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体系冲突下的新闻采访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shiche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新闻采访权的内涵
  第一类将采访权在自主调查研究权范围内。徐芳和李俊良撰文认为:“采访权时以记者向大众传播新闻为主要目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选择采访对象和采访方式进行自主调查,获取新闻事实材料的权利,简单的说,采访是一种有条件的自主调查权。”
  第二类将新闻采访权解释为自由收集新闻信息权。刘海贵教授认为:“所谓采访权是指新闻记者为新闻报道(或者下情上达如写内参)的目的合法地自由接近新闻来源多方收集非秘密性信息的权利它是新闻记者开展工作的首要权利也是一个媒体能否正常营运的基本权利。
  第三类将新闻采访权扩大到知情权和出版自由。历史上最早提出“出版自由”这个口号的是英国著名政治家、诗人约翰•弥尔顿。他在1644年11月24日发表的著名的《出版自由请愿书》上之指出“让我自由来认识、抒发己见,并根据良知作自由地讨论,这才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沈城认为:“采访权的内容不单是进行采访还包括制作新闻报道交给自己的新闻媒体编辑发表但显然进行采访是采访权最核心的权能。
  笔者比较赞同第二类的观点,认为新闻采访权是新闻工作者有权对在公共场所发生的新闻事件源采集信息,有权获得法律不禁止的公告信息,并且在经得当事者同意后或者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有权进入私人空间搜集新闻信息。采访自由其实就是“新闻自由”的另类表达,其本质是公民的一种宪法权利和政治权力,但是这种权利是由记者作为一种“拟态公众”代为行使的。
  二、冲突的表现
  1、新闻采访权与个人隐私之间的冲突。
  法学家张新宝认为,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现代公民个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人们不愿意自己的私人信息被他人侵入但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可以了解周围的情况,对他人抱有极大的好奇心,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就造成了新闻从业者与受众之间的矛盾。
  例如在抗击SARA的战斗中,一名小学生因为误食消毒药片成为某省级电视台一则晚间新闻的“主角”。“误食”消毒片本属于个人问题,但是在抗击SARS的过程中,这就会变成社会关注的新闻,记者报道无可厚非,但在报道中记者试图暴露小学生的肖像,则遭到了小学生 的母亲的拒绝,认为这是对其女儿隐私权的侵犯。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沙利文诉《纽约时报》公司案是著名的有关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案件。马丁•路德•金在美国南方领导黑人学生闹学潮后,一个民权组织在《纽约時报》上发表了一个广告,声援马丁•路德•金及其领导的美国南方黑人的民权运动。该广告谴责了亚拉巴马州地方当局的种种违法行为,由此引发了诉讼,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警察总监沙利文先生出卖指控《纽约时报》和签名和黑人人士诽谤自己,并要求50万美金的赔偿额。当地陪审团支持他的诉讼请求,州最高法院也维持了原判。后来《纽约时报》向联邦最高法院申请复审,联邦最高法院最终推翻了有利于沙利文的判决。
  2、新闻采访权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冲突。
  1971年《纽约时报》获得一份名为《关于越南政策的美国决策过程史的报告》,根据行政命令这些文件均表明“绝密”,但时报毅然连载刊出。美国政府请求时报停止连载,遭到拒绝,于是向联邦地方法院起诉。法官默里?格法因|(Murry Gurfein)颁布了一项临时约束令。案件上诉至美国最高法院,仍以5票对4票通过听取证词继续维持临时性的事先约束。报界代表律师拒绝提出《第一修正案》禁止在任何或所有情况下实行事先约束。宁愿以政府无法证明本案涉及国家安全为抗辩理由,结果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6比3的即决表决判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胜诉。
  三、平衡
  在这样一场“公”与“私”的角力赛中,我们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以期待这个平衡点既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健康和信息的公开透明满足个人的精神需求,同时也可以维护公家的生存和个人的内心安宁。美国曾经有记者说“优秀报纸的标志之一,就是经常要打诽谤罪的官司。这不是说报纸可以不负责任,而是说为了追求出色的新闻报纸必须一往无前,朝气蓬勃——即使要吃诽谤官司也在所不惜。”这话虽然说的偏激,但是我们可以明白一点,新闻部能因为惧怕冲突,而畏首畏尾,要僵持社会公益的良心和关怀。对于法律而言,这一平衡点也就正是“公共利益”。
  对于新闻采访权与隐私权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要区别对待不同的隐私权,一般公民的隐私权与公众人物隐私权是不能同样处理的。对于一般公民的隐私权,法律倾向于保护一般公民的权利。在新闻界,媒介对于一般公民的隐私不予公开是各国新闻界的一条准则,同时基于对人权的尊重,法律应该倾向于保护一般公民的权利。
  但是如果是公众人物,其隐私另当别论。恩格斯在与彼得•拉普洛夫的论战中提出了一个处理个人隐私与新闻报道互相关系的原则:个人的隐私一般应受到法律保护,但当个人私事甚至隐私与重要的公共利益——政治生活发生联系的时候,个人的隐私就已经不是一般意义的私事,而属于政治的一个部分,它不再受隐私权的保护应成为历史记载和新闻报道不可避免的内容。笔者认为,公共人物尤其是政治公共人物,他在生活中习惯、作风等等,都直接关系到其行使公权力时的状态,因此应当接受公共的评议和监督;但如果公共人物是文体明星等,法律则应有限度的保护其隐私权,因为明星等并不是在行使公权力,他们个人的私生活与公众没有直接关系,虽说他们也会对工作产生一定的导向性影响,但是还应由其私生活的空间,工作对他们私生活的知情权应以他们的同意为前提,而不应当强加于人。
  新闻采访权与国家权力的冲突也是一场“公”与“私”的较量,其关键是衡量工作知情权的实现与对国家安全现实的威胁之间孰轻孰重,新闻媒体有时需要冒险将法定的国家秘密公布于众这样才能够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虽然有些会招致公权力机关的诉讼,但是对普通民众而言,其呼声必定会更加高。
其他文献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观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我们从教育思想到教学行为都要有一系列的转变。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次语文课程改革总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改变的核心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教育部指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总结归纳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基本理念的五个方面,同时提炼和分析新课程理念赋予高中物理教学的新特点。  关键词:新课标;物理教学;新特征     教育部分别于2001年7月和2003年4月制订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这标志着
期刊
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学生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
期刊
摘 要:本文试图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以及本人在中学英语课堂的观察材料, 在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相应的改进合作学习的一些设想。  关键词:合作学习; 英语教学; 问题; 策略      随着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为教师和学生逐步接受和运用, 在提高学习效率, 促进学生合作意识, 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确实体现出一定的优势。在英语教学上, 教师把它作为
期刊
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英语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1、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教学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它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要求所
期刊
摘 要: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网络编辑的职责和任务也更具挑战性。网络新闻编辑每天都要面对从不同渠道涌来的大量不同的稿件。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有“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操。这些稿件对于编辑而言,它们只是编辑合成新闻事件的一些素材。编辑的“成品”应是一组完整的、高质量的、符合编辑意图和宣传思想的新闻组合。这就要求编辑对稿件进行选择和加工,要按照当前的宣传中心工作,按照
期刊
目前,由于班级学生数量过大导致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对所教知识的掌握程度。给课堂提问带来诸多困难,其实,提问也是有技巧的,准确把握提问时机,精心设计提问难度,灵活运用提问方法,同样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自如地驾驭45分钟。  一、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提问是丰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锻炼学生听说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讲解中适当地插入一些提问,可以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既起到锻炼学生思维与
期刊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摇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制定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可以说,促进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所以,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指导并开展课堂教學,对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成长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期刊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一,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英语新课标教材中的词汇量巨增,语法难度增大,老师又几乎完全用英语授课,面对这种突变,使学生感到不知所措。而且学生英语水平相差较大,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班级,原来所学的英语语音、语调也有所差异,很难适应高一英语的学习。高一又是初中向高中过渡阶段,易造成两级分化,怎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向高中英语过度呢?我认为高一英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
期刊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带给学生的是全新的面孔与思维方式,而带给老师的是全新的挑战,教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的过程。面对素质教育的今天,这就势必要求我们教师要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高效率的教学课堂。要想学好英语,必须做到“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在班级中,总能找到这样的学生,笔头功夫顶呱呱,笔试成绩遥遥领先,但一落实到张嘴讲,上台马上脸红,结结巴巴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