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高效教学初探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stlaview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新的教学理念已经被教师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大胆的进行教学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知识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转变成了主动探究的方式。在学生积极性的引导下,他们在理解数学知识时能够有效激发思维的活跃性,在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要取得高效的教学效率,教师需要积极的和学生进行互动,对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在创新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不能深刻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依据。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了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对对知识重难点的理解,忽视了从教学目标出发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的学习缺少依据和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有目的的进行教学设计,有效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2.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都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忽视了创新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脱离了学习的主体,使教学模式的创新趋于形式主义,学生在课堂上看似积极主动的参与,但是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学生在探究中不能有效掌握教学内容,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创新过程中,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使课堂教学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教学趋于形式化,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把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拿来直接运用,不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创新教学名不副实,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教学。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学模式不适合学生,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阻碍了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在进行教学创新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深入探究新课改的要求,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质出发,创设出积极、活跃的教学课堂。在提高教学效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自己严格要求,通过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灵活应对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1.提高知识修养,促进教学经验和能力的提高。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不仅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还对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好的要求。教师要深入探究、理解新课改的宗旨,不断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在课堂上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使学生通过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综合能力。在提高教师的教学经验时,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公开课,从中获经验,用创新的精神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从创设教学情境来入手。丰富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小学生强烈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探究,能够对知识深入理解。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积极的进行探究,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1)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在小学数学情境创设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用创新的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使课堂教学在活跃、有趣的氛围中进行。
  (2)情境创设要能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需要让他们进行深入思考,才能有效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探究的效率。班级中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不同,知识水平也不同,在情境创设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情境创设要重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运用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进行情境创设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出生活化的情境,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把数学理论和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树立运用意识。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制造高分的机器,而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贡献社会。学生不仅学的是知识,更重要学的是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数学学习充满观察、分析、操作、模拟、推理、迁移等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行为,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在亲身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技能,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探索知识的延伸奥秘,获得整体能力的提升,增强动手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生活和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感知。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在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及时对他们的数学思路进行指导和点拨,让学生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树立学好数学的意识,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
其他文献
数学思想常常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只有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并重,知识和思想方法相互促进,才能使我们更深刻的理解数学,从整体上把握数学,以至于能灵活地应用数学。目前普遍存在学生在课堂上听得懂但遇到问题却不会解决的现象,正是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脱节的结果。下面结合实际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把握本质 掌握原则  史宁中教授认为:“数学发展所依赖的思想在本质上有三个:抽象、推理、模型。”其中抽象是最核
老爸中等身材,有着一双略显严肃的眯眯眼,鼻子上总是架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的。  说他爱唠叨可是一点都不假。有一天,我一放学,书包都还来不及放下,老爸就打开话匣子:“今天学了什么内容,都会了吗?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我不耐烦地捂上耳朵走进我的房间,但老爸还在那里滔滔不绝,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还好就在那时厨房里电磁炉的汤滚开了,老爸赶紧到厨房关火。我这才松了一口气,但心里很不高兴,心想老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