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特别是农村“学困生”学好物理,就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工夫。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激发“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上好“引言”课,激发“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学科,因此,上好“引言”课是个关键。在上第一节物理课时,要认真地备好课,做好实验。在教学中,可通过实验给学生呈现各种有趣的物理现象,如“冷水能使热水沸腾”,“漏斗里,吹乒乓球,球不掉落”等,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二、做好趣味导课,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
物理规律或原理一般都比较抽象,若照本宣科,生硬呆板地授课,“学困生”难以理解,久而久之,他们会认为物理枯燥无味,甚至厌倦物理学习。因此,如何导入课题是关键。导入课题的方法多种各样,其中之一,是教师以演示实验作为引子,如教学《热传递》时,可演示“水开了而鱼不死”的实验;在教学《透镜》时,可演示用“水”来生火的实验等等,通过这些实验,“学困生”对物理充满了好奇,因而有效激发“学困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三、提出问题,引发“学困生”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注重引用生活趣事,如列举日常生活中或游戏中遇到的有趣现象,二战时期,一位法国空军飞行员驾驶飞机飞行过程中,一伸手就抓住了一颗正在飞行的“子弹”。还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两人抬木箱上楼,前后两人用力相等吗?为什么鞋底都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为什么雨后,天边可以出现彩虹?等等。这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可以大大提高“学困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利用实验,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尽可能让“学困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农村初级中学的“学困生”知识面相当窄,动手实验的能力也较弱,同时学校的实验器材不足或者缺乏,为此,教师可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动手制作一些实验器材,并用这些自制的器材进行实验。“学困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规律,体验成功,也可激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学习《杠杆》后,组织“学困生”观察指甲钳,捕鼠笼、捕鼠夹等的工作原理,还可以让“学困生”对现有的指甲钳、捕鼠夹、捕鼠笼提出改进建议。学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后,让“学困生”结合自家情况,自主设计或改进教材中的楼梯开关、门铃电路等等。
实验中,教师不要将学生“管”得太死,但也不能“放任自流”。教师既要给学生一片自主的空间,又要让他们能有效有序地完成实验探究。通过动手实验,使“学困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让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更上一层楼。
五、以实际例子,巩固“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初中物理知识应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少。教师在平时应注意收集和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使 “学困生”觉得学好物理是有用的。如在教学密度时,可通过计算一瓶矿泉水有多少千克?一瓶8L的“金龙鱼”食用油有几千克?在教学《蒸发》时,可提问:农民晒稻谷,为什么要在阳光下摊开来晒?电磁炉为什么能使锅热起来呢?通过计算和说理,巩固“学困生”学过的知识,让“学困生”了解到所学的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用到,从而进一步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
六、以成功体验,促使“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成功的体验与良好学习习惯可形成良性循环。只有学生有兴趣,才会主动学习,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具体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应设法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一般说来,在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期,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很浓的。如果有了学习的收获,又得到他人的好评就会使兴趣得到加强,否则屡屡的失败就会消蚀原来的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测试中试题的易中难比例尽量适中,使“学困生”也能得到一个好的成绩,并且每次测试后不要单纯看分数还要看到学生的进步,要及时对“学困生”进行表扬、鼓励。平时上课,针对“学困生”设计的问题应尽量简单些,如在讲长度测量时可让“学困生”回答,长度的主要单位是什么?平时在家里测量人身高所用的工具是什么?又如,在教学《导体串联和并联》时,让“学困生”连接串联电路,当串联的两个小灯泡都亮时学生会高兴得跳起来。让学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品尝学习的乐趣,进而使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激发“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进行,其方式方法也是多样的。作为一名教师,应以课改为契机,不断更新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勤学习、善思考、多探究,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
(责任编辑易志毅)
一、上好“引言”课,激发“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学科,因此,上好“引言”课是个关键。在上第一节物理课时,要认真地备好课,做好实验。在教学中,可通过实验给学生呈现各种有趣的物理现象,如“冷水能使热水沸腾”,“漏斗里,吹乒乓球,球不掉落”等,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二、做好趣味导课,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
物理规律或原理一般都比较抽象,若照本宣科,生硬呆板地授课,“学困生”难以理解,久而久之,他们会认为物理枯燥无味,甚至厌倦物理学习。因此,如何导入课题是关键。导入课题的方法多种各样,其中之一,是教师以演示实验作为引子,如教学《热传递》时,可演示“水开了而鱼不死”的实验;在教学《透镜》时,可演示用“水”来生火的实验等等,通过这些实验,“学困生”对物理充满了好奇,因而有效激发“学困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三、提出问题,引发“学困生”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注重引用生活趣事,如列举日常生活中或游戏中遇到的有趣现象,二战时期,一位法国空军飞行员驾驶飞机飞行过程中,一伸手就抓住了一颗正在飞行的“子弹”。还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两人抬木箱上楼,前后两人用力相等吗?为什么鞋底都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为什么雨后,天边可以出现彩虹?等等。这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可以大大提高“学困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利用实验,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尽可能让“学困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农村初级中学的“学困生”知识面相当窄,动手实验的能力也较弱,同时学校的实验器材不足或者缺乏,为此,教师可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动手制作一些实验器材,并用这些自制的器材进行实验。“学困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规律,体验成功,也可激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学习《杠杆》后,组织“学困生”观察指甲钳,捕鼠笼、捕鼠夹等的工作原理,还可以让“学困生”对现有的指甲钳、捕鼠夹、捕鼠笼提出改进建议。学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后,让“学困生”结合自家情况,自主设计或改进教材中的楼梯开关、门铃电路等等。
实验中,教师不要将学生“管”得太死,但也不能“放任自流”。教师既要给学生一片自主的空间,又要让他们能有效有序地完成实验探究。通过动手实验,使“学困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让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更上一层楼。
五、以实际例子,巩固“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初中物理知识应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少。教师在平时应注意收集和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使 “学困生”觉得学好物理是有用的。如在教学密度时,可通过计算一瓶矿泉水有多少千克?一瓶8L的“金龙鱼”食用油有几千克?在教学《蒸发》时,可提问:农民晒稻谷,为什么要在阳光下摊开来晒?电磁炉为什么能使锅热起来呢?通过计算和说理,巩固“学困生”学过的知识,让“学困生”了解到所学的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用到,从而进一步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
六、以成功体验,促使“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成功的体验与良好学习习惯可形成良性循环。只有学生有兴趣,才会主动学习,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具体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应设法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一般说来,在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期,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很浓的。如果有了学习的收获,又得到他人的好评就会使兴趣得到加强,否则屡屡的失败就会消蚀原来的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测试中试题的易中难比例尽量适中,使“学困生”也能得到一个好的成绩,并且每次测试后不要单纯看分数还要看到学生的进步,要及时对“学困生”进行表扬、鼓励。平时上课,针对“学困生”设计的问题应尽量简单些,如在讲长度测量时可让“学困生”回答,长度的主要单位是什么?平时在家里测量人身高所用的工具是什么?又如,在教学《导体串联和并联》时,让“学困生”连接串联电路,当串联的两个小灯泡都亮时学生会高兴得跳起来。让学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品尝学习的乐趣,进而使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激发“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进行,其方式方法也是多样的。作为一名教师,应以课改为契机,不断更新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勤学习、善思考、多探究,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
(责任编辑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