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低渗区块油井间歇严重,造成计量误差大,本文以桩74区块为例,通过分析影响产量的因素,找出管理中的“短板”,持续改进,低渗区块运用“四量”管理法降低接转站计量误差,计量误差由18.3%降到了2.2%,并总结出了一套低渗区块产量平稳运行办法。
【关键词】计量误差 低渗区块 气压 温度 掺水 套压
桩74区块共有正常生产油井58口,以低渗透区块油井为主。油井具有产能低、间歇严重、含蜡量高、凝固点高等特点,生产管理难度大,接转站計量误差波动较大。通过分析影响产量的因素,找出管理中的“短板”,持续改进,低渗区块运用“四量”管理法(即气压定量、温度适量、掺水准量、套压限量),降低桩74接转站计量误差,计量误差由18.3%降到了2.2%,也总结出了一套低渗区块产量平稳运行办法。
1 气压定量运行,减少产量波动变化大
桩74块油井升温井47口,大小升温炉109台,每天用气量在7100m3,在接转站低气压或气压波动波动较大时,由于井距远、升温炉多等特点,调整炉火工作量大,平均单站调整炉火时间为2.2h,并且还要进行跟踪复查,影响时间长、调整周期长,直接影响接转站交油。针对这个现象,一是采取了高气压运行;二是采取气压定量运行方式,接转站气压预警值由以前的0.03-0.04Mpa改为0.05Mpa,在接转站气压预警时,根据每日运行的套管气储备明细表安排班组有序向系统内补充,并组织排查管线是否破漏、外单位是否盗气、是否有停躺井等,确保气压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到预警值以上,既减轻了职工来回调整升温炉炉火的劳动强度,又确保了升温炉在恒压下升温运行,避免了系统温度忽高忽低、管线液体流速忽快忽慢的现象,实现了接转站的系统平稳运行。
2 温度适量运行,降低原油流动阻力,提高原油输送能力
桩74块油井最高凝固点在57℃,平均含蜡量在21%,平均单井液量9.1t/d,而且井间距离远单井管线长,管线内流体流动速度较慢温降大,如果升温不到位就会出现原油附着在管壁上,管径缩小回压上升,严重堵塞管线,对应的接转站会出现含水上升、产量下降等现象,造成产量随着升温的变化而出现较大变化,相应的就会增加接转站值班职工加密化验跟踪含水、采油班组夜间打盗油、油井加密计量以及其他方面的排查等工作量。在生产过程中,将升温作为桩74接转站降低计量误差的首要工作,将油井炉子升温值控制在60至80度之间运行,既保证管线内原油温度在凝固点以上流动,又杜绝了由于高温运行造成的炉子使用寿命短现象,通过每天进行末端温度分析,落实全年升温制度,产量波动较少,既有效的保障了交油量,又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2011年3月中旬在74接转站气压不稳的情况下,影响了整体系统的升温,个别炉子升温不到50度,接转站全天产量下降了10吨左右,通过放套管气自用、加大升温点的检查、各线进行提温等措施,在生产动态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接转站油量得到了持续的提高,不到一天时间就恢复到了正常数值。经验与教训同时证明了升温是影响桩74接转站计量误差的最关键因素。
3 掺水准量运行,降低接转站微机冲击,提高计量准确性
桩74区块掺水油井27口,油井总掺水量328方/天,系统掺水量增加会影响接转站进液微机含水及交油,同时影响油井温度达标,导致进站温度降低,还会增加设备电量。单井掺水量少就会造成油井液体在管线内流动慢,井口回压上升,严重了就会堵塞管线。始终将掺水管理做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从投入上全部更换为计量等级相对高的一诺水表,提高了计量准确性;从制度完善将掺水点作为重点巡检点,资料室白天做好水表底数的检查对比,并严格绩效考核;从运行方式上,在做好掺水瞬时调整的同时,计量站通过分离器计量产量监控油井掺水量,做到了双线监控;从季节生产上,在夏季对能够停降掺水的油井,通过油井液量、含水、管线长度等相关数据分析论证,优化实施停降掺水,减少水量对接转站微机含水的冲击。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工作开展,油井实现了正常生产,接转站实现了平稳运行。
4 套压限量运行,降低油井气锁影响,提升泵效及系统气压
桩74区块具备套压生产油井36口,套压能够达到1.0Mpa以上油井19口,其中含间隙出油油井12口。油井套管气在采油队既是宝贝又是蛀虫。油井套压过高会造成油井液面加深,供液不足严重或者逐渐变为受气体影响,间歇更加严重,产量明显降低,计量时间变的更长,班组摸间隙规律更加困难。套压过低,容易产生油井液量倒灌,影响产量,且在接转站气压较低时,无法补充系统气量。如何在系统套管气与单井产量中合理配置十分重要,通过对比跟踪功图液面情况,分析套管气对低含水油井影响较大。受接转站源头气压波动影响,生产中桩74块油井需储存套管气生产,在气压不稳,或者温降情况下有序合理安排放套管气,保证系统升温。将桩74区块所有油井,按含水由低到高排列,分析油井套压恢复规律,制定好套管气储备明细表,将低含水油井科学安排,按计划有序的套放。放套管气工作的实施,使油井套管压力降低,减小了油层表面的回压,使更多的油气混和物流人井筒,使动液面上升,泵的沉没度增加,并降低了井简内的混和物的含气量,提高了泵效,增加了产量,杜绝了油量预警职工排查管线、做盗油迹象、计量等排查工作量。
5 实施效果
(1)通过从地面到地下、从系统到单井的全面系统分析,坚持“四量”管理方法的实施,减少了管理因素对产量的损失,杜绝了产量大起大落现象,实现了桩74接转站产量平稳运行,计量误差对比由2010年的18.3%降到了目前的2.2%。
(2)确定接转站日产量、首端气压、末端温度、油井套压等预警目标值,工作实现了严细不漏项,接转站动态、油井升温、职工劳动强度等系统生产管理实现了良性循环。
(3)落实产量一日三分析制度,完善接转站预警体系,运用油井升温过程管理评价指导书、季节生产评价指导书,落实执行产量运行基本程序,提升了运行质量。
(4)根据季节生产的特点,实现管理重点季节转移,落实雨季、冬季生产管理节点,实施停井分因素评价体系,减少因停井造成的产量损失,促进了标准化行为的落实,提升了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普信,陈宗林,祁守文.深层低渗断块油田抽油技术的几个问题[J].断块油气田,1997(03):28-30
【关键词】计量误差 低渗区块 气压 温度 掺水 套压
桩74区块共有正常生产油井58口,以低渗透区块油井为主。油井具有产能低、间歇严重、含蜡量高、凝固点高等特点,生产管理难度大,接转站計量误差波动较大。通过分析影响产量的因素,找出管理中的“短板”,持续改进,低渗区块运用“四量”管理法(即气压定量、温度适量、掺水准量、套压限量),降低桩74接转站计量误差,计量误差由18.3%降到了2.2%,也总结出了一套低渗区块产量平稳运行办法。
1 气压定量运行,减少产量波动变化大
桩74块油井升温井47口,大小升温炉109台,每天用气量在7100m3,在接转站低气压或气压波动波动较大时,由于井距远、升温炉多等特点,调整炉火工作量大,平均单站调整炉火时间为2.2h,并且还要进行跟踪复查,影响时间长、调整周期长,直接影响接转站交油。针对这个现象,一是采取了高气压运行;二是采取气压定量运行方式,接转站气压预警值由以前的0.03-0.04Mpa改为0.05Mpa,在接转站气压预警时,根据每日运行的套管气储备明细表安排班组有序向系统内补充,并组织排查管线是否破漏、外单位是否盗气、是否有停躺井等,确保气压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到预警值以上,既减轻了职工来回调整升温炉炉火的劳动强度,又确保了升温炉在恒压下升温运行,避免了系统温度忽高忽低、管线液体流速忽快忽慢的现象,实现了接转站的系统平稳运行。
2 温度适量运行,降低原油流动阻力,提高原油输送能力
桩74块油井最高凝固点在57℃,平均含蜡量在21%,平均单井液量9.1t/d,而且井间距离远单井管线长,管线内流体流动速度较慢温降大,如果升温不到位就会出现原油附着在管壁上,管径缩小回压上升,严重堵塞管线,对应的接转站会出现含水上升、产量下降等现象,造成产量随着升温的变化而出现较大变化,相应的就会增加接转站值班职工加密化验跟踪含水、采油班组夜间打盗油、油井加密计量以及其他方面的排查等工作量。在生产过程中,将升温作为桩74接转站降低计量误差的首要工作,将油井炉子升温值控制在60至80度之间运行,既保证管线内原油温度在凝固点以上流动,又杜绝了由于高温运行造成的炉子使用寿命短现象,通过每天进行末端温度分析,落实全年升温制度,产量波动较少,既有效的保障了交油量,又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2011年3月中旬在74接转站气压不稳的情况下,影响了整体系统的升温,个别炉子升温不到50度,接转站全天产量下降了10吨左右,通过放套管气自用、加大升温点的检查、各线进行提温等措施,在生产动态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接转站油量得到了持续的提高,不到一天时间就恢复到了正常数值。经验与教训同时证明了升温是影响桩74接转站计量误差的最关键因素。
3 掺水准量运行,降低接转站微机冲击,提高计量准确性
桩74区块掺水油井27口,油井总掺水量328方/天,系统掺水量增加会影响接转站进液微机含水及交油,同时影响油井温度达标,导致进站温度降低,还会增加设备电量。单井掺水量少就会造成油井液体在管线内流动慢,井口回压上升,严重了就会堵塞管线。始终将掺水管理做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从投入上全部更换为计量等级相对高的一诺水表,提高了计量准确性;从制度完善将掺水点作为重点巡检点,资料室白天做好水表底数的检查对比,并严格绩效考核;从运行方式上,在做好掺水瞬时调整的同时,计量站通过分离器计量产量监控油井掺水量,做到了双线监控;从季节生产上,在夏季对能够停降掺水的油井,通过油井液量、含水、管线长度等相关数据分析论证,优化实施停降掺水,减少水量对接转站微机含水的冲击。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工作开展,油井实现了正常生产,接转站实现了平稳运行。
4 套压限量运行,降低油井气锁影响,提升泵效及系统气压
桩74区块具备套压生产油井36口,套压能够达到1.0Mpa以上油井19口,其中含间隙出油油井12口。油井套管气在采油队既是宝贝又是蛀虫。油井套压过高会造成油井液面加深,供液不足严重或者逐渐变为受气体影响,间歇更加严重,产量明显降低,计量时间变的更长,班组摸间隙规律更加困难。套压过低,容易产生油井液量倒灌,影响产量,且在接转站气压较低时,无法补充系统气量。如何在系统套管气与单井产量中合理配置十分重要,通过对比跟踪功图液面情况,分析套管气对低含水油井影响较大。受接转站源头气压波动影响,生产中桩74块油井需储存套管气生产,在气压不稳,或者温降情况下有序合理安排放套管气,保证系统升温。将桩74区块所有油井,按含水由低到高排列,分析油井套压恢复规律,制定好套管气储备明细表,将低含水油井科学安排,按计划有序的套放。放套管气工作的实施,使油井套管压力降低,减小了油层表面的回压,使更多的油气混和物流人井筒,使动液面上升,泵的沉没度增加,并降低了井简内的混和物的含气量,提高了泵效,增加了产量,杜绝了油量预警职工排查管线、做盗油迹象、计量等排查工作量。
5 实施效果
(1)通过从地面到地下、从系统到单井的全面系统分析,坚持“四量”管理方法的实施,减少了管理因素对产量的损失,杜绝了产量大起大落现象,实现了桩74接转站产量平稳运行,计量误差对比由2010年的18.3%降到了目前的2.2%。
(2)确定接转站日产量、首端气压、末端温度、油井套压等预警目标值,工作实现了严细不漏项,接转站动态、油井升温、职工劳动强度等系统生产管理实现了良性循环。
(3)落实产量一日三分析制度,完善接转站预警体系,运用油井升温过程管理评价指导书、季节生产评价指导书,落实执行产量运行基本程序,提升了运行质量。
(4)根据季节生产的特点,实现管理重点季节转移,落实雨季、冬季生产管理节点,实施停井分因素评价体系,减少因停井造成的产量损失,促进了标准化行为的落实,提升了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普信,陈宗林,祁守文.深层低渗断块油田抽油技术的几个问题[J].断块油气田,1997(03):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