点疲乏,却没有一点睡意,满脑子还是“淘金”的兴奋。到了乌鲁木齐,贾文君和随行的几个同乡又周转汽车来到了库尔勒,在一个民工队安顿了下来。天黑了,工棚里搭落的木板上躺满了三十来个民工,工棚内的脚臭和体汗味汇集在一起,伴随工棚里熟睡的民工发出的鼾声,贾文君的心中有种失落感。
接连几天,随着打工队的工程进展,贾文君一身本来就很普通的衣服溅满了泥巴和水泥,加上曲卷的裤腿,他意识到自己的“淘金”梦其实是凭借自己的苦力和砌砖的技术挣一些汗水钱。为了年底返乡多带回一些钱,贾文君学着其他民工在砌砖时不戴手套,手上磨起了泡,忍着疼痛,再把泡磨成老茧,把买手套的钱省了下来。最让他感到珍贵的是,收集其他工友抽烟后的烟灰,然后,把烟灰作为他在干活时胳膊、腿碰伤的止血剂,他又省下了包伤口的费用,有时候受伤了,烟灰止不住血,就用三角钱的劣质创口贴来止血。
“盲流蛋子”贾文君一个月后来到另外一个工地,听到当地有人这样称呼他。起初他并不明白什么意思,当他看到称呼他的当地人用鄙夷的眼光看着他们这些民工时,他有些愤怒。但是,他明白,一个来到他乡的打工人员,在家虽好,但是一天只能挣到一元五角钱,而在这里他平均每天至少可以挣到十元钱,为了能够挣更多的钱,年轻气盛的贾文君只好强忍着怒气,并学着其他民工默默的出着苦力,连着两个月,他经常听到有人这样称呼他和其他民工,他感到厌恶、刺耳,但当他扫视其他民工和自己一身污渍和汗渍的皱折衣服及如同杂草般凌乱、沾着泥点的头发后,他没有再说什么。一种一定要改变农民工的居住和生活条件的想法在他的心中酝酿着。
家乡组建打工队
这年年底,正如贾文君所愿,他领到了一千多元的劳务费,回到了老家。邻里乡亲听说贾文君带回来这么多钱,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而后,在他的家里陆续有一些同村的年轻人来到贾文君的家,要求跟他一起到新疆“淘金”。春节过后,贾文君带了同村十几个人来到了新疆。他开始自己联系活,带着这些人干了起来。但是面对“盲流蛋子”的称呼,贾文君似乎麻木了一些,他满脑子装的就是:让他带来的人不要停工,多联系一些活,年底多挣些钱回家过年。
连续几个月联系活和干活的日子里,新疆人直爽、豁达和善良给了他很深的印象。渐渐地,他喜欢上新疆人,并真诚地和当地人来往,做起了朋友。年底,贾文君和同村人每人带着二三千元回到了家乡。那一年,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大大的丰收年,同村,甚至同乡人纷纷找他,并愿意一起跟随他来新疆“淘金”。1991年,贾文君正式组建了三十多人的打工队来到了新疆,年底,贾文君没有拖欠打工人员的一分钱,和他们一起返乡。1992年,贾文君的打工队伍中不仅有四川省人,还有甘肃和其他省份的打工人员,新疆当地的下岗职工也加入进来了,队伍不断壮大。1995年,在和新疆兵团八建的合作过程中,贾文君同新疆兵团八建的领导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这次谈话,贾文君知道了诚信的重要性,同时还让贾文君认识到了很多问题:改变这些打工者在常人眼中“盲流蛋子”的形象,改变农民工的卫生习惯和居住条件及他们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尤为重要。这一年,贾文君不仅提高了农民工居住和生产条件,而且在新疆兵团八建的帮助下,让打工队伍中一百多位打工仔接受了职业培训。贾文君的打工队伍也从一百人增加到四百人,一位位职业经理人和初、中、高级技术操作工在他的打工队伍中产生了,他们的施工范围也扩大了,所涉及的施工项目从单纯的房屋建筑扩大到道路、水利和桥梁建筑等行业。贾文君所带的农民工自身素质提高了,薪金报酬和社会地位也提高了,他再也没有听到别人叫他们“盲流蛋子”了。
靠诚信取胜
信誉是贾文君联系工程的根本。
1998年6月初,贾文君接到了新疆中基股份有限公司在三坪农场建番茄酱厂的施工项目。番茄酱场早一天完工,菜农们地里的西红柿销售就早一天有保障,为了提前工期,贾文君调动了400多人的农民工队伍,加班加点地投入到这项工期中。他把人员合理地分成三个班,全天三班倒轮流着干。8个小时过去了,第一个班的农民工休息了,贾文君还在工地上现场指挥;8个小时又过去了,贾文君小憩了一会,又在陪伴第三个班。夜间工作,安全无小事,贾文君最担忧的就是安全问题,眼睛搜寻着每个人,对每一个农民工都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注意安全。一个夜班下来,贾文君的腿似乎像灌了铅,酸痛得几乎走不动了,眼睛红肿疼痛。两个月后,工程完工了,贾文君像是生了一场大病,眼睛里布满了血丝,1米7的个头只剩下50公斤了,看到菜农们排着长队,把丰收的蕃茄送到了这个刚刚在他手上交工的蕃茄酱厂,贾文君脸上绽放着自豪和欣慰。
贾文君说,他的施工队就是他的大家庭,他要为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分忧解愁,让他们在施工中放心工作。“家庭”中的每个民工,他都以兄弟相称、相待。每年年底,他总是给几百个兄弟分批买票,安排专人负责把他们一个个送回家。他自己留守最后,常常是大年初一才坐上回家的火车。到了家里,他的家又成了农民工的表彰、招聘会场,每年春节他都要在家里为在施工中表现好的农民工举办一次表彰会,发放千元左右的奖金,这是贾文君在物质上给予他们鼓励,同时在表彰会上招聘来年的工作人员。
每年在新疆施工时,无论队伍中哪个民工家里有困难,他总是给予经济上帮助,并帮他们解决一切后顾之忧。孩子上学找他、家中的父母病了也找他,贾文君说:“既然是我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我就有责任让他们在施工中安心。”2006年5月,民工黄文举在四川的父亲病重,贾文君知道后,立即来到火车站买上卧铺票送到了黄文举夫妇的手中,并拿出一些钱说,回去好好陪陪老人,有什么需要及时联系。2006年8月,是一个值得贾文君和他的五百多名农民工庆贺的日子,从这一天起他们的“家”有了属于他们的名字——新疆天圣劳务有限公司,成立了公司,施工队伍扩散到南北疆十几个地方。贾文君说,每年除了强调施工质量外,定期要让一些民工到乌市建委或兵团建设局参加培训,农民工也应该注重技术培训。
如今,荣获“十佳农民工”称号的贾文君告诉记者,在新疆生活了十八年,他把新疆看作他的第二故乡,现在妻子和家中的哥哥弟弟也全部来到了新疆,成为公司里的劳务人员,孩子也在新疆上了学。在他心里还有个心愿,希望有一天,自己作为一名农民工也能当选为人大或政协代表,来表达农民工的合理诉求、传达农民工的心声,让全社会更为全面地了解农民工,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到城市中,不再被别人看成“盲流蛋子”。■
“盲流蛋子”的艰辛生活
1989年,贾文君告别了四川省西充县中岭乡八村这个养育他十九年的小山村,只身一人来到了千里以外的新疆。几天赶汽车、挤火车奔波的辛苦,并没有让贾文君觉得苦,因为他心中怀抱着来新疆“淘金”的喜悦,他憧憬着一年后返乡的情景。
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贾文君觉得自己的全身都硬了,腿好象也不听使唤了,但他只是感觉有点疲乏,却没有一点睡意,满脑子还是“淘金”的兴奋。到了乌鲁木齐,贾文君和随行的几个同乡又周转汽车来到了库尔勒,在一个民工队安顿了下来。天黑了,工棚里搭落的木板上躺满了三十来个民工,工棚内的脚臭和体汗味汇集在一起,伴随工棚里熟睡的民工发出的鼾声,贾文君的心中有种失落感。
接连几天,随着打工队的工程进展,贾文君一身本来就很普通的衣服溅满了泥巴和水泥,加上曲卷的裤腿,他意识到自己的“淘金”梦其实是凭借自己的苦力和砌砖的技术挣一些汗水钱。为了年底返乡多带回一些钱,贾文君学着其他民工在砌砖时不戴手套,手上磨起了泡,忍着疼痛,再把泡磨成老茧,把买手套的钱省了下来。最让他感到珍贵的是,收集其他工友抽烟后的烟灰,然后,把烟灰作为他在干活时胳膊、腿碰伤的止血剂,他又省下了包伤口的费用,有时候受伤了,烟灰止不住血,就用三角钱的劣质创口贴来止血。
“盲流蛋子”贾文君一个月后来到另外一个工地,听到当地有人这样称呼他。起初他并不明白什么意思,当他看到称呼他的当地人用鄙夷的眼光看着他们这些民工时,他有些愤怒。但是,他明白,一个来到他乡的打工人员,在家虽好,但是一天只能挣到一元五角钱,而在这里他平均每天至少可以挣到十元钱,为了能够挣更多的钱,年轻气盛的贾文君只好强忍着怒气,并学着其他民工默默的出着苦力,连着两个月,他经常听到有人这样称呼他和其他民工,他感到厌恶、刺耳,但当他扫视其他民工和自己一身污渍和汗渍的皱折衣服及如同杂草般凌乱、沾着泥点的头发后,他没有再说什么。一种一定要改变农民工的居住和生活条件的想法在他的心中酝酿着。
家乡组建打工队
这年年底,正如贾文君所愿,他领到了一千多元的劳务费,回到了老家。邻里乡亲听说贾文君带回来这么多钱,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而后,在他的家里陆续有一些同村的年轻人来到贾文君的家,要求跟他一起到新疆“淘金”。春节过后,贾文君带了同村十几个人来到了新疆。他开始自己联系活,带着这些人干了起来。但是面对“盲流蛋子”的称呼,贾文君似乎麻木了一些,他满脑子装的就是:让他带来的人不要停工,多联系一些活,年底多挣些钱回家过年。
连续几个月联系活和干活的日子里,新疆人直爽、豁达和善良给了他很深的印象。渐渐地,他喜欢上新疆人,并真诚地和当地人来往,做起了朋友。年底,贾文君和同村人每人带着二三千元回到了家乡。那一年,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大大的丰收年,同村,甚至同乡人纷纷找他,并愿意一起跟随他来新疆“淘金”。1991年,贾文君正式组建了三十多人的打工队来到了新疆,年底,贾文君没有拖欠打工人员的一分钱,和他们一起返乡。1992年,贾文君的打工队伍中不仅有四川省人,还有甘肃和其他省份的打工人员,新疆当地的下岗职工也加入进来了,队伍不断壮大。1995年,在和新疆兵团八建的合作过程中,贾文君同新疆兵团八建的领导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这次谈话,贾文君知道了诚信的重要性,同时还让贾文君认识到了很多问题:改变这些打工者在常人眼中“盲流蛋子”的形象,改变农民工的卫生习惯和居住条件及他们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尤为重要。这一年,贾文君不仅提高了农民工居住和生产条件,而且在新疆兵团八建的帮助下,让打工队伍中一百多位打工仔接受了职业培训。贾文君的打工队伍也从一百人增加到四百人,一位位职业经理人和初、中、高级技术操作工在他的打工队伍中产生了,他们的施工范围也扩大了,所涉及的施工项目从单纯的房屋建筑扩大到道路、水利和桥梁建筑等行业。贾文君所带的农民工自身素质提高了,薪金报酬和社会地位也提高了,他再也没有听到别人叫他们“盲流蛋子”了。
靠诚信取胜
信誉是贾文君联系工程的根本。
1998年6月初,贾文君接到了新疆中基股份有限公司在三坪农场建番茄酱厂的施工项目。番茄酱场早一天完工,菜农们地里的西红柿销售就早一天有保障,为了提前工期,贾文君调动了400多人的农民工队伍,加班加点地投入到这项工期中。他把人员合理地分成三个班,全天三班倒轮流着干。8个小时过去了,第一个班的农民工休息了,贾文君还在工地上现场指挥;8个小时又过去了,贾文君小憩了一会,又在陪伴第三个班。夜间工作,安全无小事,贾文君最担忧的就是安全问题,眼睛搜寻着每个人,对每一个农民工都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注意安全。一个夜班下来,贾文君的腿似乎像灌了铅,酸痛得几乎走不动了,眼睛红肿疼痛。两个月后,工程完工了,贾文君像是生了一场大病,眼睛里布满了血丝,1米7的个头只剩下50公斤了,看到菜农们排着长队,把丰收的蕃茄送到了这个刚刚在他手上交工的蕃茄酱厂,贾文君脸上绽放着自豪和欣慰。
贾文君说,他的施工队就是他的大家庭,他要为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分忧解愁,让他们在施工中放心工作。“家庭”中的每个民工,他都以兄弟相称、相待。每年年底,他总是给几百个兄弟分批买票,安排专人负责把他们一个个送回家。他自己留守最后,常常是大年初一才坐上回家的火车。到了家里,他的家又成了农民工的表彰、招聘会场,每年春节他都要在家里为在施工中表现好的农民工举办一次表彰会,发放千元左右的奖金,这是贾文君在物质上给予他们鼓励,同时在表彰会上招聘来年的工作人员。
每年在新疆施工时,无论队伍中哪个民工家里有困难,他总是给予经济上帮助,并帮他们解决一切后顾之忧。孩子上学找他、家中的父母病了也找他,贾文君说:“既然是我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我就有责任让他们在施工中安心。”2006年5月,民工黄文举在四川的父亲病重,贾文君知道后,立即来到火车站买上卧铺票送到了黄文举夫妇的手中,并拿出一些钱说,回去好好陪陪老人,有什么需要及时联系。2006年8月,是一个值得贾文君和他的五百多名农民工庆贺的日子,从这一天起他们的“家”有了属于他们的名字——新疆天圣劳务有限公司,成立了公司,施工队伍扩散到南北疆十几个地方。贾文君说,每年除了强调施工质量外,定期要让一些民工到乌市建委或兵团建设局参加培训,农民工也应该注重技术培训。
如今,荣获“十佳农民工”称号的贾文君告诉记者,在新疆生活了十八年,他把新疆看作他的第二故乡,现在妻子和家中的哥哥弟弟也全部来到了新疆,成为公司里的劳务人员,孩子也在新疆上了学。在他心里还有个心愿,希望有一天,自己作为一名农民工也能当选为人大或政协代表,来表达农民工的合理诉求、传达农民工的心声,让全社会更为全面地了解农民工,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到城市中,不再被别人看成“盲流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