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传统文化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ongc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医文化释义
  “中医文化”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指中医是对人体病理、生理、防病治病规律的探索,有自然科学的性质,科学术语大文化,所以受中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狭义指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中国汉民族的医学。
  二、传统中医文化
  (一)传统中医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有关医药起源的说法,最早在皇帝时期就出现了。在经过了长期与病痛的斗争之后,中华民族的医学知识已经是非常的丰富了。关于在大眾嘴里经常说的“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就是对我们祖先的医学医学回忆。医学早在夏朝、商朝跟周朝就已经是处于萌芽发展期了,中医理论体系主要是在战国、秦与汉三国时期形成的,其中标志性的理论著作有《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跟《伤寒杂病论》等。
  从理论到实际临床的中医学新发展,最早出现在两晋至隋唐,并且还不断完善了中医学的文化内涵。晋王叔和着了《脉经》,关于脉学的一些理论还有基本知识记载都是十分丰富的,《备急千金要方》最为我国最早医学百科全书由唐代医学大家孙思邀着。
  宋金元时期,是我国医学的发达兴盛时期,形成了“寒凉派”、“攻下派”、“补土派”、“养阴派”金元四大家。革新趋势的医药学最早是在明清时期开始发展的。温病学派的出现,标志着中医学术发展又取得了突出成就。
  (二)传统中医文化以医家为传承载体
  从历代名医大家著作中看出中医文化经过长期累积形成了特有人文关怀与伦理价值,唯物辩证思想、哲学思想、和衷共济思想等。
  1.中医文化的形成受到儒家文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汉朝的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儒家思想始终贯穿于我国历史的变迁,儒家经典更是影响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趋向。儒家思想影响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文化活动无不和儒学紧密联系,同样中医也离不开儒家思想对其的积极影响。到了汉灵帝时出现了我国非常著名的与华佗齐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因其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流传于后世。张仲景在汉灵帝时举孝廉入朝为官,曾经官至长沙太守,经常定期为百姓坐堂义诊,当时以及后世都被称为医学大家,他也是儒家文化的发扬着,是亦医亦儒的典范,所以“儒医”角色起到了以儒学帮助医学、改造医学的关键作用。
  2.传统伦理思想的价值取向等内容,大量渗透于中医学著作中。大量的伦理学问题、众多探讨医生行为规范跟医患关系的行为准则等学术理论都在很多医学论著中出现。唐代孙思邀在其所着的《大医精诚》中就有许多的记载。通过及其简短的语言叙述,就能非常深刻的描述出中医文化的精髓之处,这样的行为规范被以后的医家记载传承。
  3.中国崇古尊经的治学方式,对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亦起了重要作用。儒家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崇古尊经,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征,并且还是中医学非常大的一种特色。从《伤寒杂病论》跟《内经》出现以后,在中医学界就在沿袭着这样的作风,到清代的时期崇古尊经的作风更为突出。
  三、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虽然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但是中医的血液里任然流淌的是中国传统的血液,其中无不渗透的都是传统文化的精神。中医与其它形式的文化传统相结合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之成为一体。中医在发扬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表现。
  (一)“心身合一”的有机整体观。儒家、道家、佛家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大家都把世界万物跟人看做是整体统一的,认为世界万物都在追其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整合,也就是所谓的“人天合一”
  中医学中强调理论上“神形合一”“天人合一”, 诊断上“司外揣内”“四诊合参”,治疗上“辨证论治”,体现了动态、联系、和谐的有机整体观。
  (二)人贵论一的人文医学观。儒家提倡的是无为而治,其中“仁”是根本,也是人本质特征的体现。“仁”其最本质的就是“爱人”和尊重人,是对人文精神的最好诠释。孔子还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贵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值得提倡的思想。
  中医思想始终受到“人贵论”的影响,认识到人的“七情”“人格”“体质”和“行为”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从医疗模式上来,更趋向于个体化的治疗,不只是把疾病或者人当做一个单纯的生物体,而要把病人看作是失去健康并且有感情活动的复杂人体。把“人”置于外部自然规律和社会历史文化之中又关注“人”的身心健康。
  (三)道法“中庸”的和谐均衡观。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在这里,孔子把中庸理解为人及自然之“德”的最高标准。所谓“中庸”,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是儒家提出的处理一切事物的总法则。在历史的长河中,推动天地万物生生不息运动不止,中庸所体现的正是这些过程。
  (四)“忧患意识”下的防病养生观。“ 忧患意识”——以对未知事物将会带来的消极影响作为一种警示,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化解忧患,趋利避害,遇难呈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未雨绸缪”。在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主要包括对自然的忧患,对社会的忧患,和人自身的忧患。
  这种“忧患意识”同样影响了中医思想,“治未病”就是人关于自身生命本体的忧患意识。“治未病”其首要思想是防病于未然,强调养生、摄生。其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部分。
  “治未病”其首要思想是防病于未然,强调养生、摄生一一即未病先防。这方面的专家孙思邈是贡献最大的其中之一,他最早把疾病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载有一整套养生延年的方法和措施。
  参考文献:
  [1] 梅国强.伤寒论讲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 滕荣欣.传统中医文化与现代中医医院文化建设[D].山东: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
  [3] 何敏,曹瑛.儒家饮食观与中医[J].中医学院学报,2002
  [4] 许华武.浅谈培养中医传统文化修养[J].光明中医,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船舶碰撞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而关于处理这类争议的国际条约和各国海商法也相继颁布。本文就是对相关国际公约的分析结合我国海商法的具体规定,对船舶碰撞、归责原则及其过失致损的责任归属予以简要分析和学习。同时针对我国规定中的一些不足之处,现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与建议,相信这会对我国海上相关规定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也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关键词】船舶
众所周知,民生新闻的关注点是老百姓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老百姓的问题,社会才会稳定,所以民生是我们新闻的重中之重。所谓民生,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目的 目的总结一期杂交手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 2006年2月至2013年8月,采用一期杂交手术治疗27例病变累及主动脉弓部的患者,男18例,女9例;年龄48 ~ 76岁(66.6
目的 观察转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基因对原代培养的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CCSMCs)增殖的影响,探讨IGF-1基因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可能机制.方法 构建pcDNA3.1-IGF-1,体外原代培养大鼠CCSMCs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CCSMCs分3组:转染pcDNA3.1-IGF-1组、pcDNA3.1组和对照组,转染后不同时间段(3、5、7、9d)噻唑蓝(MTT)比色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对心脏外科术后重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阜外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9月期间第二成人外科恢复室收治的重症冠状动脉旁路
【摘 要】本文针对当今传播媒介的发展趋势——媒介融合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已有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媒介融合的概念、媒介融合的动因、媒介融合下传统媒体变革、媒介融合的现状、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媒介融合下新闻人才的培养。本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  【关键词】媒介融合 动力因素 发展趋势 传统媒体 人才培养  社会的进步和新技术的发展为媒介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也促使了媒介进一步走向融
【摘 要】媒体正迅速成为了传播信息的载体,一方面媒体可以引导大众的舆论监督,另一方面商业化的媒体所传达的虚假信息也会影响社会信任。专业的媒体作为宣传公信力的有利载体,必须认清自身的使命与职业道德,加快媒体的转变改革,为破解社会信任危机提供有利平台。  【关键词】媒体公信 社会信任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信任”问题备受关注,已经成为热门话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是信任问题呢?改革开放以来,处在社会
2004年至2014年我们收治了7例原发性结节型肺淀粉样变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探讨该病的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rn资料和方法 本组7例中男4例,女3例,年龄46~64岁,
期刊
【摘 要】目前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农村民主的最基本形式,在调动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下,推动了民主化进程,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因此村民自治的完善与发展将极大的提高农村的民主素养,推动民主制度的发展。本研究主要侧重于村民自治的文献分析,通过了解分析国内外对我国村民自治的进程的研究,对促进我国村民自治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自治 村民自治  一、相关概念  自治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人民自己独立自主管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