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育是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鑒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而现代教育技术使这种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它通过简单快捷的方式诠释美术的意境,便于学生感知,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构建完美的审美心理。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美术教学
一、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生动、高效的投入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会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由于其局限性,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会影响教学的效果。而现代教学手段则有形声并茂、视听结合、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特点,它符合儿童心理的特点,更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具体、生动、形象,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即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因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兴趣以新奇独特的形式唤醒,用美的感染和化静为动的方法把兴趣激活,让其由萌动到活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才能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如在设计《建筑艺术欣赏》一课时,欣赏各地古今建筑并了解其特点是必要的一环,但书上图片不多,又没有与教材配套的挂图,欣赏实景更是不可能,这时候多媒体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我将各处搜来的图片扫描进电脑,并精心分类。上课时,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的伴随下,一边欣赏,一边赞叹,很快产生了愉悦的学习氛围。然后,我点出用电脑制作的对比图,清楚的展示了生动别致的江南建筑美,大气古朴的北方建筑美,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再在个别的细节上,比如故宫汉白玉的石阶上的浮雕、天井上的图案等进行放大和特写,学生再也不是坐着听和看了,他们忍不住站起来想看的更清楚,迫不及待地举手想要跟老师问清楚,小声地和同学讨论起来。这种学习是高效的、自主的。这样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视听强化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启发学生创造思维,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在教学方式上,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改变了以前老师只能用简单的“授——受”的教学方式。在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同时,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质疑、问难和讨论,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
二、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在学科中要体现美的教育性,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由于学生阅历浅等原因,对审美对象的比较、想象、联想能力较差,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表现一些教材中蕴含的美,学生往往很难感受到,有些学科内容蕴含的美是深藏在抽象的文字符号之中,教师用语言、神情、动作等都无法表达,学生就更加难以感受和理解其中的美学内涵。如果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形、声、色、光等共同作用下,能有效再现和创设美的环境和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教材中蕴含的美,从而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传统欣赏课教学单一,缺乏艺术情趣,审美教育势必沦为说教,欣赏美术作品的感知过程依赖视觉形式进行,多媒体的表现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与艺术有相通之处,在视觉形式上其点、形、色、线信息强度和画面吸引力比课本图片要强许多倍。而且能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常规教育手段富于变化,教学组织形式相对集中,突破常规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辅助手段在欣赏课教学中的优势,扩大欣赏容量,使学生能更多的吸收与内容相关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情感因素,极大限度的促进学生产生兴趣,激发潜能,激发学生从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欣赏建筑艺术,不但可以用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形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为充分利用4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生从“知识型”转变为“智慧型”,从偏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重在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减少常见的知识、技能、讲解、演示篇幅,加大关键要害处的讲授力度。提高知识的传播密度,使“精讲”、“多练”成为现实,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达到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美术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在美术教学中,有些教学中的图案规范、严格,填色技巧很讲究,因此范画的制作或作业的完成耗时费力。然而在电脑中进行图形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却都非常方便、快捷,比如说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在电脑中生成图形都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等元素的构成,以及重复构成、渐变构成等一系列构成原理和方法都可以在电脑中显示。如二方连续纹样设计,我按以下步骤,构思制作了四个课件:首先安排一组二方连续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运行时,学生便一目了然地看到二方连续纹样在生活中的作用。紧接着,播放一组二方连续纹样的花边,先出示一个基本纹样,再出示一个单位纹样(由几个基本纹样组成),点击鼠标后,基本纹样和单位纹样自动地向左右或上下不断地重复、排列,形成一条花边。让学生观察动画制作过程后,总结出二方连续的概念,即以一个基本纹样或几个基本纹样组成的单位纹样,向左右、上下两上方面重复排列,形成的带状的连续纹样叫二方连续纹样。这一过程,如果在课堂中的当场演示的话,会费力不讨好。这样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通过电脑美术设计,以其操作灵活多样,可塑性强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在作业完成后产生成功感、自豪感。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尚低的小学生来说,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教育,总体上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很有利的。在新课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并潜移默化为自己的思想、行为品质,实现全面提高素质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美术教学
一、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生动、高效的投入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会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由于其局限性,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会影响教学的效果。而现代教学手段则有形声并茂、视听结合、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特点,它符合儿童心理的特点,更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具体、生动、形象,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即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因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兴趣以新奇独特的形式唤醒,用美的感染和化静为动的方法把兴趣激活,让其由萌动到活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才能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如在设计《建筑艺术欣赏》一课时,欣赏各地古今建筑并了解其特点是必要的一环,但书上图片不多,又没有与教材配套的挂图,欣赏实景更是不可能,这时候多媒体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我将各处搜来的图片扫描进电脑,并精心分类。上课时,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的伴随下,一边欣赏,一边赞叹,很快产生了愉悦的学习氛围。然后,我点出用电脑制作的对比图,清楚的展示了生动别致的江南建筑美,大气古朴的北方建筑美,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再在个别的细节上,比如故宫汉白玉的石阶上的浮雕、天井上的图案等进行放大和特写,学生再也不是坐着听和看了,他们忍不住站起来想看的更清楚,迫不及待地举手想要跟老师问清楚,小声地和同学讨论起来。这种学习是高效的、自主的。这样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视听强化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启发学生创造思维,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在教学方式上,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改变了以前老师只能用简单的“授——受”的教学方式。在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同时,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质疑、问难和讨论,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
二、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在学科中要体现美的教育性,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由于学生阅历浅等原因,对审美对象的比较、想象、联想能力较差,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表现一些教材中蕴含的美,学生往往很难感受到,有些学科内容蕴含的美是深藏在抽象的文字符号之中,教师用语言、神情、动作等都无法表达,学生就更加难以感受和理解其中的美学内涵。如果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形、声、色、光等共同作用下,能有效再现和创设美的环境和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教材中蕴含的美,从而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传统欣赏课教学单一,缺乏艺术情趣,审美教育势必沦为说教,欣赏美术作品的感知过程依赖视觉形式进行,多媒体的表现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与艺术有相通之处,在视觉形式上其点、形、色、线信息强度和画面吸引力比课本图片要强许多倍。而且能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常规教育手段富于变化,教学组织形式相对集中,突破常规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辅助手段在欣赏课教学中的优势,扩大欣赏容量,使学生能更多的吸收与内容相关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情感因素,极大限度的促进学生产生兴趣,激发潜能,激发学生从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欣赏建筑艺术,不但可以用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形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为充分利用4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生从“知识型”转变为“智慧型”,从偏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重在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减少常见的知识、技能、讲解、演示篇幅,加大关键要害处的讲授力度。提高知识的传播密度,使“精讲”、“多练”成为现实,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达到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美术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在美术教学中,有些教学中的图案规范、严格,填色技巧很讲究,因此范画的制作或作业的完成耗时费力。然而在电脑中进行图形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却都非常方便、快捷,比如说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在电脑中生成图形都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等元素的构成,以及重复构成、渐变构成等一系列构成原理和方法都可以在电脑中显示。如二方连续纹样设计,我按以下步骤,构思制作了四个课件:首先安排一组二方连续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运行时,学生便一目了然地看到二方连续纹样在生活中的作用。紧接着,播放一组二方连续纹样的花边,先出示一个基本纹样,再出示一个单位纹样(由几个基本纹样组成),点击鼠标后,基本纹样和单位纹样自动地向左右或上下不断地重复、排列,形成一条花边。让学生观察动画制作过程后,总结出二方连续的概念,即以一个基本纹样或几个基本纹样组成的单位纹样,向左右、上下两上方面重复排列,形成的带状的连续纹样叫二方连续纹样。这一过程,如果在课堂中的当场演示的话,会费力不讨好。这样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通过电脑美术设计,以其操作灵活多样,可塑性强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在作业完成后产生成功感、自豪感。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尚低的小学生来说,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教育,总体上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很有利的。在新课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并潜移默化为自己的思想、行为品质,实现全面提高素质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