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ong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如此关键的环节,广大语文教师更应该注意习作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小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习作能力;小学生;提高;培养
  习作是对学生自身所见所闻的记忆记录和产生的想法想象。不但是学生观察能力的体现,而且也是对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多方面的综合考量。习作的素材大多来源于生活,所以习作能真切地反应小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也是学生认识自然、观察社会、情感体悟的真实写照。下面笔者就如何对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和相应的提升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关注生活,抓住契机,激发写作愿望
  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习作普遍会出现习作素材积累量太少、认知能力差、对中心思想的掌控能力弱、对习作文章的结构掌控能力不够等。这就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最终才能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比如,在教学写作“身边及景”时,下午第一节课时,本来还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的天,突然间阴云密布,霎时天空暗了下来了,尘土飞扬,雷声滚滚,学生忙着关窗户,一直往外瞧。眼看,这一节课上不下去了。我抓住时机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一场暴雨。大雨过后,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看到的情景,许多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有的注意到了远处一片朦胧,什么都看不清了;有的说六月的天,娃娃的脸,一会儿笑一会儿哭,阴晴不定;有的说窗户旁边的小树被吹得乱摇乱摆;还有的说雷声滚滚像是老天爷在发脾气;更有的学生说,一场暴风骤雨过后,远处的景物显得更加的清晰了……因为学生的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各自的感受也就不同了,这就是个性化思考的充分展示。
  二、 感受生活,用心体会,抒发真情实感
  习作中需要确立标题,小学生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展开写作,对习作题目的正确理解至关重要。首先要分析如果是人物描写,那么要分析该人物所具备的外貌、性格特点、生活习性等,其次才进行深层次的描述。在实际写作过程中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将正文写完之后,才进行题目的确定,这样是不正确的,没有方向的写作是一盘散沙,这将不能体现写作主旨。
  在教学“观察一种植物”写作课时,我就充分利用生活中家里常见的资源,开学初我就让学生布置班级,让每个人把自己家里种植的盆栽带到教室,让教室里也充满绿色的生机。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种植,悉心照顾,到处查找资料,如何让它们生长得更好,不知不觉中,他们了解到菊花、太阳花、水仙花等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养护特点,记录下他们生长的过程,写下他们所观察到的现象,接着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种喜欢的植物来养殖,并记录下它们的生长过程。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花展,学生把自己养护的花朵带来展览,利用这些鲜花,让它们创作诗歌,通过鲜花让他们举行朗诵会,同时还举办摄影展,通过不同的方式,让他们展示鲜花的不同的美。通过举办这些活动,学生们自己体验、亲自感受,让他们受到生活的熏陶。
  三、 贴近生活,留心观察,撷取写作素材
  介于小学生的知识有限,习作中有想法却不知如何表达,导致写出的文章语言表达苍白通俗,我们知道好的文章虽然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辞藻,但是使用好词佳句,会让你的文章更加简洁,知识化程度更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小学生阅读方面的能力培养,不但增加素材量的积累,而且可以培养个人情怀。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不局限于课本,走出课堂,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在生活中积累,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才能写出其真情实感。例如,在教学习作“家乡的一处景物”时,我让学生走出教室,带领他们到家乡的兰溪大桥那里,去感悟体验,指导他们从各个角度细致入微地观察,并调动其所有感官去看,去聽,去看,去想,去体验。学生经过一番有目的的观察后,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晨光熹微时,桥上的行人很少而且桥下的水面时不时会飘着一些白烟;中午时分的兰溪大桥又是别有一番景象;夜幕降临时兰溪大桥上的霓虹灯都亮了,就像一座五彩桥;大桥始建于1991年由福建工程学院设计的;大桥上有8盏橙黄色的中华灯……学生在获得这些感性材料后,作文写作时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了他们平常所没发现的,感受到观察的重要性,作文有素材了。
  四、 立足生活,把握主旨,引导习作互评
  文章应该有主次,位置顺序、时间顺序要合理。只有主次合理,才能凸显重点。例如文章结构的安排中,让学生明白何谓“总”,何谓“分”,这对培养小学生写作的全局观念很有帮助。主旨和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如何要小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正确表达是问题的关键。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后,简单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看法,或者对文章中某些现象的看法,当然在生活中一些随处可见的例子也可以作为谈论的素材,培养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再结合表达能力完全可以正确抓住文章主旨。
  现在的小学生具备高度的模仿能力,这与传统的教育模式有很大关联,对一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果换位思考,小学生的表现就是不知如何是好。这就是对问题本质认识不够深刻的表现,教师要注意,不能只关注问题表象,在解决完问题后,多提出一些类似相关的问题,锻炼小学生多维度的思考能力。例如在有关于秋天这样的习作,同学们可能大多会写秋天的美景,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那么关于秋天还有一些努力过就有收获,秋天落叶归根,秋天所表达的萧瑟寂寥的情感等都应该从不同景象和不同侧面予以启发和启迪。
  小学生习作水平的高低,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以上是对于一些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分析解决办法,但习作是一系列素材处理过程和情感转换的过程,对小学生的习作水平的提高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师要耐心引导,悉心指导,用心训导,探寻合适的解决方法,才是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韦宪荣.小学生习作能力培养及提升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1):77.
  [2]范加富.小学生习作能力培养[J].飞(素质教育版),2014,(2):34-35.
  [3]王顺.培养小学生习作评改能力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4,(99):57.
  作者简介:
  陈升阳,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城东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要点燃这些充满激情的火种,它与我们在研究教学设计时坚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在师生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乃至新的教学目标,这也正符合我们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教学过程应具有可变性、生成性、开放性的特点。  关键词:学生为本;激情;生活实际  前几天,我在石油分局组织的音乐教研活动中讲了一节课《学打非洲鼓》,获得了大家的好评。讲完课后,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初中教育阶段开始越来越重视《科学》课程的改革,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从小树立学生良好的科学意识,教师必须合理转变《科学》课程的教学理念,利用学生熟悉的实验材料,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兴趣,突破《科学》实验教学的困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科学学科;实验教学;教学困境;教学质量  我国正处于教学改革的关键时期,初中教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