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的教学观念正在不断的更新,我们不能够再以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来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该制定什么样的目标与任务,采用何种教学理念、何种教学模式与方法等等,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教学方法 教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070-01
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属于新兴学科,加上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了以下的几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教师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逐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由教师组织,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旨在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正确的理解,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从“需要启发”到“不需要启发”,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地学习。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能够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点,再辅以演示、讨论学习,会使整个课堂生动活泼,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目标任务教学法
就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为提高教学效果,我一般采用“目标任务教学法”,即把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都具体化成为一个个的目标任务,要完成第二个目标任务,必须先把第一个目标任务解决,这样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知识、运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任务,使学生明确任务后,教师设置目标,多留给学生尝试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发现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
要设置任务时要注意的“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说来,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特别是重点、难点应恰当安排,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打消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设置,任务对学生来说应是可以完成的,是可行的。
3 比赛激励法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利用学生的自尊感和好胜心,组织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进行竞赛,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并且能够熟练地掌握软件的各种操作,择机举行一些竞赛活动,运用多种手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例如:文字处理竞赛,flsash动画制作竞赛,网页制作竞赛等。甚至举行一些有助于开发智力的电脑小游戏过关竞赛,对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增长了科学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4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
充分利用学校的投影机、实物展示平台、交互式白板等硬件设备。教师采用演示法发挥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功能,将学生用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直观地看到教学内容,能充分认识和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并更容易接受。由于学生不习惯长时间看计算机屏幕或交互式白板,还必须将其它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力求讲话幽默风趣,有感染力。在一个内容演示完后,最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学习内容得到巩固。事实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学习的效率非常高。
5 分组活动教学法
众所周知,学生之间的信息意识、知识水平、操作能力参差不齐,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不再单纯地强调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给学生布置一个具体的任务,让全班同学分组进行合作性学习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学习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都会按分组原则,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然后根据小组安排机房座位。因此,小组讨论法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是水到渠成。分组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每个小组为了完成共同任务,必须有明确分工,每个学生根据自己能力和爱好,完成份内工作,然后进行组合,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期间,小组内成员独立完成自己分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如果遇到问题,彼此可以互相探讨,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当每个小组都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以展示每个小组作品,对学生作品给予评价,对好的作品给予适当表扬,对完成不太好的作品提出有效地改进办法,让其知道自己存在哪些不足,为了完成任务,仍需要继续学习。无形中,学生的竞争学习意识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总之,各种教学方法之间并非独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在同一堂课中不同教学阶段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这需要我们不断地长期地共同努力,不断创造出艺术与智慧结合的高超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杨改学.现代远程教育[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3] 张筱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教学方法 教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070-01
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属于新兴学科,加上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了以下的几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教师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逐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由教师组织,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旨在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正确的理解,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从“需要启发”到“不需要启发”,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地学习。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能够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点,再辅以演示、讨论学习,会使整个课堂生动活泼,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目标任务教学法
就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为提高教学效果,我一般采用“目标任务教学法”,即把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都具体化成为一个个的目标任务,要完成第二个目标任务,必须先把第一个目标任务解决,这样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知识、运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任务,使学生明确任务后,教师设置目标,多留给学生尝试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发现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
要设置任务时要注意的“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说来,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特别是重点、难点应恰当安排,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打消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设置,任务对学生来说应是可以完成的,是可行的。
3 比赛激励法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利用学生的自尊感和好胜心,组织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进行竞赛,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并且能够熟练地掌握软件的各种操作,择机举行一些竞赛活动,运用多种手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例如:文字处理竞赛,flsash动画制作竞赛,网页制作竞赛等。甚至举行一些有助于开发智力的电脑小游戏过关竞赛,对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增长了科学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4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
充分利用学校的投影机、实物展示平台、交互式白板等硬件设备。教师采用演示法发挥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功能,将学生用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直观地看到教学内容,能充分认识和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并更容易接受。由于学生不习惯长时间看计算机屏幕或交互式白板,还必须将其它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力求讲话幽默风趣,有感染力。在一个内容演示完后,最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学习内容得到巩固。事实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学习的效率非常高。
5 分组活动教学法
众所周知,学生之间的信息意识、知识水平、操作能力参差不齐,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不再单纯地强调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给学生布置一个具体的任务,让全班同学分组进行合作性学习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学习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都会按分组原则,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然后根据小组安排机房座位。因此,小组讨论法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是水到渠成。分组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每个小组为了完成共同任务,必须有明确分工,每个学生根据自己能力和爱好,完成份内工作,然后进行组合,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期间,小组内成员独立完成自己分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如果遇到问题,彼此可以互相探讨,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当每个小组都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以展示每个小组作品,对学生作品给予评价,对好的作品给予适当表扬,对完成不太好的作品提出有效地改进办法,让其知道自己存在哪些不足,为了完成任务,仍需要继续学习。无形中,学生的竞争学习意识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总之,各种教学方法之间并非独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在同一堂课中不同教学阶段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这需要我们不断地长期地共同努力,不断创造出艺术与智慧结合的高超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杨改学.现代远程教育[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3] 张筱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