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城市化进程中历史遗迹常遭破坏性更新的现象,本文以商丘市商丘古城目前现状及城内现存明清古迹遗迹为研究依据,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未来古城发展和城内古迹保护的可行性解决方案,寻求一种开发与保护双重结合的城市化发展模式,使古城在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既不丢失本身特色,又使城市化得以全现。
关键字:城市化、 商丘古城、 改造、保护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urbanization, historic sites are subject to devastating update phenomenon. This paper taking Shangqiu city at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ercise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for the study of existing sites remain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city development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 sites solution to find a kind of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ouble urbanized development pattern, making the old city in the current urbanization process is not lost itself features, and the urbanization is complete.
Key Word: urbanization, ancient city, transformation, present protection
中圖分类号: F29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新城区建设和旧城区的改造也随之加快,很多古老城市的传统文脉及建筑风貌遭到了严重破坏,越来越多的城市失去了自己的城市特色沦为丧失历史遗迹的文化名城,古城保护已成为多数省份必须面对解决的问题[1]。因此,有必要加强古建筑保护与发展,顺应原有的城市肌理对其整治和改造,从而协调好城市化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创造适应今日的生活环境。
商丘古城历史背景与现状
地理位置及形成历史
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豫、鲁、苏、皖四省结合处,商丘古城位于市区南部睢区。商丘古城[2]又称归德府城,是明、清时期河南省商丘县城。其当前格局于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动工,历时八载于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基本竣工。后又几经修补完善,直至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在城墙外约500米的圆周上筑起新的城郭(即现存的城郭,已改建成环城公路)才形成城墙、城湖、城郭三位一体(如图1),现存古城占地面积1.13平方。1986年,商丘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归德府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古城内部现状
现存古城格局图1 商丘古城总平面图
城内地势呈龟背形状,共93条街道,把全城分割成200米见方的许多小块。根据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论,为防金木相克,东西两门相错。东门偏南,西门偏北,错开一条街,出现了与南北轴线分别相交的两个隅首。南门两侧建有两个水门,将水排进护城河。宽阔的护城河碧波荡漾,环绕全城。城南河面较宽,南北500多米,东西1300多米,水下叠压着春秋宋国都城、秦汉和隋唐时期的睢阳城、宋朝的应天府南京城、元朝的归德府城等6座都城、古城。护城大堤距城墙约500米,周长9公里,基宽20米,顶宽13米,高3.3米。现存商丘古城已500年,历经战乱,但保存得基本完好,为全国少见的古城遗存。
历史民居建筑
商丘古城中保留较好的建筑一般均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大多被划为文物保护单位,城内现存古迹(如图2所示)。这些建筑与周边街巷的关系较融洽,无论是从环境氛围还是文化传承方面都
对周边的地段有一定的影响。图2商丘古城城内现存古迹分布图
7 商丘古城城墙 商丘市睢阳区内 明弘治十六年 国家级
历史店铺、街道风格
今天的商丘古城商业街仍是在传统商业街格局基础上兴起的贸易场所,为保护传统的商业模式,在保留原有商业主街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改建形成了以中山大街为核心的商业步行街(如图3)。其南北两头分别连接北城门和南城门,全长1500米,宽15米,沿街商铺建筑檐口高度大多在7-12米。 图3南入口内侧商业街
古城景观
商丘古城的城湖湖水主要通过忠民沟经由古宋河和运河补充和排泄,景区总面积14.1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2.67平方公里。古城城湖环抱睢阳古城一周,城湖和古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古城水利风景区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区内植被景区内植物种类繁多,群落丰富,大部分为人工造林,覆盖率达80%以上。独特的旅游资源使该区域具有较高的考古、观光、浏览、文化价值,吸引了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到古城水利风景区考察研究。
配套设施
这不仅仅体现在街区的一些服务设施缺乏,如银行、邮政、信用社等缺乏,更重要的是几乎大部分的房子都不具备自己的卫生间。
城市化进程对商丘古城的影响
盲目的开发建设割断历史文脉
传统建筑在城市化进程中被不加区分的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城市化”特色的建筑形式,千篇一律,地域性建筑特色丢失,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商丘古城显的格格不入。
拆毁真文物,制造假古董”盛行
古城内一些明清时期建筑,在城市化的大潮中被破坏加之行政保护的不力,更加速了古建筑的毁灭。与之同时为大力开展旅游业和树形象工程,有些地方拆毁真文物制造假古董之风盛行,更加剧了对民族传统建筑的破坏。一件披着古典外衣的现代艺术品,通过模仿古典建筑形式,试图达到对原有建筑的更新换面,但其更多的时候是变化了原有的功能,以博物馆形式出现,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气息。
商业化开发造成持久负面影响
目前在商丘古城沿中山大街两侧的商业都是在前几年统一规划改建筑而成的沿街店铺,这些店铺大多是2 ~3层,经营范围较广,有嘈杂的菜市、几平米的小商铺、小饭馆、金属加工类旧货市场、废品收购站、宠物商店、私人旅馆等,缺乏统一管理,街面混乱。
商丘古城改造和保护思路
商丘古城改造和保护的设计理念及设计定位
由于商丘古城在历史上处的地位和现状,我们将它的未来定位为一条真实的、生命的步行传统商业街,经营各种当地的土生土长的商品,老的街景应该被严格地保护。同时我们认为完全一成不变地被动保护的方式是消极的。事实上,如此上万平方规模的历史街区也不可能作“标本式”的保存。积极的态度是往其中注入延续传统风俗的现代生活,让古老的肢体重新焕发出活力和健康的气息。
由此我们设想了这样的保护方式;首先应该是本地小商业的复兴,包括当地的老字号商店,传统手工业,零售业和民俗活动场所等,这些都是古城的灵魂,它们是老街再生的依据;其次是硬质环境的修缮,它们是实现我们保护目标的技术手段。实际操作中,保护性设计围绕着老街的界面展开,沿街建筑力争保留傳统立面、高度及材料质感,对现有街道上的搭建物予以清除,恢复街道原有的视觉走廊并对周边新建筑进行严格的视线控制[3]。
从全局出发完善古城布局
将规划的地块划分为若干个面积不均匀的小单元,引入邻里单位发展模式。通过这种模式组织居民的日常生活,营造居民的交流空间,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我们需要营造混合的基本功用,采取不明确的功能分区,以邻里单元为基本模块,承载不同的文化主题,引导该文化主题的不同产业形式的发展,并在该模块上形成多种基本功用的共存。同时在每个模块中规划出一个大的公共空间以及若干小的半公共或半私密空问,供人们交流;并将一些大的公共空间进行有机融合,与主要道路连接起来,增大文化产业集聚效应,促进旧城的可持续发展[4]。
结论
古城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重点在于如何对古城建筑进行改造的同时保持其原有的建筑地域特色。如果在实践上缺乏原有地域特色的理解和设计理论的指导,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古城的历史文化遗迹,就会造成城市特色的丧失与历史文脉的割裂,往往难以达到良好的改扩建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明伟.现代城市更新[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商丘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归德俯重印本,[Z]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
[3]常青.建筑遗产的生存策略--保护利用设计实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1
[4]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城市化进程中古城发展的探索
-----以商丘古城的改造和保护为例1
李 丽[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12102310662)
作者简介: 1.李丽 (1969-),女,开封市人,副教授,从事建筑设计及理论的研究;
2.李伟伟(1983-),男,洛阳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建筑与城市设计
收稿日期:] 李伟伟 []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摘要:针对目前城市化进程中历史遗迹常遭破坏性更新的现象,本文以商丘市商丘古城目前现状及城内现存明清古迹遗迹为研究依据,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未来古城发展和城内古迹保护的可行性解决方案,寻求一种开发与保护双重结合的城市化发展模式,使古城在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既不丢失本身特色,又使城市化得以全现。
关键字:城市化、 商丘古城、 改造、保护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urbanization, historic sites are subject to devastating update phenomenon. This paper taking Shangqiu city at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ercise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for the study of existing sites remain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city development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 sites solution to find a kind of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ouble urbanized development pattern, making the old city in the current urbanization process is not lost itself features, and the urbanization is complete.
Key Word: urbanization, ancient city, transformation, present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 F29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新城区建设和旧城区的改造也随之加快,很多古老城市的传统文脉及建筑风貌遭到了严重破坏,越来越多的城市失去了自己的城市特色沦为丧失历史遗迹的文化名城,古城保护已成为多数省份必须面对解决的问题[1]。因此,有必要加强古建筑保护与发展,顺应原有的城市肌理对其整治和改造,从而协调好城市化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创造适应今日的生活环境。
商丘古城历史背景与现状
地理位置及形成历史
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豫、鲁、苏、皖四省结合处,商丘古城位于市区南部睢区。商丘古城[2]又称归德府城,是明、清时期河南省商丘县城。其当前格局于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动工,历时八载于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基本竣工。后又几经修补完善,直至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在城墙外约500米的圆周上筑起新的城郭(即现存的城郭,已改建成环城公路)才形成城墙、城湖、城郭三位一体(如图1),现存古城占地面积1.13平方。1986年,商丘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归德府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古城内部现状
现存古城格局图1 商丘古城总平面图
城内地势呈龟背形状,共93条街道,把全城分割成200米见方的许多小块。根据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论,为防金木相克,东西两门相错。东门偏南,西门偏北,错开一条街,出现了与南北轴线分别相交的两个隅首。南门两侧建有两个水门,将水排进护城河。宽阔的护城河碧波荡漾,环绕全城。城南河面较宽,南北500多米,东西1300多米,水下叠压着春秋宋国都城、秦汉和隋唐时期的睢阳城、宋朝的应天府南京城、元朝的归德府城等6座都城、古城。护城大堤距城墙约500米,周长9公里,基宽20米,顶宽13米,高3.3米。现存商丘古城已500年,历经战乱,但保存得基本完好,为全国少见的古城遗存。
历史民居建筑
商丘古城中保留较好的建筑一般均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大多被划为文物保护单位,城内现存古迹(如图2所示)。这些建筑与周边街巷的关系较融洽,无论是从环境氛围还是文化传承方面都
对周边的地段有一定的影响。图2商丘古城城内现存古迹分布图
表1:商丘古城内文物保护单位
序号 民居名称 地址 建造年代 保护分级
1 侯方域故居 商丘古城刘家隅首东一街路北 清初 省级
2 壮悔堂 商丘古城刘家隅首东一街路南 明代
3 文庙 商丘古城内大隅首街 明嘉靖三十四年---三十八年 省级
4 穆氏四合院 商丘古城内中山东二街路南 清代 省级
5 天主教南堂 商丘市睢阳区中山南二街34号 1924年-1948年 省级
6 中共中央中原局扩大会议会址
商丘古城内中山西三街二号 1949年 省级
7 商丘古城城墙 商丘市睢阳区内 明弘治十六年 国家级
历史店铺、街道风格
今天的商丘古城商业街仍是在传统商业街格局基础上兴起的贸易场所,为保护传统的商业模式,在保留原有商业主街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改建形成了以中山大街为核心的商业步行街(如图3)。其南北两头分别连接北城门和南城门,全长1500米,宽15米,沿街商铺建筑檐口高度大多在7-12米。 图3南入口内侧商业街
古城景观
商丘古城的城湖湖水主要通过忠民沟经由古宋河和运河补充和排泄,景区总面积14.1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2.67平方公里。古城城湖环抱睢阳古城一周,城湖和古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古城水利风景区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区内植被景区内植物种类繁多,群落丰富,大部分为人工造林,覆盖率达80%以上。独特的旅游资源使该区域具有较高的考古、观光、浏览、文化价值,吸引了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到古城水利风景区考察研究。
配套设施
这不仅仅体现在街区的一些服务设施缺乏,如银行、邮政、信用社等缺乏,更重要的是几乎大部分的房子都不具备自己的卫生间。
城市化进程对商丘古城的影响
盲目的开发建设割断历史文脉
传统建筑在城市化进程中被不加区分的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城市化”特色的建筑形式,千篇一律,地域性建筑特色丢失,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商丘古城显的格格不入。
拆毁真文物,制造假古董”盛行
古城内一些明清时期建筑,在城市化的大潮中被破坏加之行政保护的不力,更加速了古建筑的毁灭。与之同时为大力开展旅游业和树形象工程,有些地方拆毁真文物制造假古董之风盛行,更加剧了对民族传统建筑的破坏。一件披着古典外衣的现代艺术品,通过模仿古典建筑形式,试图达到对原有建筑的更新换面,但其更多的时候是变化了原有的功能,以博物馆形式出现,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气息。
商业化开发造成持久负面影响
目前在商丘古城沿中山大街两侧的商业都是在前几年统一规划改建筑而成的沿街店铺,这些店铺大多是2 ~3层,经营范围较广,有嘈杂的菜市、几平米的小商铺、小饭馆、金属加工类旧货市场、废品收购站、宠物商店、私人旅馆等,缺乏统一管理,街面混乱。
商丘古城改造和保护思路
商丘古城改造和保护的设计理念及设计定位
由于商丘古城在历史上处的地位和现状,我们将它的未来定位为一条真实的、生命的步行传统商业街,经营各种当地的土生土长的商品,老的街景应该被严格地保护。同时我们认为完全一成不变地被动保护的方式是消极的。事实上,如此上万平方规模的历史街区也不可能作“标本式”的保存。积极的态度是往其中注入延续传统风俗的现代生活,让古老的肢体重新焕发出活力和健康的气息。
由此我们设想了这样的保护方式;首先应该是本地小商业的复兴,包括当地的老字号商店,传统手工业,零售业和民俗活动场所等,这些都是古城的灵魂,它们是老街再生的依据;其次是硬质环境的修缮,它们是实现我们保护目标的技术手段。实际操作中,保护性设计围绕着老街的界面展开,沿街建筑力争保留传统立面、高度及材料质感,对现有街道上的搭建物予以清除,恢复街道原有的视觉走廊并对周边新建筑进行严格的视线控制[3]。
从全局出发完善古城布局
将规划的地块划分为若干个面积不均匀的小单元,引入邻里单位發展模式。通过这种模式组织居民的日常生活,营造居民的交流空间,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我们需要营造混合的基本功用,采取不明确的功能分区,以邻里单元为基本模块,承载不同的文化主题,引导该文化主题的不同产业形式的发展,并在该模块上形成多种基本功用的共存。同时在每个模块中规划出一个大的公共空间以及若干小的半公共或半私密空问,供人们交流;并将一些大的公共空间进行有机融合,与主要道路连接起来,增大文化产业集聚效应,促进旧城的可持续发展[4]。
结论
古城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重点在于如何对古城建筑进行改造的同时保持其原有的建筑地域特色。如果在实践上缺乏原有地域特色的理解和设计理论的指导,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古城的历史文化遗迹,就会造成城市特色的丧失与历史文脉的割裂,往往难以达到良好的改扩建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明伟.现代城市更新[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商丘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归德俯重印本,[Z]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
[3]常青.建筑遗产的生存策略--保护利用设计实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1
[4]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字:城市化、 商丘古城、 改造、保护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urbanization, historic sites are subject to devastating update phenomenon. This paper taking Shangqiu city at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ercise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for the study of existing sites remain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city development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 sites solution to find a kind of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ouble urbanized development pattern, making the old city in the current urbanization process is not lost itself features, and the urbanization is complete.
Key Word: urbanization, ancient city, transformation, present protection
中圖分类号: F29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新城区建设和旧城区的改造也随之加快,很多古老城市的传统文脉及建筑风貌遭到了严重破坏,越来越多的城市失去了自己的城市特色沦为丧失历史遗迹的文化名城,古城保护已成为多数省份必须面对解决的问题[1]。因此,有必要加强古建筑保护与发展,顺应原有的城市肌理对其整治和改造,从而协调好城市化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创造适应今日的生活环境。
商丘古城历史背景与现状
地理位置及形成历史
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豫、鲁、苏、皖四省结合处,商丘古城位于市区南部睢区。商丘古城[2]又称归德府城,是明、清时期河南省商丘县城。其当前格局于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动工,历时八载于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基本竣工。后又几经修补完善,直至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在城墙外约500米的圆周上筑起新的城郭(即现存的城郭,已改建成环城公路)才形成城墙、城湖、城郭三位一体(如图1),现存古城占地面积1.13平方。1986年,商丘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归德府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古城内部现状
现存古城格局图1 商丘古城总平面图
城内地势呈龟背形状,共93条街道,把全城分割成200米见方的许多小块。根据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论,为防金木相克,东西两门相错。东门偏南,西门偏北,错开一条街,出现了与南北轴线分别相交的两个隅首。南门两侧建有两个水门,将水排进护城河。宽阔的护城河碧波荡漾,环绕全城。城南河面较宽,南北500多米,东西1300多米,水下叠压着春秋宋国都城、秦汉和隋唐时期的睢阳城、宋朝的应天府南京城、元朝的归德府城等6座都城、古城。护城大堤距城墙约500米,周长9公里,基宽20米,顶宽13米,高3.3米。现存商丘古城已500年,历经战乱,但保存得基本完好,为全国少见的古城遗存。
历史民居建筑
商丘古城中保留较好的建筑一般均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大多被划为文物保护单位,城内现存古迹(如图2所示)。这些建筑与周边街巷的关系较融洽,无论是从环境氛围还是文化传承方面都
对周边的地段有一定的影响。图2商丘古城城内现存古迹分布图
7 商丘古城城墙 商丘市睢阳区内 明弘治十六年 国家级
历史店铺、街道风格
今天的商丘古城商业街仍是在传统商业街格局基础上兴起的贸易场所,为保护传统的商业模式,在保留原有商业主街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改建形成了以中山大街为核心的商业步行街(如图3)。其南北两头分别连接北城门和南城门,全长1500米,宽15米,沿街商铺建筑檐口高度大多在7-12米。 图3南入口内侧商业街
古城景观
商丘古城的城湖湖水主要通过忠民沟经由古宋河和运河补充和排泄,景区总面积14.1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2.67平方公里。古城城湖环抱睢阳古城一周,城湖和古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古城水利风景区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区内植被景区内植物种类繁多,群落丰富,大部分为人工造林,覆盖率达80%以上。独特的旅游资源使该区域具有较高的考古、观光、浏览、文化价值,吸引了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到古城水利风景区考察研究。
配套设施
这不仅仅体现在街区的一些服务设施缺乏,如银行、邮政、信用社等缺乏,更重要的是几乎大部分的房子都不具备自己的卫生间。
城市化进程对商丘古城的影响
盲目的开发建设割断历史文脉
传统建筑在城市化进程中被不加区分的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城市化”特色的建筑形式,千篇一律,地域性建筑特色丢失,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商丘古城显的格格不入。
拆毁真文物,制造假古董”盛行
古城内一些明清时期建筑,在城市化的大潮中被破坏加之行政保护的不力,更加速了古建筑的毁灭。与之同时为大力开展旅游业和树形象工程,有些地方拆毁真文物制造假古董之风盛行,更加剧了对民族传统建筑的破坏。一件披着古典外衣的现代艺术品,通过模仿古典建筑形式,试图达到对原有建筑的更新换面,但其更多的时候是变化了原有的功能,以博物馆形式出现,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气息。
商业化开发造成持久负面影响
目前在商丘古城沿中山大街两侧的商业都是在前几年统一规划改建筑而成的沿街店铺,这些店铺大多是2 ~3层,经营范围较广,有嘈杂的菜市、几平米的小商铺、小饭馆、金属加工类旧货市场、废品收购站、宠物商店、私人旅馆等,缺乏统一管理,街面混乱。
商丘古城改造和保护思路
商丘古城改造和保护的设计理念及设计定位
由于商丘古城在历史上处的地位和现状,我们将它的未来定位为一条真实的、生命的步行传统商业街,经营各种当地的土生土长的商品,老的街景应该被严格地保护。同时我们认为完全一成不变地被动保护的方式是消极的。事实上,如此上万平方规模的历史街区也不可能作“标本式”的保存。积极的态度是往其中注入延续传统风俗的现代生活,让古老的肢体重新焕发出活力和健康的气息。
由此我们设想了这样的保护方式;首先应该是本地小商业的复兴,包括当地的老字号商店,传统手工业,零售业和民俗活动场所等,这些都是古城的灵魂,它们是老街再生的依据;其次是硬质环境的修缮,它们是实现我们保护目标的技术手段。实际操作中,保护性设计围绕着老街的界面展开,沿街建筑力争保留傳统立面、高度及材料质感,对现有街道上的搭建物予以清除,恢复街道原有的视觉走廊并对周边新建筑进行严格的视线控制[3]。
从全局出发完善古城布局
将规划的地块划分为若干个面积不均匀的小单元,引入邻里单位发展模式。通过这种模式组织居民的日常生活,营造居民的交流空间,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我们需要营造混合的基本功用,采取不明确的功能分区,以邻里单元为基本模块,承载不同的文化主题,引导该文化主题的不同产业形式的发展,并在该模块上形成多种基本功用的共存。同时在每个模块中规划出一个大的公共空间以及若干小的半公共或半私密空问,供人们交流;并将一些大的公共空间进行有机融合,与主要道路连接起来,增大文化产业集聚效应,促进旧城的可持续发展[4]。
结论
古城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重点在于如何对古城建筑进行改造的同时保持其原有的建筑地域特色。如果在实践上缺乏原有地域特色的理解和设计理论的指导,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古城的历史文化遗迹,就会造成城市特色的丧失与历史文脉的割裂,往往难以达到良好的改扩建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明伟.现代城市更新[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商丘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归德俯重印本,[Z]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
[3]常青.建筑遗产的生存策略--保护利用设计实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1
[4]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城市化进程中古城发展的探索
-----以商丘古城的改造和保护为例1
李 丽[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12102310662)
作者简介: 1.李丽 (1969-),女,开封市人,副教授,从事建筑设计及理论的研究;
2.李伟伟(1983-),男,洛阳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建筑与城市设计
收稿日期:] 李伟伟 []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摘要:针对目前城市化进程中历史遗迹常遭破坏性更新的现象,本文以商丘市商丘古城目前现状及城内现存明清古迹遗迹为研究依据,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未来古城发展和城内古迹保护的可行性解决方案,寻求一种开发与保护双重结合的城市化发展模式,使古城在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既不丢失本身特色,又使城市化得以全现。
关键字:城市化、 商丘古城、 改造、保护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urbanization, historic sites are subject to devastating update phenomenon. This paper taking Shangqiu city at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ercise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for the study of existing sites remain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city development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 sites solution to find a kind of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ouble urbanized development pattern, making the old city in the current urbanization process is not lost itself features, and the urbanization is complete.
Key Word: urbanization, ancient city, transformation, present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 F29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新城区建设和旧城区的改造也随之加快,很多古老城市的传统文脉及建筑风貌遭到了严重破坏,越来越多的城市失去了自己的城市特色沦为丧失历史遗迹的文化名城,古城保护已成为多数省份必须面对解决的问题[1]。因此,有必要加强古建筑保护与发展,顺应原有的城市肌理对其整治和改造,从而协调好城市化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创造适应今日的生活环境。
商丘古城历史背景与现状
地理位置及形成历史
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豫、鲁、苏、皖四省结合处,商丘古城位于市区南部睢区。商丘古城[2]又称归德府城,是明、清时期河南省商丘县城。其当前格局于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动工,历时八载于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基本竣工。后又几经修补完善,直至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在城墙外约500米的圆周上筑起新的城郭(即现存的城郭,已改建成环城公路)才形成城墙、城湖、城郭三位一体(如图1),现存古城占地面积1.13平方。1986年,商丘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归德府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古城内部现状
现存古城格局图1 商丘古城总平面图
城内地势呈龟背形状,共93条街道,把全城分割成200米见方的许多小块。根据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论,为防金木相克,东西两门相错。东门偏南,西门偏北,错开一条街,出现了与南北轴线分别相交的两个隅首。南门两侧建有两个水门,将水排进护城河。宽阔的护城河碧波荡漾,环绕全城。城南河面较宽,南北500多米,东西1300多米,水下叠压着春秋宋国都城、秦汉和隋唐时期的睢阳城、宋朝的应天府南京城、元朝的归德府城等6座都城、古城。护城大堤距城墙约500米,周长9公里,基宽20米,顶宽13米,高3.3米。现存商丘古城已500年,历经战乱,但保存得基本完好,为全国少见的古城遗存。
历史民居建筑
商丘古城中保留较好的建筑一般均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大多被划为文物保护单位,城内现存古迹(如图2所示)。这些建筑与周边街巷的关系较融洽,无论是从环境氛围还是文化传承方面都
对周边的地段有一定的影响。图2商丘古城城内现存古迹分布图
表1:商丘古城内文物保护单位
序号 民居名称 地址 建造年代 保护分级
1 侯方域故居 商丘古城刘家隅首东一街路北 清初 省级
2 壮悔堂 商丘古城刘家隅首东一街路南 明代
3 文庙 商丘古城内大隅首街 明嘉靖三十四年---三十八年 省级
4 穆氏四合院 商丘古城内中山东二街路南 清代 省级
5 天主教南堂 商丘市睢阳区中山南二街34号 1924年-1948年 省级
6 中共中央中原局扩大会议会址
商丘古城内中山西三街二号 1949年 省级
7 商丘古城城墙 商丘市睢阳区内 明弘治十六年 国家级
历史店铺、街道风格
今天的商丘古城商业街仍是在传统商业街格局基础上兴起的贸易场所,为保护传统的商业模式,在保留原有商业主街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改建形成了以中山大街为核心的商业步行街(如图3)。其南北两头分别连接北城门和南城门,全长1500米,宽15米,沿街商铺建筑檐口高度大多在7-12米。 图3南入口内侧商业街
古城景观
商丘古城的城湖湖水主要通过忠民沟经由古宋河和运河补充和排泄,景区总面积14.1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2.67平方公里。古城城湖环抱睢阳古城一周,城湖和古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古城水利风景区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区内植被景区内植物种类繁多,群落丰富,大部分为人工造林,覆盖率达80%以上。独特的旅游资源使该区域具有较高的考古、观光、浏览、文化价值,吸引了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到古城水利风景区考察研究。
配套设施
这不仅仅体现在街区的一些服务设施缺乏,如银行、邮政、信用社等缺乏,更重要的是几乎大部分的房子都不具备自己的卫生间。
城市化进程对商丘古城的影响
盲目的开发建设割断历史文脉
传统建筑在城市化进程中被不加区分的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城市化”特色的建筑形式,千篇一律,地域性建筑特色丢失,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商丘古城显的格格不入。
拆毁真文物,制造假古董”盛行
古城内一些明清时期建筑,在城市化的大潮中被破坏加之行政保护的不力,更加速了古建筑的毁灭。与之同时为大力开展旅游业和树形象工程,有些地方拆毁真文物制造假古董之风盛行,更加剧了对民族传统建筑的破坏。一件披着古典外衣的现代艺术品,通过模仿古典建筑形式,试图达到对原有建筑的更新换面,但其更多的时候是变化了原有的功能,以博物馆形式出现,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气息。
商业化开发造成持久负面影响
目前在商丘古城沿中山大街两侧的商业都是在前几年统一规划改建筑而成的沿街店铺,这些店铺大多是2 ~3层,经营范围较广,有嘈杂的菜市、几平米的小商铺、小饭馆、金属加工类旧货市场、废品收购站、宠物商店、私人旅馆等,缺乏统一管理,街面混乱。
商丘古城改造和保护思路
商丘古城改造和保护的设计理念及设计定位
由于商丘古城在历史上处的地位和现状,我们将它的未来定位为一条真实的、生命的步行传统商业街,经营各种当地的土生土长的商品,老的街景应该被严格地保护。同时我们认为完全一成不变地被动保护的方式是消极的。事实上,如此上万平方规模的历史街区也不可能作“标本式”的保存。积极的态度是往其中注入延续传统风俗的现代生活,让古老的肢体重新焕发出活力和健康的气息。
由此我们设想了这样的保护方式;首先应该是本地小商业的复兴,包括当地的老字号商店,传统手工业,零售业和民俗活动场所等,这些都是古城的灵魂,它们是老街再生的依据;其次是硬质环境的修缮,它们是实现我们保护目标的技术手段。实际操作中,保护性设计围绕着老街的界面展开,沿街建筑力争保留传统立面、高度及材料质感,对现有街道上的搭建物予以清除,恢复街道原有的视觉走廊并对周边新建筑进行严格的视线控制[3]。
从全局出发完善古城布局
将规划的地块划分为若干个面积不均匀的小单元,引入邻里单位發展模式。通过这种模式组织居民的日常生活,营造居民的交流空间,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我们需要营造混合的基本功用,采取不明确的功能分区,以邻里单元为基本模块,承载不同的文化主题,引导该文化主题的不同产业形式的发展,并在该模块上形成多种基本功用的共存。同时在每个模块中规划出一个大的公共空间以及若干小的半公共或半私密空问,供人们交流;并将一些大的公共空间进行有机融合,与主要道路连接起来,增大文化产业集聚效应,促进旧城的可持续发展[4]。
结论
古城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重点在于如何对古城建筑进行改造的同时保持其原有的建筑地域特色。如果在实践上缺乏原有地域特色的理解和设计理论的指导,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古城的历史文化遗迹,就会造成城市特色的丧失与历史文脉的割裂,往往难以达到良好的改扩建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明伟.现代城市更新[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商丘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归德俯重印本,[Z]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
[3]常青.建筑遗产的生存策略--保护利用设计实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1
[4]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