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真实反馈,准确矫正。
1、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独立思考的优良学习习惯
教师要引导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积极动口、动手。这样学生提供的信息才是深层次的而不是表面的,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
2、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教师在获取信息后,应认真分析其问题的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矫正方案。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就题论题,就事论事,否则矫正就是低效的或无效的。
二、主动反馈,自觉矫正。
反馈与矫正在教学中总是循环往复的,即反馈——矫正——再反馈——再矫正。在不断地解决老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中,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前进的教学活动。
教师要主动辅导,及时令其矫正。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必须靠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仅有教师的主动性,而没有学生的自觉配合,其结果只能是无效的反馈与矫正。当然,如果教师只强调学生的主动和自觉,而不注意自身的主动和自觉,结果同样会是无效的反馈与矫正。
三、矫正反馈,反馈矫正。
反馈与矫正是紧密联系的一个体系。矫正首先是为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信息不真,这时应对反馈进行矫正。如果不注意这种矫正,那么矫正也就不准。对一个问题进行矫正之后,是否就真正解决了问题,还需进行再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因此,矫正后相应地要设计巩固提高的反馈方案,检测矫正效果,获取新的信息,在更高层次上施以反馈矫正。
四、正确地做好反馈,必须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备课前要有充分的估计。教师在备课时能预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方法的运用所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法。
1、课上要善于捕捉
上课是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法。听取学生的反映,把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反馈与矫正。
2、作业里逐一分析
作业是教学反馈的主渠道,但教师须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认真的分析,学生的作业一般有獨立完成的、讨论后完成的、独立完成一部分,以及全部是抄的。教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应逐一分析,做好作业档案记载,以便做到有效反。
3、讲课后及时小结
教师在讲课后立即回顾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和值得改进的地方,以及学生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时分析应采取的矫正措施,若能长期坚持,注意积累和整理,便是切合实际的难得的教学经验。
4、在矫正的方法上应坚持
少数人的问题个别矫正;群体性的问题集中矫正;简单问题立即矫正;复杂问题专题矫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观察问题要敏锐,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和黑板上板演出现的问题要反应敏捷,快速作出判断,哪些问题属简单问题,哪些问题属复杂问题,属简单问题就立即当面矫正,属复杂问题就专题矫正。
5、关键性问题重点矫正,一般性问题自我矫正。
例如,列方程解应用题,对于不同类型的实际应用问题,根据题意找等量关系就属关键性问题。如若这一问题解决的好,其它问题便迎刃而解。因此,若找“等量关系”出了问题,就必须把它放在突出的位置加以矫正,至于设未知数、解方程就属于一般性问题,教师可启发学生自我矫正。
6、概念性问题对照矫正,技能性问题逐步矫正。
应用概念出问题,这在日常教学中是普遍的,特别是学生在运用相近、易混淆的概念时,常犯“张冠李戴”的错误。如在使用“补角”、“邻补角”等概念时常易出错,这时就应对照概念,引导学生反复比较,找出各自的本质属性以及异同点,然后对照练习。
7、习惯问题耐心矫正,思想问题引导矫正。
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受用不尽的,坏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学习进步的最大障碍。如果一些学生因习惯不良,造成不该出错而错了的问题。例如,明知计算不准,解方程组又不验算,画图不用尺规,随手画等等,教师就不能只将答案改正过来,而应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矫正学习习惯。如果是思想上出现了问题,导致在学习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教师不能就事论事,应该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8、基础问题分步矫正,智力问题量力矫正。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基础问题。因此,要认真分析,分步矫正。班里几十名学生的智力差异一般也有几十种,不过差异有大小之分。既然智力有差异,理解有深浅,运用有生熟,那么教师在矫正时,就应量力而施,不能一刀切。
在做好以上几点的同时,还应建立反馈与矫正档案,并将行之有效的案例与方法做好记载,对于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变化要建立好档案,为以后的教学与研究提供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
总之,反馈为矫正提供依据,矫正为反馈服务,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没有反馈与矫正的教学是不切实际的;没有及时反馈有效矫正的教学是低水平的教学。只有遵循数学教育教学规律和原则,并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探索反馈与矫正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1、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独立思考的优良学习习惯
教师要引导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积极动口、动手。这样学生提供的信息才是深层次的而不是表面的,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
2、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教师在获取信息后,应认真分析其问题的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矫正方案。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就题论题,就事论事,否则矫正就是低效的或无效的。
二、主动反馈,自觉矫正。
反馈与矫正在教学中总是循环往复的,即反馈——矫正——再反馈——再矫正。在不断地解决老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中,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前进的教学活动。
教师要主动辅导,及时令其矫正。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必须靠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仅有教师的主动性,而没有学生的自觉配合,其结果只能是无效的反馈与矫正。当然,如果教师只强调学生的主动和自觉,而不注意自身的主动和自觉,结果同样会是无效的反馈与矫正。
三、矫正反馈,反馈矫正。
反馈与矫正是紧密联系的一个体系。矫正首先是为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信息不真,这时应对反馈进行矫正。如果不注意这种矫正,那么矫正也就不准。对一个问题进行矫正之后,是否就真正解决了问题,还需进行再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因此,矫正后相应地要设计巩固提高的反馈方案,检测矫正效果,获取新的信息,在更高层次上施以反馈矫正。
四、正确地做好反馈,必须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备课前要有充分的估计。教师在备课时能预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方法的运用所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法。
1、课上要善于捕捉
上课是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法。听取学生的反映,把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反馈与矫正。
2、作业里逐一分析
作业是教学反馈的主渠道,但教师须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认真的分析,学生的作业一般有獨立完成的、讨论后完成的、独立完成一部分,以及全部是抄的。教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应逐一分析,做好作业档案记载,以便做到有效反。
3、讲课后及时小结
教师在讲课后立即回顾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和值得改进的地方,以及学生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时分析应采取的矫正措施,若能长期坚持,注意积累和整理,便是切合实际的难得的教学经验。
4、在矫正的方法上应坚持
少数人的问题个别矫正;群体性的问题集中矫正;简单问题立即矫正;复杂问题专题矫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观察问题要敏锐,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和黑板上板演出现的问题要反应敏捷,快速作出判断,哪些问题属简单问题,哪些问题属复杂问题,属简单问题就立即当面矫正,属复杂问题就专题矫正。
5、关键性问题重点矫正,一般性问题自我矫正。
例如,列方程解应用题,对于不同类型的实际应用问题,根据题意找等量关系就属关键性问题。如若这一问题解决的好,其它问题便迎刃而解。因此,若找“等量关系”出了问题,就必须把它放在突出的位置加以矫正,至于设未知数、解方程就属于一般性问题,教师可启发学生自我矫正。
6、概念性问题对照矫正,技能性问题逐步矫正。
应用概念出问题,这在日常教学中是普遍的,特别是学生在运用相近、易混淆的概念时,常犯“张冠李戴”的错误。如在使用“补角”、“邻补角”等概念时常易出错,这时就应对照概念,引导学生反复比较,找出各自的本质属性以及异同点,然后对照练习。
7、习惯问题耐心矫正,思想问题引导矫正。
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受用不尽的,坏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学习进步的最大障碍。如果一些学生因习惯不良,造成不该出错而错了的问题。例如,明知计算不准,解方程组又不验算,画图不用尺规,随手画等等,教师就不能只将答案改正过来,而应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矫正学习习惯。如果是思想上出现了问题,导致在学习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教师不能就事论事,应该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8、基础问题分步矫正,智力问题量力矫正。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基础问题。因此,要认真分析,分步矫正。班里几十名学生的智力差异一般也有几十种,不过差异有大小之分。既然智力有差异,理解有深浅,运用有生熟,那么教师在矫正时,就应量力而施,不能一刀切。
在做好以上几点的同时,还应建立反馈与矫正档案,并将行之有效的案例与方法做好记载,对于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变化要建立好档案,为以后的教学与研究提供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
总之,反馈为矫正提供依据,矫正为反馈服务,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没有反馈与矫正的教学是不切实际的;没有及时反馈有效矫正的教学是低水平的教学。只有遵循数学教育教学规律和原则,并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探索反馈与矫正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