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建设是学校的立身之本,科学完整的课程建设体系,应遵循"五育"并举的原则,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彰显园所的教育理念。成都市龙泉区机关幼儿园基于"幼儿幸福成长"为核心,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儿童观、教师观、课程观、环境观、管理观的架构与实践,让园所的“自然·幸福”的教育理念生根发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这里,“自然·幸福”是指一种幼儿教育的理念,它的含义是“源于自然·归于幸福”,即“以自然为依托,成就幸福教育。”
何为“幸福教育”?它的实质即教者幸福,学者幸福,双边互动,成就幸福人生。
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栽什么种子结什么果,它重要到关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关乎幼儿是否会有自信、乐观、人性、积极进取的人生。
什么是幸福?其实,它就是人类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对自己物质和精神生活状态的一种满足的体验和感受。其中,精神生活尤为重要。
什么是教育?它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以影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学活动。
那么,教育、幸福、自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简而言之,教育,是让师生获得幸福的有效途径;自然,是此途径的重要依托。抓住重要依托,通过有效途径,从而达到让师生同获幸福的体验和感受的终极目标。
本文,以教师怎样发挥主导,让幼儿幸福成长为核心。
当下,有一种提法需要辨析一下,那就是包括我们幼教工作者自己,都认为幸福教育是一个新颖的教育理念。其实,这种说法不科学。幸福教育,它只是人性教育的回归,是经历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等似是而非,背离正确目标的弯道之后,才醒悟到了幼儿教育乃至一切教育的本真意义,这才使得它顺应幼儿教育新课程改革之势,重新脱颖而出。
为什么会选中自然做幸福教育的依托?这我们要深入去探讨一下两者的内涵。
“幸福教育”,它的核心是關注生命。关注生命就是教育,引导幼儿一步一步地去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从而树立现代的生命观。
再看看“自然”,以前,我们通常只把它理解为宇宙间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但现在,人们为它赋予了哲学意义,其中包括自然界和人的关系,就这一点而言,它就是为幸福教育提供了非彼莫属的广阔天地,因为,人与自然界本是生命的共同体。
一般,“自然·幸福”的教育理念涵盖“五观”,这五观对具体实施有提领意义。
一、儿童观
主张: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有儿童的成长规律,儿童有儿童的幸福主张。
我们要坚信幼儿的吸收性心智接纳一切。我们要做的就是小心翼翼地确保幼儿这个独一无二的心智能力,这个能力能促使他在短短的几年内,便构建与巩固了生而为人的所有特质。
目标:培养有儿童样子的幸福儿童。
措施:1.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
2.尊重儿童的幸福主张。
其一、幸福源于权利的实现,其二幸福源于需求的满足。
3.尊重重视儿童的吸收性心智。
二、教师观
主张:用自然的方式践行合乎规律的事,在儿童幸福的成长中成就自身的幸福。
目标:让教师成长为与事业相匹配的智者、德者。
措施:从“喜欢阅读、刻苦钻研、善于倾听、永葆童心、积极乐观、珍爱生命”等方方面面修炼。
三、课程观
主张:生活即课程。经验即课程。活动即课程。儿童的直接感知即课程。
目标:培养“亲自然、惜生命、乐嬉游、勇挑战、有儿童样子”的幸福儿童。
措施:1.基础性课程。着眼于最基本的经验积累。满足于每个幼儿最基础的发展需要。
2.拓展性课程。着眼于幼儿经验的拓展和能力的提高。满足于个性需要,促进个性发展。
3.社会性课程:幸福教育不可能封闭在园内而完成,要让孩子走进社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而热爱生活,充实生命。
四、环境观
主张:在好的环境里,你什么也不教,结果反而会创造一个教育的奇迹。
目标:创造儿童需要的环境。让儿童在其所在的方方面面都有自主性的彰显,让儿童在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我是宇宙万物的一份子。”
措施:“圆融”是环境的灵魂——天然风景;充分利用;园内环创;自然无痕。
在存在形式上,将园内的环境创设与园外的自然环境相融,将室内微环境的创设与室外大环境的创设相融。
在组成性上,将物质环境的创设与精神环境的创设相融。
在存在形式上与组成性上相融。
总之,环创的总体相融于“自然·幸福”的教育理念之中。
五、管理观
主张:管理即服务。管理绝不该是权利之象征。管理与服务,本不是一对矛盾。从目的上看,管理其实是以服务为目的的;从做法上看,正是在服务中达到管理的效果。
目标:自主管理。从被管理的角度讲,任何人均有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意识到这一点,作为管理者,要努力做到,充分注重个人权利;充分注重个性要素,充分注重个人的潜能发挥。
意识到这一点,作为管理者,就能够做到:唤醒人的主题意识。弘扬人的主题精神。发挥人的主体能力。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多种教育因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幸福教育具有整体性,不可只注重物质性而忽略精神性,不可挂一漏十。
同样,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整体中各因素的特殊性,正所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没有特殊性,也就没有整体性了。
十九世纪,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这是充满感情的教育本真,幸福教育即对本真的回归。
参考文献
[1] 自然教育的要义与教育可能性的重建[J]. 刘铁芳. 当代教育论坛. 2012(01)
[2] 幸福教育引领生活幸福[J]. 李进强. 江苏教育. 2018(10)
[3] 儿童幸福教育的密码:快乐、自然、健康[J]. 任保国.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7(02)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这里,“自然·幸福”是指一种幼儿教育的理念,它的含义是“源于自然·归于幸福”,即“以自然为依托,成就幸福教育。”
何为“幸福教育”?它的实质即教者幸福,学者幸福,双边互动,成就幸福人生。
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栽什么种子结什么果,它重要到关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关乎幼儿是否会有自信、乐观、人性、积极进取的人生。
什么是幸福?其实,它就是人类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对自己物质和精神生活状态的一种满足的体验和感受。其中,精神生活尤为重要。
什么是教育?它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以影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学活动。
那么,教育、幸福、自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简而言之,教育,是让师生获得幸福的有效途径;自然,是此途径的重要依托。抓住重要依托,通过有效途径,从而达到让师生同获幸福的体验和感受的终极目标。
本文,以教师怎样发挥主导,让幼儿幸福成长为核心。
当下,有一种提法需要辨析一下,那就是包括我们幼教工作者自己,都认为幸福教育是一个新颖的教育理念。其实,这种说法不科学。幸福教育,它只是人性教育的回归,是经历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等似是而非,背离正确目标的弯道之后,才醒悟到了幼儿教育乃至一切教育的本真意义,这才使得它顺应幼儿教育新课程改革之势,重新脱颖而出。
为什么会选中自然做幸福教育的依托?这我们要深入去探讨一下两者的内涵。
“幸福教育”,它的核心是關注生命。关注生命就是教育,引导幼儿一步一步地去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从而树立现代的生命观。
再看看“自然”,以前,我们通常只把它理解为宇宙间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但现在,人们为它赋予了哲学意义,其中包括自然界和人的关系,就这一点而言,它就是为幸福教育提供了非彼莫属的广阔天地,因为,人与自然界本是生命的共同体。
一般,“自然·幸福”的教育理念涵盖“五观”,这五观对具体实施有提领意义。
一、儿童观
主张: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有儿童的成长规律,儿童有儿童的幸福主张。
我们要坚信幼儿的吸收性心智接纳一切。我们要做的就是小心翼翼地确保幼儿这个独一无二的心智能力,这个能力能促使他在短短的几年内,便构建与巩固了生而为人的所有特质。
目标:培养有儿童样子的幸福儿童。
措施:1.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
2.尊重儿童的幸福主张。
其一、幸福源于权利的实现,其二幸福源于需求的满足。
3.尊重重视儿童的吸收性心智。
二、教师观
主张:用自然的方式践行合乎规律的事,在儿童幸福的成长中成就自身的幸福。
目标:让教师成长为与事业相匹配的智者、德者。
措施:从“喜欢阅读、刻苦钻研、善于倾听、永葆童心、积极乐观、珍爱生命”等方方面面修炼。
三、课程观
主张:生活即课程。经验即课程。活动即课程。儿童的直接感知即课程。
目标:培养“亲自然、惜生命、乐嬉游、勇挑战、有儿童样子”的幸福儿童。
措施:1.基础性课程。着眼于最基本的经验积累。满足于每个幼儿最基础的发展需要。
2.拓展性课程。着眼于幼儿经验的拓展和能力的提高。满足于个性需要,促进个性发展。
3.社会性课程:幸福教育不可能封闭在园内而完成,要让孩子走进社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而热爱生活,充实生命。
四、环境观
主张:在好的环境里,你什么也不教,结果反而会创造一个教育的奇迹。
目标:创造儿童需要的环境。让儿童在其所在的方方面面都有自主性的彰显,让儿童在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我是宇宙万物的一份子。”
措施:“圆融”是环境的灵魂——天然风景;充分利用;园内环创;自然无痕。
在存在形式上,将园内的环境创设与园外的自然环境相融,将室内微环境的创设与室外大环境的创设相融。
在组成性上,将物质环境的创设与精神环境的创设相融。
在存在形式上与组成性上相融。
总之,环创的总体相融于“自然·幸福”的教育理念之中。
五、管理观
主张:管理即服务。管理绝不该是权利之象征。管理与服务,本不是一对矛盾。从目的上看,管理其实是以服务为目的的;从做法上看,正是在服务中达到管理的效果。
目标:自主管理。从被管理的角度讲,任何人均有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意识到这一点,作为管理者,要努力做到,充分注重个人权利;充分注重个性要素,充分注重个人的潜能发挥。
意识到这一点,作为管理者,就能够做到:唤醒人的主题意识。弘扬人的主题精神。发挥人的主体能力。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多种教育因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幸福教育具有整体性,不可只注重物质性而忽略精神性,不可挂一漏十。
同样,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整体中各因素的特殊性,正所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没有特殊性,也就没有整体性了。
十九世纪,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这是充满感情的教育本真,幸福教育即对本真的回归。
参考文献
[1] 自然教育的要义与教育可能性的重建[J]. 刘铁芳. 当代教育论坛. 2012(01)
[2] 幸福教育引领生活幸福[J]. 李进强. 江苏教育. 2018(10)
[3] 儿童幸福教育的密码:快乐、自然、健康[J]. 任保国.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