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空中最亮的星”,你看到了吗?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频繁过境,引得各地天文爱好者争相观测、拍攝,一睹“天和”的亮丽身影。由于空间站会反射太阳光,所以在夜空中它就会变得比较亮,当我们看到它的时候,它就像一颗星星一样,快速地在夜空中移动。而在天和核心舱内,3名中国航天员吃穿住行有序规律,核心舱里越来越有家的感觉。
不久前,一段航天员“装修”空间站卫生区的视频,让人们对太空生活产生了更多兴趣。视频中,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仔细研究安装说明,亲自上手“搞装修”,将卫生区的设施一一组装到位。
从太空生活必备的卫生区、独立睡眠区,到各具特色的锻炼区和就餐区,天和核心舱的舱内活动空间从天宫一号的15立方米提升到了110立方米。
在健身区,核心舱内有太空自行车、太空跑台、抗阻锻炼装置等设施。与地面上的跑步机不同,太空跑台增加了重力模拟装置,可施加一定压力将航天员束缚在跑步机上。如此一来,航天员可以在相当于正常重力的环境下运动,既锻炼了骨骼肌,也可通过压迫骨骼刺激骨的重建,有效应对失重给人体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太空自行车可以通过增加间歇或者冲刺的运动状态,刺激航天员的心率阈值,增加心血管的调节能力。在蹬车运动时,航天员需佩戴专用的呼吸器强化心肺功能,还有专门的上肢锻炼模式装置增加全身锻炼效果。
开展日常的生活照料、身体锻炼,定期监测、维持与评估自身健康状态,是航天员的重要任务之一。每位航天员每天需锻炼约两个小时,以防止心血管功能失调、骨质脱钙、肌肉萎缩等“太空病”。
在航天食品方面,天和核心舱内配置了120余种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品种丰富、口感良好、保质期长的航天食品。早餐有面包和粥,还有酱萝卜、卤鹌鹑蛋等美食;午餐有炒饭、猪排、土豆、牛肉汤等,还有特色食品粽子;晚餐有金枪鱼、油麦菜、香菇……再加上水果、巧克力、饼干等辅食,航天员不必担心在太空吃不饱、吃不好。
空间站里设计了独立的睡眠区,确保航天员不受干扰,享受相对高质量的睡眠。虽然还是要到睡袋中休息,但航天员不必像以前那样“站着睡”,而是可以安心“躺着睡”。
除了一些要在夜晚完成的特殊任务,航天员的休息时间大都与地球上一致。地面的工作人员早上8时上班,航天员也要在那时沟通当天的工作计划。每晚八九时下班前,天地之间还会就当天和明天的工作进行例行沟通。
在太空洗浴也是一个难题。虽然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样淋浴、泡澡,但航天员可以将湿毛巾加热后擦拭身体。洗头时则把浴帽套在头上,用免洗洗发液揉搓洗净。同时,空间站内还有一间“包裹式淋浴间”,航天员可以在其中用喷枪冲洗身体并擦拭干净。
此外,航天员还允许带一些私人物品。汤洪波说:“我的孩子现在上初中,他非常幽默、乐观,是我的骄傲。我录了许多爱人和儿子的日常生活视频,工作之余我会看看回顾一下家庭生活,放松放松。”
无论是出舱活动还是空间站内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天地间的大力协同和舱内外的密切配合。特别是出舱活动时,与地面建立高速及时的通信联系尤为重要,这是对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与地面测控站间通信能力的一大考验。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第三代中继终端产品,通过与中继卫星天链一号和天链二号建立中继链路,实现中继通信,确保航天员与地面通信的实时畅通,好比在太空中搭建了地面与中继卫星、中继卫星与航天员之间的“天路”。
空间站中继终端与其他型号在设计上最大的区别在于,为了保证在轨使用的长寿命,需要具备在轨可维修性。为此,空间站中继终端采用了集成化、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在保证传输信号质量的同时,方便航天员维修更换。与上一代系统相比,该产品具有通信距离更远、通信速率更高、工作寿命更长等特点,同时具有更强的空间环境抗电磁干扰能力,并支持多名航天员同时出舱活动时的通话功能。
这一次天地通信,设计师们还给航天员预留了一条私密语音通道,供他们在相对空闲的时候和家人打电话拉家常。聂海胜说,他们带的平板电脑可以上网,“出舱的时候也连着Wi-Fi,当然了,都是空间站舱段内部的局域网”。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频繁过境,引得各地天文爱好者争相观测、拍攝,一睹“天和”的亮丽身影。由于空间站会反射太阳光,所以在夜空中它就会变得比较亮,当我们看到它的时候,它就像一颗星星一样,快速地在夜空中移动。而在天和核心舱内,3名中国航天员吃穿住行有序规律,核心舱里越来越有家的感觉。
太空健身很重要
不久前,一段航天员“装修”空间站卫生区的视频,让人们对太空生活产生了更多兴趣。视频中,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仔细研究安装说明,亲自上手“搞装修”,将卫生区的设施一一组装到位。
从太空生活必备的卫生区、独立睡眠区,到各具特色的锻炼区和就餐区,天和核心舱的舱内活动空间从天宫一号的15立方米提升到了110立方米。
在健身区,核心舱内有太空自行车、太空跑台、抗阻锻炼装置等设施。与地面上的跑步机不同,太空跑台增加了重力模拟装置,可施加一定压力将航天员束缚在跑步机上。如此一来,航天员可以在相当于正常重力的环境下运动,既锻炼了骨骼肌,也可通过压迫骨骼刺激骨的重建,有效应对失重给人体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太空自行车可以通过增加间歇或者冲刺的运动状态,刺激航天员的心率阈值,增加心血管的调节能力。在蹬车运动时,航天员需佩戴专用的呼吸器强化心肺功能,还有专门的上肢锻炼模式装置增加全身锻炼效果。
开展日常的生活照料、身体锻炼,定期监测、维持与评估自身健康状态,是航天员的重要任务之一。每位航天员每天需锻炼约两个小时,以防止心血管功能失调、骨质脱钙、肌肉萎缩等“太空病”。
生活方式“很地球”
在航天食品方面,天和核心舱内配置了120余种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品种丰富、口感良好、保质期长的航天食品。早餐有面包和粥,还有酱萝卜、卤鹌鹑蛋等美食;午餐有炒饭、猪排、土豆、牛肉汤等,还有特色食品粽子;晚餐有金枪鱼、油麦菜、香菇……再加上水果、巧克力、饼干等辅食,航天员不必担心在太空吃不饱、吃不好。
空间站里设计了独立的睡眠区,确保航天员不受干扰,享受相对高质量的睡眠。虽然还是要到睡袋中休息,但航天员不必像以前那样“站着睡”,而是可以安心“躺着睡”。
除了一些要在夜晚完成的特殊任务,航天员的休息时间大都与地球上一致。地面的工作人员早上8时上班,航天员也要在那时沟通当天的工作计划。每晚八九时下班前,天地之间还会就当天和明天的工作进行例行沟通。
在太空洗浴也是一个难题。虽然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样淋浴、泡澡,但航天员可以将湿毛巾加热后擦拭身体。洗头时则把浴帽套在头上,用免洗洗发液揉搓洗净。同时,空间站内还有一间“包裹式淋浴间”,航天员可以在其中用喷枪冲洗身体并擦拭干净。
此外,航天员还允许带一些私人物品。汤洪波说:“我的孩子现在上初中,他非常幽默、乐观,是我的骄傲。我录了许多爱人和儿子的日常生活视频,工作之余我会看看回顾一下家庭生活,放松放松。”
天地通信很便利
无论是出舱活动还是空间站内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天地间的大力协同和舱内外的密切配合。特别是出舱活动时,与地面建立高速及时的通信联系尤为重要,这是对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与地面测控站间通信能力的一大考验。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第三代中继终端产品,通过与中继卫星天链一号和天链二号建立中继链路,实现中继通信,确保航天员与地面通信的实时畅通,好比在太空中搭建了地面与中继卫星、中继卫星与航天员之间的“天路”。
空间站中继终端与其他型号在设计上最大的区别在于,为了保证在轨使用的长寿命,需要具备在轨可维修性。为此,空间站中继终端采用了集成化、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在保证传输信号质量的同时,方便航天员维修更换。与上一代系统相比,该产品具有通信距离更远、通信速率更高、工作寿命更长等特点,同时具有更强的空间环境抗电磁干扰能力,并支持多名航天员同时出舱活动时的通话功能。
这一次天地通信,设计师们还给航天员预留了一条私密语音通道,供他们在相对空闲的时候和家人打电话拉家常。聂海胜说,他们带的平板电脑可以上网,“出舱的时候也连着Wi-Fi,当然了,都是空间站舱段内部的局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