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如何才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呢?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告诉我们,他们的学习绝大部分还是依靠兴趣的,要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必要。关于兴趣,托尔斯泰也曾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我常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注重情境设置
中央电视台春晚为什么有高收视率?除了晚会荟萃了全国各地的著名演员、歌星、笑星和精选了好作品之外,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情境渲染。试想,如果去掉了这么多精致的舞台设计、灯光布景,去掉了众多的伴舞、伴唱,一个节目,只剩下一些骨架,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其实,教学也是一样。一堂课如果有了情境设置的烘托,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其兴趣必定大增,效果也会提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还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情境的设置有多种方法,运用时应灵活变化。我常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情境设置方法。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少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不够,总喜欢老师把什么都讲得详详细细。那时,讲到正比例函数,而课本的引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理解上没有多大的困难,为了让学生在自学中有一定的积极性,我除了举出华罗庚少年时代刻苦自学的例子,还举出了我们南通几所重点中学的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数理化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的事例鼓舞学生。
故事情境的设置对学生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自学的效果特别好。课件情境也是我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动态的画面、轻快的音乐、流动的字幕组合产生的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突出学生主体
学生是主体,这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因此,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策略。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实施主要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学”是主要方面,“教”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学”。在数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但是,我们很遗憾地看到,课程标准实施近10年来,虽然总体来说大有改观,如果去一些初中学校就会发现,还有少数的教师依然在搞填鸭式教学,接受式学习在这部分教师的课堂上依然盛行。如何突出主体呢?我认为首要的一条应该是从观念上落实。只有从思想深处认识到突出学生主体的重要性,才能在具体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从而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变化,才能从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真正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观念变了,方法自然会有。
强调师生互动交往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契可夫说过:“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跟老师交谈。”师生交往,既融洽了师生关系,又提振了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创造条件要求大家交流,预习后的设疑、课堂结尾的小结,我都尽量让学生发言,至于评卷或练习答疑,我也常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显露才华、暴露问题、共同解决。
三、享受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享受成功快乐,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法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强调让学生享受成功快乐的重要性:“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也说过类似的话:“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如果剖析一下现实教育中我们大多数教师的做法,我觉得,他们已经做到了让优等生享受这种学习快乐,但是,对于后进生,工作的力度还很不够。认识到这一点,在教育教学中,我比较自觉地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后进生,我只鼓励不批评,尽量找出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给予大张旗鼓地表扬,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即使有了明显的错误,也予以包涵。
例如,有次我布置了反比例函数的作业,一共6题,有个后进生错了3题,她主动找到我,还未说话就泣不成声。我说,你能主动找我,说明你有学好的决心,这是你的优点。你有一半正确,说明你的基础还不错,现在要尽量争取百分之百的正确。几句话就说得她有了信心。
教育家第斯多慧有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作为数学教师,运用激趣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必要的,但需要指出的是,激趣仅仅是“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第一步。在课堂教学中,激趣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千万不能因为有趣而耽误了正常的授课时间。
一、注重情境设置
中央电视台春晚为什么有高收视率?除了晚会荟萃了全国各地的著名演员、歌星、笑星和精选了好作品之外,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情境渲染。试想,如果去掉了这么多精致的舞台设计、灯光布景,去掉了众多的伴舞、伴唱,一个节目,只剩下一些骨架,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其实,教学也是一样。一堂课如果有了情境设置的烘托,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其兴趣必定大增,效果也会提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还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情境的设置有多种方法,运用时应灵活变化。我常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情境设置方法。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少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不够,总喜欢老师把什么都讲得详详细细。那时,讲到正比例函数,而课本的引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理解上没有多大的困难,为了让学生在自学中有一定的积极性,我除了举出华罗庚少年时代刻苦自学的例子,还举出了我们南通几所重点中学的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数理化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的事例鼓舞学生。
故事情境的设置对学生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自学的效果特别好。课件情境也是我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动态的画面、轻快的音乐、流动的字幕组合产生的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突出学生主体
学生是主体,这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因此,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策略。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实施主要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学”是主要方面,“教”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学”。在数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但是,我们很遗憾地看到,课程标准实施近10年来,虽然总体来说大有改观,如果去一些初中学校就会发现,还有少数的教师依然在搞填鸭式教学,接受式学习在这部分教师的课堂上依然盛行。如何突出主体呢?我认为首要的一条应该是从观念上落实。只有从思想深处认识到突出学生主体的重要性,才能在具体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从而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变化,才能从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真正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观念变了,方法自然会有。
强调师生互动交往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契可夫说过:“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跟老师交谈。”师生交往,既融洽了师生关系,又提振了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创造条件要求大家交流,预习后的设疑、课堂结尾的小结,我都尽量让学生发言,至于评卷或练习答疑,我也常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显露才华、暴露问题、共同解决。
三、享受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享受成功快乐,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法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强调让学生享受成功快乐的重要性:“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也说过类似的话:“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如果剖析一下现实教育中我们大多数教师的做法,我觉得,他们已经做到了让优等生享受这种学习快乐,但是,对于后进生,工作的力度还很不够。认识到这一点,在教育教学中,我比较自觉地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后进生,我只鼓励不批评,尽量找出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给予大张旗鼓地表扬,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即使有了明显的错误,也予以包涵。
例如,有次我布置了反比例函数的作业,一共6题,有个后进生错了3题,她主动找到我,还未说话就泣不成声。我说,你能主动找我,说明你有学好的决心,这是你的优点。你有一半正确,说明你的基础还不错,现在要尽量争取百分之百的正确。几句话就说得她有了信心。
教育家第斯多慧有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作为数学教师,运用激趣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必要的,但需要指出的是,激趣仅仅是“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第一步。在课堂教学中,激趣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千万不能因为有趣而耽误了正常的授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