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教师实现专业成长都要经历一个从模仿行为、内化经验、反思过程到形成风格的过程。模仿教学行为是实现专业成长的起点和必经之路,对于新教师对行业初步认知有着重要的意义。内化教学经验是教师真正实现专业成长的表现,并在这个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资料库;反思教学过程是连接模仿行为和形成风格的桥梁,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刚刚踏入教育行列的新教师通常都面临着“纸上谈兵”的困扰,这个时候最需要在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导下进入工作,充分了解幼儿园教学的实际要求,清楚和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这种状况下,“师带徒”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师带徒”能够很好地解答新教师对于实际教学的疑问,同时培训者扮演师傅的角色在自己最真实的工作情境下给被培训者树立一个框架,帮助他们尽快明确、掌握本岗位的具体工作。
新教师在“师带徒”的培训中所有的解惑和实现都是从模仿师傅开始的。新教师在工作中需要一个真实的情景演示来了解实际工作,他们在最开始只是在模仿师傅的做法和反应,并且去扮演师傅来解决问题。教师教学模仿是指教师主体通过观察、效仿、内化、表现和创新他者的教学,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并提升教学目的性与合理性的交往活动。新教师在教学模仿中首先就是自己主动地去观察、学习,同时教学模仿也是所有新教师入职后专业发展的基础和起点。师带徒模式给新教师提供了学习、观察、模仿的機会,为他们提供了真实的教学环境并且在这个环境下会遇到的问题也一览无余,从书本转移到“战场”、从“纸上谈兵”变成“指点江山”,不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新教师成长后任教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师带徒”为新教师提供了教学模仿的机会,而教学模仿是所有新教师踏入教育行列,实现专业成长的起点和必经之路。
教学模仿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模仿师傅的教学行为,教学模仿虽然是模仿但又不能仅限于模仿。优秀的实践者应该是把自己的想法融入行动,虽然新教师可以学习师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特定的教学行为,但是对比发现,在日后解决同种问题时会与师傅有着相同点的同时,也有着明显不同。相关研究者认为,有经验的师傅拥有一个资料库,资料库中涵盖他过去的所有经验,实践者会反思自身所察觉或行动时的相似与相异的地方来丰富自己的资料库。在这种比喻下,新教师就是没有资料库或者资料库并不丰富的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吸收知识,通过模仿师傅的教学行为来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充实自己的资料库。但充实脑中的教学经验就和学习书本知识一样是纸上谈兵,遇到具体的教学问题还是无法得心应手,方法虽“出于蓝”但只靠吸取和模仿仍然无法做到“胜于蓝”。所以,资料库并不是单纯累计经验就可以,而是把这些经验内化,通过思考和改良使这些经验成为自己的东西,只有做到思考和内化,这些教育经验才能够融入自己的资料库,从而真正实现专业方面的成长。
反思通常来讲是指对已经过去的事情进行梳理并把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思考。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不仅是指对于教学结果的反思,而且是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反思。通常到达这个阶段,新教师已经懂得了内化师傅的教学经验,同时他们也拥有相对来说较为丰富的资料库,这个时候教学行为和教学经验已经不能再单纯的以多少计算,而是在内化教学经验的过程中,从模仿的内容中筛选出自己的东西,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以此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经观察发现,很多情况下,同一位老师带出来的学生教学风格往往截然不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些徒弟都经过了模仿师傅、内化经验、反思过程的阶段。那么为什么形成如此大的差异呢?这就源于一个问题,是每个新教师对于自我的理解不同。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拥有独立性格的个体,他们有的喜欢慷慨激昂的课堂环境,有的喜欢温馨柔和的教育氛围,这些因素都会对教师的教学风格产生影响。美国“权威教师”帕尔默认为:好教师的共同特质在于他们能够将个人的自我认同融入工作,将自己、所教学科和学生联合起来。教师对于学生和学科的认识都依赖于教师的自我认识,他们在“师带徒”中明确了教育情景的变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那么最后一步就是认识自我的同时把这些模仿、学习到的东西融入自己的性格,这将有助于自己教学信念的确立,也有助于发展方向的选择。在师徒模式中新教师在内化、反思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向师傅请教,从而得到更多专业的指导和评价以及建议。在不断丰富、改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明确自我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教学过程和实践经验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
(作者单位: 北京市大兴区瀛海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刚刚踏入教育行列的新教师通常都面临着“纸上谈兵”的困扰,这个时候最需要在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导下进入工作,充分了解幼儿园教学的实际要求,清楚和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这种状况下,“师带徒”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师带徒”能够很好地解答新教师对于实际教学的疑问,同时培训者扮演师傅的角色在自己最真实的工作情境下给被培训者树立一个框架,帮助他们尽快明确、掌握本岗位的具体工作。
模仿教学行为,书写专业成长起点
新教师在“师带徒”的培训中所有的解惑和实现都是从模仿师傅开始的。新教师在工作中需要一个真实的情景演示来了解实际工作,他们在最开始只是在模仿师傅的做法和反应,并且去扮演师傅来解决问题。教师教学模仿是指教师主体通过观察、效仿、内化、表现和创新他者的教学,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并提升教学目的性与合理性的交往活动。新教师在教学模仿中首先就是自己主动地去观察、学习,同时教学模仿也是所有新教师入职后专业发展的基础和起点。师带徒模式给新教师提供了学习、观察、模仿的機会,为他们提供了真实的教学环境并且在这个环境下会遇到的问题也一览无余,从书本转移到“战场”、从“纸上谈兵”变成“指点江山”,不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新教师成长后任教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师带徒”为新教师提供了教学模仿的机会,而教学模仿是所有新教师踏入教育行列,实现专业成长的起点和必经之路。
内化教学经验,拓宽专业成长思路
教学模仿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模仿师傅的教学行为,教学模仿虽然是模仿但又不能仅限于模仿。优秀的实践者应该是把自己的想法融入行动,虽然新教师可以学习师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特定的教学行为,但是对比发现,在日后解决同种问题时会与师傅有着相同点的同时,也有着明显不同。相关研究者认为,有经验的师傅拥有一个资料库,资料库中涵盖他过去的所有经验,实践者会反思自身所察觉或行动时的相似与相异的地方来丰富自己的资料库。在这种比喻下,新教师就是没有资料库或者资料库并不丰富的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吸收知识,通过模仿师傅的教学行为来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充实自己的资料库。但充实脑中的教学经验就和学习书本知识一样是纸上谈兵,遇到具体的教学问题还是无法得心应手,方法虽“出于蓝”但只靠吸取和模仿仍然无法做到“胜于蓝”。所以,资料库并不是单纯累计经验就可以,而是把这些经验内化,通过思考和改良使这些经验成为自己的东西,只有做到思考和内化,这些教育经验才能够融入自己的资料库,从而真正实现专业方面的成长。
反思教学过程,确立专业成长路线
反思通常来讲是指对已经过去的事情进行梳理并把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思考。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不仅是指对于教学结果的反思,而且是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反思。通常到达这个阶段,新教师已经懂得了内化师傅的教学经验,同时他们也拥有相对来说较为丰富的资料库,这个时候教学行为和教学经验已经不能再单纯的以多少计算,而是在内化教学经验的过程中,从模仿的内容中筛选出自己的东西,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以此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形成教学风格,完成专业成长过程
经观察发现,很多情况下,同一位老师带出来的学生教学风格往往截然不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些徒弟都经过了模仿师傅、内化经验、反思过程的阶段。那么为什么形成如此大的差异呢?这就源于一个问题,是每个新教师对于自我的理解不同。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拥有独立性格的个体,他们有的喜欢慷慨激昂的课堂环境,有的喜欢温馨柔和的教育氛围,这些因素都会对教师的教学风格产生影响。美国“权威教师”帕尔默认为:好教师的共同特质在于他们能够将个人的自我认同融入工作,将自己、所教学科和学生联合起来。教师对于学生和学科的认识都依赖于教师的自我认识,他们在“师带徒”中明确了教育情景的变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那么最后一步就是认识自我的同时把这些模仿、学习到的东西融入自己的性格,这将有助于自己教学信念的确立,也有助于发展方向的选择。在师徒模式中新教师在内化、反思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向师傅请教,从而得到更多专业的指导和评价以及建议。在不断丰富、改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明确自我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教学过程和实践经验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
(作者单位: 北京市大兴区瀛海镇第二中心幼儿园)