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每一个班级,学生总是有好的、有差的。作为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差生”,这里所说的“差生”即为“学困生”。“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生”便心神领会,进步较为显著;“学困生”表现的不尽人意,知识贫乏,学习成绩差,语言表达能力差,厌学,自信心不足,他们往往情绪低落,或调皮捣蛋又屡教不改,给班级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一定的难度。“学困生”是学校中不应被忽视的群体,“学困生”的心理成因应受到教师的关注。小学数学“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加强这方面研究,对于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点
1、自卑压抑心理。“学困生”因在校表现相对较差,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和鄙视、家长的训斥,感到自己在班级中抬不起头来,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怀疑自己、轻视自己,认为自己缺乏数学头脑,在数学学习上肯定是“矮人一截”,从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进步的欲望,意志消沉,从而产生了自卑压抑消极情绪与不良心境,消极对待学习,自甘落后。
2、逃避退缩心理。“学困生”挫折承受力差,意志薄弱,稍微遇到一点困难或挫折,就会动摇或失去信心,一批评就泄气,不能勇往直前,甚至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一些“学困生”认为,自己在思想品德或学习方面的“差”,甚或“双差”,如今已是积重难返,给老师和同学心目中老师已经形成了“我是差生”的概念,即使想努力,也没有什么用,他们看自己前途,一片黑暗,于是也就缺乏前进的动力,缺乏前进的目标,他们就会采取逃避、退缩的态度,久而久之,抑制了上进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3、恐惧抑郁心理。这是“学困生”中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他们感到无力应付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处于恐惧抑郁情绪状态下的学生,唯恐自己不如他人,思想负担很大,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和老师倾诉;在学习上,他们经常精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反应迟钝;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和成功的愿望,常常因考试的失败而感到痛苦和恐惧,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学习效果。
4、惰性涣散心理。有很大一部分小学生沦落为数学“学困生”,并不是智力问题,而主要是由于怕动脑筋,缺乏吃苦精神,自身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欠科学,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等缘故。他们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安心听讲,不能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的甚至连课堂纪律也不能很好地遵守。
5、逆反心理。这种心理“学困生”是极少数。他们往往是因为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而恼怒、受同学的讥讽鄙视而伤自尊或受到误解而形成一种扭曲的心理,从而产生一种与教师主观愿望和要求相背的心理行为,他们听不进老师和同学善意的批评,不愿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帮助,对老师和同学抱有一种莫名的对立情绪和批判的态度,同时又对自己目前的处境和地位深感不满,固执己见,甚至“专唱对台戏”。压抑、不满、反抗充斥心中,他们故意和老师、同学、家长作对,厌恶一切,嘲笑一切,喜欢破坏、搞恶作剧,以坏学生自居,受到伤害时就产生一种想毁掉自己或毁掉别人的念头,这种“学困生”人数很少,但危害极大,若不注意防范,妥善处理,往往容易酿成苦果,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
二、针对以上总结的“学困生”心理特点,可采取对症下药的针对性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促进“学困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发挥着特殊而关键的作用,不容忽视。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拉近了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而且可以使“学困生”的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脱困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因此,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有神的目光,真诚的信任和鼓励,是“学困生”树立信心、乐于学习的动力。而树立信心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二)分析原因,针对突破
不同的“学困生”其制困原因也不尽相同。作为教师要主动帮助他们分析查找制困的原因,制定出符合该生实际的学习计划,要循序渐进,切记一蹴而就,不能奢望立竿见影。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大致有:智力因素、家庭教育、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系、社会环境、受教育的基础、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等等,这些各种各样的因素制约着他们对知识的涉猎,积贫积弱成就了目前的现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殊情况,因材脱困,有步骤,有计划地予以实施。
(三)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课内活动是“学困生”转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往往会被老师和同学们遗忘。作为教师,要时刻给他们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展示自我。多利用他们的长处,展示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精心设计一些适合于展示他们的问题让他们回答,练习设计要分层,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层练习,让“学困生”有能力完成应有的学习任务,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四)营造环境,“熏陶”“学困生”
环境,会影响一个人,改变一个人。这里讲的环境,包括学校、班级和家庭。整个学校要形成关心“学困生”,不歧视“学困生”的大环境。各种班级活动中不能人为地排挤“学困生”,应发动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表现自己某方面的特长,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回自信心,并以此为支点,增强战胜自己的勇气。整个班级要形成团结互助,奋发进取的小气候,让“学困生”在班集体中工作、学习、生活感到愉快,从而为自己影响班集体的荣誉而感到惭愧,主动地改正自己。家庭是德育工作中一个很重要而又常被我们所忽视的角色。
总之,在十几年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体会到“学困生”的转化是至关重要的,是难点,也是重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必须落到实处,讲究方法,否则一切都只能是纸上谈兵。转化“学困生”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学困生”也不能一事同仁,学困生的知识技能水平也有差异,要摸清情况,找准问题对症下药,热情耐心,持之以恒,倾注爱心,以尊重、赏识唤起他们的进取心,以真诚、宽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努力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力争上游、健康成长,才能帮助他们积极转化,才能真正实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实现教学目标。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点
1、自卑压抑心理。“学困生”因在校表现相对较差,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和鄙视、家长的训斥,感到自己在班级中抬不起头来,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怀疑自己、轻视自己,认为自己缺乏数学头脑,在数学学习上肯定是“矮人一截”,从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进步的欲望,意志消沉,从而产生了自卑压抑消极情绪与不良心境,消极对待学习,自甘落后。
2、逃避退缩心理。“学困生”挫折承受力差,意志薄弱,稍微遇到一点困难或挫折,就会动摇或失去信心,一批评就泄气,不能勇往直前,甚至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一些“学困生”认为,自己在思想品德或学习方面的“差”,甚或“双差”,如今已是积重难返,给老师和同学心目中老师已经形成了“我是差生”的概念,即使想努力,也没有什么用,他们看自己前途,一片黑暗,于是也就缺乏前进的动力,缺乏前进的目标,他们就会采取逃避、退缩的态度,久而久之,抑制了上进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3、恐惧抑郁心理。这是“学困生”中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他们感到无力应付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处于恐惧抑郁情绪状态下的学生,唯恐自己不如他人,思想负担很大,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和老师倾诉;在学习上,他们经常精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反应迟钝;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和成功的愿望,常常因考试的失败而感到痛苦和恐惧,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学习效果。
4、惰性涣散心理。有很大一部分小学生沦落为数学“学困生”,并不是智力问题,而主要是由于怕动脑筋,缺乏吃苦精神,自身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欠科学,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等缘故。他们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安心听讲,不能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的甚至连课堂纪律也不能很好地遵守。
5、逆反心理。这种心理“学困生”是极少数。他们往往是因为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而恼怒、受同学的讥讽鄙视而伤自尊或受到误解而形成一种扭曲的心理,从而产生一种与教师主观愿望和要求相背的心理行为,他们听不进老师和同学善意的批评,不愿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帮助,对老师和同学抱有一种莫名的对立情绪和批判的态度,同时又对自己目前的处境和地位深感不满,固执己见,甚至“专唱对台戏”。压抑、不满、反抗充斥心中,他们故意和老师、同学、家长作对,厌恶一切,嘲笑一切,喜欢破坏、搞恶作剧,以坏学生自居,受到伤害时就产生一种想毁掉自己或毁掉别人的念头,这种“学困生”人数很少,但危害极大,若不注意防范,妥善处理,往往容易酿成苦果,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
二、针对以上总结的“学困生”心理特点,可采取对症下药的针对性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促进“学困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发挥着特殊而关键的作用,不容忽视。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拉近了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而且可以使“学困生”的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脱困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因此,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有神的目光,真诚的信任和鼓励,是“学困生”树立信心、乐于学习的动力。而树立信心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二)分析原因,针对突破
不同的“学困生”其制困原因也不尽相同。作为教师要主动帮助他们分析查找制困的原因,制定出符合该生实际的学习计划,要循序渐进,切记一蹴而就,不能奢望立竿见影。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大致有:智力因素、家庭教育、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系、社会环境、受教育的基础、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等等,这些各种各样的因素制约着他们对知识的涉猎,积贫积弱成就了目前的现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殊情况,因材脱困,有步骤,有计划地予以实施。
(三)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课内活动是“学困生”转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往往会被老师和同学们遗忘。作为教师,要时刻给他们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展示自我。多利用他们的长处,展示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精心设计一些适合于展示他们的问题让他们回答,练习设计要分层,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层练习,让“学困生”有能力完成应有的学习任务,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四)营造环境,“熏陶”“学困生”
环境,会影响一个人,改变一个人。这里讲的环境,包括学校、班级和家庭。整个学校要形成关心“学困生”,不歧视“学困生”的大环境。各种班级活动中不能人为地排挤“学困生”,应发动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表现自己某方面的特长,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回自信心,并以此为支点,增强战胜自己的勇气。整个班级要形成团结互助,奋发进取的小气候,让“学困生”在班集体中工作、学习、生活感到愉快,从而为自己影响班集体的荣誉而感到惭愧,主动地改正自己。家庭是德育工作中一个很重要而又常被我们所忽视的角色。
总之,在十几年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体会到“学困生”的转化是至关重要的,是难点,也是重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必须落到实处,讲究方法,否则一切都只能是纸上谈兵。转化“学困生”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学困生”也不能一事同仁,学困生的知识技能水平也有差异,要摸清情况,找准问题对症下药,热情耐心,持之以恒,倾注爱心,以尊重、赏识唤起他们的进取心,以真诚、宽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努力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力争上游、健康成长,才能帮助他们积极转化,才能真正实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