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呐喊

来源 :男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yuehe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后”这个话题,充斥在各种媒体报道中,似乎一直就没有淡出过公众视野,恐怕是目前最引人注目和谈论最多的话题,有很多人在讨论着“80后”,更有人对“80后”指手画脚,品头论足一番.近期,王朔这个文痞也对此大放厥词,对整个“80后”群体发动火力凶猛的攻击,蔑视不屑地说什么:“80后”基本是被港台文化洗脑的一代……他们很可笑。我认为“80后”基本不构成力量,基本是泡沫,没有形成战斗力。我们“五、六、七”一出动就打垮他们……还有很多人和媒体关于“80后”的种种指责、种种不满,担忧声甚至谩骂声不绝于耳,估计全国人都听得耳熟能详了。
  可以这么说,现在的社会,“80后”不是一个光荣的称号,人们对这个称号的联想往往是:蜜罐里长大、温室里的花朵、缺少责任感、贪图玩乐、贪图享受、自私自利、叛逆、浮躁……多数情况下,“80后”成了众人口诛笔伐的对象。长辈们常常无奈叹息,觉得我们“难以肩负重任”。我们小时候最熟悉的称谓是“小皇帝”、“独生子女”,后来的“追星族”似乎也是从我们而起,毕业却不就业,“啃老族”,一个新生代的词语,这样一个要命的定论如今也降落到我们“80后”的身上,中国未来危机的一代、跨掉的一代、被淘汰的一代……
  “80后”是一个覆盖了从学校到职场的年轻一代,在我们这一代人里,暂不说那些确实像某些媒体、学者、专家等说的垮掉的人,试问哪一代里没有一些人是垮掉被淘汰的呢?也不谈那让世界知道什么是“中国速度”,跨过传统国人几乎无法逾越的栏杆、创造着东方神话的刘翔;那在世界篮坛上抒写着辉煌战绩的小巨人姚明;琴声已穿透世界耳朵的朗朗;还有那以韩寒和郭敬明为代表的“80后”作家正用优美的文字告诉大众:作品只有优劣之分,没有年龄之差……。这些我们都先不提,不想用这些“80后”中涌现出来的令人折服的代表人物,来回击和证明我们并不是跨掉的一代。只是希望你们不要一味地批评、质疑、指责、谩骂,笔者只是这个群体中非常普通的一员,但正因为普通,才更显真实,更代表了绝大多数普通的“80后”的心态与状态,请听听“80后”的声音,听听我们的无奈与叹息……
  80年代出生的我们,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童年的生活不再像父辈和祖父辈那样动荡坎坷,那时候虽不贫穷,也绝对称不上富足。经历了战争、饥饿、灾荒、英雄、体力劳动的年代,文化大革命等等。我们虽不曾亲历,却也常常听父母们谈起,感觉虽然陌生,却似乎离我们并不遥远,不至于像现在的孩子,如果讲起这些,他们的脸上一定带有深深的迷茫。第一次接触电脑还是在中学的学校里,那时候也就是学一些打字什么的,网络还没有普及,现在的孩子们哪个不是天天上着网玩着电脑呢?很多“80后”,初一的时候开始学习英语最基础的音标吧,可是现在呢?幼儿园的小孩都在学剑桥英语了!家里收藏的磁带还在诉说着光阴的故事,现在的“90后”们大概只知道技术更为先进的MP3、MP4、CD吧。如果说我们是温室里的花朵,娇嫩无比,经不起考验,经不起风雨的摇撼和洗礼,那他们呢?有人指责我们是温室里的花朵,可又反思过没有,是谁为我们搭建了温室,并把我们栽种在其中呢!?
  我们是叛逆嚣张,但那是鄙视、挑衅那些沽名钓誉的所谓的“学者”、“专家”,而不是对待那些有德有才的人的;说我们贪图享受、贪图玩乐,可如你们所说,我们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难道不应当懂得享受吗?!那不是玩物丧志,而是体验事物中的乐趣,充分地享受生活带来的快乐。
  


  记得我们上小学时常听的就是向雷锋学习、向赖宁学习、向英雄学习,至于学什么,其实那时候自己也不是完全清楚,最清楚的就是作文不这么写,就要扣分……后来,上初中、高中,老师讲课时常会说:“这地方是考试中的重点,所占分值很高,拿笔重点画一下,一定重点掌握,那地方考试基本不会考不用管了,看一下了解一下就行了……这不是我在夸张,相信很多同龄人都有感触。学校里整天都在高喊着“素质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可结果是每年的三好学生的奖状,都是被仅仅分高的同学拿走。从何时起,有人又开始嘲笑指责我们高分低能,却不想想这正是应试教育逼出的结果。在这个仅仅以分数论英雄,一张试卷定终身的指挥棒下,学生们的分数,直接影响老师职称职务晋升、奖金发放、学校的升学率,家长、老师、学校都只关心我们的成绩啊!
  少年时期,家人就常对我们说:一定要考上大学,上大学才有出息。可见那时考上大学是何等荣耀重要的事呀,等我好不容易拿到录取通知书,上了大学,才发现身边除了少数人外,形形色色的人都上大学了。四年大学弹指一挥间,等我终于拿够了学分,揣够了证书,想这些年上学确实也没少花父母的血汗钱,终于可以工作,回报慈祥辛劳的双亲、回报社会的时候了,可大学生早已经不是天之骄子了,没什么稀罕的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甚至是普及化,“应届”二字就让我吃了无数闭门羹。手里捧着的英语六级、计算机等级证等等证书一点也不值钱。1000多元的工资和心里的期望也相差甚远。大学扩招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了高等教育,可入学的多,毕业的也多。就业难成了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很多“80后”不可回避的最实际问题。踏入社会收到的第一份礼物就是“文凭贬值”,拿着文凭迷失在城市的角落,每年都有很多的毕业生,遭受“毕业即失业”的困境,不得已成为彻头彻尾的“啃老族”。
  “80后”中的其中一部分已经逐渐走入社会,并且正在慢慢长大,强大生活的压力正在吞噬我们。我们的罐子里不只是有蜜,想想我们的升学压力、就业压力以及生存压力…… 进社会之前,我们是长辈们呵护的独苗,踏出学校,迈入社会的大熔炉,家长、社会突然嫌我们依赖性太强,不够独立。当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被迫接受那千八百元的月薪,做着白领的工作领着蓝领的工资,辛苦劳累面对的是动辄上万元的商品房,我们手足无措,而工作国家包分配、教育福利、分房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只是遥远的如同一个美妙的传说。我们真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什么也没赶上,什么都把我们落下了,原来的满腔热情,雄心壮志,却又发现理想和现实相距甚远,屡屡碰壁,撞得头破血流.“80后”的我们是没有经历过战争,可我们却身在没有硝烟的战场,打了一仗又一仗!
  


  身为“80后”的我们,有时候真的很恐慌。一路走来,回首读书生活和工作体会,有时也难免感慨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无奈之下想学阿Q一把,说一句:年轻无价,话还没说出口,转头看到这些“90后”们,想阿Q一下也不知道说什么了。
  我们是怎样的一代:有一段关于“80后”的话,已经流传许久: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甚至中学生都能当领导;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大学生很多找不到工作,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做;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当我们没有进入股市的时候,傻瓜都在赚钱;当我们兴冲冲地闯进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成了傻瓜;当我们没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心的;当我们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金的;当我们不到结婚的年龄的时候骑自行车就能娶媳妇; 当我们到了结婚年龄的时候没有楼房汽车娶不了媳妇……
  我们充满了茫然、困惑、还有压力……发现理想必须服从现实,明白人生必然会有低谷,请别让我们在一味的指责、误解、质疑中更加迷茫,我们也在不断的成长着,成熟着,发展着,尽管生活的窘迫让自己辛酸,生存的压力快要让自己窒息,可我们却还是在努力找寻着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面对国家、社会、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需要理解与关爱,我们也在思考,也在奋发图强,也在努力拼搏,也在开创完善属于“80后”的辉煌时代,担当起社会发展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其他文献
和老公结婚已有一年的时间了,家务事全由我来做。他是个典型的北方男人,从来都不太主动做家务,更不用说烧菜做饭了。  最近,我的工作相当忙,晚上还要去参加英语辅导班,吃饭成了一个大问题。那天老公却对我夸下海口,你放心地去上课吧,晚上回来保证让你吃到可口的饭菜。上完课已经是晚上9:00了,我又累又饿地直奔回家里。—开门,看到老公带着个小花围裙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等我回来,饭桌上有海米冬瓜、清炖小鲫鱼、肉沫
期刊
“谁说我们河南人不好?河南就像中国在世界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样,人口多,地域大,物产足,发展快,用不了二十年,不!用不了十年,全国人民都得对我们刮目相看,冲我们河南人伸大拇指。”张析综表情激动,血脉贲张,粗壮的大拇指像支棒槌,斗志昂扬地坚挺着。  当年,张析综怀揣着三十六块钱,背井离乡,辞去教师的职业,踏上人生寻梦之旅。他琢磨着:改革开放已经使中国富强起来,难道我就不能抓住机遇,重塑我的人生吗?  外
期刊
小宝贝不爱卡通片,却爱言情剧,这可真难煞妈妈了!    楠楠妈妈:  我女儿今年3岁半,平时老爱看电视剧,尤其爱看言情剧《性感城市》,常常霸在电视机前一看就是2个小时,即便到了睡觉时间也不罢休。但动画片、儿童电视都不爱看。现在上了幼儿园,更鬼灵精怪,常回来和我说,这个小朋友喜欢上谁谁了,还说要我们楼下一个小男孩做她男朋友。请问宝宝爱看言情电视剧怎么办?    砉缡邮奔?我女儿有一段时间也特别沉湎
期刊
电影《伤城》里金城武有一句话:我和她在一起5年,现在才发现这5年好像只是用来证明我们不合适。我的一位朋友也和我说过,他和女友相处了5年,相爱了5年也相残了5年,彼此的感情始终在风和日丽与暴风骤雨之间轮转,终于他对我说:其实我们不合适。我无数次地充当他们的调解者,知道这位朋友很爱女友,在物质上殚精竭虑地创造条件,在情调上挖空心思地制造浪漫,但正如他所说:“她太古怪了,我实在猜不透她的心思。”  常言
期刊
初看圈客网CEO王辉,憨厚的脸上带着一份精明,眼不大却似乎能把一切事情看透。  从王辉的身上能看出一种活力,这种活力不仅表现在他年轻的心上,还表现在他所在的公司(北京佳诚无限科技有限公司)——不断有新的合作伙伴加入,不断有新的移动用户加入。  同其他人一样,王辉深谙网络时代信息就是财富。他以锐利的目光看到WAP网络还是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在这块荒地上大有可为。于是,他毅然进入这个行业,尽管他知道拓
期刊
有人说女人如烟,不经燃烧,就显不出她的芳香、她的美妙柔骨。女人如烟,每一度的燃烧,都是一曲生命的悲歌,投入一次,芳香一次,光耀一次,因此也毁灭一次。生命的延续就在这一次次的灼烧光环中,被伤害的结局却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等到这烟丝尽了,烟灭了,女人的浪漫也就远离了尘埃。 女人如烟,但凡总先要有火,才能点燃起她的激情与光辉。  有些女人原本是男人心中的一支烟,手里玩味的一只烟,只等着爱火慢慢点燃,轻轻
期刊
所有大龄单身女子都会被不怀好意的猜想:这些女人是如何解决性生活。我这里说的是真正的单身,而不是同居着或者偶尔偷情的伪单身。根据生物自然规律,长期没“人肉”吃的姑娘,会因此导致内分泌失调、性情古怪暴躁、气色萎黄兼乳腺增生的可能性增加,因为缺少男人雨露滋润的女人,是一眼可以看出来的,怎么办呢?   这年头儿想找个上床的男人实在也是容易:交友网站、酒吧和夜店、旧同学和窝边草,本着为我所用的态度,可以几分
期刊
现如今,“捣糨糊”的男人越来越多,明明白白的男人越来越少,“捣糨糊”的本领使他们无论在女人面前或者是在生意场上进退自如,却使人们之间的交往缺乏了很多的安全感,这倒不免让我怀念起两个坚持原则的男人来。  当时通讯还没那么发达,有一些急事必须发电报解决。一个坚持原则的男人向邮局小姐要一张电报纸填写,小姐问他要1分钱。他说,为什么要钱?小姐说,印纸是要成本的,很多人浪费纸张,或者乱填,或者拿回去给小孩当
期刊
著名编剧廖一梅在一篇文章《那些我们曾经爱过的男孩子都已经老了》中说:“我看着身边一个个叛逆少年变成温和的中年人,在街头大声歌唱的人现在安静地坐在桌角,我那曾经是著名愤青的丈夫,被师长们视为捣蛋分子,现在也稳重、宽容,是受人尊敬的导演,被人称为‘老师’,懂得以有效的方式坚持自我。”  廖一梅说的是她的丈夫,著名话剧导演孟京辉在人近中年后的变化,三十五岁,好像是男人生命中的一个DNA密码,男人的生活会
期刊
我的小秘密    劳伦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人心中都藏有一个肮脏的小秘密。我以前对这样的话嗤之以鼻,觉得像自己这样一个女人,接受最正统的教育,从事一份中规中矩的工作,坦坦荡荡,肮脏的小秘密自然与我无关。而如今,我觉得自己已不再坦荡。我的心里确实有个秘密,但用肮脏来形容它似乎还是太过了,而且,我已不准备将它藏在心里,我要向于峰坦白。  可能不需要我坦白,于峰已经略略感觉出什么了吧。这段时间,我常常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